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了解花卉: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希望您喜欢!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近几年在吉林省梨树县、梅河口市发生危害,公主岭市、伊通县、双辽市及长春市相继发现成虫。美国白蛾的发生和成虫的出现,这说明该虫已进入吉林省,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美国白蛾一旦爆发成灾,将会给吉林省林业、农业、园林、城建、经贸等行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美国白蛾,有效控制其危害,笔者于2024—2024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仅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就多达49科108属175种,几乎包含了林木、果树、农作物以及杂草等多方面的植物,但最喜食的植物有:桑树、糖槭、白蜡、梧桐、榆树、杏树等。美国白蛾常以幼虫群集寄主叶上吐丝结网幕,在网幕内取食寄主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和表皮,呈白膜状而枯黄。老龄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树木食成光杆林相残破,直接影响了城镇环境绿化和美化,给林业生产也造成重大损失。

2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9.5—15mm,翅展30—42mm。雄蛾体长9—13.5mm,翅展25—36.5mm。体白色,雄蛾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后翅斑点少,雌蛾前、后翅白色无斑点。成虫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

卵:近球形,直径约0.5—0.53mm,表面具有许多规则的小黑点。初产卵淡绿色,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

幼虫:幼虫头黑色具光泽。体长30—35mm,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色长刚毛的毛丛。

蛹:体长9—12mm,宽3.3—4.5mm。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合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3生物学特性

此虫1年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杂草枯枝落叶层中越冬。越冬蛹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不强,趋光性较强。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产卵量500—800粒,卵期10—20天。

幼虫期30—40天,共6—7龄,幼虫具有杂食性。初孵幼虫吐丝结网,1—3龄幼虫群居取食植物叶肉,留下叶脉和表皮,4龄开始分散取食,同时不断吐丝结网幕,有的长达1—2m。5龄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

4防治方法

4.1人工物理防治

4.1.1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化蛹场所主要为树皮缝、墙缝、砖瓦堆及枯枝杂草下等处,且化蛹比较集中。在越冬、越夏时期,组织人员挖蛹,集中销毁。

4.1.2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5—6期,7—8月份,利用成虫趋光性,悬挂杀虫灯诱杀。

4.1.3人工剪网在幼虫网幕期6—7日,8—9月份,组织人力剪除网幕,集中烧毁。

4.1.4绑草诱虫利用老熟幼虫在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加以消灭。

4.2喷药防治

美国白蛾幼虫期防治药剂和使用浓度:2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1500—2000倍液;森得保2000—3000倍液;1%苦参碱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4000—5000倍液,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4.3天敌防治

美国白蛾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多种,目前能够大量繁育生产只有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蛹寄生天敌,放蜂时期一般选择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进行放蜂,放蜂量一般为(3—5):1,采用2次放蜂效果较好。

XZH52.coM文章精选

花卉相关知识:美国白蛾的危害,防止美国白蛾的方法


美国白蛾是危害林业、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自1979年由朝鲜经丹东口岸侵入我省以来,虽经有关部门查、封、堵、杀等防控措施,但美国白蛾仍然迅速在辽宁省蔓延开来,截止到目前为止,除朝阳地区外,在辽宁省其它各市已均有分布,成为林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几乎每年都要进行防治。虽然年年防治,但其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危害亦然严重。经过我们反复调查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美国白蛾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

1.美国白蛾有多种传播蔓延途径

美国白蛾不仅可以借助木材的运输、苗木的调运和包装材料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蔓延,而且美国白蛾成虫又有很强的飞翔能力,所以靠成虫自身的中短距离的飞迁也是美国白蛾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美国白蛾靠设卡检疫堵截的办法,仅仅可以控制木材的运输、苗木的调运和包装材料等携带的美国白蛾,但对靠自身主动迁移的美国白蛾便起不到控制其传播蔓延的作用,因此,靠查、封、堵截防止美国白蛾传播蔓延,实际上起不到明显的防控作用!

