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生态风景林建设中构建技术",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生态风景林是依照现有已经毁损的森林,通过重新选择树种配置与林木改造,是植被重新恢复着地的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并具有可持续生态效益和明显景观效果的人工干预混交林。中国的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是在21世纪初期兴起的,作为城市森林的一个分支,生态风景林具备城市森林所有的特质,尤其是生态改善和景观营造方面,对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和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生态风景林的功能和效益

1.1生态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生态效益包括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休憩保健等多个方面。这些生态效益的大小,是对生态风景林资源价值评价的决定依据。根据《森林生态状况调查统计汇总报告》、《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术规程》(GB/T26902-2024)资料显示,1hm2生态风景林每年可增加蓄水375m3,保持水土可达60t,减少土壤流失334.4t;每年可吸收135~170kg二氧化硫,每天能吸收1t二氧化碳,产生750kg氧气。根据数据得出,生态风景林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平衡,吸滞灰尘,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气候、气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1.2社会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能够给城市的面貌带来绿化及美化的作用,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倡导绿色生态文化进步,满足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1.3经济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了宜居环境的发展,进而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在此进行环境投资,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能够扩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2生态风景林建设的作业设计

2.1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思路

生态风景林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其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因为在建设思路上必须依照森林生态学与森林美学的两者统一,以便能够在形式上体现出实用与观赏价值的美学效果。本文以深圳地区植被为例,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先对其地区植被现有质地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建立适宜其地带的顶级植被。具体建设思路是:展开对该地区的植被现状深入调查分析,确定植被特征后,按照植被类型进行区域划分;其次,将邻近地区保存完好的植被作为参考对象,对植被现状进行功能分析,以便确定出群落演替规律与植被类型。最后对植被现状类型做出总体区域规划,制定生态风群落类型内容。

2.2树种选择和配置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离不开树木的种植,最关键的是树种的选择,树种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风景林的建设,同时也是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效果。为此,在选择树种时,必须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还应注意对寒温带针叶林等混交树种进行合理搭配,讲究乔灌草的有机组合,力争构建多层次的立体化生态环境。栽种的树木要以常青树木为主,这样既能提高树林的林分质量,还能够在短时间内郁闭成林,改变林相景观。

2.2.1树种选择是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技术关键,也是维持生态风景林健康发展的体现。选择树种时应当重点考虑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景观效果好的树种。一般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及具有抗虫害能力强的观赏树种。根据深圳地区气候特征,在生态功能上选择具有植被代表性的森林植被为骨干树种,如壳山茶科、樟科、斗科等南亚热带森林植被;在景观效果上选择以无患子科的腊肠树、豆科的凤凰木、木棉科的美丽异木棉、千屈菜科的大叶紫薇等作为基调树种;在层次上讲究群落配置的复层结构,并配以南洋楹、云香科的榕叶花椒等树种。具体的树种配置,要根据风景林的生态功能、立木生镜以及景观设计主题不同做不同决定。

2.2.2树种配置方面应遵循生态优先和景观协调性原则。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征为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丰富的物种个体、群落之间的生态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在深圳地区树种配置上均采用群落混交方式。根据小班的土壤生长环境以及植被类型与林种功能的具体要求,采用因地制宜的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耐荫、喜阳树种进行上下层树种的匹配,并与景观型树种进行嫁接的配置方法,通过这种配置方法能够根据树种各自的缺乏达到补充的效果。速生树种虽然能够在火烧迹地上短时间复绿,但其生长性不稳定,病虫害多,而与慢生树种进行配置,刚好补充了速生树种的不完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与耐阴喜阳树种结合,能够加快慢生树生长时间,最后配以嫁接彩叶植物种植,既保证短时间复绿,又能营造森林生态景观效能。

