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爱花卉网”小编特向您推荐"花卉相关知识:葡萄霜霉病防治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剂",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一、加强葡萄园的栽培管理

晚秋,清除地面的病叶。清除地面上30cm以下的枝条及叶片,控制副梢的生长,使植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病果、剪除病梢,烧毁或深埋,开沟深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适量、适时灌水,保证园内的供排水顺畅,达到避免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土质粘重的地方种植葡萄,以减少菌源,同时可以适当增施P、K肥,N:P:K=1:0.7:1,切忌偏施氮肥,需要增施磷钾肥。

二、生长期的化学防治

葡萄生长期的化学防治适当追施磷、钾肥和微肥,施肥时需要做到前促后控,以此促进枝条成熟老化,这个是抓住病菌初次侵染前最关键的时刻,病菌通常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的特点,可以使用南京博士邦为您推荐的68.75%氟菌霜霉威,稀释到800~1000倍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喷施,喷药的重点是叶片背面,喷药后每隔半月喷1次,一般喷过3~4次就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尤其是对发展无公害葡萄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三、合理密植,及时修剪,改变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要提高浆果品质与加快幼树成形,做到使葡萄架面枝叶不能过密,通风透光好,才能减少病虫孳生。一是分期分批对果穗附近部分老化叶片和架面上过密的枝蔓摘除,及时绑蔓摘心于疏除副梢,以及抹除发育不良的基节芽和瘦弱的尖头芽,对双生芽或者是三生芽留饱满的主芽,应该除去副芽,部位不当的不定芽也应抹除,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二是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穗轴与小果梗最常见的易感病区。初发病时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呈腐烂状,发病在1周后果面密生一层灰白色的小粒点,病部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尤其是果蒂部分先变为淡褐色,并且不断扩大呈软腐状,到最后全粒变褐腐烂。所以对于接地的果穗可采用绳子进行高吊,目的是以防止病虫为害。

四、葡萄展叶后的防治

葡萄展叶后,可以施用1:1:120波尔多液保护性杀菌剂,并且把硫酸铜液慢慢倒入稀石灰乳中,并边倒边搅拌,期间是每隔10~15d左右就要喷1次药(波尔多液),在开花前和谢花70%~80%时可以连喷2次药剂,也可用0.5%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尤其是大生m-45800~10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1000倍液喷治,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和滋生。

五、开花到结果期的防治

在开花中期到果实膨大期可以使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喷3次,间隔时间是15天,这样能够达到预防、治疗、铲除葡萄上的真菌性病害的目的。

xZH52.COM同步阅读

花卉行业相关:怎样防治月季灰霉病?


月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去除发病花苞、花、枝条;坚持良好的过风透光条件,控制温、湿度;棚室掩盖选用无滴薄膜

(2)药剂防治:避免发病,喷施50.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发病后选用的药剂有60.0%多菌灵盐酸盐水溶性粉剂600到1500倍液,丙烯酸.香芹酚500到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800到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到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到13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到8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25%咪鲜安(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乳油2000倍液。以上药剂隔10到15天喷1次,延续防治2到3次。

月季灰霉病的症状:主要损害花、叶片及嫩枝。末尾花瓣上呈现水渍状小斑或花瓣尖部、边缘变成褐色,火速裁减、萎蔫、腐化,末了整花褐变枯败。潮湿条件下可见灰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月季灰霉病的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有性态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fuckliana)。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季条件合乎时借气流流传,从伤口或衰弱器官侵入。长江流域6到7月份梅旱季节及着花期易发病。

花卉相关知识:葡萄炭疽病症状及防治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葡萄各产区都有分布。以长江流域以南、黄河故道地区发病严重,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除危害葡萄外,还能侵害苹果、梨等多种果树。