2.美国白蛾寄主分散

从当前我国林权所有制的现状来看,既有国家所有林、也有集体所有林还有个人私有林,由于林权所有制的不同,其对美国白蛾的防治积极性、防治能力、防治条件、防治技术、防治效果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必然导致其防治效果必定参差不齐。尤其是个人私有林,不论是防治能力、防治条件、防治技术还是在掌握防治适期上,都很难达到防治的要求,况且这些私有林分布比较分散,再加上农民对防治美国白蛾的积极性不夠,所以这些分散的个体林木的美国白蛾防治,很难做到防治到位,这不仅影响了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不彻底,还对具有一定迁飞能力的美国白蛾迁移扩散蔓延、危害其它林木提供了足够的虫源。同时还会有更多的美国白蛾潜伏越冬,为翌年美国白蛾的发生提供足够的虫源,这些分散的林木成为美国白蛾的重要的虫源基地,这也正是当前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河流两岸的分散林木疏于防治

在我县的河流两岸分散有相当数量的林木,长期以来,对这些分散林木虽然是国家所有林,但由于其分布零散,并不是国家林部门的重点防治的主要对象,往往不被林业部门所重视,又不是集体所有林和个人私有林,始终处于“三不管”的状态,对这些分散林木发生的美国白蛾,基本不予以防治。所以这类林木美国白蛾发生都十分严重,也同样起到为危害其它林木提供虫源,同样也会有更多的美国白蛾潜伏越冬,为翌年美国白蛾的发生提供足够的虫源,起到美国白蛾的重要的虫源基地的作用。

二、提高美国白蛾防治效果的主要策略

鉴于美国白蛾的防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如下防治策略,供业者参考!

1.提高个体林农对防治美国白蛾的认识和积极性

要采取、利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林农对防治美国白蛾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个体林农防治美国白蛾的积极性,做好私有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使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不留死角。

2.加强国有林、集体林和个体林的协调防治

针对当前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克服只重视国家所有林的防治、轻视集体所有林的防治、忽视个体所有林防治的现状,把国家所有林、集体所有林和个体所有林的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统一纳入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林业害虫的防治总体内容中来,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牽头,统一做好国家所有林、集体所有林和个体私有林的协调防治。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测报、统一指导、统一行动、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的办法,达到提高防治美国白蛾总体效果的目的。

3.加强分散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加强河流两岸、公路两侧等地分散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尤其是河流两岸零散的所谓“三不管树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必须纳入到美国白蛾防治的总体规划中来,切断美国白蛾的所有传播途径,增强美国白蛾防治的总体效果。

4.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经济投入力度

国家除要继续加强对成片国有林防治美国白蛾的经济投入外,还要加强对分散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并要对集体所有制林木和个人私有林木的美国白蛾的防治,从支农的角度,给以经济补贴,达到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防治效果。

4.1加强检疫工作

美国白蛾虽然是重要的检疫害虫,但自侵入我省以后,已经迅速蔓延至全省,除朝阳地区以外,省内各市区均已是美国白蛾的疫区,因此在辽宁省境内除朝阳地区外,利用检疫的办法控制美国白蛾,已意义不大。但是对控制美国白蛾对国内非疫区的传播蔓延,仍有其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得忽视。

4.2加强美国白蛾的测报工作

美国白蛾在我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任何一项防治措施必须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才会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必须在现有测报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完善测报组织系统的建设,及时、准确的发出虫情信息和防治适期的预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4.3防治措施

4.3.1人工扑杀

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在我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但幼虫孵化后,都首先吐丝形成网幕,低龄幼虫集中在网幕内危害,4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危害,个体林农可在网幕阶段剪除网幕,集中烧毁,可杀掉大部分幼虫。

灭蛹:

美国白蛾不论是一代蛹还是越冬蛹,都潜伏在被害树下附近的石块、土壞缝隙或土表层内,故可以利用这一特性,组织人员扑杀潜伏的一代虫蛹和越冬虫蛹。

4.3.2生物防治

要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生物控制作用,在美国白蛾的蛹期,释放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4.3.3药剂防治

