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爱花卉网”小编特向您推荐"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咸安区",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咸安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北距省会武汉仅80公里,南临湘北重镇岳阳、东接避署胜地九宫山、西交三国古战场赤壁,均在几十公里以内。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长江潘家湾深水码头仅30公里,距天河国际机场90公里。咸安区东南枕幕阜山脉,西北濒西凉湖与斧头湖。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特产丰富,人杰地灵。那香飘云外的桂花园林,令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那碧绿无垠的星星竹海,浩瀚雄浑,幽静清新;那鸟语花香的潜山,使您诗情画意,油然而生。这里还有那保健治病的渤沸温泉,巧夺天工的131地下人防工程,“镇妖压邪”的笔峰塔,鬼斧神工的天然溶洞太乙洞,赫赫有名的北伐战争旧战场汀泗桥,错落有致的宾馆、疗养院,热情好客的咸安人。这里是您商务旅游的黄金地,更是您休闲疗养的好去处。

八月桂花,芳香四溢,咸安区植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桂花的种植面积、古桂的数量、桂花的质量、产量及对桂花的加工利用均居全国之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均作过专题报道,邮电部在这里发行过桂花邮票一套四枚。今年国家林业局又正式将咸安区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同时咸安还是“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千桥之乡”。这里的楠竹以身高、节稀、茎粗、质厚的特点闻名华夏;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名茶层出不穷;这里的苎麻向为“中国名产”,咸安因此而被誉为“中国麻乡”。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专题片——“咸宁的桥”,我想您一定记忆犹新吧!

咸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这里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充足的电力能源,配套的服务设施,较强的工业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随着长江引水工程,新火车客运站,京珠高速公路南段,京广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兴建竣工,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商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深化改革,二次创业,励精图治兴咸安的同时,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来咸安观光旅游、洽谈贸易、投资兴业,在互利互惠基础上,与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桂花属木樨科木樨属,为常绿乔木。桂花树枝婆娑,花开万点金黄,香气远溢,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桂花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料工业、食品工业、药材工业、轻工业的宝贵原料。特别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可谓有价无货,商品奇缺。发展桂花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咸安区是全国最大的桂花集中产地。1985年11月4日,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咸安时说:“咸宁桂花很有名气,应扩大发展,要争取多开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用桂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咸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桂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桂花系列产品开发体系,主要产品有桂花酒、饮料、糕点、糖制桂花、桂花浸膏、浸酒、香料等,在市场上畅销。全区现有桂花苗圃基地6000亩,桂花加工及苗木年产值达1.5亿元。

xZh52.cOm同步阅读

中国鲜切花之乡—浙江嘉善


1、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我县花卉产业起步1998年,经过八年来的培育发展,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花卉苗木近1万亩,其中花卉种植面积近3000亩,涉及大云、魏塘、干窑3个镇11村,现有各类花卉生产企业和农户61家,主要种植的花卉品种有非洲菊、百合、鹤望兰、洋桔梗、凤梨、大花蕙兰、杜鹃等,其中非洲菊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年产各类鲜切花1.5亿支,盆花近100万盆。

2、花卉生产总体效益良好。近年来,我县花卉效益总体比较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在调查中多数花农反映,2003-2005三年中,平均亩效益在1.2万元左右,超过大棚蔬菜的平均效益,而工效比种大棚蔬菜提高3-4倍。2005年全县实现花卉销售总额3000万元,比2004年的1800万元增长了66.7%,我县最大的花卉生产企业碧云花园去年实现产值1600万元,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花卉市场销售比较顺畅。我县花卉销售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企业、基地带头,到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如碧云花园、嘉德花卉园艺场分别在上海和杭州设立多个销售店面开展批发和零售,掌握和了解花卉市场信息行情;二是有一定规模的花卉大户自己到市场联系批发客商,顺便帮花农代销一部分;三是花卉经销商和专业营销户到田头进行收购。在调查座谈时花农们普遍表示销路不成问题,并且认为鲜切花市场前景是稳中有升,销售趋势比较看好。

