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百科: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希望您喜欢!

1引言

油茶是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及其制品具有多种用途,茶油更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赣南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2位,而赣县是赣南产茶油大县之一。

据林业资源调查统计,2024年赣县油茶林面积为1.45万hm品种主要有寒露籽、霜降籽、秋分籽和羊孜屎。全县19个乡镇80%以上的村均有分布,面积较大的乡镇有五云、沙地、茅店、韩坊、田村等,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有55个村,面积333.3hm2以上的村有10个,分别为五云镇的下丹、左坑和蓬村,沙地镇的湖溪、螺田和水边村,茅店镇的杨洞和大龙村。目前全县油茶林亩产茶油只有5kg,亩产值100元。通过低产林改造,全县亩平均产茶油量可提高到20kg以上,亩产值则可达400元以上,亩增产值300元以上。新造丰产油茶林亩产茶油可达25kg以上。

在食用油中茶油的价格最高,在国内市场一直供不应求。目前市场的中、高档精炼茶油每公斤价格高达40~60元,而油茶籽、茶壳、茶麸是发展食品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生产皂素、茶粕等产品。

2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分析

2.1清理林地

将油茶林中的其它林木、杂灌木和有害杂草、藤蔓等进行清除,改造成油茶纯林,有利于油茶对水、肥和光合作用的需求,有利于油茶林的垦复管理和果实采收。如果油茶中混生有少量的山苍子树,则要保留,因为山苍子树能释放芳香气味,对于防止油茶棉蚧虫害、减少天敌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2.2垦复深挖

主要是选择好季节和方法。“冬挖金、夏挖银”、“冬挖、夏铲”是群众对油茶垦复的总结。冬天深挖可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清除杂草和消灭病虫害,冬季深挖深度一般在20~30cm;夏天正是新梢、果实生长的关键时期,结合除草浅垦培蔸可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油茶树体的生长势,有利于保花保果,夏铲深度一般在10~20cm。垦复的方法主要为全垦、带垦、穴垦、阶梯式垦、壕沟抚育等。

2.2.1全垦

将油茶林地的土壤自下而上全部挖翻过来,这种方法适宜地势平坦、坡度在15°以下的荒芜油茶山。

2.2.2带垦

从山脚到山顶横向水平挖一带、留一带,带的宽度随油茶上下行距而定,如行距为3m,则带距为1.5m,逐年轮换抚育,这种方法适宜于林相比较整齐、密度较大、坡度在15°以上的低产林地。

2.2.3穴垦

围绕油茶树蔸周围深挖垦复,适宜坡度为30°左右或地质带沙性的低产林,穴垦一般是树冠多大就垦多大,挖起的泥土稍往树蔸上覆盖,在冠内堆积,把杂草、灌木埋入土中,加速腐烂,增加肥力。

2.2.4阶梯式垦复

在全面深挖垦复的基础上,按照油茶株行距,筑成里低外高,环山水平的梯土梯田,外筑埂、里开沟,梯的宽度要由地形地势的变化而定,平缓坡应宽些,陡陂宜窄些,等高不等宽,这种方法适宜于坡度陡、油茶林横行较整齐的低产林。

2.2.5撩壕抚育

在油茶林内上下行距中间,挖一条70cm宽和60cm深的壕沟,挖土时注意把表土、心土分开堆放。挖好后将林地杂草、灌木埋入沟内,再把表土往沟里填,厚30~40cm左右。

2.3密度调整。

经过调整,根据不同的坡度、土质使油茶每公顷保留900~1650株。

(1)疏伐。将老化衰退的、病虫危害严重的或过密的油茶树进行砍伐,以便改善光照条件,促进其它油茶树的生长。

(2)补植。对油茶林中空地或过稀的地段要进行补植,株行距为2m×3m、穴的规格为40cm×40cm×30cm,苗木要选择经过省级认定的1年生或2年生优良无性系嫁接苗木且是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木。

2.4整枝修剪

整枝修剪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修剪要因地制宜,掌握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主要目的是解决生长和结实的矛盾,充分利用空间。修剪主要是修除病虫枝、枯死枝和衰退枝,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角度小于45°的直立枝,适当压低树冠高度,保持单枝清脚亮心,培养开张形和受光面积大的椭圆形或半圆形的树冠,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结果面,提高单产,修剪以冬季和早春为宜。

2.5蓄水保土

每隔3~5m沿环山水平开挖一条深、宽各30cm、长1.5~2.0m的竹节沟,上下形成品字形,防止水土流失,以达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目的。

