“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种花养花则是很多人与花相伴的一种方式。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牡丹促成栽培技术及研究进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牡丹花大色艳、花姿优美、花味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花期集中且短暂,严重影响了其观赏时效。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促成栽培的技术方法使牡丹开出“不时之花”十分必要。目前,牡丹的促成栽培技术体系已发展得较为完善,但在分子水平上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本文结合已有牡丹促成栽培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1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

1.1牡丹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是观赏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牡丹促成栽培应在花芽分化基本完成的前提下进行。

牡丹的花芽分化是由腋芽原始体开始的,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大阶段,历时3个年周期,约25个月。

第1个年周期产生子一代腋芽原基,第2个年周期主要是形成叶原基和花原基,第3个年周期开花结果。

第2个年周期内叶原基形成后,如果营养条件和成花激素适宜,就会继续发育,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形成花原基,构成典型的混合芽,并从花原基依次向心分化形成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原基,完成花芽的形态分化。

因此,牡丹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是牡丹促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进而通过人为改变环境条件,使分化完成的花芽第3个年周期的发育进程提前。

1.2牡丹的休眠与解除

◆休眠

牡丹休眠是其促成栽培生长的制约因素,包括暂时休眠和深休眠2种类型。处于深休眠的牡丹花芽即使在适合的生长条件下也很难萌发。牡丹以深休眠为主,因此,适时解除休眠是牡丹催花启动的关键。

◆休眠解除

低温:总的来说,牡丹彻底解除休眠至少要经过330h以上的低温。解除牡丹深休眠可在0~5℃经过30~50d或0~10℃经过30~60d完成。

外源激素及化学试剂:外源激素对解除牡丹休眠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牡丹促成栽培生产实践中,赤霉素(GA3)的应用最为广泛。GA3能够部分或完全代替低温需求量而解除休眠。一般来说,休眠越深的品种,需要的适宜GA3浓度相应越大。乙烯、乙醇蒸汽、氮气和大蒜糊剂、山葵根剂提高催花质量的效果不稳定,因此在生产上较少使用。

其他措施:除低温和外源激素外,机械伤害、去叶、病虫害侵袭、晾根等危及牡丹植株生命的现象或措施,对牡丹解除休眠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措施中,除了晾根结合低温和GA3使用外,其余的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生产上也不常使用。

1.3品种选择和种苗质量

用于元旦、春节等节日的催花牡丹一般宜选用易于开花、成花率高、花叶匀称、花大色艳的早花品种或中早花品种。国内应用较多的品种有“胡红”“洛阳红”等;还有一些成花能力强的日本品种,如“花竞”“岛大臣”等,这些品种的花期比我国牡丹品种较晚一些,这种搭配既丰富了种类,又延长了整体花期。

种苗的品质是催花的基础,决定了催花的成败。一般选择长势强健、株型紧凑、枝条健壮、整齐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芽体饱满的植株作为牡丹催花植株。

1.4环境因子

◆温度

温度是影响牡丹正常生长发育和控制开花的主导因子,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温度必须逐渐升高,切忌骤然升温或降温。

◆光照

牡丹为典型的长日照植物,花芽在长日照下形成,中长日照下开花,开花过程的自然光照每天10~12h,所以牡丹促成栽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补光。

牡丹冬季温室催花人工补光十分重要。实践表明:催花后期每天晚上补光4~5h(300~500lx),可以有效提高催花质量。

◆湿度

相对湿度主要通过调节气温的变化间接影响牡丹的花期。牡丹冬季室内催花是在相对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的,尤其是在跳蕾期后至新枝生长期缺水,会导致“叶掐花”现象,造成催花失败。

实践表明,盆土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为宜。催花室内环境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也根据不同时期而异,一般缓苗期至露芽期控制在80%~90%,显蕾期至幼蕾期控制在70%左右,跳蕾期以后控制在80%左右。

1.5栽培管理技术

◆合理整形修剪

牡丹栽培过程中的合理修剪,既能保持株型的美观,又能保证营养的均衡。首先应该选留枝干,每株保留8~10个生长健壮、充实、分布均匀的枝条,为保证株型的优美,可用短枝支撑、固定,生长过程中,及时除去枯枝、病虫枝。然后进行疏芽,一般每枝留1个顶芽,对于一些生长势强、发枝力强且成花率高的品种,可根据情况适当多保留1个腋芽。

◆水肥管理

可根据盆土湿度确定浇水次数、浇水量。由于根系在晾晒过程中失水过多,进入温室后必须大水浇透,之后可逐渐减少浇水量。

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植株主要依靠贮藏营养进行生长开花,因此可以通过施肥补充植株营养,包括根部施肥和叶面施肥2种方式。叶面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可以起到补充植株营养,提高开花质量的效果。

◆病虫害防治

在牡丹促成栽培的过程中,室内的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等情况易引起炭疽病、褐斑病等病害,以及介壳虫、金龟子等虫害,针对这些易发生的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可用石硫合剂、多菌灵、乐果或氧化乐果、代森锌等处理。

2牡丹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

2.1营养物质的变化

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解除休眠期营养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牡丹解除休眠的进程,同样,开花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变化反映了开花进程。影响牡丹促成栽培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可溶性糖、淀粉、总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等。

可溶性糖与淀粉以及可溶性蛋白与游离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变与花芽的生长发育相关。花芽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化与可溶性糖有类似的趋势,前期随着低温的累积逐渐增加,在休眠解除时达最大值然后下降,与此同时,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呈相反趋势。说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增强了花芽代谢活动,使花芽逐渐解除休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以及较高的碳氮比有利于牡丹花芽休眠的解除。