4、花卉产业化进程得到推进。花卉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全县花卉生产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有12家,占19.7%,大云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鲜切花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和浙江省十大花卉特色镇,同时花卉种苗生产和科技示范推广也得了一定的发展,已建成组培室2个,面积500平方米,可年产种苗种球600万株(个),其中,开地种苗基地已具备年产400万株的非洲菊种苗能力,今年为花农提供非洲菊种苗100万株,月产观叶植物组培苗8万株,已引进各类中高档花卉品种26个,可为花卉产业发展和种苗需求提供服务;碧云花园作为我县一个花卉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为我县花卉产业发展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中国兰花之乡—漳州南靖县


兰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株型典雅优美,叶态脱俗,幽香四溢,素有“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王者香”之美称。

南靖县境内山多林密,竹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6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兰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野生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在高海拔林区盛产春兰、寒兰、兔耳兰、多花兰;在中、低海拔竹木林区盛产建兰、墨兰等。南靖自古是我国建兰、墨兰的主产区之一,古时县城即名“兰陵”、“兰水”。1999年,南靖县被中国特产委员会授予”中国兰花之乡”。

南靖兰花在中国兰界享有盛誉,矮种墨兰、山采达摩、叶艺墨兰、晶艺墨兰、奇花墨兰、山城绿、四季开心建兰、奇花建兰、素心中华寒兰、春兰出土香等珍稀品种,兰痴们不惜重金求购。1999年元月举行的南靖县首届兰花节上,该县养兰专业户一株“下山水晶墨兰”以26万元之巨被广东客商购得,创下了南靖兰花售价最高记录。1995年,南靖兰花在福建省迎春花卉展览会上荣获集体一等奖;1996年,南靖兰花在汕头市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兰花博览会”上再展英姿,荣获二银三铜奖牌;1997年,南靖县兰花协会同台北市一兰花协会联办了97南靖·台北兰花展览会,有五省22县的兰友参加了这次盛会,南靖80多盆下山兰分别获金、银、铜奖。1998年,南靖兰花在广东中山市举办的“全国第八届兰花博览会”上获得一金三铜奖牌。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南靖兰农张森苗的一盆”线艺观音素兰”获银奖。台湾世界兰蕙交流协会原会长黄秀球赞许南靖县是“兰花之乡”,中国兰花协会会长、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视察南靖时,欣然挥毫赞颂:“南靖山水秀,幽谷佳兰香。”

近年来,南靖县十分重视开发兰花资源,确定兰花为县花,把兰花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兰花,支持县兰花协会创办2.5公顷的国兰示范场,为全县推广兰花种植新技术、新设备提供技术示范。1999年元月和2000年元月,县里还连续举办了两届“兰花节”,提高了南靖兰花的知名度,增强了南靖兰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全县兰花迅速向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目前全县已有1200多人创办家庭兰圃,种兰专业户达250多户,植兰面积1600多亩,存圃兰花500多个品种6000多万苗,年创产值超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兰花集散地之一。

中国银杏之乡—江苏省邳州市


一、城市概况: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

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中部,市区坐落在东陇海铁路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全市幅员2088平方公里,人口158万,辖24个镇。

邳州相继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1996)、合国绿化造林百强县(1996)、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2001)、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1999、2001)、中国首批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0)、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2)、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单位(1996),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1996)、全国体育先进市(1996)、全省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1999)、江苏省级卫生城市(1993)、全省双拥模范城(1998)、全省稻田养殖示范市(1999)、江苏省文明城市(2002)等。

邳州市的"市树"是水杉树,邳苍路80华里水杉林带被海内外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

二、自然地理: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徐州与连云港之间。东与新沂市为邻,西与铜山县和徐州市贾汪区毗连,南接睢宁县和宿迁市豫县,北界山东省。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东西距离52公里,南北距离61公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峦起伏,腹地河流如织。根据地势高低,全境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种类型。其中平原洼地为全市地形主体,面积1080平方公里,占面积的51.7%市境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日照2350小时,降雨量903.6毫米,无霜期211天。

