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花以她特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种植花草光有喜爱是不行的,要学习相关知识,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红茶菌家庭培养技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红茶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体,是由菌种在茶糖水中培养而成的发酵饮料,味道酸甜似柠檬汁、酸梅汤。经常饮用能防治肠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是纯天然保健饮料。其家庭培养技术如下。

一、材料准备。广口玻璃瓶(容量视饮用量而定)、镊子、棉纱布、茶叶(非发霉变质品)、糖(白糖、葡萄糖、冰糖、蜂蜜均可)、洁净饮用水。

二、培养方法。将广口玻璃瓶、镊子、棉纱布用水煮沸5分钟后取出并盖上棉纱布,备用。按茶∶糖∶水为0.01~0.04∶0.5∶10比例,在沸水中加入茶叶子口糖后再沸3分钟。停火,待水温降至30℃时接种。菌种分为菌液和菌膜。按菌种量与培养液(茶、糖水)1∶5的比例放入广口玻璃瓶中混匀,用3~5层棉纱布盖上瓶口并扎紧,静置在光照良好的地方培养。红茶菌在25~30℃时,5~6天就可形成菌膜,再经9天培养就可饮用;15~25℃时7~8天形成菌膜;10天后饮用;15℃以下时15天形成菌膜,再经半个月才可饮用。红茶菌培养成功的标志是液面上长有一层半透明雪白的胶质状薄膜。

三、注意事项

1.初次培养先用小瓶(如500~1000毫升装的蜂蜜瓶),过几天菌膜形成后倒入广口瓶。

2.每次加培养液时瓶中要留出1/4~1/3的空间,以利氧气供红茶菌繁育。

3.初次培养成功后,因菌液较少,暂不饮用,经几次培养后才饮用。但也要留有足量的原菌液作菌种,将培养液倒入瓶内继续培养。经过这样反复酿制,就可培养出大量的红茶菌。

4.红茶菌的饮用可随个人爱好自行调配口味,但不可冰冻或加温处理。

XZH52.Com品读分享

红茶月季叶子发黄是缺肥吗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花卉伴随着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长期的种养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花卉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红茶月季叶子发黄是缺肥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茶月季是一种经济林木,也是世界上两大主要饮茶树种之一。不少红茶月季的树叶会发黄,这常常使得茶农们感到困扰。这种黄叶现象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之一便是缺肥。本文将详细探讨红茶月季叶子发黄与缺肥之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红茶月季树叶为什么会发黄。红茶月季叶片的颜色正常情况下应为嫩绿色,这是与其光合作用所需的叶绿素密切相关的色素。当叶片开始变黄时,一般代表其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在月季生长的过程中,一些氮、磷、钾等重要养分的积累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维持叶片的正常色泽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如果红茶月季缺乏这些重要养分,就容易导致叶片出现发黄的现象。

缺肥是红茶月季叶子发黄的其中一个原因。氮是植物体内构建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在叶绿素合成中起到关键作用。红茶月季通过叶片表面进行氮的吸收,但缺乏氮肥会导致叶片的氮含量不足以维持正常叶片的绿色。因此,当红茶月季的叶子开始出现发黄现象时,可视为氮素缺乏的一个重要指标。

磷和钾也是红茶月季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磷是能量转移和物质代谢的关键,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开花和果实成熟。在红茶月季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磷肥会导致养分转化不足,影响叶绿素的正常合成。钾是维持植物正常水分平衡和活力的重要元素,在红茶月季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红茶月季缺乏这些重要的磷、钾等养分,叶片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叶片发黄的现象。

另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红茶月季的叶子发黄。例如,过强的阳光照射或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红茶月季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导致叶子的发黄。土壤条件的恶劣也会限制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导致叶片发黄。因此,除了保证提供适量的肥料外,合理遮荫和调整温度也是维持红茶月季叶片绿色的重要因素。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红茶月季叶子发黄是缺肥的一个可能的表现。缺乏氮、磷、钾等重要养分会影响叶片的正常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导致叶片发黄。为了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合理施肥是必不可少的。茶农应根据土壤养分状态和植株需求合理调节肥料的配比和施用时间,以确保红茶月季能够获得所需的养分,维持健康的叶片和良好的茶叶质量。适当的遮荫和调整温度也可以有助于减缓叶片的发黄速度,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只有综合考虑环境和肥料供应的因素,才能更好地管理红茶月季的黄叶问题,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芦荟家庭盆栽技术