2.2内源激素的变化

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之间的平衡影响牡丹休眠的解除和花蕾的生长发育。牡丹花芽可能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GA3与脱落酸之间的平衡来调控其发育进程。牡丹休眠解除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与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略有不同。

在牡丹促成栽培休眠解除和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GA3和CTKs起促进作用,而ABA起抑制作用,高水平的IAA有利于花的发育,但对休眠解除的作用不明显。

2.3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

花芽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牡丹花芽休眠解除时的GA3含量最高,而此时可溶性糖含量也上升到最大值。牡丹休眠的解除与花的生长发育可能是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共同协调的结果。

3牡丹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研究

3.1促成栽培牡丹休眠解除的分子机理研究

已有研究证明了生长素在调控花芽内休眠解除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内休眠解除过程伴随着ATP含量变化。可见,牡丹的内休眠也涉及多种代谢。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生长素在牡丹花芽休眠解除中的作用与从内源激素含量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确认生长素在此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研究表明:PSPⅡ通过影响α-淀粉水解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调节营养类物质的代谢,从而满足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脱水素基因参与牡丹花芽的内休眠过程。

近年来,转录组测序在牡丹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有研究强调了GA途径调节牡丹解除休眠的重要性,为牡丹休眠解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新的思路。相关分析表明,牡丹休眠解除过程中PsGA20ox基因表达水平与内源GA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基因通过调节内源GA3含量促进花芽休眠解除。转录因子R2R3-PsMYB1基因也与牡丹的内休眠有关。

虽然目前关于牡丹内休眠解除的分子机理研究逐渐深入,但大多集中于某单个基因上。如何将这些与休眠解除有关的不同途径联系起来,是研究和理解牡丹内休眠解除的重点,并对牡丹促成栽培的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3.2促成栽培牡丹成花分子机理研究

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除了内休眠外的另一大限制因素是花蕾败育。结合已有研究推测,PsSOC1的适量表达能够促进花的发育,但过高的PsSOC1可能促进了叶片的生长而抑制了花蕾的生长发育。

PsSOC1的表达受GA、低温和光周期的影响,GA3处理促进了PsSOC1的表达,推测GA可能是诱导牡丹开花的途径之一。研究也证明了PsSOC1能够促进开花并提前开花时间,促进营养生长,并且还能加速休眠的解除。

有研究通过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进行花芽转录组的测序,发掘出与开花时间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牡丹二次开花可能的调控机理。

挖掘更多与GA3相关、开花时间和花发育相关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研究促成栽培牡丹成花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4问题与展望

牡丹促成栽培后的复壮栽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仍然缺乏,因而难以得知牡丹促成栽培成花以及其他方面的调控机理,限制了基因工程在牡丹促成栽培上的应用。

鉴于此,提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研究的重点:①研究低温、GA3以及其他措施影响促成栽培牡丹成花的分子机理,以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实现牡丹周年开花并提高成花质量;②研究促成栽培后的牡丹难以开花的机理,对促成栽培后的牡丹如何快速复壮提出完整、合理的方案,加强牡丹促成栽培后的复壮管理,避免资源浪费;③通过杂交育种和转基因等技术手段培育更多适宜促成栽培的牡丹品种,丰富花型和花色,延长整体花期。

xZH52.cOm编辑分享

荷兰鸢尾促成栽培技术


荷兰鸢尾(IrisxiphiumVar.)是西班牙鸢尾的一个变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花色丰富,花型奇特,花大而美丽,广泛应用于绿化景点、庭院绿化,亦是世界的鲜切花材料。河北省林业科学院从荷兰引进后,对其进行了促成栽培试验,摸索出了荷兰鸢尾的适宜的环境条件,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提供生产借鉴。

1.生物、生态学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鳞茎长卵圆形,被褐色皮膜,叶线形,具深纵沟。茎粗壮直立,着花1~2朵,有梗。花被筒部不显或近无;垂瓣圆形,基部细缢,爪部甚长,旗瓣长椭圆形,与垂瓣等长。茎约7cm.。花色有淡青蓝色、蓝紫色、白色、黄色等。

1.2生态学特性

荷兰鸢尾为秋植秋根,喜排水良好适度湿润的土壤,光照充足而凉爽的环境,亦耐寒及半荫。生长适温16~18℃。秋冬季生根(暖地冬天可抽芽),第2年春天开花,初夏进入休眠。常用高温、低温或烟熏处理打破休眠,以低温8~10℃处理7~9周为有效,可结合此特点进行促成栽培。

2促成栽培管理

2.1栽前准备

2.1.1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结合翻地施入基肥,按1500~2000Kg/667㎡施腐熟的沤肥或厩肥,用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做定植床,宽1.0~1.2m,长度依地块长度而定。

2.1.2种球处理选择在生长季未开过花、健壮、无病虫的种球,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30min,晾干。可通过种球的外形区分种球是否开过花,未开过花的种球有3~4层表皮,卵圆形;开过花的种球呈扁形且只有1层表皮,易受埙伤。

2.2栽植

栽植鸢尾时,小心地用拇指将球茎的3/4按入湿润的土壤中,用土盖至球尖处。深度一般为7~10cm,以使球茎基部维持较理想的温度。一般每平米栽植120~130个球。种植密度因品种、球茎大小、栽植期的不同而有差异。