2.6合理施肥

油茶四季不离枝,有“抱子怀胎”的特点,每年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施肥可结合垦复抚育进行,应以土杂肥为主,适当补充化肥。成年树一般每株每年施有机土杂肥25~50kg,全年都可进行,以冬季进行更好,结合垦复时深翻把腐熟的有机土杂肥埋入土中。为达到高产稳产,还应在每年的5~6月份,追施长果肥,长果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一般株施复合肥0.5kg,或尿素、氯化钾、钙镁磷肥各0.3kg,追肥采用环状沟施,在树冠投影内缘挖20cm深的环状断沟或穴,施肥后及时覆土。

2.7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茶毒蛾、象鼻虫、蓝翅天牛、蛀茎虫等。油茶病虫害多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平时应通过整枝修剪、垦复抚育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源,达到控制病虫猖獗,减少损失的目的。病害可用1%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虫害可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或用灯光诱杀成虫,人工捕捉等,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2.8劣株改造

2.8.1萌芽更新

将树势衰老、产量下降和树干患有严重病虫害的油茶树,在冬季用锋利的锯斧齐地面砍除,注意切口要平滑倾斜,砍后用土或草皮埋住树蔸。第2年春树蔸周围长出很多萌芽条,春末夏初,每蔸选留生长旺盛、方位适当的1~2个萌芽条抚育成新植株,其余萌条全部除去。第3年结合抚育,每蔸保留一株生长最好的植株进行定形修枝,使之形成良好的树体骨架。

2.8.2高接换冠

适合于立地条件较好、林相整齐、生长旺盛的中龄树,在调查清楚林分产量结构的情况下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优良无性系的穗条高接到上面,把低产劣株改造成高产的优株。嫁接时间以春梢木质化后、高温干旱季节到来之前进行。接后要注意遮荫、降温、保湿、除萌等工作。

XzH52.COM推荐阅读

了解花卉:改造核桃低产林“五字诀”


1换。即高接换优对低产幼树,采用多头插皮舌接的嫁接方法,高接优良品种。高接时期以砧木离皮至萌芽期最佳,成活率可以达到95%。

2疏,即人工疏雄在核桃雄花萌动前或刚开始萌动时,人工疏除雄花的80%,可以增产果实15%左右。方法是:用木钩拉下树枝或上树用手摘去雄花芽,仅保留树冠顶部和外围枝条上20%左右的雄花芽,以能满足授粉的需要即可。

3垦,即垦覆扩盘于每年春初或秋末,在核桃树周围进行垦覆扩盘,以达松土、除草、蓄水保肥的目的。星覆扩概后,核桃早实、多实明显,新梢生长量提高1.1倍,落叶期推迟8-13天,产量比原来提高30%。垦覆扩盘的深度为20-40厘米,结合修筑反坡梯田、挖鱼鳞坑,修筑蓄水盘等进行。

4施,即科学施肥施肥是结合垦覆扩盘进行的,为便于搬运,以轻质农家肥为主。每株每年施农家肥100下克左右。且于花前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尿素1千克、磷肥15千克。另外,还对易操作的植株进行根外追肥。方法是:花期喷0.3%的尿素加O.2%的硼酸,果实膨大期喷0.3%的磷酸二氢钾。结果表明,综合采用以上肥管措施,产量比对照提高80%,效果显著。5剪,即合理修剪核桃树的“伤流”较为严重,为避免“伤流”现象的发生,每年的修剪在春、秋季节进行。春季修剪在展叶后至幼果膨大期进行,秋季修剪在果实采收后到落叶前进行,初果期幼树的修剪,主要是调整各级骨干枝的长势,使树冠圆满:盛果期大树的修剪,主要剪除干枯、重叠、徒长、病虫害枝条,抬高结果角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达到内膛不空,外围不挤的效果。

花卉相关知识:山地栗园低产改高产技术措施


浙江省龙泉市武潭村于1997年开发了连片面积为1.4hm2的板栗基地,到2024年已是9年树龄的栗园还未能正常投产,年产量75kg/hm2,这不仅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市板栗生产的发展。为了探索板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迅速推进全市板栗生产的健康发展,笔者从2024年开始对该栗园进行了为期3年的低产改高产试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通过花木网这个平台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栗园概况与低产原因