芦荟是集美容、观赏、食用、环保等于一体的神奇绿色植物,有天然美容师、家庭保健箱之称。家庭盆栽芦荟,除观赏外,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随时能够提供新鲜的叶片,供家庭人员食用、美容,适合农村、城市人们的庭院、阳台、房前屋后盆栽。

芦荟特性

芦荟生命力强,容易栽培,生长过程中有喜阳光、惧烈日、喜温润、忌积水、耐高温、怕严寒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要掌握好芦荟生长过程对光、水分、温度、土壤的要求,创造适宜芦荟生长的环境,才能栽培好芦荟。

品种选择

芦荟的品种繁多,形状差别很大,千姿百态,花色叶型各有特色,利用效果大小不一样。目前我国的大田种植和家庭盆栽都以翠叶芦荟(库拉索芦荟、美国芦荟)、中国芦荟(斑纹芦荟)、木立芦荟(日本芦荟)较普遍,这三种芦荟观赏性较高。

芦荟家庭盆栽技术

盆土配制

芦荟在盆栽条件下被限制在狭小的盆里,适宜生长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气等功能,酸碱度适宜中性,常用来配制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园泥、腐殖质(发酵、堆沤过的落叶、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制的方法是:田(园)泥、腐殖质、河沙(或媒灰)分别是4:4:2,配制时根据本地的材料来源,在不影响盆土对肥、水、气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变动。

盆栽方法

盆栽前,根据所栽的品种选择适合的花盆。翠叶芦荟植株较大,种植一年半以上,叶片长5080厘米,单叶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径2530厘米,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植株较小,花盆的口径在20厘米左右,也可种植时先用小的花盆,待芦荟植株长到与花盆不对称时再转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时,先把盆土装上三分之二,把种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张开,然后装上余下的盆土,把种苗轻轻提动一下,稍为压实盆土,以种苗不倒为准,然后浇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荫的地方,待芦荟开始生长后,再移到阳光处。但夏天要防烈日,芦荟在幼苗时对阳光较敏感,要适当遮荫。种植后,有的芦荟叶片会变色,这是芦荟的缓苗期,当它开始正常生长后,叶色就会变好。

日常管理

一、浇水芦荟盆土要保持湿润,水太多对芦荟的根系不利,因为芦荟有耐旱怕涝的特点,需要浇水时,沿盆边轻轻地浇但不要用力冲,以免盆土容易板结,影响盆土的透气性,当盆土出现板结时,要适时松土,深度1.5厘米左右。

二、施肥芦荟在生长过程中,单靠盆土的养分是不够的,适当施肥才能满足生长需要,肥料以有机肥较好,如花生麸(饼),肥效好,而且清洁卫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发酵,再用水稀释浇施,如施化肥,以0.1%的浓度浇施,施肥的次数要根据芦荟的生长情况而定,如经常需要叶片利用的,次数要多一些,一个月左右施一次。

叶片采摘

芦荟叶片的采摘标准,以生长一年或12片叶以上采摘为宜,翠叶芦荟要生长一年半以上采摘较好,采摘的叶片要饱满、光滑、肉汁清澈透明,这样芦荟的各种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采摘时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叶片基部两边各切一道口,然后轻轻一掰,采摘的数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叶为基础。

种苗养殖

芦荟的种苗养殖以无性养殖为主,养殖方法有分株养殖和插株养殖,养殖季节宜在春秋进行。

一、分株养殖当芦荟的分蘖苗在5片叶以上时,把幼苗小心拨起,尽量不要损伤根系,移栽到其它地方或花盆上。

二、插株养殖切取芦荟侧枝15厘米左右,放在通风遮荫处两三天,当切口收缩干后,插植到其它地方或花盆,再遮荫一个月,此期间尽量不要浇水,当插株开始生长时,再移到所放的地方,这时开始浇水。经多年生长的芦荟老株,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影响观赏,因此在叶基7厘米处切断,采用插株法,可使芦荟老株重新焕发青春。

家庭水培花卉技术总结


一、水培花卉度夏的难点在哪里?