在美国白蛾幼虫尚未形成网幕阶段,喷洒农药防治,在农药的选择上尽量不用或少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可选择咪螨、吡虫啉等低残留的与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或仿生农药,尽量避免杀伤森林内的有益生物。

了解花卉:重阳木锦斑蛾病虫害防治


重阳木锦斑蛾(HistiarhodopeCramer)属鳞翅目斑蛾科,在我国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台湾、云南、福建、广东、河南等省份,主要危害对象为重阳木。近年来,随着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大力创建,平顶山市老城区和新城区绿地大量种植重阳木,数量超过10万株,导致锦斑蛾严重危害,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为有效控制该虫对重阳木的危害,笔者从2024年起观察和研究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发生规律

重阳木锦斑蛾在平顶山地区1年发生4代,重阳木树体及墙缝、石块、杂草等处是其老熟幼虫的越冬场所。4—5月化蛹,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各虫态不整齐且世代重叠较明显。第1~4代幼虫分别于5月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11月中旬发生,其中危害最大的为第2~3代幼虫。

防治对策

1加强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出现虫源树时,及时进行处理。将有虫株挑出,用利器刮除虫卵或幼虫。

2合理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重阳木的生长习性,与其他抗虫树种(如刺槐、苦楝等)进行带状、块状混杂种植,作行道树种植时单株间隔混杂种植或适当增加株距。

3保护生物天敌

进行化学防治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保护寄生蜂和鸟类等天敌。

4加强养护管理

秋末冬初树干涂白时,在涂白剂中添加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幼虫或虫卵;越冬前,于第4代老熟幼虫化蛹前树干束草,诱集越冬幼虫,于冬季清除越冬场所,解下束草烧毁;冬季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草坪中等处的越冬蛹茧。

5适时化学防治

5月上旬喷施杀虫剂,杀死初孵幼虫,降低虫源基数;6月中上旬至8月上旬危害盛期,间隔20d左右,喷施2次杀虫剂,降低危害程度。杀虫剂应选用高效低毒触杀性和熏蒸性强的农药,如80%敌敌畏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和10%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对树叶、树体均匀喷雾,四周的草地、石缝处和其他植物上也要喷施。

了解花卉:白纹草养殖方法


繁殖方法:白纹草分株法繁殖,较适合每年春、夏季植株生长旺盛时。只要将植株小心分成数份后,再分别种植即可。

栽培技术要点:1.水培时可用透明容器,以贝壳砂、彩色石头等物固定根部,加水约至植株根部的1/2(水位不要淹过整个根部,以免根腐);盆栽时可用观叶植物培养土。2.生长旺期每月施两次稀薄液肥。施肥要求施氮、磷、钾完全肥,氮肥过多易烂根如果水培,可用4000-5000倍花宝二号或四号,做培养液使用。

3.中生花丼,夏季高温须充分浇水并向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冬季少浇水,保持土壤潮湿即可。

4.白纹草性耐阴,栽培场所只要冇明亮散射的光线即可,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否则,会灼伤叶面。

5.冬天气温较低,叶子容易枯黄,可减少浇水次数,并将黄叶剪掉,等到春天气温回暖时,会再萌生出许多新叶及新芽。

6.盆栽时最好1-2年换盆一次,顺便将拥挤的植株分开种植,成长状况会较好;水培时每周换水一次,溶液中可加人少量磷酸二氢钾。

主要病虫害:白纹草不易发生病虫害,但空气过于干燥时,叶尖易干枯,盆土积水且通风不良,易发生根腐病。

了解花卉行业:白榆的种植方法


中华金叶榆是用白榆做砧木,再嫁接而成。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白榆,白榆也是一种落叶乔木,属榆科榆属。培育中华金叶榆,首先要种植白榆作为砧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白榆的播种方法。