2.3管理措施

2.3.1温度温度是影响鸢尾生长的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出苗率。鸢尾生长适温为16℃~18℃,低温度为5℃~8℃,遇-2℃~-3℃低温花芽易受冻害枯死。生长前期室温保持8℃~12℃,待花茎渐渐抽出,再逐渐升至适温。温度超过20℃时,切花品质下降。可通过放风、遮荫等措施降低温度,以满足其开花的需要。

2.3.2光照光照也是影响切花品质的重要因素。光照时间长,植株生长茁壮,花序丰满,花色鲜艳。光照时间短,植株细弱,花序单薄,甚至造成盲花。在光照强,温度高于25℃时,适当进行遮荫,同时加强通风,可有效控制切花品质下降。在高温和透光较弱的温室中,缺少光照是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时需适当进行补光。

2.3.3肥、水管理种植期间土壤保持湿润以促进快速生根。在整个生长期内,土壤必须长期保持充分湿润。湿度不够,往往植株较矮,花朵易枯萎。确定土壤湿度是否合适的方法是取少量土攥于掌中,松开时土块不松散仍保持原状为湿度适中。浇水宜在早晨进行,即有效缓解温室中的空气湿度,又有利于植株保持干燥状态,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在鸢尾的生长过程中,较理想的空气湿度控制在75%~80%。湿度过高极易引起细菌和真菌病害。采取加热和通风的措施,可有效降低空气湿度。注意避免湿度降低过快,致使叶片枯萎,导致切花品质下降。

2.3.4其他管理为避免植株倒伏,在株高20cm时进行张网。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提升网的高度。及时除去杂草,病、虫枝。

2.5主要病虫害防治

荷兰鸢尾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青霉腐烂病、锈病、黑斑病、芽裂病及根结线虫病、根腐线虫病。选用脱毒种球是防治病毒病有效的方法。青霉腐烂病主要是种球碰伤及储藏时携带病菌造成的,栽植时进行严格种球消毒处理即可预防。细菌性软腐病主要因高温、高湿、水分过多造成的,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锈病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萎锈灵乳油600倍液进行防治。芽裂病是由于光照不足、湿度过高或温度骤变、生长规律被打乱引起的,在栽培过程中稍加注意即可预防。通过进行土壤消毒及轮作可有效地减轻根结线虫、根腐线虫的发生。

2.6繁殖方法

2.6.1种球繁殖母球经过种植开花后养分消耗殆尽,逐渐空瘪、干缩,同时产生少量新球,新球周围又会形成许多子球。子球种植1~2年可发育成开花球。

2.6.2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即可播种。为使其提前发芽,用水浸泡24h后,再冷藏10d,播于冷床中,秋季可发芽。实生苗2~3年才能开花,故生产上较少采用此法。

2.6.3组织培养繁殖将幼嫩花序消毒后接种在MS+BA5mg/L+NAA0.1mg/L的诱导培养基上,温度22+-2,光照1500~3000lx20天后,花托节处形成少量淡绿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陆续分化出白色胚状体,在分化成花呀,呀长长至2cm时,分割开,接种在1/2ms+iba0.7mg/l+s3%生根培养基上,1个月后生根[5]。

3小结

3.1温度、湿度、光照、水分是影响鸢尾生长的重要因素。生产中鸢尾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6℃~18℃,湿度为75%~80%。

3.2由于鸢尾品种较多、生长特性、栽培周期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促成栽培时视品种自身的特性决定其适宜的管理措施,以达到理想的栽培效果。

3.3组织培养是加速新品种培育的有效方法,建议在新品种繁育时推广组织培养法。

朱顶红的特征特性及促成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 特征特性

朱顶红根为肉质根系、粗壮,老根为淡黄色,新根为白色。茎为鳞茎,是变态的枝叶,由许多肉质的鳞片组合而成,鳞茎直径最大时可达12cm以上,鳞茎的颜色与花色有一定的关系。叶修长,叶带形或线形绿色,有时像君子兰的叶子,叶片的横切面像V字形。花茎从鳞茎中抽出,粗壮中空,端着生伞状花序,其花2至多朵、两两对角着生,下有膜质苞片,花大漏斗形,呈水平或垂下开放,花色有白、红或白色条纹,花冠裂片6枚,雄蕊6枚,雌蕊1枚,花柱长、花色丰富,单瓣重瓣均有,花形较大,常温下花期为7~10天。果实为朔果、较大,开花后约60天果实成熟,成熟时种皮为棕黄色,中缝裂开,露出黑色种子。种子为黑色、扁平,小而有薄翼、黑褐色,1个果实中约有80粒种子。种子的寿命较短。一般果收后易早播。

朱顶红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休眠时温度保持在8~12℃。朱顶红虽然喜欢温暖湿润,但怕渍涝,冬季休眠时需干燥的环境。朱顶红在种植时需光较少,开花前需光量多,开花时需光量少。适宜栽培于砂质壤土,pH值以6.5为宜。人工基质应严格消毒后使用。

