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长期的种养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叶椿实用常识,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又名:(中文)红叶臭椿;
科属名称:苦木科苦木属
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高大。单数复叶互生,树叶卵状披针形,长约7-15cm。叶色美丽,自春季展叶至8月中下旬,大部叶片多为紫红色,秋季全树叶片变为红色,季相变化明显,观赏效果极佳。
喜光,萌芽力强。为深根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构成庞大根系,抗风沙。耐干旱,耐贫瘠,但不耐水湿,长期积水会烂根致死,耐中度盐碱土,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都能适应。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又肥沃的湿润土地上生长更好。萌糵力强,生长快,能抗烟、防尘、抗病虫害。
生长迅速,干直立性强,干形通直,8年生树高可达7-8米,胸径15厘米以上。
适生条件:
适生广泛,对臭椿适生区内的气候环境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不仅红叶性状稳定,而且象普通臭椿一样,除重粘土和水湿地外,几乎各类土壤都能适应。可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栽植。
繁殖技术: 1、 分糵和嫁接繁殖:技术简单,同臭椿繁殖技术。 2、 组培生产: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尤其是红艳的叶色,可在短期内达到规模化生产。是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扩繁手段。
红叶臭椿与普通臭椿对比:: 1、 生长季大部分叶片呈紫红色; 2、 树冠紧凑丰满、干形直立,分枝角度小; 3、 红叶椿为单性雄株,开花不结实,休眠枝条上无宿存翅果; 4、 红叶椿的臭味也较普通臭椿淡; 5、 生长势较普通臭椿大; 6、 园林绿化、美化效果较普通臭椿显著,观赏应用范围广。

XzH52.cOm精选阅读

红叶椿栽培管理


红叶椿属椿科臭椿属,雌雄异株,现泰山上保留着两棵大树,2002年10月经山东省种苗研究院和省林业厅鉴定,定名为红叶椿。
红叶椿3月下旬至6月叶片红亮鲜艳具有光泽。到夏、秋季叶片上部为紫红色,新稍鲜红色,老叶变为绿色。生长速度快,5月至9月为苗木最适生长期,日生长量2厘米左右,芽间距5至12厘米。红叶椿适应性强,抗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均能生长,耐盐碱,抗寒,大苗能耐零下30度低温,并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用于城市、荒山、厂矿的绿化美化。
红叶椿主要以嫁接养殖,用臭椿或千头椿做砧木。春、夏、秋三季均可嫁接;春季在3月中、下旬用带木质芽接,成活率可达90%左右,当年生长高度3米以上、干径2厘米以上。夏季在6月至7月可用皮芽接或带木质芽接,成活率高达95%以上。嫁接部位在砧木30厘米以上,嫁接芽部位以下要多留叶片,嫁接芽以上留5厘米其余剪掉,接后10至 15天内解绑绳,应避开雨天嫁接。秋季9月中、下旬用带木质芽接在当年生枝条上,成活率在90%以上。嫁接部位以上枝叶不要剪除,为半成品苗。
一年生苗因苗木上半部还未完全木质化,越冬能力差,所以在11 月后未上冻前将苗木刨出,假植储藏保护至第2年早春再进行定植。红叶椿要培养大苗一般每亩定植400株至600株为宜。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定植后当年生苗木高度4米左右、直径3至4厘米。
红叶椿有一定的抗病虫能力。苗期应注意地下害虫,用杀虫剂随水冲施每亩1至2斤。春、夏季椿象易危害树木。可用人工捕捉或用内吸式杀虫剂500至800倍喷撒树干,苗木生长期蝇螨易危害叶片,可用杀螨剂800至1000倍进行防治,用杀菌剂可有效防治撅叶病、卷叶病和根枯病。

红叶椿插根繁殖技术


红叶椿的繁殖方法目前主要有嫁接、组织培养和根穗扦插3种。从多年的试验结果和生产的实际效果看,嫁接法虽能保持红叶椿的特色性状,但费工费时,不适于大量快速繁育。组织培养法能在短期内实现规模生产,但突出问题是,红叶椿组培苗的叶色晦暗,红叶期短或红叶只限于树冠顶部。有的地方甚至因红叶椿组培苗的“返祖”现象而引发诉讼。利用红叶椿的根穗进行扦插,不仅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时,又能保持红叶椿的特色稳定,兼备嫁接和组培两种方法的优点而避其不足,因而将是今后红叶椿育苗的主要方式。下面具体介绍红叶椿的插根繁殖技术