该栗园坐落在武潭村屋后山的山坡上,海拔195~240m,坡度10~25之间,土层多在1m以上,土壤pH值5~6.5,年均气温17.6℃,1月平均气温6.5℃,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低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40.7℃,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5572.6℃,年降水量1669mm,平均相对湿度79%,年无霜期263d,年日照时数1850h。供试品种为毛板红,1997年种植,连片面积1.4hm2,株行距4.5m×3.5m,采用全垦整地,随坡种植,种植穴长×宽×深为50cm×50cm×30cm,每穴施栏肥或垃圾5kg。由于建园质量差,种后长期放任管理,以致栗树缺肥严重,病虫害多,树冠外密内空,叶片提早脱落,因此,结果少,产量很低,至2024年,9年生栗园年产量只有75kg/hm2.

二、更新改造技术措施

1.改坡地为梯田

因该山地栗园坡度较大,且采用全垦整地,随坡种植,因此,水、肥、土流失十分严重,给栽培管理也带来诸多不便。为此,2024年秋季将坡地改为梯田,这样不但增强了栗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而且加厚了土层,改善了栗园的立地条件,同时给管理操作和果实采收带来方便,提高了劳动效率。

2.合理施肥

(1)扩穴施基肥:每年采果后的10~11月份,在种植穴外侧不同方位轮换扩穴施基肥,穴的长×宽×深为100cm×50cm×60cm,穴中挖出的瘦土堆放在梯地的外侧,不再用于填穴,每穴施栏肥或垃圾30kg以上或饼肥2.5kg以上,同时清除园内杂草和落叶等与地面表土一并分层填入穴内,为根系生长创造一个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追肥:一年中着重施好3次肥:第一次于3月底至4月上旬,每株施尿素0.5kg,以促进雌花芽分化,增加雌花数量,同时促进枝叶生长,这是提高当年和下年产量、避免或缩小大小年现象的关健。第二次于雄花开放后的6月中下旬,此时因枝条的生长和雄花的开放树体内的养分含量已降至最低值,尤其是钾的消耗更多,而此时正逢幼果开始发育、花芽开始分化和2次梢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1~1.5kg。第三次于7月下旬至8月初的果实迅速膨大期,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1kg,以促进果实膨大、果肉饱满、品质优良。追肥在树冠投影线下轮换沟施,沟的长×宽×深不小于100cm×20cm×20cm,施后复土。

(3)叶面喷肥:重点喷硼2次。山地果园土壤含硼较少,加上每年降水量集中于春季,水溶性硼极易流失,因此,缺硼较为普遍。因缺硼导致花器发育不健全是造成板栗空苞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春梢展叶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0.3%硼砂水溶液,同时加入0.3%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这对减少空苞的产生,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作用。硼砂应先用少量热水充分溶解,然后加冷水至所需浓度。喷肥最宜在无风的阴天、晴天上午10时之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叶面叶背均要喷湿喷匀,以提高喷肥效果。

3.高接换种

试验园内有1/3的栗树多年来一直结果很少或果粒很小,2024年春进行了高接换种,接穗采自本园内无严重病害,结果性能好,果粒大,品质优良的单株。嫁接前按照自然开心、通风透光、优质高产的树形要求,对树冠先进行更新造形。根据树冠的大小每株高接15~20个头,成活率达96%。经两年的精心培育,树冠已基本形成,2024年少量挂果,2024年开始投产。

4.更新修剪

针对该栗园种植后一直未修剪,以致栗树大枝多而乱,树冠外围枝条密闭,内膛空虚,结果体积小的现状,更新修剪的重点为:一是改自然圆头形为自然开心形,改主干形为主干疏散形,同时按树冠下强上弱的要求对主枝和付主枝进行适当回缩修剪;二是疏除或短截严重遮阴和无结果能力的大枝;三是对树冠过高的树用去强留弱的换头方法把树冠高度控制在3m左右,这样不仅能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树冠中下部发枝,增加结果体积和产量,而且便于管理;四是剪除枯枝、交叉枝和严重病虫枝;五是对侧枝进行适度回缩修剪,以求边更新边结果。

5.除雄

除去大量多余的雄花是减少营养消耗,促进雌花形成和提高座果率行之有效的措施。除雄方法是:除混合花序下方保留生长良好的雄花序2~3条外,其余雄花序长到1cm时全部摘除。

6.果前梢摘心

果前梢摘心后营养集中,能使嫩叶提早转绿而制造光合产物,对提高座果率和减少空苞都有显著作用。摘心方法是:当混合花序长到1cm左右时,在混合花序上方留4~6片叶摘心。