2.2.3景观树种的选择。景观物种的选择对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生态风景林的景观物种多采用园林树种进行彩化、香化,但效果并不理想。园林树种本身对土质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且在造林初期需要对树穴进行大量的施肥灌溉才能适应生长环境,耗费太多养料成本,与收获的经济效益不能成正比;除此之外,因前期土壤耗费大多养料,导致后期土壤没有充足的养料,从而造成土壤贫瘠,呈现地肥不足、生长缓慢、衰败等现象,为此,在选择园林景观树种时,应充分考虑树种自身的适应能力,保证树种的生长质量。根据《深圳市野生植物名录》、《深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深圳市林相改造工程设计》等基础资料显示,深圳地区拥有种类繁多、观赏性较高的彩叶植物。按叶色的色系可以分为红叶植物、黄叶植物和紫叶植物;根据植物叶片变色阶段可以分为嫩叶类彩叶植物,如嫩叶类彩叶植物有海南红豆、杧果等,这些植物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生长环境、条件等分别进行归类,同时也是按照当前园林的土壤生长以及观赏价值需求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xZH52.COm阅读分享

了解花卉行业:江苏无锡“天蓝地绿水净”建设生态文明城


14日上午10时许,红星桥堍游园里传来一曲《小白杨》,唱歌的人叫阿宝,是一名退伍军人,听众是20多个周边小区的居民。人群中,有为阿宝伴舞的,拍手的,还有一起跟着唱的。阿宝说,之所以有这样的露天“个唱”,还得从这里有了游园说起。当初谁也没有料想,钢筋水泥的大桥下,会有这样一个绿地公园,“平时可以到这里散散步,呼吸下新鲜空气,提高了我们的幸福指数!”

无锡市千方百计增加绿地及其彰显的生态、社会效益,从红星桥小游园可见一斑。根据“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今年11月底,住建部要求各地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这对其他一些城市来说或许是一件难事,但无锡从2024年开始就瞄准这个建设目标,每年以新增50个左右的游园数量大幅提高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覆盖率。”市绿化部门介绍,今年已建成石门游园、地铁西漳站前园区湿地公园、隐秀路-五湖大道游园、冷渎港游园、长流生态公园、春雷桥头公园等23个城市游园,增加公园绿地130万平方米。截至今年年底,无锡市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已基本满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这项指标。

让城市披上更加美丽的绿装,让百姓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无锡市长期坚持的一项民生工程。今年,市有关绿化部门“见缝插针”,实际造林绿化面积4.2万亩,完成2024年“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的120%。与此同时,从单一追求绿化总量到绿化结构改善、绿化质量提升,造林绿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宜居。

“工作十余年,我亲眼见证这个城市‘绿’了起来。”绿化工人莫惠英负责红星桥游园、南长街、运河西路的绿化养护,她说,“以前种植的苗木品种单一,现在树木的色彩、种类上明显多样,档次也提高了不少,丰富得很。”伴随着远处传来的晨练的音乐声,养护工人一天的养护工作也由此开始,莫惠英告诉记者,手里虽然干着养护的活,但瞧见那些老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表情,自己也深深地被感染了:“我现在一点也不怕老,老了可以像他们一样到这里来。”

“无锡现在出门就能见绿,不过绿化多多益善。”市民陈晔说,在增加绿地平面绿量的基础上,他希望有更多立体绿化方案,“高架桥和拓宽的马路,如果缺少阔叶等多样植物,总显得钢筋水泥的城市缺少一种情怀,缺少一些罗曼蒂克。”作为一名慢行者,他还期待路上大树成荫,“那样就能少日晒、少淋雨。”

花卉行业相关: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施工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在施工前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需要制定相关应急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节能型技术,能够减少不利因素对施工造成的影响。下面就对节能型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1技术类型分析

当前,节能技术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被应用在风景园林施工之中,节能型技术的主要类型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施工人员需要对其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1.1主动式即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将节能装置设置在建筑中,达到节能效果。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能够利用这一技术使不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为可以再生的能源。比如,对于太阳能资源来说,利用这一技术能够转变为太阳能电热板,对于风能来说,可以转变成为风车发电能,从而有效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并对其进行控制,在短时间内储存这些热量,这样在阴天或无风时也可以利用这些能源。可是从实际情况看,因为天气以及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主动式的节能技术还没有普及,因此,在施工时,可以结合这种原理安装类似能源,实现节能目的。

1.2被动式即设计人员结合当地实际自然环境,设计方案,并确保其合理性,保证自然环境和园林设计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全面分析当地气候之后,研究植物以及地貌和建筑等要素,将合理方案制定出来,在确保工程良好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目的。在对园林进行施工时,不但需要保证景色美观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实用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比较健康的环境。在选择这种节能技术时,一定要全面分析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能技术,充分发挥设备以及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园林施工质量以及节能效果。