2. 促成栽培技术

(1)繁殖

一是分球繁殖。将着生在母球周围的小鳞茎取下进行繁殖。于4~5月整地作畦、施入基肥,基肥可施用堆肥或饼肥。将小鳞茎按15cm15cm株行距种下,种时尽量不要损伤小球上的根系。覆土时要将小鳞茎顶端露出土面,浇1次透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7~10天施1次稀薄的液肥,至霜降时将鳞茎挖出、晾至微蔫,用干砂囤起,放在低温室,保持2~3℃以不结冰为宜。翌年春天种下,2~3个月即可开花。二是去顶芽法。入冬后,当母株进入休眠期时,选择较大的鳞茎,剪去叶片与老根,用锋利的小刀在茎盘中央挖一小洞,直径为0.5~1.0cm,将鳞茎盘挖透,深及肉质鳞片,将鳞茎中央的顶芽和花芽破坏,而保留周围的鳞叶和脆芽,然后晾晒3天,待其受伤部位愈合后,将鳞茎埋于半湿润的砂土中,使其在5℃左右的环境中渡过休眠期。翌年春季将鳞茎取出栽于盆土中,挖出顶芽的鳞茎,催芽萌发,从肉质鳞片中抽出很多小叶片,并在基部形成很多小鳞茎。当母株鳞茎萎缩时,即可将小鳞茎分离单独栽培,生长促壮的第2年春天即可开花。三是切割鳞茎法。在冬季植株休眠时,选择4~5cm以上的鳞茎,去根叶,用O.1%的高锰酸钾浸泡30min,晾干,用锋利的小刀自鳞茎顶部连切数刀,将鳞茎分割成十几个形似蒜瓣的小块,每一小块下端需带有部分鳞茎盘。将其晾晒干,等切面伤口愈合后,将它们扦插在盆土中,盆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覆土厚度约1cm。浇透水,置于向阳处。

在20~25℃条件下,约50天鳞茎即可萌发出小鳞茎,鳞茎长至2cm时即可分球栽培。四是播种繁殖。待朱顶红果实成熟后,采下种子,随采随播。家庭播种时,可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土装疏松肥沃的腐殖土。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面上,然后再撒1层细土,厚度以盖没种子为宜。将盆置于水中浸盆,待盆土表面湿润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罩在盆上或盖上玻璃,置于半阴处,15天后即可发芽。待2片叶子长至6~7cm时,便可移栽上盆。

(2)种球选择与消毒

首先要选择经过低温处理过的种球,因为种球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后,才能正常开花:其次要选择球形较饱满、外表没有伤痕、无病虫害的种球进行促成栽培。朱顶红种球由于在运输或贮藏时会产生一种青霉病菌,因此在种植前需进行种球消毒。用75%百菌清800倍液浸种消毒20min左右,消毒后晾干,等待栽种。

(3)种植

在预定开花前60~70天进行种植。一般可盆栽,盆体规格大小应根据每盆种植的球数来定。另外,盆体高宽比以2∶1较为适宜。种植时要把种球底部的肉根理顺,平铺定植。种球定植深度为种球露出土面1/3左右。定植后浇1次透水,以促进新根生长。

(4)栽后管理

朱顶红栽种后,将装有种球的盆体放置于25℃左右的温室内促根催芽,期间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之后每天检查盆花情况。当种芽长至5~1Ocm时,施1次低浓度复合肥,在开花前10天停止施肥,特别是氮肥。种植后60天左右开花。开花时要注意降温和适度遮荫,以延长花期。由于温室内温度、湿度较高,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因此应认真抓好防治。

病虫害防治
朱顶红常发生的病害有红斑病、病毒病、根腐病、紫斑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因此,必须进行认真防治。红斑病在球茎、叶片和花上均有发生,病斑为红色,长条形或纺缍形,病斑扩展后形成中间凹陷的褐色斑点。可用75%的达科宁或27%的铜高尚6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需喷药6-7次。根腐病为朱顶红的主要病害。病菌从根部侵入,最初表现为烂根,然后扩展至全球,最后整个植株枯死。叶片染病后先呈现出红褐色不规则斑点,随后干枯,花梗不能抽出。

在防治上栽植前用农用抗生素S-92110-50倍液浸球1~2天,发病期间用农用抗生素S-92150-200倍液喷洒叶片或用硫磺粉和硫磺胶悬剂涂抹病株。紫斑病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后期病斑扩大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的紫褐色病斑,叶片变形枯死。花梗也产生红褐色细长的病斑,易弯曲折断。在防治上应及时摘除病叶病茎,减少传染病源;浇水时注意不要溅湿花及花梗,室内湿度不可过高;生长期间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80%敌菌丹800倍液防治。红蜘蛛、蚜虫为传播病毒的主要虫害必须认真防治。蚜虫主要是桃蚜,一般可用吡虫啉800倍液喷雾防治。

应用范围
荷兰朱顶红花朵硕大,花色多而美丽,株丛低矮,花叶繁茂,可置于花丛或栽假在假山旁或岩石园中,是花境中的优良材料。盆花、切花既可作室内、庭院观赏,又可作礼品花卉。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 盆栽

用于室内装饰朱顶红叶丛浓绿,花大色艳,婀娜多姿,适宜盆栽,可作居室装饰,也可用于布置会议室、会场、主席台等。

2. 切花用于室内装饰

朱顶红花色多样,朝阳开放,显得格外艳丽悦目,摇曳生姿。花枝长,可结合不同需要制作花艺作品,花形似百合而更胜百合,而且多为红色品种,比百合花更为娇艳,也符合重要节日装点,烘托喜庆氛围的作用。在瓶插时可在水中加入保鲜液,延长花期,一般观赏期可达一周以上。

3. 配置花坛

朱顶红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肥大的球状鳞茎,花枝挺拔,花色艳丽,十分适合造园布景,可配置庭院及公共场所的花坛等,不仅可以被作为单独的园林观赏植物,还可以和其他植物群植在一起,作为多年生花境的一部分或是配置在灌木花境的前面,都能起到绝好的观花效果。