水培花卉是用非固体介质(水或水中加入适量的植物营养液)在栽培观赏植物。目前家庭水培花卉多为静止水栽培,溶解氧低于1mg/l,花卉是在缺氧的器皿中勉强维持生命。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植物生理代谢旺盛,微生物大量繁殖,耗氧量剧增,溶解氧不断减少,水质恶化,对水培花卉的生长形成诸多不利因素,可能引起根系腐烂,枝叶萎焉,甚至使植株花卉夭折。因此,夏季除预防酷暑高温,提高营养液含氧量是确保水培花卉安全度夏之关键。

二、怎样提高营养液溶解氧的含量?

增加溶解氧的方法有多种,概括为化学法、物理法两类。以下介绍的是容易操作、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

1、增加更换营养液的次数更换营养液是增加溶解氧的最简易的方法。经测量,新鲜营养液溶解氧含量较原液增加70%-90%,能及时改善花卉生理缺氧的状况。已长出水生根的花卉3-5天最多不超过7天换一次营养液为宜。更换营养液时注意新液与原液的温差不应过大,温差太大可能引起花卉根系生理紊乱。换液时应该耐心地用清水冲洗根系,剔除枯萎根、腐烂根,将老化根截短促生新根。营养液若突然变的混浊,或有蚊虫卵块,应该即刻更换新的营养液。

2、振动增氧器皿较小的水培花卉,只要根系清晰无损伤,营养液透彻,可以用振动法增氧,操作方法是一手固定花卉,另一只手把握器皿,轻轻摇动10余次,摇动后的营养液溶解氧含量量能够提高30%以上。营养液混浊、根系发育不良的水培花卉不宜采用振动增氧的方法,必须彻底更换营养液。

3、向器皿中充气如果在养护水培花卉的同时又有一缸观赏鱼在旁边,可以利用鱼缸的氧气棒投入器皿中充气。

三、水培花卉夏季适宜摆放在什么位置?

水培花卉选取的花材多数为耐阴的观叶花卉及花叶兼赏花卉。如合果芋、白玉万年青、银苞芋、花烛、凤梨等。这些花卉喜温暖湿润,略耐荫蔽,忌高温干热。“水培”只改变了栽培形式,不可能改变其生长习性及所需要的环境因子。夏季最好将水培花卉放置在光线明亮,湿度稍高,较凉爽,有良好通风的环境。忌阳光直射,但也不能过于荫蔽,以免花卉光合作用受阻,长势衰弱,茎节伸长,叶质变薄。造成有色块,彩纹的花卉叶片失去光泽。

四、水培花卉可以置于空调房间吗?

可以。但是,不应将水培花卉摆在正对空调机出风口位置,风速过快会使枝叶受伤害,轻则叶片卷曲,重则焦边枯萎。还要考虑到花卉对温度的要求白天高于夜晚,若夜间关闭空调机,环境温度高于开启空调机的白天温度,对水培花卉生长是不利的。开启空调机时在花卉旁边放一盆清水或往叶面喷雾增加环境湿度,花卉摆放在距空调机出风口远一些的位置,昼夜温差不大是没有问题的。

浅谈家庭花卉分生繁殖技术


花卉种类有花草类(一年生草花、二年生草花)、花木类(乔木、灌木、藤本、),由于种类的不同,他们的繁殖方法也有所差别,常见的主要有分株法(用于丛生性和萌蘗力强的花卉)和分球法(用于球根类花卉),接下来小编就来简单说说浅谈家庭花卉分生繁殖技术,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分株法