三、自然资源:全市耕地面积183.2万亩,园地17.1万亩,林地9.7万亩,水域51.9万亩。土壤分为潮土、棕壤土、褐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其中潮土为主要类型,分布于平原地区,面积158.8万亩。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共有干支河流42条,承担着行洪、排水、航运等功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近8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立方米,地表水总水面近8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立方米,地表水总水面24.16万亩,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3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2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以非金属为主,共有16个种类,主要有石膏、石灰岩、大理石、石英岩、辉绿岩、高粘土、黄砂、钛铁矿。其中石膏矿为特大型二水软石膏矿床,矿床面积约60平方公里,总储量44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矿藏质地优良,埋藏浅,地质构造、水文情况和开发技术简单;石炭岩矿储量7亿吨,为生产水泥、白灰优质原料;石英岩优质矿储量2亿吨;钛铁矿储量近300万吨。

四、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邳州市民间春节有舞狮拜年、跑旱船、踩高跷传统节目。腊月初八"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爆米花"、清明"戴柳"、"插柳"、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端午节、春节、中秋节是民间的最为盛大的三大节日。

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清代及其以前,邳州共有42人79部著作载于《二十四史》及《四库全书》。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文化获得了较快发展。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太,用独特的材料和手法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1992年邳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地方戏曲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已有200多年演唱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以主伴奏乐器柳叶琴定名并开始走上舞台,其腔调缠绵,优美动听,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颇受欢迎。邳州方言属于北方官话,语音系统与普通比较接近,调值有所不同。

五、历史名人和古迹名胜:邳州地杰人灵,英才辈出。夏时奚仲、战国时齐相邹忌等封于邳,秦时黄石公在邳授书张良,汉代侍御史延年、谏大夫翼奉、五代随州刺史沈斌、明朝民族英雄汤克宽等,或施政有方、执法严明,或弹劾不避权贵、敢于除暴安良,或屡谏革除弊政、冒死为民请命,或骁勇善战,御侮有功,皆留名史册。同盟会员徐国泰从黄兴参加广州武装起义,献身于黄花岗,崔道平跟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就义于徐州。李超时、魏云岭、戴蔚霞、娄培儒、宋绮云夫妇和"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众多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英雄业绩可歌可泣,郭子化、张明五、刘振堂也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王杰烈士为掩护12名民兵以身扑向炸药包,在邳州壮烈牺牲。历代文化名人不胜枚举。西汉博士严彭祖,南北朝学者到沆、到溉、到洽、僧祜,明散曲家陈铎、琵琶演奏家汤应曾,近现代学术界名流刘仁航、戴维藩、徐韬,当代作家程树臻、姜天民等,皆为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作出建树。

历史上,邳州经历了楚汉相争、三国角逐、宋金交兵以及现代史上的淮海战役,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境内有大墩子文化遗址、寨山摩崖石刻、刘林文化遗址、梁王城遗址、九女墩、尤村汉墓、奶奶庙、土山马迹亭、关帝庙、白马寺古银杏、山窝古槐、岠山和二龙山古墓群以及淮海战役碾庄战斗烈士陵园、王杰烈士陵园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艾山洞石沟、岠山风景区、大运河风光带、黄墩湖游览区、天下水杉第一路、银杏森林公园、桃花岛公园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其中,以港上、铁富为中心的连片银杏园21万亩,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园",被省定为"银杏森林公园";艾山洞石沟风景区九座峰次第相连,方圆20公里,最高峰海拔197米,山顶有凤凰台、碧霞台、聚仙台、白马泉、黑风口、望母台等遗址;岠山风景区四峰并列,最高峰海拔204米,山顶泰山行宫内有葛仙洞,洞中有葛洪汲水炼丹之葛仙井,景区方圆4平方公里,有多处汉墓群。

六、农业:邳州是全国农业大县(市)。2002年,全市粮食面积压缩到159.3万亩,粮食总产量65.5万吨;经济作物扩大到170万亩,粮经比例已突破5:5。

──稻田养殖及优质稻米。邳州是江苏省稻田养殖示范市,稻田养殖面积10.6万亩,"张楼"牌稻米远销全国各地,近年来又育出五彩米,正逐年扩大生产。

──银杏。邳州是全国五大银杏基地之一。现有银杏成片园21万亩,银杏果年产量900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银杏士青叶产量1.2万吨,约占全国部产量的60%。银杏酮生产能力250吨,占全国总量的80%。