三、改造效果

通过更新改造和精心管理,栗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产量、产值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24年平均产量为2895kg/hm2,产值为20265元/hm2;2024年平均产量3465kg/hm2,产值为24255元/hm2;扣除当年人工、肥料、农药等生产成本,纯利润分别为15792.3元/hm2和19770元/hm2,从而大大提高了山区群众发展板栗生产的积极性。

花卉百科:油茶的种植与管理


1.油茶树的种植

油茶树的种植应该从选择种植地和选择优良的种子做起,同大部分的茶树一样,油茶树是以种子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而为了延续油茶树的优良的性质,大多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育苗,然后进行栽植,最适合对油茶树进行造林的时间是立春到惊蛰,但是对于油茶树的播种最适合在冬季。

油茶树种植的土地应该选择在一些海拔较低的(500m以下最佳)地区进行种植,种植在山的阳面并且坡度不宜过大,最好选择在土质肥沃的偏酸性的土地上进行种植,通过分析发现在红壤、红黄壤丘岗山地上油茶树能更好的生长。在对油茶树的种子进行选择时,应该遵循普通种子的筛选原则,对于种子进行片选、株选、果选、籽选,筛选出一些新鲜优质的油茶树种子,在选择好种子之后还要注意种子的存放,种子不能进行暴晒等对种子伤害很大的操作,应该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或用细砂覆盖备用。

茶油树种植的选地和对地的整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果种植的地方不对,将会对茶油树的茶油产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茶油树的种植地方选好了之后,应该在秋季和冬季对土地进行挖坑,对于在山区种植的茶油树,在对土地进行整理之前要注意先清山和炼山,在整理土地的时候要注意对土地采取因地制宜的全面整地,后挖好树坑,放基肥,再回填好土等工作。

2油茶树的种植管理

在油茶树的种植之后要进行抚育处理,争取创建一个适合油茶树幼苗生长的成长,为了保证幼苗可以良好的生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松地除草

在油茶树的幼苗期要进行松地,最好的松土次数是每年进行两次,最适宜的松土深度是4cm左右,而且要注意不要选在特别热的天气松土比较好,最佳的松土月份是在5月或者9月份,所以一年的两次松土分别在这两个月份内进行最佳,在对土地进行松土的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土地进行除草的处理,杂草的生长对于茶油树的树苗的生长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甚至对于油茶树的幼苗的生长有毁灭性的作用。

2.2灌溉和施肥

油茶树种苗的良好生长离不开合理的灌溉和合理的施肥,在对油茶树的幼苗进行灌溉时,应该对油茶树幼苗生长时土地的湿润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如果发现了油茶树的幼苗缺水,应该及时进行灌溉。在对油茶树的幼苗进行施肥时,应该区分幼林的施肥和成年的油茶树的施肥,对于幼苗的施肥不宜过于频繁,最适合的施肥次数是一年2-3次,用农家水肥淋施,对于成年的油茶树林进行施肥时,应该以磷钾肥和有机肥为主。

2.3整修修剪

为了使油茶树成年后可以产出更多的茶油,一定要对油茶树进行合理的整形和修剪,在对油茶树的幼苗进行整形修剪时,应该注意控制长速过快,对高度进行一定的修剪可以促进侧枝的发育,使树顶可以形成一个冠状,正常的做法是形成一杆三枝九条梢,对于成年的油茶树进行整形修剪时,要注意选在采果后到春梢萌发前修剪为宜。

2.4病虫害防治

对于油茶树的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增加油茶树油茶产量的一个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油茶树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苗木菌核性根腐病等,对于这些病虫害应该采取预防为主,应该注意在油茶树的病虫害的高发期进行撒药处理,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如果油茶树不幸得上了一些病虫害,应该及时的对油茶树进行处理,防止这些病虫害扩散。

3油茶树的嫁接

油茶树的嫁接是油茶树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采用嫁接的方式能良好地保持好上代的优良品质,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都提倡采用油茶树的嫁接进行繁殖,一般来说油茶树芽接或小苗的嫁接要选择在1-4月或11-12月之间,在种幼芽刚出土5cm左右将要展开叶子、接穗进入半木质化时进行嫁接最佳,对于油茶树的嫁接工具最好采用锋利的嫁接刀。