一、葡萄炭疽病症状

一般只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的果实上,也能侵染幼果、蔓、叶和卷须等。着色后的果实发病,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褐色圆形的小斑点,从后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粉红色粘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或逐渐干缩成僵果。有些品种幼果表面不产生明显症状,病菌只是潜伏着,至穗粒将要成熟时才呈现网状褐色的不规则病斑,无明显边缘,但到后来感病果粒也干枯而失去食用价值。果梗及穗轴发病,产生暗褐色长圆形凹陷的病斑,影响果穗生长,严重时能使病部以上果穗干枯脱落。叶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斑数量少但较大,具明显的同心轮纹,亦轮生小黑点。

二、葡萄炭疽病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很密切,病菌产生孢子需要一定的温度和雨量。孢子产生最适温度为28—30℃,在上述温度下经24h即出现孢子堆;15℃以下也可产生孢子,但所需时间较长。至于产生孢子时的雨量,以沾湿病组织为度。在黄河故道地区大约5。6月开始,每逢一场雨,几天后就会发生一批炭疽病。天气干旱则发展很慢。葡萄成熟期高温多雨常导致病害的流行。品种与发病也有关系。一般果皮薄的品种发病较重,早熟品种可避病,而晚熟品种往往发病较严重。感病较重的品种有吉姆沙、季米亚特、无核白、牛奶、亚力山大、鸡心、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沙巴珍珠、黑罕、玫瑰香和龙眼等;感病较轻的品种有黑虎香、意大利、加里酿、烟台紫、密紫、巴柯、小红玫瑰、巴米特、水晶等;抗病的品种有尼加拉、白香蕉、巨峰和刺葡萄等。此外,果园排水不良、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环境条件都利于葡萄炭疽病的发生。

三、葡萄炭疽病防治

(一)搞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清除留在植株上的副梢、穗梗、僵果和卷须等,并把落于地面的果穗、残蔓和枯叶等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二)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要及时摘心、绑蔓,同时及时摘除副梢,防止树冠过于郁闭。注意合理施肥,氮磷钾三要素应适当配合,但要增施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雨后要搞好果园的排水工作,防止园内积水。

(三)果实套袋,在幼果期,对一些高度感病品种或严重发病的地区,可采用套袋方法防病。

(四)喷药保护,在葡萄萌动前喷布1次40%福美砷100倍液或300倍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以铲除枝蔓上越冬的病菌。葡萄生长期喷药,以在园中初次出现孢子时,即3~5d内开始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15d左右喷1次,连续喷3~5次。常用的药剂有: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井冈霉素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

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番茄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erri)俗称“黑毛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流行速度快,常常在短期内暴发成灾。一般年份,叶霉病能引起番茄10%~25%的产量损失,在病害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现将该病害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1发病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部位是番茄的叶片,严重时也可以危害茎、花以及果实。在叶片发病的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微黄色的斑点,随后斑点扩散成比较大的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其边缘不明显,叶的背面病斑之处显现初为白色、后为灰褐色或黑色霉层,湿度较小时霉层不是很明显;湿度较大时,叶片正反两面病斑处均可以长出黑色霉层。随着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随后逐渐向上蔓延,最终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1]。根据杨和连等对塑料大棚番茄叶霉病进行的系统调查,从2024~2024年,此病的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时造成全棚叶片发黄,病株率达100%,大幅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

2发病规律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枝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来源,以靠气流、灌溉水重复传播。病菌孢子落到叶片就会侵入并萌发,从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在侵染的第1周内会出现初期的发病症状,灰褐色霉层即为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接着分生孢子从气孔被释放到外界环境,造成病害的蔓延。

病害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番茄叶霉菌菌落在5~28℃均可生长,超过30℃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分生孢子在10~27℃均可产生,最适产孢温度为23℃;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2~30℃[3]。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始终可以满足病害发展的需要,因为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所以湿度尤其是叶面湿度就成为该病发生与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大于80%),发病越重,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比较容易流行。因此,露地和棚栽番茄遇长期连续阴雨天气,由于光照不足,湿度大,病害容易发生且严重;另外在植株茂密、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发展更快。