一、培养红叶椿的自生根源

由于红叶椿的枝条扦插不易生根,而目前红叶椿原株的自生根源又十分缺乏,所以要推广插根育苗必须先培养自生根源。红叶椿的自生根穗,除了可由育种单位提供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自行培养:

1.堆土生根法 选择红叶椿的当年嫁接苗,于7月份从苗干基部进行环割,并涂以生根粉稀释液,然后堆土保温,以促进环割部位生根。第二年春季,对已从环割处生根的苗株进行分离移栽,对未生根的苗株则从环割处截取带愈伤组织的干段进行扦插,都可以获得红叶椿的自生根苗。

2.压条生根法 将红叶椿基部的萌蘖枝条,采用低枝堆土压条法来获得自生根苗。

有了自根苗,就可以通过建立采根圃加快自生根源的培养。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方法培养自生根,一定要选用红叶椿原株无性系的嫁接苗,而不宜采用组培苗的根系。

二、根穗的采挖截制

红叶椿根系发达,密度合理,—株插根苗当年可产生30至50段标准根穗。根穗直径0.8厘米以上的截取长度为8至10厘米;直径0.5至0.7厘米的截取长度为11至13厘米。在实施采挖时应注意:

1.在北方寒冷地区宜在春季土壤解冻后采挖,如采挖任务量大,也可在秋末冬初落叶后进行。南方较暖地区宜在秋季采挖。

2.采挖时应尽量做到根条完整,防止断根太多而降低出穗率。

3.严格按照根系的上下端顺序截取根穗,按粗细分枝捆扎,并在每捆根穗上做好标记,防止育苗时倒插。

4.截取根穗时将两头用利刀削平,不能劈裂。

三、扦插前对根穗的催芽处理

秋季采集的根穗应置于土坑或温度不低于0℃的室内,用湿沙贮藏越冬,在扦插育苗前一个月左右,要对根穗进行温床催芽。春节采集的根穗可直接进行温床催芽处理。

催芽温床可以在大棚内用砖砌成,床高30厘米,宽80至100厘米,长度随需要而定。底部铺10厘米厚细沙,然后把根穗一捆捆直立排放于温床内,上覆5厘米厚的细沙,再喷洒适量清水,最后在床面上覆盖薄膜。温度保持在15℃至25℃之间。另外,也可以在室外选背风向阳处,挖成东西方向、南低北高的斜面窖床进行催芽。窖床深50厘米,宽80至100厘米。排放根穗、铺盖细沙、洒水保湿等要求与上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室外温床催芽,夜间要盖草帘保温,必要时还可以加盖小拱棚,提高保温效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加温处理,当根穗皮部形成根原基突起并开始出现不定芽时,即可取出扦插。

四、根穗扦插注意事项

1.园地选择与扦插时期 红叶椿忌涝,选择扦插用地应避免涝湿和粘重土壤。扦插前,要求深耕整地,做到土壤疏松,畦面平整,施足基肥,并适当增施磷钾肥,最后灌足底水。

2.扦插时期 北方宜在春季进行,华北、中原地区可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扦插。西部及北部寒冷地区可依当地气候适当延迟。

3.钎插密度 红叶椿生长迅速,树高叶大,扦插宜稀忌密,每亩不超过1000株。如果建采根圃,每亩密度应控制在300至400株之间。

4. 大田扦插 经过催芽的根穗,扦插时要定点挖穴,直立埋入土中,上部要与地面相平,并覆盖1厘米厚的薄土。扦插后,要在畦面上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当幼芽开始出土时,要及时在萌芽处剪膜开口,并在开口两侧用土稍加封压。新芽长至10厘米高时,要选芽定苗。地膜可保留到6月上中旬撤去。