(一)播种方法

白榆通常采用种子繁殖,理想的播种时间是4月初。在播种之前,要进行选地和整地。

1.选地和整地

白榆对土地没有特殊要求,沙壤土或钙质土等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白榆扎根的土壤层。选好种植地后,就要整地。先用拖拉机深翻土地15-20厘米,这是使土壤层松动,便于白榆苗扎根和生长。然后施底肥,底肥一般使用复合肥,用量为每亩20公斤左右,肥料要均匀撒在地里。再以行距60厘米起垄,行距的控制主要是看犁距,将犁距调节成60厘米,行距也就是60厘米了。整地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2.播种

首先,在垄上开5厘米左右深的小沟,将白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种子撒入沟内后,用脚沿着小沟,在种子上轻轻踩踏,这是因为白榆的种子很轻,不用脚踩的话,很容易被风吹走。在播撒的种子上,不能盖土,这是因为白榆的种子太薄,盖土会影响出苗率。最后,连接好喷灌设备,进行喷灌。每天喷灌4-5小时,连续3天。播种4-5天后,白榆的幼苗就会破土而出,直到长到5厘米高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幼苗期,在幼苗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管理。下面,我们来说说白榆的幼苗期管理。

(二)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的白榆,管理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是除草松土和浇水。首先来说说除草松土。

1.锄草松土

锄草松土是幼苗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杂草会与幼苗争夺养分,影响苗的生长。这个阶段,主要采用人工锄草方式,并且没有具体的时间和次数限制,看到地里有草,用小锄头除去,如果,幼苗中参杂着草,要用手拔除,这是为了避免伤到幼苗。而且,在锄草的过程中,也为幼苗进行了松土,使幼苗的根部透气,促进其生长。但是,由于这时的白榆苗还很脆弱,除草松土时,一定要注意深度,以松动表层土壤为宜,切勿伤到跟部。

花卉行业相关:如何防治蓑蛾?


蓑蛾又名避债虫、口袋虫、皮虫、吊死鬼。其幼虫吐丝作囊,身居其中,因有护囊保护,生存抗逆力强,发生危害与外界气候条件一般无密切关系,但遇高温干旱天气则危害尤为猖獗,其幼虫能借风力传播扩大危害范围。一般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上的虫囊中越冬,夏季开始活动。食性杂,吐丝随风飘散,取食叶肉。随虫龄增大,可将叶片吃光。危害腊梅、贴梗海棠、榆叶梅、紫荆、杜鹃、蛇根菊、黄杨、月季、蔷薇、海桐、冬青、五针松、木兰、石榴、玫瑰、丁香。

成虫雌雄异态。幼虫时从母囊中出来时,即选取植物枝叶上的茸毛碎片作囊护身,以后即寄居在作成的护囊里。护囊长约25-30毫米,悬挂在由丝相连的枝、叶上。取食时,从囊内露出头和胸足,负囊而行,吞食花木叶片,食后仍蜷缩囊内,并可在囊内越冬和繁殖后代。具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在冬春季节人工摘除越冬虫囊,以消灭虫源。也可悬挂黑灯诱杀雄蛾。药剂防治应在5-6月份孵卵期,和幼龄幼虫,喷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倍液。喷药时间以傍晚为好。一般一年繁殖一代,偶为两代。

蓑蛾防治方法为:

①数量少的,可摘除受害叶片及捕杀虫囊。

②用倍液喷杀。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了解花卉:白榆种子育苗技术


白榆种子育苗技术 白榆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也称榆树或家榆。白榆是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其抗性强,特别是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曾使之成为东北、华北和淮北平原栽培最为普遍的当家树种。此外,白榆对烟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也较强。

一、白榆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白榆(UlmuspumilaL),别名家榆、榆树、钱榆,是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m,胸径可达1~1.5m,在干旱贫瘠地方长成灌木状。枝条开展,树冠近圆形或卵圆形。小枝灰色。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具不规则复锯齿或单锯齿,无毛或叶下面脉腋有簇生毛。3~4月花先叶开放,两性,簇生。4~5月果实成熟,幼果可食,又称“榆钱”。翅果近圆形,长1~2cm,熟时黄白色,无毛。