朱顶红促成栽培技术探讨


栽培技术
1. 特征特性

(1)特征

①根。为肉质根系,粗壮,老根为淡黄色,新根为白色。

②茎。为鳞茎,是变态的枝叶,由许多肉质的鳞片组合而成,鳞茎直径最大时可达12cm以上,鳞茎的颜色与花色有一定关系。

③叶。叶片修长,叶带形或线形,呈绿色,有时像君子兰的叶子,叶片的横切面像V字形。

④花。花茎从鳞茎中抽出,粗壮中空,顶端着生伞状花序,其花2至多朵、两两对角着生,下有膜质苞片,花大漏斗形,呈水平或垂下开放,花色有白、红或白色条纹,花冠裂片6枚,雄蕊6枚、雌蕊1枚,花柱长,花色丰富,单瓣、重瓣均有,花形较大。常温下花期达7~10天。

⑤果实。为朔果、较大,开花约60天后果实成熟,成熟时种皮为棕黄色,中缝裂开,露出黑色种子。

⑥种子。为黑色、扁平,小而有薄翼,一个果实中约有8O粒种子。种子寿命较短,一般果收后易早播。

(2)特性

①温度。朱顶红喜温暧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18~25℃,休眠时温度保持在8~12℃。

②湿度。朱顶红虽然喜欢温暖湿润,但怕渍涝,冬季休眠时需干燥的环境。

③光照。朱顶红在种植时需光较少,开花前需光量多,开花时需光量少。

④土壤。朱顶红适宜栽培于砂质壤土,pH以6.5为宜。人工基质在使用前应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

2. 主要促成栽培技术

(1)种球选择首先,要选择经低温处理过的种球,因为种球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后,才能正常开花,其次,要选择球形较饱满、外表没有伤痕、无病虫害的种球进行促成栽培。目前朱顶红的栽培品种大约在5O种,主要有南美、荷兰及非洲杂交种,非洲杂交种的主要特点是展叶与开花同时进行,而荷兰品种是先开花后展叶。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需求进行。

(2)消毒朱顶红种球在运输或贮藏时会产生一种青霉病菌,故在种植前需进行种球消毒,方法是用75%百菌清800倍液浸种20min左右,消毒后晾干,等待栽种。

(3)种植在预定开花前60~70天进行种植。一般可盆栽,盆缶本规格应根据每盆种植的球数来定,另外盆钵高宽比例以2∶1较为适宜。种植时要把种球底部的肉根理顺,平铺定植。定植深度为种球露出土面1/3左右。定植后浇1次透水,以促进新根生长。

(4)栽培管理朱顶红栽种后,将栽有种球的盆钵置于25℃左右的温室内促根催芽,期间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以后每天检查盆花情况。当种芽长至5~10cm时,施1次低浓度复合肥,在开花前10天停止施肥,特别是氮肥。种植后60天左右开花,开花时要注意降温和适度遮荫,以延长花期。由于温室内温度,湿度较高,有利于病虫发生和危害,因此应抓好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1. 红斑病。此病在球茎、叶片和花上均有发生,病斑为红色,长条形或纺缍形,病斑扩展后形成中间凹陷的褐色斑点。得此病后,病斑部分生长较慢,而周围的健康部分生长较快,因此叶片会弯曲。防治方法:用75%达科宁或27%铜高尚6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需喷药6~7次。

2. 病毒病。此病出现在生长高峰期,表现为叶脉退绿,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纹,花叶生长较细弱、花碎色。

3. 根腐病。为朱顶红的主要病害。病菌从根部侵入,最初表现为烂根,然后扩展至整个种球,最后整棵植株枯死。叶片染病后先出现红褐色不规则斑点,随后干枯、花梗不能抽出。防治方法:栽植前用农用抗生素S-92110~5O倍液浸球1~2天,发病期间农用抗生素S-92150~200倍液喷洒叶片或用硫磺粉和硫磺胶悬剂涂抹病株。

4. 紫斑病。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后期病斑扩大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的紫褐色病斑、叶片变形枯死;花粳也产生红褐色细长的病斑,易弯曲折断。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摘除病叶、病茎,减少传染病源。二是浇水时注意不要溅湿花及花梗,室内湿度不可过高。三是生长期间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80%敌菌丹800倍液防治。

5. 红蜘蛛和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害虫,蚜虫主要是桃蚜,一般可用吡虫啉800倍液喷雾防治。

应用范围
荷兰朱顶红花朵硕大,花色多而美丽,株丛低矮,花叶繁茂,可置于花丛或栽假在假山旁或岩石园中,是花境中的优良材料。盆花、切花既可作室内、庭院观赏,又可作礼品花卉。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 盆栽

用于室内装饰朱顶红叶丛浓绿,花大色艳,婀娜多姿,适宜盆栽,可作居室装饰,也可用于布置会议室、会场、主席台等。

2. 切花用于室内装饰

朱顶红花色多样,朝阳开放,显得格外艳丽悦目,摇曳生姿。花枝长,可结合不同需要制作花艺作品,花形似百合而更胜百合,而且多为红色品种,比百合花更为娇艳,也符合重要节日装点,烘托喜庆氛围的作用。在瓶插时可在水中加入保鲜液,延长花期,一般观赏期可达一周以上。

3. 配置花坛

朱顶红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肥大的球状鳞茎,花枝挺拔,花色艳丽,十分适合造园布景,可配置庭院及公共场所的花坛等,不仅可以被作为单独的园林观赏植物,还可以和其他植物群植在一起,作为多年生花境的一部分或是配置在灌木花境的前面,都能起到绝好的观花效果。