5.苗期管理 在红叶椿苗木生长过程中,前期的重点是灭草松土。7至8月可酌情追施氮肥一两次,追施磷钾肥一次,并于追肥后及时灌水。雨季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涝,雨后适时松土。插根苗生长旺盛,当年高度可达3米以上,1米高处直径2.5厘米以上,一般两年即可育成工程用大苗。

红叶椿瘿螨的防治


普通臭椿的一个自然变异品种,春季叶鲜红,夏秋季节新叶红亮,老叶微红或绿色,季节色相分明,观赏价值较高。同时,红叶椿还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很少感染病虫害,尤其对烟尘及二氧化硫抗性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彩色环保树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常常受到一种瘿螨的危害,使得新叶短小皱缩,质地变硬,呈暗黄褐色,顶梢生长停止,严重影响了树体的发育及观赏价值。由于该虫个体小,肉眼看不见,许多人常常以为是病害所致,因而防效甚微。下面就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习性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1.形态特征:该螨属蛛形纲、瘿螨总科,身体呈椭圆形,黄褐色,体长0.1至0.3 毫米,体宽0.04 至0.07 毫米,头胸部有两对步足,腹部较宽大,尾部狭小,尾部末端有一对细毛;背、腹面具有许多皱褶环纹,背部环纹明显,卵球形,光滑、半透明。幼虫体型比成虫小,背、腹部环纹不明显。

2.危害习性:瘿螨以成虫生存在芽的鳞片内,或在病叶内以及枝条的皮孔内越冬。次年春季,当嫩叶抽出时瘿螨便随着叶片的展开爬到叶背面进行危害、繁殖,危害不断扩大,但不深入到叶肉组织内。受害叶片变小、变脆、卷曲,颜色变白或黄褐色,停止生长。瘿螨在叶背绒毛丛中隐居。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瘿螨繁殖很快。夏秋季为发病盛期,天气干旱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3.措施:

(1)注意园圃卫生,秋季清除虫叶并集中烧毁。

(2)在春季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虫体。

(3)将带虫苗木置于50℃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或用硫磺粉熏蒸,可杀死虫体。

(4)害虫发生初期,喷洒下列药剂:波美0.3至0.4 度的石硫合剂、50%螨代治乳油2000 倍液、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3000 至5000 倍液。

红叶椿插根的繁殖技术


红叶椿的繁殖方法目前主要有嫁接、组织培养和根穗扦插3种。从多年的试验结果和生产的实际效果看,嫁接法虽能保持红叶椿的特色性状,但费工费时,不适于大量快速繁育。

一、培养红叶椿的自生根源

由于红叶椿的枝条扦插不易生根,而目前红叶椿原株的自生根源又十分缺乏,所以要推广插根育苗必须先培养自生根源。红叶椿的自生根穗,除了可由育种单位提供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自行培养:

1、堆土生根法:选择红叶椿的当年嫁接苗,于7月份从苗干基部进行环割,并涂以生根粉稀释液,然后堆土保温,以促进环割部位生根。第二年春季,对已从环割处生根的苗株进行分离移栽,对未生根的苗株则从环割处截取带愈伤组织的干段进行扦插,都可以获得红叶椿的自生根苗。

2、压条生根法:将红叶椿基部的萌蘖枝条,采用低枝堆土压条法来获得自生根苗。有了自根苗,就可以通过建立采根圃加快自生根源的培养。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方法培养自生根,一定要选用红叶椿原株无性系的嫁接苗,而不宜采用组培苗的根系。

二、根穗的采挖截制

红叶椿根系发达,密度合理,株插根苗当年可产生30至50段标准根穗。根穗直径0.8厘米以上的截取长度为8至10厘米;直径0.5至0.7厘米的截取长度为11至13厘米。在实施采挖时应注意:

1、在北方寒冷地区宜在春季土壤解冻后采挖,如采挖任务量大,也可在秋末冬初落叶后进行。南方较暖地区宜在秋季采挖。

2、采挖时应尽量做到根条完整,防止断根太多而降低出穗率。

3、严格按照根系的上下端顺序截取根穗,按粗细分枝捆扎,并在每捆根穗上做好标记,防止育苗时倒插。

4、截取根穗时将两头用利刀削平,不能劈裂。

红叶椿的繁殖与栽培管理


红叶椿是苦木科臭椿属臭椿的芽变品种,属珍稀彩叶树种,仅在山东泰安西部各县及平阴、潍坊、青州有分布。
红叶椿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1米。干皮灰色,粗糙不裂。树冠紧凑,成年后树形呈扁圆形。小枝粗壮,有疏生点状皮孔,无顶芽,叶痕大,奇数羽状

