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爱花卉网小编特为您推荐"了解花卉行业: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请您翻阅!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因此,需要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1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性目前,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建设方案。例如: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和事业单位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有自己的体系,缺乏统一性、全局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无法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很多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侵占城市园林绿地、随便砍伐园林树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阻碍了现代城市构建新形象。

1.2园林建设布局规划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为城市人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在当前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不科学的现象,缺乏长远思考,让园林绿化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其具体表现为:一些城市绿化管理者为了急功近利、互相攀比,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现象,从而无法产生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风格统一和独特的特色,而自然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少,大部分园林植物依靠移植,忽视了生态规律,这样不仅无法增加城市建设的美感,还严重破坏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

1.3人们绿化意识淡薄,园林绿化管理成本过高在一些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绿化意识较弱,随意攀折花草、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较多,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难度;现代城市建设步伐较快,执法队伍建设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造成了园林绿化养护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引进外地的植物,其植物种植存活率较低,养护费用较高,直接增加了园林绿化管理的成本。

2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首先应该构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机制,即在政府单位的协同指导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项管理权责,让各个管理部门主动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其次,建设规范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规范管理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内容;再次,还应该制定高效、科学的基本管理原则,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以便真正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2.2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该具备科学、系统的园林绿化设计眼光,合理地将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以便真正达到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的效果,促使在现代园林绿化规划因地制宜的过程中突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一些大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引进合适的植物,以此增强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本。同时,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将现代园林规划部门纳入到工程监理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完成园林绿化的目标。

2.3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在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为人民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便需要有效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人们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同时,还应该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其爱岗敬业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增强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有效提高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3结论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能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XZH52.coM文章精选

了解花卉: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园林式的绿化空间。

一、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绿量缺口仍然很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2、绿化管理力度不大,管理措施、处罚力度还不到位;

3、管理力量及技术力量薄弱;

4、绿化建设档次不高;

5、全民绿化意识有待提高。这些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关键的是体现在观念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园林绿化当成“附属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绿化建设仍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毁绿、占绿事件经常发生,“绿化让路”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旦出现投入收益与空间布局等矛盾时,多数情况下是以牺牲绿地作为代价,导致绿地分布不均、中心区绿地少、服务半径达不到要求、空气质量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防治对策

绿化工程品位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因此加强绿化施工管理,规范绿化市场势在必行。建立科学规范的绿化管理模式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立功竞赛及进度等投控各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从自身抓起,做好建设单位的管理规范。建设单位作为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总管”,其管理层的结构、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人员的素质、思路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好坏,因此作为建设单位,在绿化项目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摆正管理者的位置,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理顺管理者的思路,统一管理者的思想,树立管理者的威信。项目的管理实际是一种对人的管理,而作为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只有从自身着手,形成规矩,方可形成规范榜样,使管理得到进一步落实。

明确规范章程,建立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据可依。

1、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

我们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全市的宏观调控。

2、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

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施工单位退出园林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分清职责,逐级考核,为各级管理者创造发挥的空间。作为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应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避免越俎代庖现象,从而调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应有的绿化工程的基本知识,使绿化工程能够在建设单位的精心指导下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发挥设计者的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一份好的设计图纸是一个优质工程的先决条件,设计是否有新意、绿化配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方面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潜力。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制图,一个成功的项目设计应具备一定的主题和构思,并通过合理的手法加以体现。因此,在作好沟通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的潜力,避免瞎指挥的现象。责任到位,强化现场服务。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图纸,真正做到“化蓝图为现实”。

(2)严格图纸会审制度,牢牢把握事前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返工。般计变更有依有据。为作好投资控制,强调设计变更依据,确立相应的操作流程,避免随意变动图纸。共同参与质量检查,及时作好沟通。通过对现场的了解,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日后得以改进。加强监理的选择和管理,提高监理积极性。监理单位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的作用。监理组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投控等诸多方面,因此在监理的管理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后者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便可,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异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