寒地牡丹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 寒地品种选育

在吉林、黑龙江,已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着手于寒地牡丹新品种的选育。其中尚志张维牡丹园林所做了多年努力,播种的西北紫斑牡丹自然杂交种子10年后陆续开花,从中选出一些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历经几次严酷考验,如2000~2001年的寒冬,-30℃低温持续81天,最低(2001年2月4日)达-44.1℃;2002年秋天的寡照低温(大部分引进品种越冬后枯死);2003年春天的倒春寒(4月30日展-4℃,时早发芽品种已现蕾;5月8~9日晨,低温-3℃至-5℃,时已进入小风铃期),新品种都安然无恙(张维2003)。但要形成寒地牡丹品种系列,则还需长期艰苦努力。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育种计划,广泛搜集、筛选耐寒性强的种或品种作为育种亲本;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定向育种,着力选育无需防寒越冬且观赏性强、花香浓郁的新品种。

2. 开花物候

据观察,黑龙江尚志一带牡丹花芽于3月底4月初萌动,一般花期在5月20日至6月10日之间,10月中下旬落叶。在吉林长春,牡丹花芽于3月20日至4月初(最晚不超过4月5日)萌动,4月中旬显叶,4月下旬开始展叶,5月初花蕾进入风铃期,5月上旬始花,中旬盛花,5月下旬谢花。每年花期因气温不同而有所变化。最早的年份5月8日见第一朵花,晚的在5月15日见花,盛花期5月20日左右,5月27、28日末花。花期约20天。一周后,当地芍药始花。二者结合,花期有一个多月。中原品种如乌龙捧盛、洛阳红、藏枝红单花花期可达9天,珊瑚台8~9天,赵粉7天。藏枝红开花优于中原一带。紫斑牡丹单瓣品种花期5~6天,半重瓣品种7~8天(王崇章2009)。而在黑龙江尚志,紫斑牡丹品种单花花期只有3.5~5天,中原品种为5~7天(张维2009)。牡丹花谢后,树体进入叶片生长期,叶片迅速增大,颜色加深。这一时期从5月底6月初开始,7月中旬结束。牡丹新枝基部叶腋间的鳞芽从6月下旬开始生长,并转入花芽分化,这一时期可延续到10月下旬。8月中旬,种子呈蟹黄时即可采收,下旬播种。10月底,牡丹开始落叶,并进入相对休眠期,直到翌年3月末。

3. 栽培技术

结合寒地自然条件总结一套适合当地的栽培管理技术是近年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以吉林长春经验为主,介绍一些技术要点。

(1)繁殖方法

应以分株或嫁接为主。分株宜用6年以上植株,一般应在9月中旬前后进行。嫁接砧木宜用耐寒性强的芍药根为砧,嫁接时间在8月上旬(尚志)到9月中旬(长春市公主岭),不宜过晚。

(2)栽培管理

①择地 牡丹栽培地宜背风向阳,要重视小气候的选择,周围宜有防护林带。土壤宜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排灌方便。粘重的土壤需进行改良。

②栽植 一般沈阳及其以南宜于秋季裸根栽植,时间应在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移植时特别要注意保持根系的完整,粗根不宜过长,须根尽量多带,并注意保持湿润。栽后及时浇水,并应保证根系有一个多月的恢复期。此外,栽后覆膜使地温缓慢下降促进根系恢复也是一个重要措施。株行距0.8~1.0m1.0m。尚志张维牡丹园林所提出寒地牡丹栽植应改秋栽为春栽,以避过漫长冬季对植株的不利影响,减少定植当年越冬防寒的投入,且成活率高,复壮快。长春秋季裸根栽植宜于8月15日至9月20日之间进行。而从11月20日起到翌年4月上旬则采取带土球移植。栽植时要剪断捆绑的草绳,栽后要浇定根水,并且要一次浇透。

(3)管理

整形修剪 在4月中旬新枝开始生长后,清除越冬后干枯的枝条,然后定枝。每个植株定枝多少依品种及植株大小、长势而定。一般5年生以上植株可留5个以上主枝。越冬芽将要萌动时,抹去枝条下部所有叶芽,花芽亦适当疏理,勿使过密。其余徒长枝及基部萌蘖枝应于4月底前清除。花后及时剪去残花。

①花期遮荫 5月中旬牡丹盛花期盖帘遮荫防晒,可有效延长花期。

②肥水管理 栽植前施足底肥至关重要。平时每年施肥1~2次,重视秋后入冬前的施肥,主要施用腐熟有机肥,未腐熟肥料易招致蛴螬等地下害虫。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越冬抽条的植株往往新枝生长旺盛,要去弱留强适当加以控制。早春特别干旱时要浇水一次,以免春季干燥大风造成植株生理干旱;入冬前要浇封冻水,以利越冬。夏季雨水多时要注意排水,切勿使栽植坑内积水,引起烂根。秋季要控制水肥,促进枝条木质化。