复叶,小叶13-25枚,卵状披针形。树叶自春季发芽到5月中旬全部为紫红色,6 -9月为树体旺盛生长期,此时顶部4片羽状复叶仍保持紫红色,其他叶片变绿,只有

梢部为红色。红叶椿为单性雄株,花色淡黄或黄白。花和叶的臭味较淡。
红叶椿喜光不耐阴,适应干冷气候,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能够耐绝对最高气温47.8℃和绝对最低气温-35℃,但不耐霜冻。对土壤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盐碱

,不耐积水。根系发达,耐旱,根萌蘖性强,生长速度快,寿命长。抗烟尘能力强,可吸收SO2,抗病虫害。它具有醒目的紫红色叶片,且持续期长,观赏价值高,

园林用途广,可作为城市、厂矿行道树,也可用作荒山绿化。

繁殖方法
红叶椿仅开单性雄花,开花而不结实,只能采用无性繁殖。
分蘖繁殖 红叶椿根系能产生不定芽,萌发后成为根蘖苗。根蘖苗一般根系较少,苗木高矮不一,一般是将苗木分级,在苗圃地定植,继续培育一年,以便使

其成为合格的造林用苗。
插根繁殖 选择健壮的根段,截至18厘米长,下切口为斜形,上切口为平形,以区别上下,防止倒插。一般根插穗较软,多采用开沟斜埋的方法,上切口与地面齐

平即可。
插条繁殖 选择充分木质化的一年生萌芽条作插穗,插穗长25-30厘米,上下皆为平口,最好采用高垅斜插,并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提高成活率。
根茎留土繁殖 红叶椿干基有萌芽能力,干形不好,可进行平茬,选留健壮芽条培育成大苗,或起苗后,平整土地,留在土壤中的根也可以萌芽成苗,但密度

不均,苗木生长不整齐,需间苗补缺。
嫁接繁殖 在春季于露地播种普通臭椿种子得到臭椿苗,6 -8月采取红叶椿穗条进行芽接,成活率在90%以上。另外,早春时节也可在臭椿大苗(或大树)上进行高

接换头(劈接)或在夏秋季节进行芽接。红叶椿嫁接苗红叶效果很好。
组培繁殖 该繁殖方法既可保持红叶椿的优良性状,又可加快其繁殖速度。在红叶椿旺盛生长期从树体上剪取幼嫩茎段,在培养基上诱导出丛生芽,然后经过

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得到大量健壮的生根苗。将生根苗移栽到盛有蛭石的营养钵中进行驯化炼苗,45天左右待植株长至10-15厘米时,移植于圃地。

栽培管理要点
加强肥水管理 6 -9月是红叶椿的最佳生长阶段,此时树体生长迅速,应加强肥水管理。中间追施2-3次氮磷钾复合肥,夏秋连阴天时应注意及时排涝。
病虫害防治 危害红叶椿的病虫害主要有立枯病、瘿螨、盲蝽。
(1)立枯病:主要危害当年生播种嫁接苗或组培苗的茎基部,造成被害部位坏死,植株死亡。防治可用72.2%普力克水剂稀释600-1000倍进行茎基部喷洒或浇

灌苗床,多雨季节用药宜勤。
(2)瘿螨:主要危害幼芽,使得新叶不展、皱缩、变褐、变脆、脱落,新梢停止生长。防治可喷洒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1.8%虫螨立克乳油2000-3000

倍液。
(3)盲蝽:8-9月份危害叶片,使叶尖部位卷曲。防治可喷洒40.7%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800-1200倍液。

很实用的花卉养护常识


1、浇花应该用什么样的水?