3防治方法

对于具有流行性、间歇性和暴发性的番茄叶霉病,应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合理安排轮作病重的大棚和日光温室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

3.2选用抗病品种因为品种间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所以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叶霉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抗病品种有中杂9号、双抗1号、双抗2号、加粉15号及辽粉杂系列等[4]。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是单基因高抗品种,随着其推广应用,选择压力增加,使优势小种发生变化而导致抗性丧失。

3.3进行种子消毒种子要用52℃温水浸泡30分钟,以清除种内外的病原菌,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表附着的病原体,再阴干播种。

3.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侧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改善浇水方式,使用无滴膜,合理调控棚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下,以减轻病害发生;改善田间环境,及时清理田园,尽早摘除病叶,用塑料袋盛装,再远离栽培点掩埋以减少菌源量,切忌在棚室内或田间及周边堆放。

3.5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粉尘剂有5%加瑞农、5%百菌清、7%叶霉净、6.5%甲硫霉威、10%敌托等;常用的烟雾剂有45%百菌清;常用的可湿性粉剂有甲托、多菌灵、代森锌、斯克等;当然,还有一些生物农药如20%银泰EC等。粉尘法对病情控制较强,效果理想,省工省时。为了保证番茄品质,尽量选择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的药剂,而且注意各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花卉行业:花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常识


(一)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防治植物病害用的化学药剂称为农药。

其中有杀菌剂(fungicide)和杀线虫剂(nematocide)。杀菌剂是对真菌和细菌、杀线虫剂是对线虫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根据防病的作用一般可分为3种:根据农药的作用不同,分别称为保护剂、治疗剂和免疫剂。3。免疫剂是指能提高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的化学物质。杀菌剂的剂型有:粉剂(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液剂(水剂和乳剂)和颗粒剂。(二)杀菌剂的种类和防治对象人们曾把60年代末以前使用的杀菌剂称为传统杀菌剂(三)化学防治的方法和应注意事项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有种子处理、土壤施药和植株喷药。此外熏蒸和烟雾。施用挥发性药剂防止侵染幼苗的病害,最好采用拌种和土壤施药相结合。施用土壤熏蒸剂应特别注意有的药剂对人畜有毒,要注意安全。一般在施药后要等候一段时期待药剂散发后才能播种,否则会产生药害,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等候时期的长短,应根据药剂的种类、用量和土壤性质等而定,通常为15—30天。3.植株喷药是在植物表面喷洒农药,以保护植物使免受病原物的侵染。施药的方法有喷雾和喷粉。要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应注意下列事项:(1)药剂的使用浓度用液剂喷雾时,注意适当的浓度。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2)喷药时间和次数喷药的时间过早会造成浪费或降低防效,过迟则大量病原物已侵入寄主,即使喷洒内吸治疗剂收效也不大。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或根据短期预测及时地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时就喷药保护。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雨后补喷。应考虑成本,节约用药。(3)喷药质量喷药量要适宜,过少就不能对植株各部位都加以保护,过多则浪费,甚至造成药害。喷药要求雾点细,喷得均匀。如人工喷雾,就要求喷雾器有足够的压力,对植株应保护的各部包括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要喷到。近年来使用的超低容量喷雾器,就具有高效和降低用药量的优点。B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能引起药害的农药也不能混合使用。C混合后产生乳剂破坏现象或产生大量沉淀的农药也不能混合使用。具体哪些农药能或不能混合,在植物化学保护教材中有具体的表可查。有少数农药混合后能起增效作用。(6)安全使用有不少药剂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在贮藏、配制、使用和操作结束后,农药和器具都要有专人负责,要随时注意安全。

花卉百科:葡萄病害大全,葡萄树病害防治


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种植葡萄已成为近年许多农村重点发展的高效农产业。葡萄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收益快、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但由于大多农户管理粗放,重植轻管,对葡萄种病害治理缺乏认知,导致葡萄产量低、品质差、商品率低。