在对油茶树嫁接时,应该先切掉穗1/3-1/2的叶片,对气温较高的地区要留全叶,然后将接穗倒拿在左手拇指与中指之间,一面紧贴食指尖上,在距芽的基部0.2cm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度,削面长1.2cm;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成薄楔形。削面一定要平整光滑。最后在芽尖上方0.3cm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然后要进行削苗砧的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嵌入接穗了,嫁接好以后要注意用前面准备好的牙膏皮包裹处理。

4油茶树嫁接后种植的管理

在芽苗嫁接后移到苗床上,应该注意栽植的密度不宜过密或者过疏远,在栽苗时,应该先挖开一个10cm左右的浅沟,芽苗摆在浅沟的一边,然后覆土,露出来的深度应该以包裹的牙膏筒为标准,小苗嫁接每畦以18株×400株最佳。在栽植后还要对芽苗保持湿润的处理,最好对栽植的芽苗进行保温处理,对芽苗盖上一层薄膜。

在嫁接后的20天左右,要注意检查栽植的成活率,及时把死亡的茶树苗和萌芽除掉,这项工作应该伴随着油茶树的成长一直进行,因为在油茶树的成长中,接穗的花芽和腋芽都会吸收油茶树的营养,这样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应该在油茶树苗的成长中注意摘除花芽部分,在油茶树嫁接之初,幼苗成长时应该调整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而且嫁接后的第一个月是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个时候幼苗遭遇高温或者干旱,就很容易对油茶树的幼苗造成损伤,甚至造成油茶树幼苗的死亡,如果遇到长期的阴雨天气,也很容易造成树苗根部的腐烂,在幼苗的成长初期应该注意以上情况的发生。在对油茶树进行嫁接后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幼苗病害的防治,通过分析发现,在油茶树嫁接后的第一年主要会发生菌核根病等,如果发生菌核根病应该立刻连根拔除,然后把发病的幼苗生长附近的土地进行消菌处理,对拔除的发病的幼苗可以进行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浸泡进行处理。

 爱花卉网提示:油茶树嫁接培育的幼苗在第二年就可以进行栽植了,而且在春季1-3月份左右进行栽植最佳,在这个阶段可以每亩栽植110株左右,在进行栽植以后,要注意对栽植的土地进行除草和施肥处理,如果这个时候树苗出现了一些病状,应该注意对症施药,最好定期的进行喷洒一些农药等,如果芽砧苗的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栽植后3年普遍有收,4年可获得一定产量,5年以后可以达到高产稳产。

花卉百科:高产油茶种植及效益


高产油茶种植技术及效益

油茶树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它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树种,树干粗壮、树冠卵形,结果多,产量高;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种植。茶油享有“液体黄金”、“东方橄榄油”的美誉。油茶枯是提取洗发液的天然原料。现将其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如下:

一、油茶种植

(1)油茶种植时期:植树造林在冬春进行,以春季为好。

(2)油茶种植方法:油茶对造林地要求不高,但为了高产、稳产,造林地应选择土壤深度(土壤厚度60cm以上,至少超过40cm),微酸性土壤(pH值5.5-6.5)的轻粘壤土。选用嫁接油茶苗,株行距2m×4m,667m2种植80株,栽油茶苗前先将苗80%以上枝叶剪掉,减少水分蒸发,用泥浆加生根粉蘸根,种植后马上浇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利于苗的成活。

(3)施肥:新植树一般15-20天后就能确定是否已成活,发现死苗,应及时补种,在2-3个月后开始施第1次肥,以稀薄水肥为主,促进新梢壮旺。第2年起施2次肥,此时以农家肥为主,土质较差的可适当增施复合肥。随着树冠长大,可逐年增加施肥量。油茶树成林后根据立地条件,每年应浅锄1次杂草,一般在每年雨季过后和旱季到来前进行。

(4)整形修剪:茶树幼苗一般不用修剪,成年树应去弱留强,剪密留疏。

(5)采收 在10月份左右茶果成熟,严禁提早采摘。果实成熟的标志: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茶果采收之后,不要急着去晒,应放置在一堆,用防晒的布料将其盖住,在热气、蒸气的作用下,数天后茶果自然裂开,然后再放置太阳底下曝晒,取出油茶籽,油茶籽晒干后方可榨油。

 二、油茶种植效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茶油是人们首选食用油,目前市场上茶油价格达到了80元/kg。由于种植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投资种植利润丰厚,很多乡镇通过林业部门获得了种植油茶的技术后,翻耕低产油茶种植高产油茶。最近几年,国家也对油茶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高产油茶的开发。通过精心管理,3年可始花,4年始果,8年进入盛产期,每667m2产油45kg以上,产值在3000元以上,盛产期可达50-60年。油茶综合加工后可形成多种副产品,通过进一步开发利用,还可增加附加值,高产油茶种植产业市场前景好。