水按照含盐分的多少可以分为:软水和硬水。硬水中由于含有多种盐类,长期用来浇花,会使花卉叶面产生褐斑,影响观赏价值。因此使用软水比较理想,软水中又以雨水和雪水最佳。如果长期使用雨水浇灌花卉,有利于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水性比较温和的水源,比如河水、湖水、池塘水等等。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更方便取用的是自来水,由于自来水本身含有大量的氯气,水温也比较低,因而不适合直接用来浇花,需要放置1--2天方可使用。或者使用敞口比较大的容器,在室内放置一昼夜就可以使用了。

养鱼的水,也含有一定的养分,用来浇花也是有益的。

除此之外,还有用凉白开浇花的方法,也是效果不错。您可以试试。

最后提醒您,浇花切不可以使用含有肥皂或者洗衣粉的水,更不能含有油渍污渍。这样是及其有害的。

2、那些花卉不适合在叶面进行喷水?

比如叶面上着生绒毛的花卉,由于水珠落在上面不容易蒸发,常常会引起叶片腐烂。这样的花卉比如:非洲紫罗兰(紫竹梅)、蟆叶秋海棠、大岩桐等等。

仙客来的块茎、叶芽、花芽,遇水湿过久就会腐烂。

君子兰叶丛中央的假鳞茎,也怕进水,特别是孕蕾期,进水会影响抽箭。

对于已经开花的植物,也要避免大量向叶面喷水,会导致花瓣霉烂,影响受精,降低开花结实率、

3、土壤怎样消毒?

药剂消毒使用常用的84消毒液即可,浓度不宜过大,一般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即可。消毒的时候使用喷雾器,做到均匀。一边喷洒一边翻动土壤。

椿露地矮化密植栽培


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是以生产椿芽为目的,要求采摘早,产量高。1.选地和整地选择地块要求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排水良好。栽植前,土地要深翻、整平,修好排灌渠道。每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7000kg改良土壤。在土质过粘或过砂的地块,栽植穴内可填入质地较好的土壤或掺入河沙、炉渣改良。2.定植定植时间可分为秋栽和春栽。秋栽从秋季落叶至土壤冻结前均可定植。秋栽后,入冬前有一段缓苗时间,翌春发芽早,生长速度快。春栽应在尚未萌发前的休眠期进行。定植密度应根据当地气候、土质而定。光照好、土质肥,宜密;反之可稀。密度太小,产量低;密度过大,影响通风透光,也降低产量。一般株行距为40cm×50cm,每667平方米3000株为宜。栽植时,使苗木根系自然分布开,填入土后踏实,立即浇透水。栽植深度以与原苗木入土深度相平为宜。待水渗下后,在苗木根部覆土成丘形,以利保墒防旱。3.整形定植前苗木均需在苗圃矮化整形。如未经过矮化整形的苗木,栽后应进行平茬,即从苗干15-20cm处剪去,促使下部萌发2-3个侧枝,作为一级侧枝。一级侧枝长到30cm以上时,掐去顶梢,保留5-10cm的枝,促使萌发二级侧枝。4.矮化处理经常采取措施,抑制高向生长,促其矮化,并多发枝,以增加产量,便于采摘。常用的措施有摘心或短截、平茬、化学处理、断根、环剥等。如摘心或短截方法是在植株生长期间,6月至7月上旬对1年生枝摘心或短剪,留干15-25cm,20d左右可发现2-5个侧枝,秋季长出10-15cm长充实短枝,翌春可收椿头芽。对于生长过旺的植株或枝条,可于7月中旬再次摘心。摘心或短截后,可使树体芽量增加2-2.5倍,提高产量1.5-2倍5.土壤管理香椿密植栽培后,地下根系稠密,加上人为的管理频繁,土壤被踏实,一般的松土中耕难以起到作用,所以每年应进行深刨。深刨宜在秋季落叶休眠后进行,深15-20cm,同时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5000kg。6.肥水管理苗木定植后浇1次透水,20-30d后再浇1次,其余半月左右浇水1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每次浇水或雨后需及时中耕除草松土,防止积水。4-5月及7月各追肥1次,每次可施尿素10-20kg/667平方米,或人粪尿1000-1500kg/667平方米,8月以后再追施氮肥,并控制浇水。9月可追施1次过磷酸钙,50-60kg/667平方米,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抗寒力。成龄树每年2月下旬在根部周围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可提早10-15d发芽,萌发前浇1次透水,以促早发芽。第1次采收前3-5d追1次肥料,尿素25-30kg/667平方米,或人粪尿5000-7000kg/667平方米,新梢长到30cm左右时,可根外追肥2-3次,喷0.2%-0.3%尿素溶液。6-7月,香椿经大量采摘椿芽,养分消耗很多,应追施2-3次化肥,每次每667平方米复肥20-25kg。落叶后结合深刨再施人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7.椿芽采摘香椿栽植后,第2年就可以开始采收。最初1-3年内每年只采收1次,采摘顶芽,促发侧枝,培养树冠。3年后,树干已定型,每年可采摘2-3次,顶芽、侧芽均可采收。管理较好的香椿园,每隔20d左右采摘1次,1年可采收6-10次。采摘时,可用剪刀、高枝剪等剪截,切忌用手生拉硬掰,以免损坏树枝。