花卉行业相关: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存在问题


多年来,城市园林植保在微薄的植保专业力量下,采用传统病虫防治方法指导防治,基本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做到城市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性控制。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全国园林植保现状大同小异,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病虫防治的偏差

园林植保同规划设计、种植、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脱离,所以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同样存在:盲目的引种,重色彩轻层次的平面设计,植物配置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反季节施工,不计后果的高密度种植,展转反复、喜新厌旧园林改建,以及重种轻管的养护模式。

1.2 园林植保力量薄弱

整个园林系统园林植保专业人员屈指可数,各个区局和绿化部门基本上不配备专职植保人员,尽管在各区局设有植保网络成员,但大都是非专业人员,身兼数职,所以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变动也十分频繁,不能及时、有效发挥植保网络员的作用。

2 园林病虫发生与新变化

城市城区普遍栽种加杨、柳树,郊区山地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杨天社蛾、柳毒蛾、松毛虫等年年猖獗发生,后来因大量栽植悬铃木、枫杨、女贞、梨、海棠等,杨天社蛾降为次要害虫,而大蓑蛾、小蓑蛾、刺蛾、斑蛾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红蜘蛛、白蜡蚧、梧桐木虱发生十分严重。以前因蓑蛾、刺蛾、松毛虫、柳毒蛾、白蜡蚧、天牛危害严重,便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日本龟蜡蚧等30多种介壳虫严重危害,桂花粉虱和黄杨绢野螟迅速上升危害。其园林病害主要为月季黑斑病、樱花根癌病以及紫荆、桃、梅等细菌性病害。松毛虫、柳毒蛾、大蓑蛾、黄杨斑蛾、丝棉木尺蠖等先前常发的鳞翅目害虫降为次要害虫,而网蝽、粉虱、蚜虫、蓟马、象甲、叶甲、木虱等众多小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一些新虫局部严重发生。病害除叶部病害严重外,根部病害与生理病害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城市随着苗木调拨频繁、城市绿化树木种类和种植模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园林病虫也发生新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2.1 新苗木引入带来新病虫

调查中新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近些年园林绿化中色块广泛应用,引入众多彩叶植物,带来一些新的病虫。北方速生杨树、柳树引苗带来杨树腐烂病的发生,这种病主要在苗期发生较重,可导致杨树苗死亡;同时还带来柳蓝萤叶甲,危害垂柳和杨树,造成杨树与柳树叶片千疮百孔,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引入红瑞木、黄栌等灌木在高温季节却严重发生红瑞木黑斑病、溃疡病以及黄栌白粉病。

城区建草坪广场热,多种草坪草在城市间推广应用,带来草坪地被的多种病虫害。

2.2 环境与种植结构变化带来病虫变化

2.2.1 环境影响:城区高温、高湿与强光引起大量荫性或半荫性植物的病害。

2.2.2 城市改造:城区道路大范畴的改建,人行道硬覆盖大面积铺装,大量拆迁的建筑土残存,使得城市园林土壤严重碱性化、贫瘠、板结以及窒息。

2.2.3 植物配置的影响:乔木与灌木高密度的套植,诱发病虫发生加重;同时乔木与灌木在夏季水分管理上存在矛盾,通常造成乔木积水烂根而死亡。

同一种植物密植的大色块应用,以及相同科、属的花灌木集中配置,为害虫的集中危害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便于病虫相互传播与感染。另外,集中密植导致多处园林绿地的多种园林植物因通风不良,土壤长期阴湿,导致白纹羽病与紫纹羽病严重发生而大面积死亡。

3 城市园林病虫害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3.1 对策

3.1.1 加强园林病虫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园林病虫可持续控制不仅仅是园林植保专业人员的专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工程。在加强园林行业内部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大向社会进行科普宣传与教育,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监督,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认识到病虫害问题不仅关系到引起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关系到保护已有城市绿化成果,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