③锄地松土 一是疏松土壤。春季适当深锄,防寒倮墒,夏季浅锄,可以排湿透气;二是夏季高温多雨,杂草滋生或地表板结时,也要及时锄地松土。

4. 防寒越冬

东北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需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牡丹植株安全越冬。各地应从当地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合适的防寒材料与方式方法。长春市、公主岭市对中原牡丹的防风寒措施一般在11月初到11月15日之间进行,视天气情况决定,宜迟不宜早,以避免植株秋发。操作步骤:(1)先用绳子将枝条拢住捆好,用叶片护芽;(2)外面包两层报纸后用绳子由下向上捆好;(3)用稻草草帘将报纸包好,再用绳子捆好;(4)在植株基部培土,踏实。用报纸包是为了防风,而草帘则是用来保护报纸以免雨雪天受潮而损毁。包扎不宜用塑料布,因塑料布透光,在阳光下易使包扎物内温度升高。引起芽体提前萌动而受到伤害。包扎物于翌年4月5日到15日之间拆除,最迟不超过4月20日,以防倒春寒。其他地方去除包扎物的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决定,一般以土壤解冻15cm左右深时最为适时。包扎物拆除后即行深翻,沟施腐熟有机肥,如鹿粪、牛粪、羊粪等。尚志市在沟灌时,沟上覆以马粪,效果也好。施肥后覆土。经2~3年驯化后,中原牡丹抗寒性明显提高。

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西北紫斑牡丹品种的抗寒性,认为无需防寒即可越冬,从而放松了越冬期间的养护管理。从2008年~2010年越冬情况看,效果很不理想。2008年春,哈尔滨、牡丹江及长春市有关单位先后从兰州引植不同规格带土球植株5万余株,当年8月生长开花基本正常,但越冬情况不好。据赵孝知、陈富飞2010年6月调查,上述地方引植植株无论是高2m的大株,还是6~7年生的壮年植株,还有苗圃栽植的2~3年生嫁接苗,凡未采取防寒措施的,老枝全部干枯死亡,而采取简易防寒措施的植株,均安然无恙。引起越冬植株地上部分干枯死亡的原因不是极湍低温,而是早春的生理干旱。东北一带4月气候多变,倒春寒现象经常发生。如果持续时间较长(15~20天),则由于大气回暖较快牡丹植株地上部分已开始萌动抽枝,而土壤解冻较慢,地下根系还不能正常吸收与向上输送水分,引起地上部分严重失水而千枯。因此越冬防护既为防寒,更重要是为着防风。在长春以北更寒冷地区,即便较抗寒的紫斑牡丹品种,适当保护越冬特别是挡住千冷寒风吹袭,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关寒地牡丹越冬防护的知识除本书提到的外,还可以参考赵孝知《寒地牡丹露地越冬栽培》一文及其他有关资料。

病虫害防治
东北各地牡丹病虫为害并不严重,但仍应及时检查预防。牡丹江报道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结线虫病、菌核病等,虫害有天牛、蛴螬、蝼蛄、地老虎等,长春情况类似,应注意及时防治。叶斑病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发生,7月中旬随温度升高而日趋严重。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一次,连续3~4次;也可于5月底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15天一次,直至七月底。此外,11月上旬应将园地的落叶集中烧毁,以消灭病原菌。引种外地牡丹时要注意检疫。特别是茎干天牛和根结线虫病,要防止从其他产地引入,如果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销毁,并进行严格消毒措施。苗木如发现有中华锯花天牛危害,可置于密闭的室内用磷化铝熏杀。

牡丹庭院栽培技术要点及日常养护方法


牡丹怎么种?在自家的庭院里怎样养护牡丹?今天小编就和各位花农们好好交流一下牡丹庭院栽种技术要点及日常养护方法,顺便多学一些花卉养殖小技巧。

牡丹庭院栽培技术及养护方法

牡丹为落叶小灌木,枝条直立。2-3回羽状复叶,互生,叶片宽大,具长柄。花单生于枝顶,花大型,直径可达10-30厘米,不同品种花瓣可从5-6瓣至数十瓣。花色除蓝色外,红、黄、白、紫、绿各色深浅不一,十分丰富。

牡丹喜光照,喜温畏寒,耐干旱。不耐高温多湿的气候。根系肉质,粗壮,毛根较少,根系长而发达。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极怕土壤粘重积水。因而,牡丹适合种在有一定小地形的高地上或人工砌筑的花台上。如果种在窗前与地面等高的花池中,池沿一定要考虑雨后水能及时排出,防止积水。

牡丹喜肥,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如果肥力不足,已经形成的花蕾便不能完全开放,刚一绽开花瓣便萎缩了。因此栽植前要施足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好。每年早春发芽前追施饼肥或麻酱渣肥,将其碾压成粉末撤施土中,然后与土壤拌和均匀,施后浇水,使肥水能渗入根系深层。第二次追肥在花谢后半个月内施用,可促进花芽分化,保证来年多开花。第三次在入冬前施,这次施肥结合浇冻水进行;有利于增加地温,对保护牡丹越冬有好处。

牡丹在开花以后,如不留种子,应及时剪除残花,不使其结实,可减少养分消耗。

养花知识小课堂:

兰花为什么要换盆和分株?

兰花植株过于茂密,不仅消耗大量的养分,而且由于兰叶消耗的养分过多,占据的空间过大,兰花就不会萌发花苞。兰草疯长不开花。

如果兰花生长过多,花盆过小,就会装不下过多的兰花根须。而兰根为了寻找生长空间,会长出花盆外面,生长在花盆外面的兰根由于接触不多土壤,没有养分供他吸收,加之风吹日晒就干枯,甚至腐烂,进而导致整个株兰花生病死亡。

兰花生长需要消耗养分,根据化学上说的质量守恒定理,兰花要长出过多的兰叶和根须,必须要消耗花盆里的土壤和营养物质,时间久了,花盆里的土壤和养分消耗殆尽,花盆里就只剩下兰花的根,而兰花根须缺少营养供给,自然就会枯萎。

在兰花需要时,如果不给兰花换盆和分株,花盆里的土壤即使不被完全吸收,有机物质也会大部分消耗,剩余的土壤没有办法提供兰花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兰花轻者出现枯叶和叶子发黄,不再开花,重者直接导致死亡。

综上所述,要想养好兰花,必须要适时给兰花换盆和分株。什么情况下兰花需要花盆?