花卉养殖:红松材果兼用林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红松又称果松,是国家Ⅱ级保护珍贵树种。其材质略轻软、力学强度适中、结构中等、纹理通直、易加工;富含油脂、不易曲裂、耐腐性强、工艺价值高、油漆性能好、易干燥;是建筑、航空、电柱、枕木、桥鬃、车船盈家具等优良用材。其果实也同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种子含有丰富的、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油脂和蛋白质,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和保健品;种子含油量25.0%,种仁含油量70.5%,可供食用、榨取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入药又称“海松籽”,具有健脑、益智、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和祛风寒等作用。

然而,传统的经营模式,一直是以获取木材为主,忽略了种子的经济价值,任其自然生长,不加人为干预,不注重提高果实的产量。本文拟通过人工培育、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红松成为材果两用林,以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1 立地条件的选择

适宜的立地条件,是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的关键。红松喜光性强,对光照条件适应幅度较大,各个发育阶段耐荫性并不一样,幼树阶段有适度庇荫生长较好,随着树龄的增长,需光量逐渐增大;喜温和凉爽的气候,对大气湿度较敏感,湿润度在0.7以上最好;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不宜过旱、过干。按照红松的生物学特性,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拟选择中浅(海拔300~800m)山区缓、斜坡中的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土层(A+B)厚度≥50cm、A层厚度≥20cm的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

2 培育周期

培育红松材果两用林,目的是既要获取木材,又要考虑增加结实量,因此,其培育周期应在不影响获取木材的前提下,主要依据其结实期而定。红松结实期分韧、中期和盛期。初期结实一般林龄在19~30年;中期在31~40年;盛期在41年以上。

红松人工林的成熟期为51年,但考虑其盛期结实龄从41年开始,因此,培育周期确定为61~71年。在61~71期间根据其结实能力和干材生长情况,选择适当时期一次性全部伐除,为下一代森林的恢复创造条件。

3 培育技术

红松材果两用林的培育技术比较复杂,包括提交树种选择、混空比例、造林密度、抚育间伐、截梢和修枝等。

3.1混变树种选择与混交比 为增强森林的抗逆性,提高森林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设计营造混交林。依据红松生长特性,选择幼龄阶段生长较快的刺老芽为混交树种,既满足红松幼树阶段适当庇萌生长较好的需要,其嫩芽又是备受欢迎、营养丰富的绿色山特产品。混交比为1:1。

3.2造林密度 为保证成林后郁闭度达0.8以上,设计株行距为1.5×1.5m,公顷造林4444株。其中,红松、刺老芽各2222株。为保证达到造林设计株数,在造林当年,要视成活情况,在雨季及时进行补植。同时在二至三年内,每年进行一次更新调查,如需补植应用同龄大苗进行。

3.3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技术手段。第一次抚育应在造林后11~15年期间,红松已逐渐进入主林层时进行。主要任务是红松整枝,使其树冠长度控制在接近树木高度的二分之一,剪除不能结实的活枝和死枝;刺老芽虽渐处于次林层、经济价值也已降低,但其凋落物分解快,对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较为有利。据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结果,针阔混交林的速效养分量比针叶纯林高57.78%。当红松平均胸径达12~14cm、进人中龄林时进行第二次红松定株抚育,强度50%,每公顷保留1111株,剌老芽作为伴生树种予以保留。当红松平均胸径达18~20cm、进入近熟林时进行第三次抚育,一次性伐除刺老芽。但要注意保留林冠下天然更新目的树种如水曲柳、紫根、杨树等幼苗幼树。

当红松平均胸径≥28cm、进入成熟林时,进行第四次定株抚育,强度50%,公顷保留红松555-556株。通过四次抚育间伐,每株保留红松营养空间(10000÷555.5)达18m2,冠幅直径(D2=18)等于48m。所谓营养空间,包括地下和地上两部分。虽然一般根幅略大于冠幅,但18m2的营养空间和4.8m的冠幅直径,对每株树而言,无论是地下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还是地上叶面吸收光能,都不会因重叠(交置)过多而受到影响,有利于林木侧枝生长和结实。

