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防治",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1幼苗期病虫害及防治

1.1苗木猝倒病

即立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苗,是育苗中的一大障碍。

病原:复合性浸染。非浸染性病原有积水、覆土过厚、土表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等。浸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

病症:病害多发于4~6月份,可表现4种症状类型。

防治方法:选择好苗圃地。最好用新垦山地,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选。合理施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细致整地。在土壤和天气晴朗时进行精耕细整,以免板结,播种不宜太深。

药剂防治:播种前处理土壤以杀死病菌是防治猝倒病的有效方法。五氯硝基苯与敌克松或代森锌混用,比例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占25%,用药量为4~6g/m2,配成药土撒于播种行内,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种子。幼苗发病后及时用上述药土撒于苗木根颈部或配成药液喷洒。喷药后用清水冲洗苗木,以免产生药害。茎叶腐烂型猝倒病应喷1:1:(120~17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

1.2幼苗期虫害

蝼蛄喜栖息在潮湿地。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

防治措施:一是在傍晚时,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的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于次日清晨捕捉烧掉。二是在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10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直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

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

防治措施:一是在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混拌土均匀施于苗床上,将其翻入地内。用药量为1.5~2.5kg/667hm2,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二是当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在被害苗木空隙中耧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

2落叶松成林病害及防治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病原:子囊菌亚门的日本落叶松球腔菌。

病状:病菌浸染叶片后,先在叶尖端或中部出现2~3处黄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红褐色段斑,后在段斑上生小黑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严重时全叶变成褐色,整个树冠像火烧一样,在华北8月下旬大量落叶,较正常叶片提早30~50天脱落,严重影响木材及果实产量,甚至导致全株死亡。落地病叶当年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腔。

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幼林郁闭后要及时抚育间伐或适度修枝,控制林分密度,使通风透光良好,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选择合适地块造林,营造针阔混交林,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3落叶松成林虫害及防治

松毛虫属于枯叶蛾科的1属。种类很多,但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是我国北方危害松树的主要种类。松毛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及森林生态系统有关。如果营造大面积的纯松林,间伐抚育不当,灌木植被贫乏,失去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则阳坡山洼首先会形成松毛虫的发生基地,然后扩散蔓延,甚至猖獗成灾。

防治措施:以营林为基础,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营林措施。营造针阔混交林,并合理密植,促使其及早郁闭;改造现有稀疏林地,补植适宜树种,保持林分郁密;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割灌,造成复杂的生物群落,以利于天敌栖息;合理修枝,防止过度间伐。

人工捕杀。人口较多,林分低矮,虫灾区分散的地区,可组织人力摘茧、采卵或捕杀幼虫。黑光灯诱杀成虫。

控制越冬幼虫上树为害。越冬后的幼虫是松毛虫的主要为害阶段。应努力将幼虫消灭在上树之前。人工翻动树干基部石块、树皮缝、枯落叶,破坏幼虫越冬场所;用毒笔在刮皮的树干上涂闭合药环,(毒笔制作:2.5%的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形,干燥一天备用)。用20%的杀灭菊酯乳油、2.5%的溴氰菊酯乳油在树上喷毒环。

生物防治。设人工巢招引益鸟。引进杜鹃,进行人工饲养、繁殖、驯化,并且在林间的中下部悬挂鸟巢,人工招引,对松毛虫防治很有效。保护利用或人工繁殖松毛虫寄生蜂,如黑卵蜂、赤眼蜂等,实施林间放蜂。

药剂杀灭幼虫。防治幼虫时应在越冬前3~4龄时进行,而且要避开天敌的活动期。可用25%的马拉硫磷药剂的超低容量制剂,或25%对硫磷微胶囊剂、25%的杀螟松微胶囊剂加水稀释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精细选地整地,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育苗,科学施药,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至最低。