2、生物学特性

白榆是喜光树种。幼龄时侧枝多向阳排列成行,壮龄时树枝向外伸展,形成庞大的树冠。耐寒性强,在冬季绝对低温达-45℃的严寒地区也能生长;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不足200mm,空气相对湿度50%以下的荒漠地区,能正常生长;耐盐碱性较强,在含0.3%的氯化物盐土和含0.35%的苏打盐土,pH值9时,尚能生长,但不耐水湿。深根性树种,抗风。生长快,寿命长。

二、白榆种子的采集

在东北中南部,白榆种子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成熟时,翅果由绿色变为浅黄色或黄白色,中部隆起,此时应及时采种。采种母树以15~30年生的健壮树为好。采集方法为人工震落,承接收集,或成熟散落地面后收集。在通风处阴干,清除杂质,翅果即为播种材料。白榆种子发芽率一般为65%~85%,翅果千粒质量6.5~8.5g,每千克翅果12~16万粒。最好随采随播,否则降低发芽率。如不能及时播种,应密封贮藏。贮藏期问种子含水量为7%~8%,贮藏温度不高于15℃。

三、育苗地的选择和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有水源、排水良好,土层较厚,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地。

育苗前一年秋冬季进行整地,深翻20cm以上,施有机肥3000~4000kg,磷酸二铵20kg/667㎡。播前灌水造墒,耙地作床。床宽1.5m,床长依地块而定。做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备播种。整地或作床前进行土壤消毒,在地上喷洒3%的硫酸亚铁溶液,每喷20kg/667㎡左右。

四、适时播种

1、种子处理

白榆种子一般不用处理,可直接播种。也可用ABT6号生根粉水溶液浸种2h,捞出种子沥水晾干,即可播种。

2、播种形式

(1)条播:条播行距30~40cm,播幅3~5cm,覆土1~1.5cm,覆土后轻轻镇压,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发芽。或开沟坐水播,覆细土0.5~1cm,然后盖上一层2cm厚左右的作物秸秆。

(2)撒播:撒播时先将床面灌水,待水全部渗入土壤中后,将种子全面均匀撒于床面,再均撒0.5~1cm厚的细土覆盖,然后盖上一层2cm厚左右的作物秸秆,可增加苗床内土壤湿度,预防晴天太阳直射,水分蒸发量过大,影响种子生根发芽。按种子发芽率为70%左右计算,每播种子2.5~3kg/667㎡。

五、苗期管理

1、间苗

播后一般5~7d即可发芽,10余天幼苗即可全部出土。床面盖作物秸秆的,当30%~40%幼苗出土时,分批揭除盖草。苗高3~5cm时,进行第1次间苗。当苗高10~15cm时,进行第2次间苗即定苗,一般留苗株距在10~15cm或留苗15~20株/㎡,留苗1万株/667㎡~1.5万株/667㎡。

2、灌水施肥

出苗前,土壤干旱时不可浇蒙头大水,只能喷淋地表,以免土壤板结或冲走种子。盖草的苗床墒情不足时,可直接向覆盖物上洒水补墒。间苗后,浇水和追肥可结合进行,一般于6~7月可追施复合肥10kg/667㎡。间隔半月后追施第2次。

3、松土除草

幼苗期加强中耕除草,苗木稍大时结合松土进行除草。雨后和灌水后应及时松土,以免土壤板结。化学除草于出苗后1个月左右采取毒土法施药,可用25%的除草醚按1~2g/㎡施用。

4、病虫害防治

榆树易受榆蓝金花虫危害,可喷洒0.067%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幼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可喷洒0.167%多菌灵预防,每半月1次,连续喷3次。

六、苗木出圃

白榆1年生苗出圃标准:地径1cm,苗高150cm,根长25cm,大于5cm长一级根数5条。白榆苗木根皮柔韧,容易撕裂,起苗时要用锐利工具。

七、小结

1、白榆种子育苗,对其种子用ABT6号生根粉进行处理,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处理比对照发芽时间能提前2~3d,发芽率可提高10%~15%。其根系也好于对照,根长、细根数量分别高于对照9%和6%。苗木高度高于对照13%,地径比对照增粗8%。