2具体应用

对于风景园林来说,不但需要满足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体现当地特有的风格,所以,为了保证风景园林的良好质量,不但需要利用节能型技术,同时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节能性功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2.1优化施工方案在对风景园林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节能的理念,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园林施工方案加以优化。第一,考虑周边环境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园林本身的面积比较大,加上建设的项目很多,所以,必须要在整体上做好规划工作,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第二,对人力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工程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监督和安排工作,对于比较紧急的状况,需要在事前做好预案,特别是对于时间冲突的各种项目,需要做好技术人员相关安排工作,不然就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另外,也无法充分利用设备。第三,对设备进行管理,对于所有项目进程做好安排工作,避免设备空转和闲置状况,提升设备利用率。第四,对植被做好移植工作,重视移植时机,提升成活率,防止重复种植。

2.2应用各种高新技术第一,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在对园林进行施工的时候,常常会需要用到各种大型的设备,其耗电量比较大,且施工环境是露天的,其占地面积也比较大,所以,在园林施工中具备良好的利用太阳能技术的条件。在施工中利用太阳能技术能够把光热能直接转变成为电能,并充分利用蓄电池组储存转化以后的电能,并把关于机械设备的线路和供电设施之间进行连接,从而提供充分的电能供应。与此同时,在园林工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给施工提供良好采光条件,保证园林植物的良好生长,同时也能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太阳能这种能源是没有污染的,在对其进行使用时也不需要太多燃料,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环境因素不会对其使用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在风景园林相关施工工作中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达到良好节能效果。在利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我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气候差异比较大,南方地区的天气比较潮湿,所以,要侧重在通风技术和遮阳技术等方面,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需要侧重在保温性能方面。

2.3充分利用污水处理相关技术从当前日常生活看,很多生活用水,与我国相关标准相符,但是却被大量浪费,直接进入到地下管道中,被当做污水处理,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比较紧缺,大量城市的供水减少,不利于节能的目的实现,所以,在风景园林进行灌溉时,引入生活污水,这是具备一定现实意义的。在对风景园林施工的时候,可以安装污水处理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后,利用专门管道,在园林灌溉过程中进行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同时还能在较大程度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达到节能目的。

2.4利用各种节能技术节约材料对于风景园林工程来说,在对其进行施工的时候,要节约材料,必须要对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从而达到节约建筑能源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比如,对于钢筋连接来说,传统采用的是搭接技术,容易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通过长时间的摸索之后,螺丝连接已经取代了传统做法,能够节约能源,同时还能方便以后修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引水使用时,能够改造水管,对循环水进行有效适应,尤其是对于耗水比较多的风景园林工程来说,能够实现良好的节水效果。所以,在对园林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探索各种新的施工工艺,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提升其利用率,达到节约的目的,这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并需要引进的。

节能技术在我国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发展还并不完善,施工人员需要在工作中进行监督,防止施工中的失误。另外,还要了解安全持久性,在选择节能技术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良好质量和较长的寿命,从而实现园林建设的节能。

3结语

综上所述,节能型园林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对城市进行美化。可是从实际情况看,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各种项目繁杂,消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比较多,需要利用节能型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防止资源浪费。节能、环保和低能耗是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趋势,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自己的实践工作过程中创新和探索,结合节能型技术,对其进行改良和发展,在风景园林相关施工工作中进行应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实现良好施工效果。

了解花卉:浅谈生态园林建设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园林也同其它行业一样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因此现代园林已不再是简单意义的园林,而是要向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作为园林工作者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在园林工作中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种树,还要考虑植物种群的关系,及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生态园林的理念。

1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它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衰减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例如长春公园2024年将在人工湖中设置水生植物观赏区,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水生植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水体景观,还与水质处理生态系统保护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方面内涵的园林才能称其为生态园林。

2生态园林建设遵循的原则

长春公园2000年建园,2024年进行建园改造中就非常重视生态园林方面的建设。在建设改造中我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由园领导组织召开有关技术人员参加的研讨会三次,大家坐下来一起对公园栽植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一致认为,今后我们在园林设计中要多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遵循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从而形成适合我园的绿化可行性改造方案。