3.1.2 加强植物检疫: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增加,引种和苗木调运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一旦危险病虫传入,会给园林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苗木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要加强检疫,严禁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3.1.3 树立病虫防治生态控制新观念:在园林植物病虫防治思想上,转变消灭病虫为与病虫协调共存的观念,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以栽培为基础,发挥和提高植物自身抗性,加强植物保健,辅以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等措施,并把病虫防治切实纳入城市绿化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效果。

3.1.4 强化对病虫害的研究:在园林植保项目研究中要重视病虫害的基础研究,开拓超前研究,切实重视应用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真正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在既有理论依据,又有足够的科技含量和真正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病虫防治体制和体系以及园林植保防治队伍的建设。

3.2 具体措施

3.2.1 开展病虫可持续控制:园林设计是城市绿化全过程的第一环节,是园林病虫害是否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关健,只有符合或接近自然的园林设计才能创造出适合植物正常生长,而对植物病虫发生、危害不利的环境条件,才能使园林植物病虫害得到可持续的控制,否则,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又会陷入被动治理的局面。

3.2.2 结合城市不同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根据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植物立地环境、污染程度、植物病虫害及天敌情况等,城市园林生态可分为三类:一类园林生态系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人工森林公园等。这类生态系一般在城市郊区,接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病虫防治强调保护天敌,以人工防治和生防为主,应以建立稳定的生态平衡为目的。二类园林生态系包括机关、院校等单位附属绿地和市内公园等公共绿地。这是人工模拟森林生态系,应加强对各类园林植物的肥水管理,增强其耐病虫能力,多采用生物药剂和园艺措施:清除早期病虫源,保护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三类园林生态系是指市内街道和主要交通干道的行道树、各种绿篱、绿带和街心花园等防护绿地,这类园林生态系是综合治理的重点。

3.2.3 注意园林植物合理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各地应大量种植乡土树种,讲求适地适树,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对害虫的自我调控能力。因而城市绿地建设要避免单一化模式,追求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乔、灌、花、草、藤的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种植密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用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充分体现园林生态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在植物配置时避免混栽有利于害虫转主寄生植物或者混植有共同害虫的植物。

3.2.4 重视物理及园艺措施的应用:在“六小害虫”的防治上,则要结合人工修剪,尤其是冬季修剪,利用“六小害虫”危害相对集中期,剪除有大量虫体的枯、死枝,并集中烧毁。对于大多是1年1代的介壳虫,在冬季修剪时还可结合人工涂刷;对于蚜虫可利用黄板诱杀和粘捉。在天牛的防治上,可在成虫羽化盛期进行人工捕捉,尤其是雨后天晴的上午;此外,在天牛产卵期,抓住其嗜好的树种进行人工锤卵。对于病害的人工防治,则主要是清除传染源,及时伐掉枯死树及病枝,清除地面病叶,选育良种、高温灭菌、修剪疏枝、适度灌水、松土施肥、喷洒保护剂或高脂膜等方法,立足于保护性预防,把病菌阻隔在植物体外。

3.2.5 积极开展园林病虫生物防治:大力发展和利用天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应是城市今后的园林植保工作发展方向,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大力推广生物制剂应用。20世纪末,生物制剂和生物技术在农业和林业已经大面积推广和试用。生物农药发展到今天,其种类相当多,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全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有16种,如0.3%印楝素乳油、10%烟碱乳油、75%鱼藤酮乳油以及茶皂素、苦参碱水剂等;动物源农药则主要是动物激素和动物毒素,如昆虫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性激素以及沙蚕毒素等,其农药商品名有灭幼脲、除虫脲、抑食肼、米满等等;至于微生物农药发展则更快,在防病上有井岗霉素、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公主岭霉素、农抗120、农抗5102等;防虫则是更多,目前主要有阿维菌素类、BT乳剂、白僵菌、绿僵菌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等,其商品化药剂名则是不胜枚举。而且这些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具有久效、低毒、低残留和对人畜无害等特性,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提倡使用的。