夏季千头椿主要虫害


千头椿树干通直高大,树冠紧凑,叶大荫浓,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抗性较强,是很好的行道树及庭荫树,非常适合园林绿地和工矿区绿化。下面仅就千头椿上夏季经常发生的害虫介绍如下:


樗蚕蛾

形态特征 成虫大型,体长20至30毫米,翅展110至125毫米,体青褐色,头四周、颈板前端、前胸后缘、腹背线、侧线及末端均白色;前翅褐色,顶角圆突,粉紫色,具黑色半透明眼斑1个,前后翅中央各具新月斑1个,斑外侧有纵贯全翅的宽带1条,带中粉红色,外侧白色,内侧深褐色,边缘有白曲纹1条。卵扁椭圆形,长约1.5毫米,灰白色,上有褐色斑。老熟幼虫体长55至60毫米,青绿色,被有白粉,各体节有刺6根,以背中2根为大;体粗大,头、前中胸及尾部较细。蛹棕褐色,长约28毫米。茧灰白色,橄榄形,上端开孔,茧长50毫米左右。

发生规律 ?年发生2代,以蛹在杂灌木上结茧越冬。5月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产卵于叶背,卵成堆,卵约经12天孵化幼虫,初龄幼虫群集危害,6月间第一代幼虫孵化危害,幼虫历期30天左右;8、 9月间第二代幼虫孵化危害,10月间幼虫开始作茧化蛹过冬。


斑衣蜡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至22毫米,翅展40至52毫米;前翅长卵形,基部2/3淡褐色,上有黑斑点10至20个,端部1/3黑色,脉纹白色;后翅扇形,膜质,基部一半红色,上有黑斑6至7个,翅中有倒三角形白区,翅端及脉纹黑色。卵长圆形,长约3毫米,灰色,背两侧有凹入线,中部纵脊。若虫黑色,翅不发达,老龄若虫体长约13毫米,体背淡红色,头前端尖角,足黑色有白点,翅芽明显。

发生规律 一年一代,以卵在树干的向阳面越冬。4月中旬卵孵化为若虫,在千头椿上卵的孵化率高达80%以上,而在有些树(榆、槐?上卵的孵化率仅2%至3%,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常成群集中在嫩枝、叶上危害,受惊快速跳走。7月上旬发育为成虫,继续危害,树木受害严重。9月上旬成虫开始交尾产卵,一直到10月下旬。取食时以口器深深刺入植物组织,造成伤口流出汁液,同时虫体排出蜜汁诱发煤污病。秋季干燥有利于成虫生长和成灾。


白星滑花金龟

形态特征 又名白花潜金龟,成虫体长20至24毫米,黑铜色带有绿色或紫色闪光,前胸背板和鞘翅上有不规则的白斑10多个。卵椭圆形,白色。幼虫头褐色,胴体乳白色,腹末节膨大。长20至40毫米,呈“C”字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腐烂物质多的堆肥中越冬。6至9月成虫发生,常十余头群集在果实、树干烂皮、伤流处吸食汁液,也咬食树叶、花瓣。成虫对糖醋有趋性。7月下旬在土中产卵。