2.1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从2024年开始我园在花卉的栽植上克服了以往栽植图案简单的设计手法,在栽植品种和图案上力求有所创新,图案新颖、别致。其中在健身园栽植的彩叶草由三种颜色组成,采用螺旋式模纹图案,受到游人好评。

2.2景观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配置效果整体把握,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提高观赏价值。2024年长春公园为了丰富树木品种,突出季相变化,在园内选用了色彩丰富的新、奇树种天女木兰、冬红柳、金丝垂柳、稠李、连翘、槭树科的变叶树种等。为了增加公园的景观效果,我们还在园内制作了仿古花车,在花车上装点各种鲜花既有立体感,又丰富了公园景观,2024年以后还将增加其数量。

2.3生态位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如在街路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水生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生物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要构建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就要有意识地保护生物栖息地,就要尽量减少游客的干扰。因此我园专门成立了遛鸟区。近两年我园对植物配置比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特色园建设中栽植了10余公顷24个品种158万多株的宿根花卉,我们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草坪的面积,使乔、灌、地被草结构更加合理,力争实现“两个第一”,即宿根花卉数量第一和植物品种第一,最大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2.5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生物本身特有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其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把适合本地生态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应用到园林绿化当中去。例如我园原彩叶园由于地势低洼,年年栽植彩叶树,成活率却很低,在2024年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调整了栽植计划,栽植了耐涝的树种冬红柳、金丝垂柳等,成活率达到100%。

3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对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3.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为主,高大乔木应用并不多,往往通过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搭配和人工造景艺术展示出美的韵味,使园林在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例如我们利用植物色彩变化表现出自然界季相的变化,在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连翘,来体现春的到来,大量的草本花卉和宿根花卉的竞相开放又预示着夏天的到来,彩叶树种的应用又能让人引起秋的联想等等。

3.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3.3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防灾减灾为目的的植物群落。其组成群落的物种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污染物质具吸附和吸收能力。可利用植物树种的抗污和抗有害气体的能力进行。

3.4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例如我园在2024年对园内主要乔木进行树木挂牌,标明植物学名,科、属、种,让游人在休闲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园内还设有不同的景观区,有台地园、牡丹园、岩石园、野花园、彩叶园。在2024年还将建立水生植物区、长白山植物园区、百合园、鸢尾园、郁金香园等。

3.5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在一定条件下,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苗圃。

3.6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特定的文化环境如风景名胜、古典园林等,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因此,了解植物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的基础。例如我园2024年将把原欧洲园的欧式广场改造成婚庆广场,让年轻人在这里举行婚礼,既有纪念意义又有文化品位,同时也与众不同。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建设飞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破坏的现象,还有的城市兴建相类似的主题公园,造成一定的浪费。2024年长春市园林绿化局提出“一园一品”建设,很有前瞻性,它突出了各公园的特色,也避免了相类似的景观。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就应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作为园林工作者,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环境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花卉百科:花木网教你果树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1果树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意义

1.1提高绿化效果,提升城市品位

由于果树的品种不同,他们的物候期和生物学特性也不一样,我们在街道、小区以及公园按照不同的季节,栽种不同的果树,这样就会使城市绿化四季常青,季季有花有果,集赏花、看果等独特景观效果于一体。同时果品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运用果树,不仅能够绿化城市,降低嗓音、废气和粉尘等,提高城市美化效果,而且大量的果品又有良好的医疗效能,满足了市民对水果的生活需求。

1.2有利于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正朝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我们在城郊结合处建立果园区,不但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拉近了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发展。

1.3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果树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绿化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采用果树,不仅有利于调整城市树种结构,而且也是顺应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2果树树种选择的原则

2.1要因地制宜

果树树种各式各样,生物学特性与绿化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选择果树品种时要把果树的生态习性与当地绿化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才能提高果树的成活率。

2.2可行性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选择树种。我们要选择生命力强、容易管理、寿命长、易修剪、病虫危害少的树种,这样才能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和绿化造景效果。