3.2.6 选育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适应城区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适量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并能营造良好植物景观的外来树种,作为城市园林的骨干植物。加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盛、表现出抗虫、抗病、抗高温等特性的不同类型植物进行试种,加强一些乡土植物在苗圃进行培育和种植,谨慎引入外来植物。

3.2.7 加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病虫防治规范化

随着对城市绿地实行招标养护工作日益重视,越来越多街道绿化、社区绿化、单位绿地以及公园、游园都在实行工程养护招标,不少城市出台配套的园林绿化地方标准或规程。所以结合我市园林病虫发生情况与发生特点,制定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园林病虫防治规程工作,在当前我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显得迫切需要,以便规范园林病虫防治工作,有利于我市由园林城市发展为生态城市,同时促进、提高园林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园林植保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同城市园林业发展紧密相联,也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尽管城市园林植保目前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相信我市园林植保会结合园林病虫新变化,走可持续性控制的发展战略,逐步落实我市园林病虫防治的具体措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我市园林植保事业。

花卉行业: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设计和规划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

在城市中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科学文明、自然优美、整洁卫生、具有良好环境的现代城市。最终目的是:使城市的小气候得到调节,生态平衡得到保持,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审美功能得到增强,为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生产、娱乐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

城市中绿化树种的设计和规划是城市园林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到城市绿化成效的快慢速度、绿化质量的好坏和绿化效果的发挥等方面。绿化树种设计规划得合理,可以加快绿地绿化的进度;反之树种的设计规划不当,则可能造成树种的死亡率高以及生长不好,造成经济浪费以及延误绿化工程的进度,影响绿化效果。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设计规划依据

城市园林绿色树种设计规划的依据为:①依照国家以及省市制定的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相关文件和法规;②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而定;③根据造成该绿化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④要参照绿化城市目前的园林绿化情况以及拥有绿化树种的生长和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规划。

3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设计规划的一般原则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南北气候、内陆与沿海气候、平原和高山气候都有所不同,并且我国树木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树木的生态特性也都不相同,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并要根据不同树种的不同特性以及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规划。

3.1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

当地的乡土树种因为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一般都具有抗病虫害、抗旱、抗性强的特点,而且一般当地人比较喜闻乐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有时候会显得很单调,所以应该注意驯化和研究外来的树种,积极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外来树种,以用来使绿化景观丰富多彩。

3.2选择抗性较强、树形较美观的树种

在灌木和乔木的比例上,应该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在生长速度的比例上,应该以慢性树种为主,搭配速生树种,这样可以使绿化效果早口实现,同时还能保证长期比较稳定的绿化景观;在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比例上,应该以常绿树种为主,这样可以达到四季常青的效果,同时又达到了变化景观的目的。

3.3选择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

在保证绿地质量提高和绿地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的情况下,还应该注意选用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那些树种,这样方便以后获得香料、油料、木材、果品等经济收益。

4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设计规划的方法

4.1进行调查研究

应该以目标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为主要调查范围,把园林中各种绿化植物对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物的抗性以及绿化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绿化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所发挥的用途等作为调查的重点。调查的具体内容为:抗性树种、外来树种、乡土树种、边缘树种、名木古树、特色树种、野生树种。野生树种一般会出现在城市附近的郊区和农村山地。

4.2树种的选择

根据做好的调查研究,应该精确、合理、妥善地选定重点要种植的树种和一般种植的树种。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是重点树种的主要分类。

4.3主要树种比例的制定

进行城市树种的数量选择应该根据所处不同自然气候带、不同的水文土壤条件等进行差异选择,这样有利于创造出属于城市自己的特色。比如要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藤本、乔木和草本的比例,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比例,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等。