为不影响培育下一代森林,在第四次定株抚育同时,经清林、整地和挖坑后,及时在其林冠下营造人工林。通常选择红松、红皮云杉、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橄、紫椴、杨树、白桦等经济价值高、抗性强的多土树种。包括上层红松和已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在内,每公顷应达4000株以上;针叶树所占比重不得低于4成。

在上层红松处于61~71年期间、已进入过熟林阶段,视结实情况适时全部伐除,以促进下层人工林生长,逐渐形成针阔混交大径用材林。

3.4截梢 合理的截梢高度,是既保证出材又兼顾结实量的关键。为保证每株可出两段6m长原木,在保留适当后备(如伐根高)长度条件下,截梢高度确定为13~14m。另外,截梢应枧单株高度陆续进行,在抚育间伐同时,凡树高达13~14m的个体,应及时截去顶生枝,以加速侧柱生长,增加结实能力。

3.5修枝 除第一次抚育整枝外,随着树龄的增长,视树冠长度和树高的比例,应经常进行修柱,一般选择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冬季进行。一是修剪最粗最长水平枝以下的劣势树枝;二是修剪时要用刀锯或手锯,刀口与树干平行,不留树桩、不得损伤树皮,以保证树干通直、饱满。

花卉百科:柏木种植技术


1球果的选择

选择树龄在20~40年的壮年母树采种,通常情况下每株树上生有两种状态的球果:2年生绿褐色成熟球果和1年生青色无生活力的球果,应选择2年成熟球果,保留一年生幼嫩球果。摇树收籽法和摘果法是常用的两种采摘方法。将收集到的球果摊晒开让种子脱离,筛去杂质后将种子盛入木箱等容器中存放。

2苗圃地的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湿润向阳等适合柏木生活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片pH值,为柏木生长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用平整细腻的土地来提高苗床质量。提床前施足底肥,床作好后浇淋清粪水,可适当施加过磷酸钙来提高苗床的肥力。在清水里浸泡,选择完整健康无虫眼的种子,再用45℃温水浸种一整天(24h),捞出放在箩筐内催芽,待种子有50%以上萌发时可播种。可收到出苗整齐且提前发芽的效果。

播种以春播为主。采用条播方式有利于提高播种效率,适宜的播种条距为20~25cm,播幅为5cm,每亩播种量6~8kg,播种量要控制好,不可过多(过多会影响种子吸收营养)亦不可过少(过少会降低产量,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播种后盖草层,并勤浇水,为柏木生长提供湿润的生长环境。根据发芽率分批揭去草层,宜在早上或晚上进行,当50%~60%发芽时应揭去一半草,3~4d后一次揭完(亦可再分两批揭除)。

3繁殖

球果采收应注意时间,把握球果成熟度。若采收过晚,果鳞开裂导致种子四散飞出。采摘时应注意球果色泽,避免选择一年生青绿色球果,应选择二年生的成熟球果。选择好的球果贮存在室内,摊开放置,待成熟(一般需要10天以上)后,在室外借助自然日光晾晒2~3天,将种子脱出,干净干燥状态下储藏。研究表明,种子发芽率55%~65%。播前先用温水浸种一整天,然后捞出晾干,分条播种或撒开播种,每亩播种量约5~6千克。播种后覆盖土层,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约30天发芽出土。生长初期,应确保苗床养分及质量,无其他杂草竞争。快速生长时期要在合适的时候灌溉,增加肥料,保证营养充足,适应柏木生长节奏。

4构建混交林

纯柏木林由于物种单一,容易受到病虫害攻击,其抵抗能力很弱。因此可以选择柏木与其他树种混交。报道显示,柏木与桤木混交可提高产量及品质。研究表明,3年生生长在贫瘠缺水土壤上的混交林,柏木高生长量比纯柏木林大一倍。柏木纯林由于物种单一性易受虫害,混交林相对不易受到侵害,因此可以选择构建柏木混交林。

花卉百科:草坪种植技术


草坪的种植大体包括种植前场地的准备、草坪草种的选择、种植和种植后的养护管理四个

主要环节。

1.场地的准备

1)清理及翻耕

包括清理树桩、树根、砖石及杂草等,并进行土壤翻耕,翻耕的深度一般为30~35cm,并要求打碎土块。翻耕过浅,会影响植物根部的生长;过深,则容易使表层肥土翻到深处,影响土壤肥力。