──大蒜。大蒜总面积46万亩,总产量46万吨,年出口量20万吨。大蒜加工企业50多家,并建有苏北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场。

──苔干。苔干是邳州特产,因历史上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又称为"贡菜"。全市苔干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6000吨。

──肉兔。肉兔饲养量达到900万只,冻兔肉出口占全省70%。

七、工业:近年来,以私营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各类工业产品800多种,初步形成了板材、建材、机电、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船舶修造等支柱产业。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

──板材加工业。全市现有板材加工企业2500多家,年产板材500万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15%是江苏省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胶合板、多层板、高档贴面板等30多产品畅销海内外,出口量占全国44%。

──建材工业。依托本地矿产资源,主要生产水泥、石膏板、大理厂,石英砂等产品。江苏大运河集团是国家大型企业,中国建材企业500强之一,2001年通过ISO14000国际环保体系认证,下有水泥厂3家,年产水泥65万吨;石膏大板厂60家,可年产石膏大板8000万平方米,台湾独资邳州富豪大理石有限公司,每年可生产将军红、四川红、翠绿等大理石产品6000多平方米。

──机电工业。主要产品有健身器材、汽车刹车盘、五金工具(断线钳)、高速电机、节能电子产品等。江苏金虎集团是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重点企业,生产的断线钳、支架、老虎钳、管子钳等产品远销欧美,年出口量500万美元。徐州军霞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产品有跑步器、卧推凳、哑铃、健身球等,其中健身球已出口美国。

──冶金工业。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铅再生得用企业,主要产品有电缆护套铅、精铅、合金铅等20多个品种。

──能源工业。江苏省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拥有2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邳州市地方电力公司拥有1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年发电量25亿度,城区热电厂正在建设之中。

八、商贸饮食服务业:以现代服务来为重点的市场流通业发展势头正旺,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拥有城东商贸城、韩世步行街、万兴市场、大运河装饰材料城、城东综合批发市场以及银杏、木材、建材、大蒜、蔬菜、果品等大型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77个,华联、苏果、惠客隆、联华等超市连锁店28家。现有二星级宾馆三座,邳州大酒店为四星级宾馆。居民住宅小区,高中档别墅区、广场、游园、公园、风景点等城市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已建成1个大型公园,3个广场、15个游园。

九、开发园区和外商投资:邳州以"一主七副"工业园区为载体,精心打造宽松优越的招商引资环境,成为苏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外资集聚地之一,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目前,全市已有外商投资企业近50家。中英合资正安药业、中美合资艾博药业、法国中大公司、台湾华瑞木业等外资企业,已凭借坚实的经营业绩,成为创业邳州的成功典范。仅2002年,实际利用境外、市外资金10多亿元,其中昆山三牛服饰、湖南唐人神集团工业园、上海飞龙鞋业扩资工程等项目相继投产。

十、城市建设和交通电信:邳州市围绕"五年再造一个邳州城"的目标,大力推进"北进东扩"。先后在大运河上架起两座公路桥,一座高速路特大桥和陇海铁路复线桥,将城区空间扩展到运河两岸。城市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3万人。城区4条窗口路段的供电、通讯、绿化、美化、亮化,建成绿化覆盖率达到33%以上,"三场"(人民广场、锦锈广场、大桥广场)、"两带"(大运河、六保河风光带)和邳州公园、小区游园、街边景点相互辉映、商业网点布局合理,污水处理厂、管道液化气和热电厂正在建设。信息化加速推进,程控电话发展到17.9万门,手机用户达到8万户,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互联网用户达到1万多户,宽带网进入主要居民小区。

十一、财政、金融、保险: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4.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亿元,金融机构构贷款余额42.2亿元。保险业发展迅速,共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4家保险公司。个人信用消费和农村保险业正加速推进。国泰君安证券服务部证券业务稳步开展,年成交额达到5亿元。

十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万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78家,农业科技示范园120个。"九五"以来,全市共承担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6项,专利受理数283项,专利授权数255项;每年引进应用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100余项,开发各类新产品近百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每年都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2002年接近50%,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1所,在校学生39.4万人,在岗教职工1.68万人。2002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小学毕业升学率达95.2%,高考上线人数位居徐州市第二。现有邳州中学、宿羊山高级中学、官湖高级中学、八义集高级中学等省级重点中学4所,省示范初中、合格职教中心、实验小学各2所,省示范幼儿园、示范聋哑学校、示范教师进修学校、模范小学、示范成教中心校各1所。