1我国葡萄病害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所发现的危害葡萄生产的病害种类超过40种,为害严重的在10种以上,如霜霉病、白腐病、黑症病、毛毯病、蔓割病、褐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等。上述葡萄病害除白粉病等少数病害之外,其发生原因均涉及多雨潮湿天气,此外,地势低洼、果园郁闭等因素也是导致葡萄病害发生的原因。

葡萄病害发生比较普遍的是扇叶病与卷叶病,非侵染性病害则多表现为缺铁黄叶病。其中,病害发生前期多为重复侵染幼嫩绿色组织为主的黑痘病及害果穗幼嫩的穗轴组织的穗轴褐枯病。两种病害普遍在葡萄开花前后发生并流行;病害发生中后期主要为害果实(多为近成熟期果实)的白腐病与炭疽病,造成大批葡萄“烂果”。另外,还有害成熟绿叶的褐斑病,及在8~9月间盛行的霜霉病;病害发生全程期主要为灰霉病,其在花期、幼果期及果实成熟期均可严重发生。

2葡萄病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2.1葡萄病害之严格植物检疫

预防葡萄病害的根本性方法是防止危险性病害进入未曾发生的新区。植物检疫是限制人为传播病害的重要技术措施。按照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种子、苗木、接穗、种条(包括进出口与国内地区间调运)进行严格现场或产地检疫。一旦发现带有病原及害虫的材料,应在病害到达新区前及时扑灭,或进入新区分散以前进行处理(如设立观察圃隔离观察),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为害区的扩大,禁止新的病、虫、杂草的传入与传出,以保障葡萄的生长及发展。

2.2葡萄病害之选择抗病品种

在选择葡萄品种时,应充分了解当地市场,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以及自己的经济、技术等条件,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商品价值较高的、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实验研究发现,抗病害品种间或种间杂交培育抗性较强的品种效果明显。如近年种植面积较大的抗病品种“康太”,就是从康拜尔自然芽变中选育出来;广受欢迎的巨峰群品种也是从日本引进的欧美杂交种的。

2.3葡萄病害之农业防治

2.3.1保持果园清洁卫生。清洁工作在每年春秋季节集中进行。葡萄落叶后应结合冬季修剪,将剪下的枯枝叶,清除的架上病果、病叶,剥掉的蔓上老皮清扫干净,特别要注意清理白腐病、霜霉病及褐斑病等病害的病变部分,并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以防止再传播蔓延,减轻来年的危害。对北方地区的果园,要求在埋土防寒前将其清理完毕,再结合埋土防寒,将各种病残体(如病果及落叶)集中清理干净。

2.3.2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葡萄架面枝叶过密,果穗留量过多,使得葡萄树的通风透光较差,易发生病害。因此,要合理密植,及时修剪,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如及时绑蔓摘心与副梢处理,确保园内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通常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最先感病,可将接近地面的果穗用绳子适当高吊,防止病害。

2.3.3科学施肥灌水。要保证葡萄的优质、高产,就必须科学地施肥,及时适量地灌水,以满足葡萄整个生长发育期对养分及水分的需要。施肥和灌水的时间及用量应根据葡萄具体生长发育的环境(如光照、土壤肥力等)决定。肥料一般选用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对采用膜下滴灌的果园可将肥料溶水后通过滴灌系统定点施肥;对地势低洼的果园要注意排水防涝。

2.3.4除草结合深翻施基肥。通过除草结合深翻的方式,将土壤表层病害埋入底层,下层土壤移到上面,以减少病害来源。深翻的同时应注意把植株根部附近土壤中的虫蛹、虫茧、幼虫翻出来,并集中杀死。

2.4葡萄病害之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治理葡萄病害必不可少的措施。葡萄休眠期喷40%美砷可湿性粉剂10kg,配成2%稀释液,5°Be石硫合剂或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等;发病前期(4~5月份)喷布1:0.5:160~200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后改喷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600倍液;发病初期喷布克露600倍液或抑快净2000倍液。