了解花卉: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保护地果树栽培是随着现代育种技术不断推进和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果树栽培不仅以其超时令的特点丰富了现代人们饮食结构,如油桃、大樱桃的栽培,使四季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保护地栽培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果树种植业的发展,给农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较大提高。然而,在保护地果树带来较大收益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解决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保护地果树种植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逐渐成为了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

1.栽培设施过于简陋,树体种植不科学

在现阶段的保护地果树栽培中,由于不具备相应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使得栽培设施不合理,大部分存在绿化苗木栽培场所的棚体过低,使种植的树种生长过矮,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得不到自由生长,而且由于空间原因,存在栽培的密度过大,树体和树体之间间隔太小,不利于生长,再有就是普遍存在种植棚通风条件不好,影响正常生长,不利于果品质量和数量上的提高。

2.棚膜的选择不合理,栽培设施光照不足

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条件,而由于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相应标准和技术不到位,在棚膜的选择上,往往由于经济因素选择质量差,透光性不好,甚至是旧的棚膜。导致栽培棚内的光照不足,使果树的光合作用不能充分进行,导致果树的生长周期异常,影响果实的正常成熟和果树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3.在树种的选择上不科学

由于对适应保护地栽培的果树树种不够了解,所以在栽培树种的选择上往往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对于相应果树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及温度、湿度,还有相关的种植技术都掌握不足,所以出现果民自己盲目种植,导致耗时栽培却得不到相应收益,严重亏损。

4.对栽培棚内的温度变化和调剂掌握不足

保护地果树种植的重点就在于棚内温度和光照,由于现阶段的保护地果树栽培都是面向市场,所以一些果民为了使果品的提前进入市场,在栽培过程中过早升温,违背了果树的正常生长规律,升温过快,使地表温度和棚内温度不和谐,果树的根系等不到有效生长,导致果树正常休眠中需冷量不足,结果出现成果率过低,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5.栽培过程中植物调节剂使用不合理

运用植物调节剂历来是果树种植的重要工作,许多果农为了使果品提早走入市场,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如乙烯利等促进生长的植物调节剂,然而由于在栽培过程中,植物调节剂使用过多,使保护地果树的成果率严重下降,如此一来,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亏损,而且过多的使用植物调节剂,果品本身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二、推动保护地果树栽培的对策

针对上述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如何推动保护地果树栽培,带动果树种植业的产业发展,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面对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问题,积极提出应对方案和对策,是果树种植中的首要内容。

1.完善果树栽培的设施和条件

针对现阶段保护地果树栽培的设施过于简陋问题,建造一个设施完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透光强度、合理的温度调节、利于保护地树种生长的栽培环境,科学地掌握相应树种的日光条件,合理设计栽培温室的高度和墙面厚度,保证果树在温室内能够充足地生长,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充足的温湿度和透光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性。这样,不仅使果树栽培有较高的成果率,而且果品的质量上也会有较大提高,从而增加了果民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管理工作

日照作为果树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充分合理的光照,是果树成果率和食物成熟的根本保证,由于保护地果树的反时令性,冬季日照的时间短,温度低,所以在冬季阶段对果树栽培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冬季时,对于温室棚的草毡要及时、适时的进行揭盖和覆盖,既要保证果树有充足的光照,使光合作用有效进行,还要保证温室内部的温度,维持果树的正常生长,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避免雨雪、寒冷空气,因此有效掌握草毡的揭盖时间,对保护地果树栽培有重要作用。

3.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种植

在保护地果树树种的选择上,一定要对事前的树种生长情况和果品的市场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树种种植,例如想过早投入市场的需要选择冷量小的树种种植,这样可以适当的通过升温促进成熟。还可以选择果实成熟周期短的树种种植,如油桃种类中的丽春。

4.合理调节温室内部的升降温时间和速度

保护地果树种植主要就是以温室内部问题调节来达到果树的特殊生长,因此依据栽培树种的生长规律,对温室内部的温度合理的调节,是保护地果树栽培的重点内容,通过合理的时间计算,保证树种获得充足的温度,保证树种的良好生长。