2)平整

在平整地形中,遇到土方移动量大时,需将原表土层铲起,暂时堆置保存在另一处,然后移去底土,或者填高地形。地形平整完后,再把堆置保存的原表层土放回原地段的最上层。由于原表层土壤已经过风化,其土质成分内含有大量腐殖质,土壤肥力较佳。此项移土基础工作,虽然投资略大,但对植物今后的生长十分有利,尤其需要大量移土时,必须及早列入计划之内。

在平整场地的同时,应考虑建成后的地形排水。因为草坪与地被植物的根系很浅,建成后一旦场地积水,不仅植物生长欠佳,严重时还会使成片场地的植物空秃、死亡。

草坪的地形排水,一般要求场地中心稍高,四周逐步向外倾斜,通常形成2‰~3‰的排水坡度,最大不宜超过5%o,坡度太大容易出现泥土流失。如果建设场地的边缘靠近道路或建筑物,则应从路基或屋基处向外倾斜,以利雨雪水向外排出。

草坪除利用地形排水外,对要求略高的纪念性广场中心,或体育运动性草坪,则应设置排水设施来解决排水。目前通用的方法是采用暗管排水和鼠道排水两种。一般面积不大的,多采用对角线埋设主要暗管排水管道,而在主管道左右,斜埋副排水管,构成状似肋骨的地下排水系统。草坪面积较大的,排水主管应平行排列。埋设的暗管为管径6~8CIYI的陶土管,埋管时,开宽30~45cm、深40~50cm的沟,放入管后,管的上面先平铺一层石块,然后填入碎石和煤屑,最上一层填入表土,厚度为20cm,以利种植草坪草。

鼠道排水系统,就是采用一种钢质的弹簧状顶管,管端装有犁刀式的拨土机具,在一定深度下通过,压缩土壤而留下管状隧道,形如鼠道,故而得名。但这种隧道式鼠道,不像陶土管道那样持久,一般仅可使用5~10年。

3)施肥

肥料是保证各类植物生长发育的可靠基础。如在种草施工中,发现原表层土壤肥力不足,应力求做到合理增施肥料。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少地区在平整土地时多增施堆肥和厩肥等作为基肥。如南方地区,常常将风化过的河泥混入表土层内。

增施基肥,还必须根据土壤的不同结构、肥瘠程度施用不同肥源。我国南北各地常用的有机肥料种类较多,除了上述堆肥、厩肥、河泥三者之外,还有人粪尿、饼肥、绿肥、腐叶土多种。一般说来增施有机肥料,对草坪的持久不衰以及抗病等有利。

4)土壤改良

首先应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即pH值),通常中性和微酸性(pH值6~7)的土壤,对多数草坪草植物生长有利,如测定后发现偏碱(pH值7.5以上),在我国南方地区,可施用硫磺粉或可湿性硫磺粉等来降低土壤的含碱成分,其效能持久若土壤偏酸,可施入石灰,以提高pH值。另一种土壤改良是使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主要是在土壤中加入改良剂,以调节土壤的通透性及保水、保肥的能力。如泥炭加在粘性土壤中可降低土壤的粘性;加在沙性土壤中,则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2.草坪草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草坪草是建坪成败的关键。所选的草坪草首先应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包括水分、酸碱性、土壤性质等),同时还应考虑光照条件、使用目的、养护水平、所期望的草坪质量和资金情况等等。例如计划建一个游憩草坪,就要选用管理容易、不需要经常修剪、抗病虫害以及耐践踏等方面有特长的草坪草。观赏草坪一般不允许人进入,管理精细,草坪品质要求高。因此要选择耐低修剪、叶子质地细致,密集、平整、翠绿、绿色期长等特性的草坪草。运动场草坪的草种通常需要有耐践踏、耐频繁修剪、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等特性。另外,资金充足的可以选择需要精细管理、品质优良的草坪氧资金不足的则选用管理粗放的草坪草。总之,草坪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各草坪草的特性及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做出最佳的选择。

3.种植后的养护管理

草坪植物种植后要及时浇透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直至出苗或成活。植株成活后可视情况适当减少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涝。在草坪植物种植前,要清除杂草,种植后也要勤除杂草,以保障草坪植物健壮地生长,尽早成坪或郁闭。草坪植物在种植前如已适量施肥,一般短时期内不会缺肥,但如肥力明显不足,则必须施以追肥。新植草坪或地被应及时进行修剪,以促使其枝叶密集,提高覆盖效果。另外,新植草坪要控制人畜进入,以减少人畜对植株的损伤。

喜欢《花卉百科: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养殖百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