1、分株法含义

分株法就是把母株根颈的萌芽或走茎切断分出一个新的植株,具有成活率高、保持花卉特性不变的优点。

2、适宜分株的花卉

一叶兰、观音竹、马蹄莲、鸢尾、萱草、君子兰、美人蕉、天门冬、棕竹、石莲花以及球茎、鳞茎类花卉等。

3、分株最佳时期

春季最佳,秋季也行,当然有的花卉是无季节限制的。

4、分株前的准备

消过毒的锋利小刀、新盆、培养土、硫黄粉、蚊香灰。

5、操作步骤

①根茎类花卉如兰花、文竹、玉簪、吊兰、马蹄莲等

首先将花卉从原盆中脱出去,之后用小刀在根茎处垂直切开,切为3-4块,每块需带有茎、叶、根,在切口涂上硫黄粉或蚊香灰防腐,分别把它们栽入备好的新盆中。

②球茎、鳞茎类花卉如郁金香、唐菖蒲、晚香玉、百合等

花开后,夏季把鳞茎挖出,把小球掰下吹干,储存起来,在适当时间栽培。

③大型花卉诸如棕竹、银杏等

从母株上切下部分带芽眼的根,切口处涂上草木灰或硫黄粉防腐,栽入备好的盆中。

6、分株后的管理

浇透水、放置阴凉通风处,数日后移到太阳下。

二、分球法

1、分球法优点:比播种繁殖开花早,方法简单。

2、将新产生的块茎、球茎、根茎、鳞茎、块根等,自然分离,另行栽植,就会长成独立的新植株。

3、分球时间:多数在休眠期或球根采收及栽植前进行。

文竹的家庭栽培管理技术


文竹又称云片竹、芦笋山草、刺天冬、云竹,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原产非洲南部,是一种比较难养的植物。文竹是幽雅的案头摆设品,因其枝叶翠绿秀丽,颇讨人喜爱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文竹为多年生草本攀援植物,茎从根茎处丛生,分枝很多,水平状开展,外形近似三角形,边缘常为波浪形,其花白绿色,内含种子1粒3粒。常见的还有矮文竹,是文竹的一种变种,植株较矮小,茎丛生、直立,不具攀援性,叶状枝更细密。

二、生态习性

文竹喜温暖潮湿、半环境,不耐寒,不耐旱,怕强光和低温,夏日需遮阳,冬季宜向阳,不宜养在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地方。冬季若将其长期放在见不到光线的地方,通风不良或寒冷,均易引起枝叶枯黄。此时可将其移放到有阳光的温暖处,室温保持在12℃-18℃之间,不低于8摄氏度,适当控制浇水,可以逐步恢复正常。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积水。

三、繁殖方法:播种和分株均可。播种可迅速繁殖出大量的幼苗。

(一)播种繁殖:文竹八至九月开花,约三个月后种子成熟(12月至次年4月陆续成熟),呈黑褐色,因其种子寿命短,采种后应及时播种或进行沙藏。一般条件下播种则在三至四月进行。播种时去掉种皮,宜用花盆或浅木箱播种。将种子按于土中,覆土2毫米3毫米。播后暂放阴处,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约20天至30天即可发芽。再经一至两个月长出2-3枝新茎时,即可移植于小盆中。当年秋季萌发茎枝较多的,可再翻栽在稍大的花盆内。培养土用壤土和腐叶土各一半混合而成,如能加入麦草朽渣肥,则生长更好,也可采用园土4份、腐叶土2份、堆肥土2份和沙1份的比例配制。

(二)分株繁殖:三年生以上的实生苗可分株,在春季发芽前进行。将植株带土移出,细心去土,注意保护根系。用清水将根部洗净,稍晾干。不洗也可。剪去老根、朽根。用利剪从根颈易分处分成数丛,每丛3-5枝,栽植于小盆中。培养土同前。若伤根过多,分株后容易死亡。分栽后暂放荫蔽温暖处,以促生新根。秋季也可分盆,但不宜过迟,因为气温越低,根系的恢复愈缓慢,也就容死亡。

四、栽培管理

文竹的管理关键是浇水。浇水过勤过多,枝叶容易发黄,生长不良,易引起烂根。浇水量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季节来调节,冬、春、秋三季,浇水要适当控制,一般是盆土表面见干再浇,如果感到水量难于掌握,也可采取大小水交替进行。即经3次至5次小水后,浇一次透水,使盆土上下保持湿润。夏季早晚都应浇水,水量稍大也无妨。盆土宜见干才浇水,在生长期要充分灌水,但不可浇水过多,浇水量应以水分很快渗入土中而土面不积水为度。秋末后则应减少浇水。在生长期间,每隔20天可可追施一次有机肥料,如腐熟的饼肥水。