2、白榆育苗期间,东北地区春季多干旱少雨,加之地上水缺乏,采用直播和坐水播进行对照,发现后者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明显好于前者,便于保墒,利于成苗。

了解花卉:美国红枫在泰山生长状况的分析


大量应用于公园、小区、城市绿化。在原产地良好的环境下,能适应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较快,成年树高9—28米,冠幅12米,树干直径可达1.6米,树型直立向上,树冠圆型。新生叶及叶柄通常红色,后转绿色,到了秋季叶片再次变红,变色早、茂密、独特。红色的小花先叶开放,玲珑秀丽,是春季最早开花的树种之一,翅果红色,在叶片全部展开前成熟,颇具观赏性。鉴于该树种在原产地的优良表现,北京植物园、上海园林科研所等单位共同将其引种至国内,目前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安徽一带。

泰山桃花源景区(原三岔林场)于1985年前后从山东省林业厅获得一批美国红枫种子,当年春季层积催芽,在黄石崖播种育苗。两年之后移植于桃花源,共栽植300余株,栽植后,没有特殊的栽培管理措施,呈自然生长状态。2024年用常规方法实地调查其生长状况时发现,美国红枫在泰山桃花源景区引种20多年间,植株数量不断减少,截至2024年,原来的300余株已经仅剩8株,并且还有减少的趋势。现在植株生长势很弱,树干天牛危害严重,每株有几个到数十个不等的虫孔,有的整个树干几乎蛀空,植株面临着折断的危险,如果不采取措施,甚至有可能最终全军覆灭。由于适应性差,天牛危害严重,导致树体生长量很小,平均树高仅有6米,胸径仅有9.2厘米,且秋季叶色虽转红,具有—定的观赏效果,但变色不均,景观效果不显著。由此可见,美国红枫在桃花源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生长势远远不如在原产地好。

调查同时发现,危害红枫的主要是光肩星天牛,此种天牛喜欢蛀食枫树的树干,破坏了正常的营养物输送管道,使其生长代谢过程受阻,造成苗木不能健康生长,甚至干枯死亡。美国红枫的树干中木质部内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所以光肩星天牛特别青睐此树种,械树科的其他种如元宝枫、鸡爪槭等受害程度则明显降低。即使近年来从美国引进的所谓改良美国红枫品种同样存在天牛虫害比较严重的问题,‘夕阳红’、‘秋焰’的天牛危害率为100%,大面积推广具有严重的潜在危险。

除了天牛的危害,导致这样的结果还可能是因为美国红枫在原产地的分布范围较广,变异丰富。这批种子的采集地点、方式以及采集地母体树的性状尚不清楚,引进的种子不能完全适应桃花源的环境,其20多年的生长表现足以警示各地引入美国红枫时应慎之又慎。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红枫出现在中国也有不短的时间了’但是绿化工程上的应用量却不大,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发展。原因之一是普通籽播苗出苗率非常低,一般为20%~30%左右,而且在国内繁育种植的性状表现差异很大,相当一部分变色不好,有些不变红色,甚至落叶早,适应性也相对比较差。

针对美国红枫在国内出现的繁殖及变色等问题,在此,我们提出一种解决方法——与元宝枫进行杂交育种,以期获得种间杂种。元宝枫与美国红枫同为槭属落叶乔木,树姿优美,叶形秀丽,嫩叶红色,秋季叶片又变红色,变色统一,为北方秋季著名观红叶树种,适应性强,在酸性、中性及石灰性土中均能生长,病虫害少,与桃花源现存的美国红枫同处生长的一株元宝枫,几乎不受天牛的影响,长势健壮。元宝枫主要用种子繁殖,成熟期9—10月,种子量大,多发育饱满,出苗率高,可达60%以上。