第一,正常情况下,花盆养的兰花一般一年换一次盆土,最好选择在秋冬季节换土,避开炎热夏季。

第二,当兰花长得过多过密时,需要给兰花换大盆或者分株。

第三,当兰花根须长出花盆外面时,说明花盆太小了,需要换一个大盆了。

第四,当兰花出现叶子发黄、干枯时,需要及时换盆,一是检查根部是否有病虫害,二是更新盆土,及时补充兰花生长所需营养。

好了今天小编主要为花农们介绍了牡丹的庭院栽培技术以及兰花种植小技巧,喜欢的朋友们请继续关注!

矮化型盆栽牡丹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


牡丹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随着盆花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株型小巧精致,茎干紧凑粗壮的案头盆花。要实现盆栽牡丹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矮化微型化培育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小编就要和您讲讲矮化型盆栽牡丹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牡丹品种引进

本单位牡丹资源圃共引进和收集了近50个牡丹品种,从中初步筛选出不同颜色适合盆栽种植的品种20个(表1),种苗购于山东菏泽,均为4~5年生苗,8~10个分支,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1.2植株修剪与上盆

牡丹上盆前需要将植株的伤根和病根剪除,同时修剪掉枯枝、败枝和病枝,修剪掉畸形花蕾。选择20cm×25cm的塑料盆,基质采用泥炭土∶壤土∶珍珠岩为5∶3∶2的比例,将植株定植于盆中,放置于浙江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钢架大棚内进行避雨栽培管理。

1.3肥水管理及外源激素喷灌

定植后要浇透水,以后每半月浇水1次,每盆浇水定量1L,每1L水中含矮壮素100mg,多效唑50mg。1月施肥1次,可适当多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这样可促进花芽的健康分化,同时又能避免营养生长过旺,导致花芽分化不充分和畸形芽的产生。

1.4评价指标与方法

选择花色、花型、花径长度、盛花期、单株花期和株高等6个指标对盆栽牡丹品种进行形状评价。此外,还对整体观赏性和抗病性进行分析,以判定其是否符合盆栽和案头摆放并进行规模化生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观赏性状

20个牡丹品种盆栽表现较好,都能正常开花,但盛花期较原产地菏泽要提早15d左右,这与杭州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密切相关。盆栽牡丹单朵花期4~6d,整株花期10d左右,其中乌龙捧盛花期最长可达13d,而姚黄花期只有8d。单朵花期与原产地相近,而整株花期较原产地明显缩短(表1)。

2.2株高和长势表现

作为家庭摆放的盆栽小型化品种,株型矮化紧凑是重要指标。初选的20个品种采用小盆控根处理,并在浇水时添加矮壮素(CCC)和多效唑(PP333)等外源激素,辅助修剪处理,使得盆栽牡丹比露地栽培要矮,平均株高40cm。

牡丹的繁殖栽培技术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比较娇贵,对土壤,气候等环境要求都比较严。

一是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栽植时期以9月中旬到10下旬为宜);二是四宜四怕(即宜凉怕冻,宜暖怕热,宜光怕阴,宜干怕湿)。选择种植的土地以向阳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盐碱地、黏土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均不宜种植。使用土地4~5年内不可连作;如果是新开垦地常深翻60厘米左右,充分风化,每公顷施有机肥4.5万~6万千克。整地时作成宽1.5米的畦,畦面龟背形,开沟排水必须畅通。

栽培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和嫁接。

分株繁殖:选四至五年生的健壮母株在收获时挖起全株,剪下大、中根入药,从容易分株的地方剪下分成2~4株,9~11月即可移栽,以早栽为好。种前土深翻60厘米,每公顷施基肥9万千克,开沟分畦,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每穴斜栽种1株,覆土3~4厘米。

嫁接:这个方法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但繁殖系数小。秋季选取5~6年生根砧,长15厘米,直径2~3厘米,将根砧掘出置阴凉处2~3天,变软后使用。接穗要取生长充实、光滑、节间短的当年生枝,有1~2个充实饱满的芽。砧木与接穗形成层密合后,用麻皮等物捆绑。

对于田间的管理应注意:中耕除草,防止伤根,冬季培土,有利于根部生长;施肥,移栽时要施足厩肥或粪肥,以秋季施肥更为重要,施肥时要防止污损叶片;摘花,每年春天都要在现蕾后即摘去花蕾。留种、售花等特殊用途者除外。整形修剪,包括定干、去除土芽、摘芽

种子繁殖:繁殖系数大,但成苗时间长,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1.育苗,牡丹种子可用1%的赤霉素处理48小时,或5℃左右的低温即能解除下胚轴休眠,播种后翌春幼苗出土。条播按行距20厘米,株距6厘米,覆土3厘米左右,畦面盖草。

2.移栽,播种满两年后起苗,剔除病残及瘦弱植株,特别是带根结线虫的植株。按大小分两级选苗,每苗要求有3~4条支根,过长的根适当剪短至穴深,按株行距30厘米定植,每穴1~2株,根必须舒展。覆土盖过顶芽约3厘米。

3.直播,生产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近年有些地方改用直播,株行距与育苗移栽时株行距相同。优点是根茎长而直,因而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花卉大全《牡丹促成栽培技术及研究进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促成栽培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