XzH52.COM推荐阅读

花卉百科:紅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紅松是东北地区珍贵的用材林、水源涵养林树种,又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目前以紅松为寄主的病虫害有49种,其中病害,5种,虫害44种。但最常见的有5种。有效地防治紅松林木病虫害,首先要掌握病虫发生发展规律,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要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消灭。现将紅松常见病、虫害及泛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紅松立枯病立枯病是许多针阔叶树苗的常见病。紅松苗期受立枯病危害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在种子和幼苗不同生育期都有发生,因而病害的症状有不同类型。

1 立枯病的类型:

(1)播种后幼苗尚未出土前,种子或幼芽遭受病菌侵害而腐烂死亡,为地中腐烂型;

(2)幼苗出土后,茎部或叶部发病受害,呈现出变色腐烂病状,不久全苗死去为茎叶腐烂型;

(3)后期发病苗木,往往根部腐烂,而使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叫根部腐烂型。此种类型在紅松育苗期间苗床上最常见,当把病苗拔出土面时,根皮留在土中,根象烂麻一样。

2 发病原因:

引起立枯病约病菌有许多种,主要是丝核菌和镰刀菌,它们生活在土壤中植物的残体上,并在那里越冬,早春土壤解冻后就开始活动,待播下的种子发芽或出苗后,就侵入幼苗,引起发病。生长衰弱或有伤的幼芽、幼苗最易感染。这种病发病时间长,通常可延续3个月之久,从播种以后到8月中旬,都不断会有病苗出现,如不及时防治,小苗就会大量死亡,造成缺苗断条。

3 防治方法:

(1)要避免选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的土壤育苗。不要选用前茬作物为马铃薯、玉米、瓜菜、蔬菜等土地作苗圃轮作地。非用不可时,要在作床后播种前,用净土(在40-100cm土层内所取的干净心土)或草炭土垫苗床,改良土壤,平铺1-2cm。这种垫填的土壤,由于营养贫乏,病菌不易蔓延人内,因此,能起到隔离防病的作用。如有条件,也可采用土壤消毒的办法来消灭病菌,使用多菌灵即可。

(2)种子必须经过催芽处理以后再播种,缩短种子在土中的时间。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浇水,促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施肥时不可过量施用氮肥,要注意配备磷、钾肥,防止幼苗贪青,降低抗病力。未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有利病菌繁殖,不能使用。

(4)发现病苗时要及时清除,带出圃地烧掉。

(5)出苗后发病时,可喷施1:1:200波尔多液一(即用1份硫酸铜,1份生石灰和200份水的比例而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液)。配制时,先取两个缸,分别用一半量的水配成硫酸铜液和石灰水,然后同时倒人第三个缸中即成。每平方米苗床喷药剂lkg左右,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也可用1%的硫酸亚铁或0.5%的高锰酸钾喷施,每隔10天1次,喷2-3次。喷后10~30分钟,一定要用清水冲掉叶上的药液,以免发生药害。在苗期可喷施65%可湿性粉剂代森锌300~400倍液,喷2-3次。

«上一页12下一页»

了解花卉:桂花树病虫害防治,桂花常见病虫害防治


桂花树病虫害防治,桂花常见病虫害防治

桂花常见病虫害有红蜘蛛、枯斑病和叶斑病。

桂花树病虫害红蜘蛛防治:高温干旱条件常常发生。防治方法:在天气干旱时应注意灌溉并结合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虫力。在采取化学农药施用时,注意经常轮换用药,可用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效良好。

桂花常见病虫害枯斑病防治:叶片受害症状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小斑点淡褐色,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相互连接达叶片的1/3~1/2,灰褐色,边缘为绿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较重,一般为7~11月发病,经风雨传播。防治:①发病初期,可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1:2:200波尔多液;②后期可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1500倍液。

桂花常见病虫害叶斑病防治:受害症状主要危害叶部,初生为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中央灰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生黑灰色霉状物。高温高湿常常是发病诱因,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10月以后病情减退。防治:①冬季修剪去除病叶和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②5月初,喷洒1:2:100~200波尔多液,以后可喷洒50%苯来特1000~1500倍液、嗪胺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本文关键词:

桂花树病虫害防治,桂花常见病虫害防治

相关阅读:桂花的繁殖,桂花树繁殖,桂花树怎么繁殖,桂花树怎样繁殖

了解花卉:柏木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苗木立枯病

常造成苗木死亡或缺苗,可以采取以提高育苗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①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②提高苗圃地质量;③初发病及时防治,可用波尔多液或者明矾等进行喷洒。

2侧柏叶凋病

①秋、冬季及时清扫树下病叶,可烧毁来抵制病原,以此减少初侵染;②及时喷洒波尔多液等预防;③严格控制初侵染,一旦发现初侵染发病中心,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蔓延;④过密的柏木林会利于病原传播侵染,可适当疏伐,保证林区通风,避免为病原建立温床。

3侧柏叶枯病

①适度修枝,改善侧柏的生长环境,降低侵染源;②增施肥料,促进生长;③子囊孢子集中释放时期,易致病,可选择性喷施农药进行防治;④选用抗病品种栽种。

4金龟子

①肥料选择腐熟的厩肥;②每600m2施放2~5kg的50%辛硫磷颗粒剂处理土壤,对其它害虫也可起到一定防治作用;③成虫期灯光诱杀;④发现初侵染,可使用90%敌百虫,或25%异丙磷等0.1%浓度的溶液灌注根际。

5大袋蛾

一年发生一代。幼虫以树叶为食,并在柏木袋囊中过冬。①集中摘除虫囊,然后及时烧毁;②黑光灯诱杀成虫;③幼虫期使用80%敌敌畏(DDVP)或90%敌百虫0.1%浓度的溶液,5%溴氰菊乳油(敌杀死)0.02%~0.03%浓度的溶液喷洒。

花卉行业相关: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杨树黑斑病的防治

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引起早期落叶。该病害对集约经营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一种危险的病害。我地的北方型杨树如中林46、107等杨树感染此病害较重。

(1)识别特征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2)发生规律该病害由半知菌黑盘孢目的盘二孢属病菌引起。我国杨树上的盘二孢菌已报道有2种,且有专化型存在,杨树上为黑杨盘二孢菌,它有2个专化型,即单芽管专化型和多芽管型。

黑斑病由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溅散传播,长途传播主要靠插穗和苗木。该病害在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发生,在我地于6月上旬开始发生,夏秋之间最盛,直到落叶为止。

(3)防治方法防治杨树黑斑病惟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选育抗病杨树品种,意大利I-69杨、I-63杨、I-72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而I-214杨等杨则是高度感病的无性系。

其他预防措施参见花叶病毒病

二、杨树锈病的防治

春天杨树展叶期,常可见到树上满布黄色粉堆,形状象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严重受侵的病芽经3周左右便干枯,这就是杨树锈病。

(1)识别特征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联合成大块,且叶背病菌部隆起。受侵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较冷的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即为锈病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还会危害嫩梢,形成溃疡斑。

(2)发生规律引起杨树锈病的病菌原菌在我国有马格栅菌、杨栅菌和圆痂夏孢菌。目前普遍承认的在我国主要是前两种。在我地,于3月底4月初气温升高到15~16℃时病芽便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病芽主要在枯条上部为多。病菌芽陆续出现的时期为4周左右,但大量出现主要在4月中下旬。由于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到7、8月份,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故病害进入平缓期。到9月初,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到10月下旬,由于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生。

(3)防治方法在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以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摘除病芽要早,彻底,并随摘随装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扬散;也可以在该时期喷洒多菌灵800倍液以消灭病芽,如果辅以摘除病芽或喷药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在发病期间喷洒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等,有一定效果。室内试验表明洗衣粉液2000倍对夏孢子萌发有100%的抑制效果。及时清除田间病菌落叶,以减少病菌的可能来源。由于夏孢子大多降落在离其产生处300米范围内,故育苗区应尽可能远离发病菌的大苗区。