综合防治

(1)避免栽植千头椿纯林可有效预防斑衣蜡蝉成灾。

(2)樗蚕蛾可于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白星滑花金龟成虫期用糖醋液诱杀。

(3)人工防治:樗蚕蛾可人工捕杀幼虫和摘茧烧埋。斑衣蜡蝉人工摘除卵块。白星滑花金龟可于早春翻倒腐熟的粪堆清除越冬幼虫。

(4)利用天敌防治:樗蚕蛾的天敌有绒茧蜂、姬蜂。斑衣蜡蝉天敌有卵寄生蜂和若虫寄生蜂。

(5)化学药剂防治:樗蚕蛾可喷洒灭幼脲3号200 0倍液防治;斑衣蜡蝉若虫期和白星滑花金龟成虫期喷洒4%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如果几种虫害同时发生可喷洒20%灭扫利乳油200 0倍液防治。白星滑花金龟幼虫期可于土壤中灌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

观赏植物——野鸦椿


野鸦椿为省沽油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树形优美,冠形舒展,叶色浓绿,花雅果艳,可谓之见之有形,赏之有韵,是一种很有利用潜力的观赏植物。
野鸦椿树高4米—6米,树皮灰褐色,具纵条纹,小枝及芽红紫色,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0厘米,花多,蓇葖果,果皮软革质,红色,种子近圆形,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月—6月,果期8月—10月。
野鸦椿自然分布于我国的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湖南、贵州、云南、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日本、朝鲜也有零星分布。生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山坡、山谷、河边的灌木丛或阔叶林中,喜环境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典型的山区环境条件,在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长势较弱。
野鸦椿因具有观花、观叶和赏果的效果,观赏价值高:春夏之际,花黄白色,集生于枝顶,满树银花,十分美观;秋天,果布满枝头,果成熟后果荚开裂,果皮反卷,露出鲜红色的内果皮,黑色的种子粘挂在内果皮上,尤如满树红花上点缀着颗颗黑珍珠,十分艳丽,令人感到赏心悦目。野鸦椿挂果时间长,从外果皮变红到果皮脱落时间长达半年,红色艳丽的蓇葖果给秋冬季节增添了许多喜庆色彩,使人陶醉。野鸦椿作为观赏树种,应用范围广,可群植、丛植于草坪,也可用于庭园,公园等地布景。

“红叶绿篱之王”红叶石楠


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见的有红罗宾和红唇两个品种,其中红罗宾的叶色鲜艳夺目,观赏性更佳。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持久,极具生机。在夏季高温时节,叶片转为亮绿色,在炎炎夏日中带来清新凉爽之感觉。

红叶石楠有很强的适应性,耐低温,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和耐干旱能力。性喜强光照,也有很强的耐荫能力,但在直射光照下,色彩更为鲜艳。

红叶石桶生长速度快,且萌芽性强,耐修剪,可根据园林需要栽培成不同的树形,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一至二年生的红叶石楠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或与其他彩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也可培育成独干不明显、丛生形的小乔木,群植成大型绿篱或幕墙,在居住区、厂区绿地、街道或公路绿化隔离带应用,当树篱或幕墙一片火红之际,非常艳丽,极具生机盎然之美;红叶石楠还可培育成独干、球形树冠的乔木,在绿地中孤植,或作行道树,或盆栽后在门廊及室内布置。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中常绿或半常绿的红叶树种极少,常见的有红花檵木和红叶小檗,但这两个树种的叶片革质化程度低,耐寒性比红叶石楠差;红花檵木仅适宜在酸性土壤种植,红叶小檗虽然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其为半常绿或落叶树种,且两个树种的叶片均为暗紫红色,无论是生态适应性还是叶片观赏性,都无法与红叶石楠的鲜亮红色相媲美。

红叶石楠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和日本已广泛应用,被誉为“红叶绿篱之王”。但在国内还是近年新引进开发的树种,目前处于种苗繁育阶段,仅有少量种苗供应市场,尚未有大规格苗木供园林应用,远远不能满足苗圃和园林工程应用的需求。因此该树种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红叶石楠