综上所述,现阶段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问题,但是作为果树种植业的重要内容,保护地果树的栽培是果树种植业走向产业化的主要发展内容,因此,面对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种种问题和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果树栽培方式,了解树种生长特性,对温室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维持充足日照等植物生长条件,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从而使国民增加经济收入,农业获得充足发展。

了解花卉行业:园林绿化苗木防寒技术


对于新栽植的苗木,在冬季无论是乡土树种还是边缘树种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防寒工作,否则影响成活率,因此,绿化苗木的防寒工作必不可少。

一、园林绿化苗木水肥土控制

1.控水控肥

在秋季养护管理中,树木尽量不浇水,肥料的使用要加以控制,防止新抽生的枝条进入冬季被冻死,并整形修剪,促进枝条成熟。

2.防冻水

由于水的水化热比土壤高,释放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的比较慢,因此浇足水对苗木防寒有很大作用。浇防冻水一般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进行,不宜过早,应在封冻以前完成。在夜冻日化的时期,水一定要浇足,要大穴深盘,树盘大小根据土球大小四周各放30cm,最好在第1次浇水渗透后再浇1次。防冻水浇的过早,蒸发量过大,起不到防冻的效果,如果气温较高会促使部分植物长出新叶,更不利于防寒工作,过晚地面封冻后,水分不易下渗,造成浇水不足。应及时了解当地的气温,做好温度记录,把握最佳时机,将防冻水的工作做好。

3.返青水

早春一般在3月左右,撤除薄膜或彩条布按原先的要求重新做种植穴,并灌透返青水,由于唐山地区冬季降水较少,浇返青水可以缓解干旱,维持土温,减轻低温对树木根系的冻害。

4.培土

培土在防冻水浇完以后,树穴上盖1层土,给树的根部盖1层“被”,防止根部冻死。适用范围为乔木、有主干的灌木,采用高培土。培土量的计算:以土球半径+30cm为高培土树穴范围,培土厚度不低于15cm,因此培土量=3.14×(土球半径+0.3)2×0.15(单位为m3)。灌木、地被采用低培土。工作内容为取运土、培土、整形、场地清理。施工方法为封植穴做好后,在保温材料上培土压实,可保证保温材料的密实,增加土球的保护层,提高苗木的防寒性能[3]。

二、封植穴

适用范围:主要是乔木、有主干的灌木及须单株包裹的灌木。工作内容为取运材料、裁剪材料、覆盖材料、清理。施工方法是防冻水浇完、培土完成后进行封植穴,首先在根颈部覆盖1层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应超出土球边缘20cm;其次在覆盖物上周边及重叠部分用土壤压实,保证覆盖物的密实。

三、园林绿化苗木地面以上部分的防寒

1.乔木防寒(包裹树干)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乔木和有主干的灌木,唐山市丰南区园林绿化中指云杉、油松、国槐、杨树、法桐、元宝枫、刺槐、银杏、垂柳、白蜡、榆树、玉兰、碧桃、山桃、梅花、紫叶李、山杏、西府海棠、樱花、八棱海棠。施工方法:12月对所有乔木及部分具备树干的灌木用草绳进行绕干,干径大于10cm的苗木绕至3m。包裹树干至2m处或分枝点,然后外面再缠绕塑料膜。

2.灌木防寒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蓬径较大、株行距较大的灌木,唐山市丰南区园林绿化中指金焰绣线菊、木槿、丁香、锦带、连翘、迎春、丛生紫薇、榆叶梅、胡枝子、金银木、黄刺玫、紫穗槐、棣棠、珍珠梅、天目琼花。施工方法:应在12月进行单株包裹。先用草绳收拢捆扎,收缩灌木蓬径,便于包裹;然后用草帘或无纺布进行整株包裹,用草绳进行捆绑;最后再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该种单株包裹的方法,其根部也要像乔木一样进行封植穴覆膜处理。