虽然人工创造新变异的方法以及新的育种途径不断出现,但到目前为止,杂交育种仍是国内外创造观赏植物新品种、新类型的基本途径。将美国红枫和元宝枫进行杂交,通过多代选育,理论上可以获得集二者优点于一身的杂种后代,既有美国红枫树冠通直、生长迅速、秋季叶色明亮的特点,又可以继承元宝枫易进行播种繁殖、病虫害少的优势。因此,美国红枫虽然在泰山的引种表现不好,但可以作为育种的亲本,建议对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植株加强保护,以免多年引种的珍贵遗传资源损失殆尽。

了解花卉:花卉药害症状及防治


一、花卉常见药害症状

1.急性药害。症状明显,一般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麻斑点、焦点、枯萎;果实变小,出现斑点、畸形;花瓣枯焦,植株生长迟缓,落花、落蕾、不结实,甚至整株死亡。

2.慢性药害。症状不明显,一般表现为发育不良、叶片无光泽,开花推迟,花少而小,花色淡,易落花果,极似营养缺乏的症状。

二、花卉药害的预防

1.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不用因标签失落而不明用法的农药。

2.不任意加大用药浓度和剂量。

3.不能随意混用农药,以免引起药害。

三、花卉药害的急救

1.喷水冲洗法。如果喷错了药,应立即喷大量的清水洗淋植株;如果用错了土壤处理药剂,可用灌溉及排水交替进行的方法解救,洗药后施速效肥料,促进受害植株恢复生机。

2.中和缓解法。如果用药发生错误,发现及时,可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经水洗后进行中和。如酸性农药发生药害可用碱性农药中和化解。

3.喷药补救法。

4.融合解毒法。如喷施硫酸铜发生药害,可喷浓度1%~5%的石灰水解毒。

4.融合解毒法。如喷施硫酸铜发生药害,可喷浓度1%~5%的石灰水解毒。

花卉行业: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是全年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全年美国白蛾防控目标的圆满完成,保定市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及早动手,周密部署,目前全市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领导重视,保障得力。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对今年防控工作多次提出要求、进行部署。3月16日、30日,市政府两次召开防控会议,与各县市区及有关市直部门签订防控责任书,印发了防控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量化任务,明确责任,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各方参与全力合作的工作格局,有力的推动了防控工作的开展。

二、广泛宣传,积极培训。各级、各部门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发放明白纸、悬挂条幅、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深入宣传防控知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广泛开展群防群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印制并发放《美国白蛾防控宣传画》3000余张,明白纸20万份、悬挂条幅600余幅,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提高了全市防控意识和防治技术水平。

三、全面监测,掌握虫情动态。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级测报点3个,省级测报点4个,县级监测点1202个,查防员8718名。从4月15日开始,各级测报点就全面启动进行全天候监测,每天县级测报点向县级指挥部报告美国白蛾监测情况,县级指挥部则每周向市级指挥部报告监测结果。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布美国白蛾虫情动态23期、双周报告2期,为科学防控美国白蛾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广泛发动,科学防治。针对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大、点多、面广的特点,我市针对美国白蛾生活史的各个环节均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进行科学防治。一是有偿收缴越冬虫蛹。春节刚过,易县、徐水、容城、雄县等地即开始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有偿收缴虫蛹工作。今年春季全市共收缴了美国白蛾虫蛹47.5公斤;二是在羽化成虫期直接悬挂杀虫灯扑杀成虫。全市今春共诱杀了成虫16518头;三是初孵幼虫期摘除卵块、剪除网幕。截至5月31日,全市共剪除网幕54175个;四是幼虫期开展大规模飞机防治工作。5月18日开始,保定市开展了美国白蛾飞防作业,防治区域涉及20个县(市),涵盖了所有疫情县,防治面积60万亩。飞防作业预计6月10日结束。截至5月31日,涞水、顺平、满城、清苑、徐水、安新、易县、蠡县、望都、高碑店等县的飞防作业已经顺利结束,占到全部飞防任务的62.5%,剩余各县仍在有序进行中;五是地面喷药查漏补缺。各县专业防治队对不适宜飞防的县城、村庄、景观地带等进行地面喷药防治,确保防治作业不留死角,目前已防治14.774万亩。