2.3树种要丰富多样

在园林绿化中种植丰富多样的果树品种,各种植物,各展风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丰富了城市景观。而且,不同的果树开花与结果季节也不一样,这样人们就可以在不同季节欣赏不同的花,品尝不同种类的水果,达到了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2.4要有一定的观赏性

用果树做绿化树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要把果树的绿化美化功能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考虑果树的生态习性外,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观赏价值高的果树品种。

3果树在城区绿化中的配置方式

3.1道路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在城市河道两旁以及主要交通线的绿化带种植冠幅比较大的树种,这样有利于形成特色廊道;在比较窄的道路绿化带种植银杏、核桃、柿树、梨树等冠小、干高的树种;在道路中间隔离带栽植石榴、山楂、枇杷、桃等果树。

3.2小区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小区绿化果树可以观赏性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对于绿化面积大的小区,可以栽植高大的果树,不仅绿化效果好,还能为居民遮荫挡阳;绿化面积小的小区,可以丛植或者孤植小冠幅果树;别墅区要种植大冠幅的果树。另外还可以配置一些攀援性的果树,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绿廊,便于小区居民休闲。

3.3公园绿地果树的配置方式

公园和绿地栽植果树务必要与周围的其它绿化植物相结合,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化效果。主要选择观赏性比较强的多花重瓣的果树品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栽植,栽植形式可以群植、丛植,也可以片植、孤植,但是要自然美观。群植可以选择樱桃、银杏、樱桃、柿、李、桃;丛植可以种樱桃或者石榴等;片植可以选择梅、杏、樱桃、桃、梨、李;孤植的话就种石榴、银杏、枇杷、枣等。

3.4厂区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采摘食用的果树一般不要栽种在厂区,厂区绿化要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等抗污染力强的果树为主,例如枇杷、葡萄、石榴、无花果等,这样才能实现绿化与观赏效果并存。另外,不仅可以在道路等绿地栽植,还可以沿墙或者在车间周围搭棚架栽植藤类果树,这样能够增加厂区的绿化面积,更好的抗污防尘。

3.5采摘、观光果园的配置方式

根据果树的花期和果期,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果树,使采摘园四季都有花果飘香,使市民四季都能赏花、品果,充分的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樱桃、柿、山楂、梨、无花果、枣、李、石榴、桃、葡萄、苹果、枇杷、杏等适宜种植在采摘园。

花卉相关知识:中幼龄林抚育管理探讨


中幼龄林抚育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绿化成果,同时也会对林地生产力以及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有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因而需采取适宜的营林措施,以改善当地的绿化和林业管理水平。现对中幼龄林抚育方法进行探索,介绍如下。

1中幼龄林抚育概述

中幼龄林抚育就是了解和掌握林分发育的实际情况以及自然稀疏的规律,从而来执行森林培育的目标。通常情况下都是林木处在幼龄、中龄时期对其进行抚育,经常采取的措施有定株、割灌扩穴、修枝以及间伐等。对中幼龄林的有效抚育有利于提高林木生长环境的质量,而对营林采取的措施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将树种的分布与比例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但是在对中幼龄林抚育中采取的松土除草、林木整枝以及抚育采伐的技术方法当中最重要的是抚育采伐。

1.1中幼龄林抚育的意义

只有抚育才会有采伐,适时对部分林木进行伐除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林分密度,以此提高林木生长质量。有一些地区,由于气温低、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使得林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更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定要做好中幼龄林抚育工作。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在幼林郁闭和主伐之前对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对中幼龄林抚育与采伐,不仅是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储蓄力量,更是为确保林业能够不断更新繁殖及顺利获取木材。因此,为更好地管理整个林业工作,一定要努力做好中幼龄林抚育工作。

1.2中幼龄林抚育的原则

在对中幼龄林进行抚育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即近自然林的经营原则、林业生产可持续原则以及生态有益性的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采取经济节约的手段做好中幼龄林的抚育工作,从而获得理想的工作效果。

2中幼龄林抚育措施

2.1割灌

在对中幼龄林进行抚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林下灌木与乔木争肥,使其生长过于旺盛,致使保留的林木生长受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就需要对影响中幼龄林生长的灌木和杂草等进行割除。在进行割灌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珍稀植被不被破坏。比如白榆,是一种喜光、深根性树种,生长快速,不仅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严格。在对中幼龄林抚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白榆的生长特点,确保对光照需求的前提下将其周边的杂草割除,以此保证生长成材的质量。