3.地被防寒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蓬径较小、株行距较密的灌木及地被类植物,唐山市丰南区园林绿化中指金娃娃萱草、萱草、马蔺、石竹、德国鸢尾、金鸡菊、玉簪、小菊花、蔷薇、丰花月季、麦冬等。施工方法:用竹竿、木棍、竹片等设立支架,再用草帘、薄膜等覆盖。覆盖物与植物植株最少要保持10cm以上间距,防止植株接触到防寒物而受到冻伤,支架要中间高、四周低,便于清除积雪。

4.特殊防寒

适用范围:有特殊防寒要求的苗木,唐山市丰南区园林绿化中指桧柏、雪松等。工作内容:材料搬运、设立支架、草帘覆盖、薄膜覆盖、清理。施工方法:风障的搭设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的特点,冬季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风障的设立采用三面搭设,面朝南的可不需要封闭;风障的高度根据具体的苗木高度搭设,应超过苗木高度1m以上,将苗木整株完全封闭在风障中。具体做法:用粗毛竹制作主框架(4m×4m),横向间距1m,并搭设剪刀撑;用竹竿按竖向间距0.25m设立次骨架,便于进行草帘的固定。先用12#铁丝将草帘固定在框架上,再将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固定在草帘外面,并在彩条布外侧进行加固,防止被风吹落。

5.除雪

雪后要组织人力及时清除树冠上的积雪,尤其是树冠大的常绿树种,防止枝条折断,对于设支架覆盖的,要及时清除防寒物上的积雪,防止支架变形、压垮,积雪融化后如不及时清除,直接接触植株后可造成冻害。尽量不要把积雪堆积在植株周围,虽然雪可达到根系保温、根系补水的目的,但如果气温过低,不能使积雪及时融化,往往在根部形成冰坨,若未及时清除,其会直接对植株造成冻害,还要考虑积雪是否使用融雪剂或盐,这样的积雪会对植物直接造成伤害。

了解花卉行业:绿化苗木栽植管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


园林绿化建设不仅是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还是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的有效方式。园林绿化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绿化苗木栽植是整个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园林绿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绿化苗木栽植质量及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园林绿化施工中绿化苗木栽植技术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绿化苗木栽植前的准备工作分析

1.1土壤准备在园林工程中,对苗木种类没有严格要求,但对土壤选择有一定要求。苗木栽植土壤的酸碱度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盐碱地或受过大污染的土壤不宜栽植苗木。如土壤不符合要求时,可适当对其进行改良。此外,苗木栽植对土壤的硬度也有要求,符合要求的土壤硬度才能促进苗木茁壮成长。

1.2水质准备苗木栽植于土壤后,水分供给成为关键工作之一。栽植时需科学规划苗木浇水时间。浇水方案需根据各种苗木的生长周期及生长特点进行制定。城市绿化园林苗木对水质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保证水质不受污染,且水质酸碱盐成分不宜过多即可。

1.3苗木采购城市绿化苗木通常应选用根系长势好的幼苗,这种苗木生长较好,容易管理。同时,选择苗木时还要对幼苗长势、病虫害抵抗能力、绿化带设计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选择青壮年期株体。为了方便后期修剪和设计,可选购比设计规格稍微大点的株体。

2苗木栽植技术分析

2.1草本类苗木的栽植进行草本类苗木栽植时,应采用播种方式。应用该种栽植对种子质量具有较高要求。应用单播形式时需结合种子实际发芽率对种子数量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的用量为10~20g/m2。应用混播形式时,应结合种子实际出芽率、用地规划进行综合考虑对种量进行设定。进行播种时,根据各种植物季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条播、撒播、点播为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几种播种方式。