五、落实责任,联防联治。依据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市林业局下发文件,要求有关县(市)区、乡各级政府精心组织,林业、交通、园林、铁路、水利、社区等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打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攻坚战。

六、督导检查,确保成效。为将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市防指办不定期派出督导组,对全市第一代美国白蛾除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防治效果。

七、筹措资金,加大物资储备。为保障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上下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防控资金,加大物资储备力度。市财政局对防控资金做到优先安排、重点保证,目前已拨付防治专项资金350万元;各县市区采取了不同形式加大了筹措力度。截至5月31日,已购置药剂63吨、防治器械460台、高枝剪300把,确保了防控工作需要。

花卉养殖:分月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


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吉林省杨树人工林一种重要食叶害虫,该虫具有一年多代、繁殖力强、成灾快等特点。2024年—2024年间,在吉林省西部“三北”防护林区内连年成灾,危害十分猖獗,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24年6月13日,省林业厅发布分月扇舟蛾灾害红色预警,提醒全省各地各单位做好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重大灾害发生。

1生物学特性

分月扇舟蛾在吉林省一年三代,有4个幼虫食叶危害期。以2龄幼虫作白色薄茧在上一年的枯枝落叶层和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蜇,开始上树危害;2—3龄幼虫主要在树冠下层危害;4—5龄幼虫则进入暴食期,开始扩散,主要危害树的顶部。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期,7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幼虫期。8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开始孵化,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育到2龄幼虫,开始下树越冬。

幼虫共5龄,同一卵块孵化的幼虫比较整齐,具有群居危害习性,1—2龄幼虫取食叶子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传播的习性。3龄以后食量开始增大,并分散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树上吐丝卷叶于其中化蛹。分月扇舟蛾成虫趋光性较强,并具有短距离迁飞习性,在发生地成虫产卵于叶背面,呈多层块状。

2大发生原因

造成分月扇舟蛾大发生原因,有其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是自身遗传学特性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结果。

2.1增殖率高

分月扇舟蛾除1年发生3代外,繁殖率极强,理论增殖力可达800万倍。这是该虫在短期内爆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成虫具有短距离迁飞的习性,延长了猖獗期危害。

2.2树种单一

吉林省西部70%以上为杨树人工林,树种单一,为分月扇舟蛾大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2.3天敌种类少

分月扇舟蛾天敌种类仅有7种,在增殖期和猖獗期控制作用弱。但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ranuiosisvirus)一旦感染,害虫死亡率可达97%以上,是限制分月扇舟蛾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3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分月扇舟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及西部森林状况,制定了以全面防治分月扇舟蛾第三代(即越冬代)幼虫为主;以防治其他两个世代和巩固前期防治成果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实施方案,进行“统一区划、分区治理、综合防治”。

3.1害虫上树前防治技术

3.1.1搂烧树叶灭虫技术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害虫下树和上树前这段有利时机,选择枯枝落叶较为集中,害虫95%在树下越冬,且修了枝的林分,将树叶搂到行间,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条件下,火烧树叶内越冬幼虫。

3.1.2毒笔阻隔灭杀技术4月中旬害虫上树前,在树干上用毒笔划毒环阻杀上树害虫。选择林分同上。在每株树胸高处用毒笔划两圈,要每条毒环闭合,毒带宽度在1—15厘米之间,以两环距离5—8厘米为宜。

3.2害虫上树后防治技术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选择手动喷药机和机动喷药机进行防治。树高3—6米用机动喷药机灭虫,虫口密度高则用3%高效氯氢菊酯1500倍液灭杀幼虫,如果虫口密度低则用1.2%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即可有效控制害虫危害。

3.3生物防治技术

6月下旬和7月上旬,在害虫产卵盛期,用释放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和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巩固春防防治成果。放蜂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放蜂为总数蜂量的80%,第二次放蜂为总放蜂量的20%。每公顷25片,分50个点放蜂。

花卉行业《了解花卉:美国白蛾防治方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被害防治白蛾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