2.5葡萄病害之生物防治

通过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葡萄病害的治理。如目前应用较广的生物药剂农抗402、农抗120,在防治白粉病、黑痘病等严重病害方面疗效显著。此外,可利用昆虫自然天敌的发展规律进行害虫的治理。

2.6葡萄病害之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近年来果树病害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如通过葡萄病害对温度、光谱等特异性反应及耐受力,来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目前较常用的处理方法对无病毒葡萄苗木脱除病毒,在果园中安装黑光灯来诱杀害虫等。

在葡萄生产中,葡萄病害一直困扰着葡萄种植全过程,科学合理的葡萄病害防治是栽培成功的关键。病虫害将直接引起葡萄枝蔓死亡、产量降低或绝收、果实品质下降,严重可能导致大面积毁园或是大范围不宜续种的情况,使得葡萄种植成本大幅增加,收益急剧减少,严重损害果农的利益。据报道,目前危害我国葡萄的真菌性病害约50种,其中细菌性病害1种,病毒种类在30种以上,虫害则高达120多种[5]。目前葡萄病害治理的方法较多,包括植物检疫、栽培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如保持果园清洁、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灌水、除草结合深翻施基肥等)、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根据地区实际,合理运用上述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注意的,药剂是葡萄病害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见效快、效果好,但农药易导致化学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切忌滥用、乱用,尽可能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频度及剂量,遵循科学、合理、准确的使用原则。

在葡萄病害防治过程中,管理人员尤其应注意对新发展种植区的防治,通常情况下新区病害会有5年左右的缓冲期,但需注意5年之后这些区域的病害就会进入正常发生状态。总之,在葡萄病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以防为主、对症用药、合理混配、交换使用的用药原则,同时通过植物检疫、改善光照、增加肥水、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以取得理想的葡萄病害防治效果。

花卉行业相关:花卉根腐病防治措施


一、根腐病病原菌

有多种病原菌都会引起花卉作物的根腐病,给花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这些病原菌能够造成介质中的花卉幼苗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死亡,或者对成熟植株造成慢性或急性的根系腐烂。这些根腐病病原菌与具有特定寄主的锈菌、灰霉菌不同,通常它们能够侵染的植物种类范围很广。

在温室花卉生产的根腐病主要是由四类真菌和一些细菌所引起的。即腐霉菌、疫霉菌、丝核菌、根串珠霉菌和细菌类的欧氏杆菌等。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其农业防治及化学防治的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判断是哪种真菌造成的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1.腐霉菌

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腐霉菌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产生的游动孢子要通过水进行散播或游动。尽管这些病原菌和土壤中其他病原菌相比不算是很强的竞争者,但是它们可以通过球形、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这些卵孢子也通常存在于患病组织中,检查这些卵孢子可以用来辨别病原菌。

腐霉菌引起的根腐通常发生在含水量大、排水性差的栽培容器内和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过多

地施用氮肥可以使病菌迅速繁殖生长。受到腐霉菌影响产生根腐的植株往往表现生长受阻,甚至萎蔫的现象。叶片表现灰暗,甚至发黄,近似缺氮的表现。几乎所有的作物发生腐霉性根腐后,都会表现出变色的症状,通常是从小的侧根或根尖开始变色,根系产生淡褐色的损伤,导致根的外层开始腐烂,只剩下很细的根的内层髓心。随着进一步发展,根系变成暗褐色甚至到黑色,且浸透水分。轻轻冲洗根系,则腐烂的病根很容易被冲掉。

在无土介质中也能发现腐霉菌,经加热消毒的土壤和无土介质都可很容易感染上腐霉菌,主要传播途径有:

使用不洁的工具、花盆等;人或宠物在混合介质上行走;

在未经彻底清扫的种植床或上盆区地面上倾倒混合介质;

某些飞虫也能引起腐霉菌在温室间的传播。

土壤在消毒时,如果消毒时间太长或温度太高,那么这样的土壤一旦感染上腐霉菌,则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根腐现象,因为这时的腐霉菌几乎没有“天敌”。