三、杨树溃疡病的防治

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杨树溃疡病的危害,如不加以预防和控制有大规模爆发和流行的趋势,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杨树溃疡病菌通常以潜伏状态存在于树皮内,杨树苗在苗圃中即可被侵染,但多不表现症状,只有当寄主生长衰弱时才可发病,发病最适温度在18℃至25℃,所以春季移栽的杨树幼苗发病率最高。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往往先从树苗茎部的伤口、皮孔、死芽及冻伤处开始,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褐色坏死病斑,当病斑横向扩展围绕树干或枝条一周时,就会造成幼树死亡和大树枯梢。

根据国内外有关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结果,树体内的含水量与发病关系非常密切,当树皮膨胀度低于60%时发病重,高于80%时抗病性增强。一般来说在河堤、圩堤、渠道顶郭所植的树比底部所植的树发病重;浅栽比深栽的发病重;及时浇足水或打泥浆栽树的发病轻、成活率高;不浇水、失水多的发病重。可以说,水是前期预防杨树溃疡病的特效药,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围绕水来做文章,以便更好地预防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具体要做到严把“三关”:

1、苗木关不同品种的发病程度和成活率存在很大差异。如传统栽植的69杨、72杨和新推广的南林35杨、351杨发病比较严重,造林成活率在30%左右,而一些耐旱、耐寒的北方系列的杨种如106杨、109杨发病轻,成活率高达90%以上,但其后期生长速度慢、出材率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栽培目的和用途来选择杨树品种,切勿一刀切。二要选用木质化程度比较高的粗壮苗木造林,不要使用以尿素等化学肥料做追肥的苗木造林,后者有一些显著特征:苗干比较纤瘦、秋梢较长、木质化程度低、茎多呈弯曲状,严重时往往在苗圃中就会出现干斑、根腐、立枯等发病症状。三要避免从发病较重的疫区大量调苗,应尽量使用本地育苗造林,挖苗时尽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减少伤害,压缩从起苗到运输和栽植的时间,以便减少苗木树体水分的流失。

2、栽植关一要对不能做到现挖现栽的苗木,栽前必须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切勿放在日光下照射和长时间假植。二要深栽,原则上杨树栽植的深度必须在1米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来确定栽植的深度,在地下水位偏低的地区,栽植深度必须达到80厘米以上,在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区,栽植深度也必须达到60厘米左右,深栽不但有利于根系直接吸收地下水,而且可以促进苗木萌发、不定根的有效生长和发根数量,提高成活率。三要浇足水,不但要保证土下的根系和苗干能吸到水,而且要让其周围的土壤也能湿润,另外浇水后要及时踩实土壤,使苗木根系不吊空。

3、管护关一要防栽后倒伏,二要适时补充水分,三要防人、畜对树的损伤,以便减少病菌的侵入,提高树势,增强抗病能力。

了解花卉:红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红松是东北地区珍贵的用材林、水源涵养林树种,又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目前以红松为寄主的病虫害有49种,其中病害5种,虫害44种。但最常见的有5种。有效地防治红松林木病虫害,首先要掌握病虫发生发展规律,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要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消灭。现将红松常见病、虫害及泛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红松立枯病立枯病是许多针阔叶树苗的常见病。红松苗期受立枯病危害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在种子和幼苗不同生育期都有发生,因而病害的症状有不同类型。

1立枯病的类型:

(1)播种后幼苗尚未出土前,种子或幼芽遭受病菌侵害而腐烂死亡,为地中腐烂型;

(2)幼苗出土后,茎部或叶部发病受害,呈现出变色腐烂病状,不久全苗死去为茎叶腐烂型;

(3)后期发病苗木,往往根部腐烂,而使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叫根部腐烂型。此种类型在红松育苗期间苗床上最常见,当把病苗拔出土面时,根皮留在土中,根象烂麻一样。

2发病原因:

引起立枯病約病菌有许多种,主要是丝核菌和镰刀菌,它们生活在土壤中植物的残体上,并在那里越冬,早春土壤解冻后就开始活动,待播下的种子发芽或出苗后,就侵入幼苗,引起发病。生长衰弱或有伤的幼芽、幼苗最易感染。这种病发病时间长,通常可延续3个月之久,从播种以后到8月中旬,都不断会有病苗出现,如不及时防治,小苗就会大量死亡,造成缺苗断条。