2.2修枝

在中幼龄林抚育中对林木进行修枝是因为这样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尤其是生长密集的林木中,需要将过多的枝条或已死的枝干进行修剪。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中幼龄林的修枝高度不可以超过幼龄林本身高度的1/3、中龄林的1/2。修枝的时间应该选在早春和晚秋,这样是为了尽量降低对树木的影响。而对于一些枝叶萌发力强的树种,比如山杨、刺槐等应该选择在生长季节对其进行修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第2年由于枝条生长过多影响到干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根据林木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枝。例如落叶松,这种树种对生长环境、土壤以及水分条件的适应性强,且落叶松还是一种重要的用材树种,但由于落叶松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在对其进行修枝时应该注意将树冠高度保留的相对较高一些。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将落叶松的死枝和1/3的活枝修剪后,成木的胸径会达到最大生长量。但是如果将落叶松的死枝和2/3的活枝进行修剪以后,其胸径生长量最小。而将落叶松的死枝全部剪掉就会使其成木的胸径生长量处于上述的两者之间。

2.3抚育间伐[3-4]

通过对中幼龄林抚育间伐,科学有效地调整森林群落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森林质量以及林地的生产力。因此,可以对中幼龄林进行定株抚育或透光抚育。

2.3.1定株抚育。定株抚育通常是在林木幼龄时对其进行抚育,这主要是考虑到幼龄林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穴多株或株距过密而相互争肥的现象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定株抚育可以调整幼龄林的密度,使其分布均衡,健康生长。

2.3.2透光抚育。透光抚育在幼龄林阶段进行。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幼龄林的郁闭度大于0.8,就会出现幼龄林生长不良的现象。将次要的树种伐除掉是透光抚育工作的重点,在伐除时要注意保护珍稀树种,真正做到去劣留优。

3结语

中幼龄林抚育是由人工进行选择从而达到林木健康生长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措施,遵循一定原则,以确保林木质量,使其成材。

花卉行业:大蒜在果树、花卉中妙用


大蒜含有大蒜氨酸,经大蒜酶水解成大蒜辣素,作为动物性农药应用在果树、花卉生生产有特别的效果,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防治蚜虫:大蒜1份,捣碎后加水1份拌匀,再加水50份,随配随用。叶背喷雾,可无效地防治果树蚜虫。另外,果园内间作大蒜,也能大大减轻蚜虫对果树的损害;均匀喷洒在花卉叶片后背,可无效防治花卉蚜虫,若在其中加入过多大豆粉或洗衣粉等粘着剂,效果更好。

2).防腐保鲜:将大蒜捣碎,放在水中浸泡12小时,再连同水烧开,冷却后过滤,即成大蒜浸出液。山楂在10%的大蒜浸出液中浸泡5—10秒,在常温下可贮存200天支配;将插花在10%的大蒜浸出液中浸泡10至20秒,可延长插花的花期.

3).推动发芽:用大蒜汁涂抹塑料大棚中的葡萄发芽,可提前7—10天萌发;涂抹葡萄枝条剪口,可防剪口干枯,推动伤口下第一芽萌发错落;将大蒜去皮捣烂,和凉开水按1:3的比例涂抹玉兰、桂花、茶梅、腊梅等发芽,可提前5天至7天荫发。涂抹花卉修剪组成的剪口,可防备剪口干枯,推动发芽错落。

4).防治溃烂:苹果树、梨树等患溃烂病后,将病疤刮净,深达木质部。同时,将病疤左近好皮切成60度的润滑斜面,而后用大蒜瓣直接涂擦伤口并附着一层大蒜黏液,7天后再涂1次,防腐效果可达90%以上;紫荆、连翘等木本花卉根茎一部分干枯溃烂后,用利刀削平,深达木质部,将病斑左近好皮切成60度的润滑斜面,以外露黄绿相间的组成层为好,用大蒜瓣直接涂擦伤口,并使其附着一层大蒜黏液,7至10天涂抹一次,可起防腐感化,在雨季效果更好。

花木栽培技术

喜欢《花卉行业:生态风景林建设中构建技术》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中其林怎样培栽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