拉丁文:PhotiniaXfraseri

别名:酸叶石楠、红罗槟、红唇

科属:蔷薇科,石楠属

生源地:华北大部、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区。

光照:性喜强光照,也有很强的耐荫能力

土壤环境:耐低温,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和耐干旱能力

栽培期:春天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度可达12M,株形紧凑。叶革质、平滑,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新叶红色。花期4-5月。梨果红色,能延续至冬季,果期10月。原产日本,其园艺变种“Rubens”的嫩叶鲜红色。

生长习性: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性强,能耐最低温度-18℃。喜强光照,也有很强的耐荫能力。适宜各类中肥土质。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和耐干旱能力。不耐水湿。红叶石楠生长速度快,萌芽性强,耐修剪,易于移植,成形。性喜强光照,也有很强的耐荫能力,但在直射光照下,色彩更为鲜艳。华东、华南、西南及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尤其长江流域生长良好。

繁育方式:全世界约有60种,主要产于亚洲东南部、东部和北美州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目前我国花木界常见的红叶石楠有三个品种:红罗宾(RedRobin)红唇(RedTip)由石楠(PH.serrulata)与光叶石楠(PH.glabra)杂交而成,是当今世界上主要流行品种。鲁宾斯(Rubens)由日本园艺家从光叶石楠中选育而成,株型较小,一般高3M左右。叶片相对较小,一般为9CM左右。叶片表面的角质层教薄,叶色亮红但亮度程度不如'红罗宾'。耐寒能力强,最低可达-18℃,适合在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栽植。

绿化用途:红叶石楠具有生长速度快,萌芽性强,耐修剪等特点,可根据园林需要进行多功能、多层次、立体式的应用,一至二年生的红叶石楠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或与其它色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红叶时期,色彩对比非常显著。红叶石楠也可培育成独干不明显、丛生形的小乔木,群植成大型绿篱或幕墙,在居住、厂区绿地、街道或公路绿化隔离带应用,当树篱或幕墙一片火红之际,非常艳丽,极具生机盎然之美。红叶石楠还可培育成独干、球形树冠的乔木,在绿地中孤植,或作行道树或盆栽后在门廊及室内布置。

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因其有鲜红色的新梢和嫩叶而得名。常见的有红罗宾和红唇两个品种,其中红罗宾叶色鲜艳夺目,观赏性更佳。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持久,极具观赏性。在夏季高温时节,红叶石楠的叶片转为亮绿色,在炎炎夏日中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

红叶石楠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不仅耐低温、耐土壤瘠薄,还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和耐干旱能力。红叶石楠性喜强光,也有很强的耐阴能力,但在直射光照下,色彩更为鲜艳。

红叶石楠生长速度快,且萌芽性强,耐修剪,可根据园林需要栽培成不同的树形,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1-2年生的红叶石楠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或与其他彩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红叶石楠也可培育成独干不明显、丛生形的小乔木,群植成大型绿篱或幕墙应用在居住区、厂区绿地、街道或公路绿化隔离带,春秋季树篱或幕墙一片火红,非常艳丽。红叶石楠还可培育成独干或球形树冠的乔木,在绿地中孤植或做行道树,或盆栽后放置在门廊及室内。红叶石楠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和日本被誉为“红叶绿篱之王”,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国内,红叶石楠还是刚刚引进开发的树种,尚处于种苗繁育阶段,仅有少量种苗供应市场,还没有大规格苗木供园林应用,远远不能满足苗圃和园林工程应用的需求。

铃兰常识



生态习性
性喜凉爽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阳光直射也可繁育开花。极耐寒,忌炎热,气温30℃以上时植株叶片会过早枯黄,在南方需栽植在较高海拔、无酷暑的地方。喜富含腐殖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干旱。喜微酸性土壤,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30cm。地下具横生而分枝的根状茎,茎端具肥大的地下芽。叶2~3枚,基生而直立,卵圆形或窄卵圆形,具孤形状叶脉,有光泽。总状花序偏向一侧。高15~20cm,小花约10朵,白色,径约8mm,钟状,下垂并具芳香。浆果,暗红色。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落叶林下、林缘和林间空地及建筑物背面最好的喜半阴的地被植物。也可与其它花卉配置于花坛和花境。
产地分布
原产北半球温带,欧、亚及北美洲和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海拔850~2500处均有野生分布。

养花技巧《红叶椿实用常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浇水常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