文化:市文化馆、图书馆为国家二级馆,市博物馆为国家三级馆。近年来,民间绘画、剪纸、戏剧(柳琴戏)、文不创作、书法等文化事业及每年一届的"邳州之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健康发展。

卫生:现有卫生机构797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所,一级甲等医院39所,各级各类卫生人员5326名。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5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560元。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分别为15.6平方米、27.3平方米。城镇职工参加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6.7万人、4.7万人、7.3万人。各类社会福利院46个,收养1770人;农村优抚对象5万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3万人。

中国红枫之乡—余姚市四明山镇


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镇是全国最大的红枫生产基地。2001年5月 ,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枫之乡”。

四明山地处浙东沿海,山川秀美,曾有中国第二庐山之称。 该地已有20多年的花木栽培历史, 现有红枫苗木近2万亩。涌现出多个《红枫自然村》和《红枫生基地》。

红枫喜欢温暖湿润,属中性偏阴树种。在黄河流域一带,冬季气温低达零下20℃,但只要环境良好,仍可露地越冬。至于黄河以北,则宜盆栽,冬季入室为宜。红枫在土壤pH5.5~7.5的范围内能适应,故在微酸性土、中性土和石灰性土中均可生长

红枫不仅染红了四明山的山头,还遍布中国南北,远销世界各地。不管是上海的街道、公园,还是重庆、成都的住宅小区,甚至在国外,都可看到四明山的红枫。

四明山镇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无数革命志士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使这里成为一块红色土地。而今,一个新兴的“红色产业”又揭开了当地经济腾飞的新篇章。

四明山镇发展花木生产始于八十年代初。由于这里的土壤以香灰土为主,潮湿肥沃,加上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别适宜于红枫生长。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红枫为主的花木生产,红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四明山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红枫生产基地,花木面积达20000亩,其中红枫8000余亩,现值资产8500万元,并涌现了梨州、北溪、茶培、唐田4个红枫专业村。同时,花木种类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不仅有供城镇绿化用的红枫、樱花、五针松等大苗,而且还有供室内摆设的中高档花卉、盆景。占地200亩的四明山花木种子种苗基地正在建设之中。2001年5月,被农业部定为“中国红枫之乡”,昔日“红色根据地”已成为今日“ 红枫之乡”。

小小红枫映红了四明山,也映红了山民的致富路。全镇12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人从事花木生产与销售,从业人员达6000余名,占总劳力的80%,2000年冬到2001年春,全镇红枫销售收入达1600万元,人均净增收1300元。四明山红枫销往全国除台湾、新疆、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一部分还出口到荷兰、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银杏之乡—江苏泰兴


世界银杏在中国,银杏之最在泰兴。

泰兴是中国著名的银杏之乡,栽培历史悠久。据有关记载及专家论证,银杏栽培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有500年以上古银杏121株,其中千年以上的12株,百亩以上古银杏群落20多个,嫁接历史也相当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250多年前泰兴就采用嫁接技术繁殖白果,现存100年以上的银杏嫁接树6186株。

泰兴银杏资源丰富,全市拥有定植银杏树630万株,人均5株。银杏成片林1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的16个,百亩以上连片的270个。常年白果产量4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苗圃面积3000亩,各种规格苗木1200万株,年产干青叶2000吨以上。

泰兴银杏以家前屋后、大小四旁栽植为主,家家户户都有银杏树,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树随处可见,全市拥有银杏围庄林20.2万亩,约占村庄总面积的50%以上,形成白天看不见村庄,晚上看不见灯光的生态奇观。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生产、生活环境。泰兴百万人民健康长寿,安居乐业,百岁老人数位于全国县级市前列,也许能从这里找到迷底。

泰兴白果是公认的果用优良品种。和其它品种相比,它具有果大,壳薄,出核率高,出仁率高,仁饱满,浆水足,种壳结构细密,糯性强,贮藏期长(常规可贮5个月)等特点,其品质为全国之冠。