2.2灌木类苗木的栽植灌木类苗木的栽植对种植条件具有较高要求,普遍应用的栽植方式为开沟种植。开沟时如发现种植地土壤土质较差需进行新土更换,且在栽植过程中需根据土质情况及时进行科学增肥。追基肥时将肥料与置换土均匀搅拌,然后再进行施肥操作。应在起苗后第3天进行灌木类苗木栽植。栽植前需及时对栽植地进行松土、淋水,确保栽植土壤拥有充足水分。栽植前对苗木应先进行枝叶修剪,及时将长枝、病枝等剪除。同时还可在苗木根系进行药物涂抹,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2.3乔木类苗木栽植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城市园林绿化属于大型苗木。因此,在对其进行栽植时,需特别考虑其株间距,需对苗木生长后的大小充分考虑,进而设计合理的树间距、建筑物与树间距。通常情况下,树与建筑物之间需保持5m左右的距离。此外,为了避免乔木类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偏冠现象,应在栽植后及时对其进行合理修剪,剪除病根、部分竞争枝干,促进主干得到良好生长。在栽植前还应对苗木根系进行浸水处理,增加苗木栽植成活率。

3园林苗木移植养护技术分析

3.1施工现场管理措施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可有效促进工程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绿化施工时应加强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施工现场需进行管理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应用、设备的应用、施工人员技能、施工工艺等。严格管理施工现场涉及的各个环节,确保各项施工可有序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将工作所需设备、材料等安排到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施工期间天气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并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对施工工序进行安排,对施工人员进行优化配置,降低工期浪费,促进施工效率得到提高。

3.2病虫害防治措施苗木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以各种虫害发生规律、各规律特性作为根据进行充分的病虫害预防工作。如幼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定期进行涂白,避免其受病虫害侵袭。当病虫害发生后,须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救治工作。

3.3防冻保温及防灼伤措施刚刚进行移植的树苗枝梢、根系生长均还处在迟缓状态,养分积累少,较易受低温危害。因此,在寒潮来临前需加强对树苗进行保温防冻工作。保温防冻主要应用稻草等材料包裹树苗主干,减低其枝干水分流失。此外,还可通过搭塑料棚、设立屏障、地面覆盖等方式对苗木进行保温防冻。秋季应适当增加钾、磷肥,减少氮肥,延长苗木的光照时间,增强苗木抗寒能力。在干燥高温季节,进行较大规模苗木移植时,需事先做好荫棚搭建,防止树冠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况,降低苗木水分蒸发。搭建荫棚时,需保证其四周及上方与树冠的距离保持在50cm以上,且保证棚内空气具有良好流通性。

3.4加固支撑措施苗木种植完毕后还需要进行支撑固定。进行支撑固定时需在支撑物与苗木表皮间设置保护层,防止苗木表层遭受伤害。对苗木进行固定后,要定期对固定物稳固情况、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固定支架不能架在土球或苗木骨干根系上。加固应选用最具稳定性的正三角桩,支撑点应放在树体2/3位置,且加垫保护层,避免树皮受到伤害。如施工现场人流较大,应进行大量宣传工作,增强人们保护树木的自觉性。

3.5排水灌溉及施肥措施在园林苗木的养护过程中,排水灌溉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科学的排水灌溉是各种花草树木能够茁壮成长的重要保证。进行排水灌溉时操作人员需掌握排水灌溉的量,保证水量的合理性,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花草树木的生长。同时还需要根据地形采取相应的灌溉方式,防止积水形成,腐蚀苗木根茎,影响其生长。对苗木进行施肥可促进其种植初期根系得到尽快恢复,改善后期生长状态。通常情况下,园林绿化施工采用的根外施肥方式,半个月左右进行1次施肥。所用肥料为磷酸二氢钾等多种速效肥料配制而成的浓度为0.5%~1%的肥液。早晚各1次对苗木叶面喷洒。喷洒至其根系萌发后再进行土壤施肥。土壤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避免苗木根系受到损伤。

相信《了解花卉行业: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种植常见问题及解决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