3防治方法:

(1)要避免选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的土壤育苗。不要选用前茬作物为马铃薯、玉米、瓜菜、蔬菜等土地作苗圃轮作地。非用不可时,要在作床后播种前,用净土(在40-100cm土层内所取的干净心土)或草炭土垫苗床,改良土壤,平铺1-2cm。这种垫填的土壤,由于营养贫乏,病菌不易蔓延入内,因此,能起到隔离防病的作用。如有条件,也可采用土壤消毒的办法来消灭病菌,使用多菌灵即可。

(2)种子必须经过催芽处理以后再播种,缩短种子在土中的时间。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浇水,促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施肥时不可过量施用氮肥,要注意配备磷、钾肥,防止幼苗贪青,降低抗病力。未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有利病菌繁殖,不能使用。

(4)发现病苗时要及时清除,带出圃地烧掉。

(5)出苗后发病时,可喷施1:1:200波尔多液-(即用1份硫酸铜,1份生石灰和200份水的比例而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液)。配制时,先取两个缸,分别用一半量的水配成硫酸铜液和石灰水,然后同时倒入第三个缸中即成。每平方米苗床喷药剂1㎏左右,每隔10一14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也可用1%的硫酸亚铁或0.5%的高锰酸钾喷施,每隔10天1次,喷2—3次。喷后10~30分钟,一定要用清水冲掉叶上的药液,以免发生药害。在苗期可喷施65%可湿性粉剂代森锌300~400倍液,喷2—3次。

二、红松疱锈病该病多发生在20年生以下幼树的枝干部,10年左右的的红松林发病重,30年生以上的发病轻或不发病。受害初期,树木枝干部位的树皮发生肿胀,并产生裂纹。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在发病部位的树皮表面有淡黄色蜜滴出现,内含大量孢子。第二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病部产生很多杏黄色、后期呈灰白色或白色的泡状物,这叫锈孢子囊。囊成熟破裂后散发出黄粉状的锈孢子。发病处的树皮呈块状开裂,皮外流脂,时间久了变成灰黑色。感病的幼树,树冠常呈扫帚状,一般连续发病2—3年枯死。这种病能向东北茶蔗子和马先蒿一类的植物上转移。当病树产生黄粉状锈孢子以后,借风力传播,首先侵染东北茶蔗子和马先蒿,在这些植物上产生的孢子再回到松树上。如此进行循环侵染。因此,在清林时要清除林内的东北茶蔗子和马先蒿。据调查,该病容易在地势低,湿度较大的林内发生。

1防治方法:

(1)造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铲除杂草及山间的茶蔗和马先蒿等寄主植物。当幼林郁闭后,要及时进行修枝间伐,使林内通风透光,避免林内因湿度过大引起病害发生。

(2)用焦化腊柴油乳剂涂抹树木患处,这种方法对发病较轻的树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对已发病的林分,应及时清除病株;病树占40%-以上时,应皆伐更新,重新造林。

(4)对该病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病源扩大蔓延。此病在黑龙江地区多有发生。凡疫区苗木,必须经检疫后方可外运。

(5)积极诱导针阔混交林,创造有利于树木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三.红松烂皮病该病主要危害长势衰弱的红松,病菌通常从长势衰弱树木的枝干部或梢部的伤口侵入,母树林最常见,使受害枝、干枯干死亡。发病部位树皮表面呈黑色粗糙状,侧枝受害后枯死向下弯曲,针叶由绿变成红褐色,逐渐枯黄脱落。

1防治方法:

(1)加强幼林抚育,促使树木生长健壮,增强树木的抗病力。

(2)及时伐除枯立木、被压木和病树,保持林地卫生。

(3)在5月初,用2度石硫合剂和50%蒽油乳膏1:5的乳剂进行喷干和涂刷患部。

四.红松球蚜红松球蚜是红松苗木和人工幼林的主要虫害,在东北一年发生三代,为害新叶和嫩梢,影响红松的高生长。第一代若虫(幼体)于5月上旬出现并定居在新萌发的嫩梢上,这是影响红松生长最严重的时期。6月上旬第一代若虫发育成熟,脱皮后开始出现有翅雌蚜。无翅雌蚜仍在红松上繁殖为害,6月下旬为第二代若虫末期。第三代若虫于8月末9月初出现以幼龄若虫过冬。第二年4月末5月初,越冬若虫发育成熟,并进行孤雌产卵,卵孵化后又产生第—代若虫。

1防治方法:

(1)15月上、中旬第一代若虫开始集中于新梢时,用4096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毒杀若虫。

(2)在郁闭的红松幼林里施放白菌清烟药剂毒杀成虫和若虫也有效果。

五、红松落针病20a左右的红松人工林宜遭受落针病病原菌侵染,远视枯黄近似火烧状,针叶落地后,树木枝梢光秃,直接影响红松林木的生长。该病原菌主要侵染红松苗木和幼龄林林木的针叶。

可利用代森铵500倍液喷雾防治林龄15a左右,树高3m以下的林分。

花卉科普:枣树病虫害防治


枣树的病虫害防治

1.枣树病害

主要有枣疯病,枣锈病,枣果成熟前还有烂果病发生。枣疯病是由一种类菌质体所引起的病害,可能还存在病毒,常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引起枝、叶、花不正常的生长,常呈丛枝状。它通过叶蝉传播或嫁接危害,没有良好的防治方法,一旦发现病株,为防止蔓延,应及早铲除。同时在繁殖苗木时注意选用无病优质接穗,生长期中防止叶蝉危害,减少传病机会。枣锈病多危害果实和叶片,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叶片早落。夏季高温多雨,容易发病。防治方法,掌握在发病前喷50%多菌灵800倍液或20%粉锈宁800~1000倍液或喷波尔多液1︰(2~3)︰250倍的,20d后再喷一次,防治效果良好。

2.枣树虫害

主要有枣粘虫、枣尺蠖、桃小食心虫等,此外还有一些杂食性的害虫,如盲蝽象、龟蜡蚧、刺蛾等。

(1)枣粘虫。又称枣实蛾,以幼虫吐丝缠缀芽、叶、花和果实进行危害,每年发生3~5代,以蛹在树皮隙缝中越冬。防治方法,9月上旬前可在树干分杈处绑草诱杀,早春或冬季彻底刮树皮灭蛹,发芽期展叶前喷20%速灭杀丁5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此外,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还可用黑光灯诱杀。

(2)枣尺蠖。又称枣步曲,食害幼芽、叶片及花蕾,每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浅土中越冬,次春羽化。防治方法,结合秋冬季土壤深刨、耕翻拾蛹杀灭,利用雌蛾无翅在夜晚上树交配产卵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捉,或在树干基部四周绑扎8~10cm宽的塑料薄膜带,阻止雌蛾上树。幼虫大量孵化后可喷20%速灭杀丁5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3)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为害果实,造成严重落果,枣果不堪食用。防治方法,在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进行挖茧或扬土灭茧;春季对树干周围半径100cm以内的地面进行地膜覆盖,能有效控制幼虫出土、化蛹和成虫羽化;拣拾落果,消灭脱果幼虫;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分别喷布50%对硫磷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5%杀虫星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

相关阅读:枣树栽培管理技术

花卉科普:莲雾病虫害防治


莲雾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果腐病等。防治炭疽病,于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10d停止用药。防治果实疫病,于发病期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或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7d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10d停止施药。防治果腐病,于发病期用阿米西达1500倍液,或醚菌酯杀菌剂1500倍液,或百泰1500倍液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6d停止用药。

莲雾主要害虫有毒蛾、介壳虫、蚜虫等。防治毒蛾类害虫,于害虫发生时,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施药1次,连喷2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药。防治介壳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施药1次,连喷2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药。防治蚜虫,于虫害发生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2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药。

相关阅读:莲雾栽培技术

花卉行业《花卉科普: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防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知识大全除病虫害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