泰兴白果营养丰富,药食俱佳,历来是泰兴人民招待宾客的名贵菜肴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泰兴白果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黄酮、萜内酯,特别要提到的是种仁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不能合成或不能完全合成的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及婴儿必须的组氨酸。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对江苏河海纳米公司用泰兴白果开发的白果精油测定结果,泰兴白果精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同类产品中最高,约占80%,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清除自由基,延年益寿。

泰兴白果因品质优良,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2002年7月,被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2003年4月,“泰兴白果”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2004年8月,经国家质监总局批准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9月,被中国绿色发展中心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经常食用泰兴白果,可防治老年痴呆、哮喘痰咳、遗精、带下、尿频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殊疗效,还具有强壮身体,健脑提神,嫩肤抗皱等功效,是滋补身体的首选佳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白果对多种类型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序的抑制作用。新鲜白果提取的白果酚甲,对实验家兔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并能增加血管渗透性。

白果是上等干果,采用炒、蒸、煨、炖、烧、炸等多种烹饪方法可制成白果烧鸡、白果鸡丁、白果蒸鸭、白果炖鸡、白果银耳、蜜制白果番茄、糖醋白果、白果八宝饭、白果腊八粥、椒盐白果等数十种美味佳肴,既饱口福,又能延年益寿。

银杏是泰兴的象征,银杏是泰兴的骄傲,银杏是泰兴的希望,银杏已成为泰兴的特色经济,“银杏之乡”泰兴将以独特的风姿热忱欢迎来自海内外的各界朋友!泰兴人民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做大做强银杏产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元江是中国芦荟之乡


芦荟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国,在中国生长后发生变异,被称为“中华芦荟”,是库拉索芦荟的一个变种,在中国生长于热带地区。云南元江是中国野生芦荟的发源地。《辞海》记载:芦荟产于非洲亚热带,我国云南元江有野生。

元江坝区年平均温度23.8℃,最低月平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全年日照2261小时,干湿指数远远低于南非的开普敦,为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日照充足,无霜冻,12月至翌年1月最低平均温度16.7℃,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80%的雨量集中于5~10月间,降雨量≥0.1毫米113天,冬季干旱无雨,而年蒸发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5倍,全年日照2261.6小时。坝区炎热干燥等特殊的环境小气候。在客观上,为芦荟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外部条件。就生物学特性而言,芦荟属强阳性,耐炎热干旱,耐瘠薄土壤,怕寒冷、不耐寒、不耐荫、忌积水的习性。因此,芦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并且没有病虫害侵染。芦荟主要原产分布在非洲大陆,以南非开普敦(capetowb)为例,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10月至翌年3月),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区。元江与开普敦的气候条件分析地 点年均气温最冷月气温(℃)年降雨量(mm)降雨类型干湿指数(K)元江23.816.7800夏雨型17开普敦17.38.5630冬雨型18 ,元江与开普敦的K值分别为17和18,结果十分相近。尤其是元江最低月气温高于开普敦一倍,元江甚至比开普敦气候更适宜芦荟生长。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最适合种植芦荟的地区之一。

在元江一个名叫普漂的地方,拥有中国罕见的最大面积的野生芦荟群落。这里,就是中国硕果仅存的唯一一个野生芦荟自然保护区。目前,元江已建成高标准优质基地5000余亩。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40%以上。随着中国元江野生芦荟保护区的建设及中国元江芦荟产业协会的成立,元江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芦荟之乡”。

中国银杏之乡—河南新县


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地跨江淮两大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银杏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县丰富的银杏资源和悠久的银杏栽培历史,使新县素有“银杏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四大银杏基地县之一。

截止目前,全县银杏面积已发展到2.8万亩,1089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树4150株。年银杏果产量达50万公斤,银杏叶产量150万公斤,果、叶产量均占河南省总产量的80%以上,涌现了以羚锐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千斤银杏加工厂等为代表数家龙头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新格局。

为进一步加快银杏产业开发步伐,加大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把银杏产业作为我县创汇产业和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重头戏来抓,强化银杏产业化开发的组织和领导,提高发展银杏产业的认识,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银杏发展规划,扩大银杏基地规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条,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强力开发银杏资源,建立银杏产业区域规模经济,使新县的银杏资源优势变成新县的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新县银杏果、叶,质量好,品质优,欢迎全国广大客商前来洽购。