一旦根部开始腐烂,腐霉菌就很难控制,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措施是先将土壤加热至82℃,并保持该温度30分钟,时间太长或温度过高会将基质中有益生物也杀死,然后将消毒过的土壤进行遮盖和储藏,并防止其和未消毒的土壤接触受感染。商业用无土介质的贮藏也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如果用水塘水或流水灌溉,需注意入水管不应放置太深,以防水下部沉积物被吸入管内。如果灌溉水被腐霉菌污染,应在使用前对水进行消毒。对涨落潮灌溉系统的蓄水池要进行遮盖,防止植物残片进入。另外,对回流水进行过滤处理,以去除水中土壤和植物残片,使蓄水池免受腐霉菌污染。

对可能接触种植基质的苗床、上盆工作台、工具和器具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涨落潮灌溉系统的蓄水池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对有腐霉菌病史的温室,应尽早在种植初期对温室进行消毒。生物类药剂可在移苗前、移苗时或移苗后加入种植基质使用,甚至还可在移苗前,直接被用来处理穴盘苗。但在使用生物类灭菌剂前后十天内,切勿使用化学杀虫剂。

为达到理想的防止效果,也许需要多次使用生物类药剂和杀真菌类药剂。某些腐霉菌还会产生抗性。当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效果不佳时,可换用其它产品。

2.疫霉菌

疫霉菌也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为两栖性真菌,兼性寄生或腐生,绝大多数是兼性寄生。高湿环境有利于疫霉菌的生长与繁衍,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可经风、雨、带菌种苗、土壤及灌溉水传播。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后即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进一步再侵染,在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病菌的数量迅速上升,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病害流行。疫霉菌引起的根腐也通常发生在含水量大、排水性差的情况下。 3.丝核菌

大多数的盆栽花卉容易受丝核菌的侵染产生根腐病。这种病菌广泛存在于未经过蒸汽消毒或药物熏蒸的土壤中。这种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显微镜来识别,因为其菌丝分枝成典型的直角。尽管它不能产生可经空气传播的孢子或游动孢子,但丝核菌能够产生一种坚硬的休眠状态结构,叫做硬化孢子,能够在植物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多年。

丝核菌很容易通过花盆或其他设备工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其他地方。丝核菌能够使根系、根茎甚至地上部分都产生伤害。最初,病根的发展是不连续的,产生浅褐色到深褐色的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连接到一起,从而使根系腐烂死亡。与腐霉菌和疫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不同的是,丝核菌根腐病不出现腐烂的根系浸满水分的特征。根系被侵染后,病菌还会进一步向上侵染,引起根茎腐烂或茎部腐烂,且在病部组织常常形成纵裂。

4.根串珠霉菌

根串珠霉菌是一种土传真菌,能够侵染一些苗床植物。通过移栽、被污染的花盆、使用工具、未经消毒的土壤或某些类型的草炭,可能使根串珠霉菌传入到温室中。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根串珠霉菌能够产生念珠状的孢子。这些孢子很容易从一棵植株飞溅到相邻的植株上或者通过温室昆虫(包括蕈蚊等)传播。其休眠结构为厚垣孢子,它能够长时间在土壤中存活。虽然很多花卉植物都会感染上由根串珠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但在长春花、凤仙、紫罗兰上更为常见。患病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似缺氮症状。最初,患病植株有很小范围的根系变色,实际上,如果不通过显微镜很难判断是否已经发生根腐。后来病株根系出现小的黑色病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黑色病斑逐步扩大。

5.细菌性软腐病

近几年来,由于细菌性枯萎病与软腐病造成的损失有所增长,其致病病菌主要是欧氏杆菌属的几个种类。细菌性软腐病能够侵染多种观赏植物,但在菊花、一品红等花卉上更为常见。这类病害在高温高湿或栽培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更易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萎蔫或植物组织迅速腐烂。

喜欢《花卉相关知识:葡萄霜霉病防治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剂》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黑霜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