中国柑桔之乡—宁波象山


柑桔是宁波市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栽培总面积近20万亩,其中以象山县最为集中,种植面积在8万亩以上,约占全市柑桔面积的40%。

柑桔在宁波栽培已有悠久历史,据文字记载:早在唐代宁波已见有柑桔种植。1915年,象山延昌纪子庚引进黄岩早桔、朱红、槾桔400余株试种。1929年,张葆灵等集资兴办石浦柑桔园,并引入日本早生、尾张等温州蜜柑以及华盛顿脐橙、日本 橙等品种,发展到1949年解放前夕,桔园已具相当规模。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海涂地试验种植柑桔,以后逐步扩大,到七十年代末形成规模,1981年象山县被林业部列为全国年产万吨柑桔基地县。

象山县所产柑桔品种原以温州蜜柑为主,以后陆续从国外引进西班牙脐橙“朋娜”、“纽荷尔”、日本“宫内伊予柑”和“市文”、“三川3号”等极早熟温州蜜柑。九十年代,象山县柑桔科技人员又从日本引入的株系中选育出优质良种“象山红”,并通过高接换种迅速扩大面积,初步改变了原有单一品种的布局,良种覆盖率已达到50%以上。“象山红”表皮红橙色,果形略扁,完全成熟时其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2%以上,汁多香甜,被群众喜称为“希望之果”。1999年在全国第三届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上以柑桔类总分第一的佳绩荣获“中华名果”称号。

中国花木之乡—北碚区静观镇


静观素有"花卉之乡"的美称,种植花卉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花卉五大流派之一,川派中川东花卉的发源地,以人工造型、园林艺术巧夺天工见长,树桩蟠扎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几百年来静观花卉的能工巧匠汇集、名师高徒辈出,其蟠扎工艺,上乘精品,国内销至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地,国外远销至西欧、日本、东南亚等地,位于上场口的静观花园,至今保存有两株在西南地区绝无仅有的约520多年树龄的罗汉松古桩头,如今已成为静观的镇镇之宝。是往来客商争先观赏的景致。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静观镇的花卉发展突飞猛进,现在,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到12600亩,花卉品种达900多个,现有花农6500多户,花卉从业人员1.2万人,全镇43个村,村村都种植花木,2001年花木收入6500多万元,花木发展已经基本形成桩头盆景、梅花规模种植、绿化苗木培植、草坪基地、精品一条线等五大格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授予首批"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静观的花木种植不管是从种植规模、花木品种档次在重庆市都是屈指可数,多次得到市区领导的好评。

中国花木之乡—浏阳柏加镇


素有“花木之乡”美称的柏加镇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近一个世纪的传统花木生产历史,成为中南六省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

全镇总面积约87.5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1个居委会,花木栽种面积达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并形成了以柏加为核心,辐射镇头、黄兴、跳马的种植规模达3万亩。人口2.1万,从事花木种植经营达1.5万余人。花木品种1200多个,产品远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额达1.3亿元。花木之乡美名远扬,考察参观的领导及客商更是络绎不绝,先后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原省长储波、原省长张云川等领导莅临柏加考察花木产业,年平均接待参观达4万人次。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使得我镇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经济得到迅速增长。去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年底储蓄总额突破7200万元,电话入户率达90%,手机入户率达60%,私人拥有小车100多台,拥有电脑农户70余户,上网40余户,据初步统计,去年花农网上成交额达300万元。99年以来,我镇相继被授予“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全国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等称号。

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淳化民风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安居乐业。2002年7月10日,省委书记杨正午同志在柏加视察工作时提出要建设以柏加为中心,包括镇头、普迹、跳马、黄兴、洞井等乡镇在内的“百里花木走廊,万顷苗木基地”,形成公园式基地,园林式庭院,生态式村庄,带动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

目前,我镇正在紧锣密鼓修建投资2600多万元的黄兴——柏加大桥,拉通百里花木走廊主干道,逐步建设成以柏加为核心的万顷花木基地。

喜欢《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咸安区》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桂花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