文竹虽不十分喜肥,但盆栽时,尤其是准备留种的植株,应补充较多的养料。文竹的施肥,宜薄肥勤施,忌用浓肥。生长季节一般每15天20天施腐熟的有机液肥一次。文竹喜微酸性土,所以可结合施肥,适当施一些矾水,以改善土壤酸碱度。

冬季移放温室或暖处,温度应不低于5摄氏度,以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为宜,并给于充分的光照,来年4月以后即可移至室外养护。

地栽文竹,枝叶繁茂,新蔓生长迅速,必须及时搭架,以利通风透光。对枯枝老蔓适当修剪,以促使萌发新蔓。开花前增施一次骨粉或过磷酸钙,并在植株周围暂时用报纸或薄膜遮护,不让风吹落花朵,以提高结实率。

五、矮化方法:文竹的茎具有攀缘性,倘若任其生长,高可达数米,则失去轻盈之态。使文竹矮化的措施是:

1.对于幼株,在春、夏生长旺盛季节不可多施肥,一般一月施一次肥即可。肥量也不能过大,要掌握清淡的原则。对于老株来说,最好少施肥或不施肥,只需在换盆时,利用换盆机会,在盆底填装新鲜土壤,或少量施肥。这样,不管幼株还是老株,都能保持稳定的生长势。

2.注意经常修剪。文竹生长较快,要随时疏剪老枝、枯茎,保持底矮姿态。同时,及时剪去蔓生的枝条,保持挺拔秀丽,疏密有致而青翠。

3.选用矮生文竹品种。矮生文竹茎无蔓性,能保持小巧玲珑之态。

4.采用化学矮化法。当新苗长到10厘米高时,用稀释1000倍液的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生长高度,以增加其观赏价值和观赏时间。

5。当文竹到成品苗期后,还可以用适量的矮壮素或三西,必久等进行叶面喷雾处理,也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六、盆景制作文竹姿态优美,枝干细柔,层次分明,高低有序,经过立意构图制成盆景陈设阳台或室内,更显秀丽宁静。其制作方法如下:

材料先择:高20cm左右文竹一棵,选10cm余高的文竹二棵;不规则形汉白玉浅盆和其配套的几架;高10cm左右的山石若干;适量培养土和青苔。

盆景造形:把汉白玉浅盆面铺一薄层培养土,把最高的一棵文竹、弯曲的枝叶向左植盆的右端,把第二高度文竹栽植第一株文竹左侧不远适当靠盆后沿的位置上,然后把最矮一棵文竹栽植盆长1/3与2/3交界处,文竹弯曲的枝叶也要向左,以达到三棵文竹朝向的协调统一。然后调整文竹在盆中的位置,达到自然优美为止。

黄瑾的栽植培养技术


黄槿是一种为常绿灌木或乔木,主干不明显,叶呈心形,花黄色,花冠钟形。主要生长于东南亚和南亚一带。黄槿学名为HibiscustiliaceusL.。

【科属】锦葵科木槿属常绿乔木。

【分布】原产热带海滨地区。我国台湾及南亚,东南亚地区多有分布。

【习性】抗风且耐盐。生性强健,栽培容易。土质以中性至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为23--32摄氏度。

【繁殖】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春季为适期。种子可以随采随播,也可储藏越冬。储藏期约为7--8个月。种子无休眠习性,播后3--5天即可发芽,发芽时日均气温需在

20摄氏度以上。一年生实生苗可出圃。利用扦插法可快速培育大苗,剪办木质化枝条每20厘米为一段或锯枝干1--2米,扦插于湿润园土,约1--2个月能发根。

【栽培】幼株注意水分补给,春至夏季施肥2--3次。成株后管理极粗放。每年早春修剪整枝,以控制植株高度。

【应用】黄槿为海岸防风林重要树种,枝叶茂密,树冠宽广,适作绿荫树,行道树或防风树。盛花期,枝梢黄花多多,是优雅之观花树。

果树盆景栽培养植技术


1、容器选择与土壤处理

盆栽果树的容器以圆形为主,有利于根系向四周均匀生长。此外,容器需渗水、透气性良好,以保证根系生长对氧气的需求,还能防止容器积水造成烂根。其中,以素烧陶盆最适宜栽种果树盆景。适宜盆栽果树生长的盆土ph值一般在4.5~7.5,根据不同树种要求,配置不同的富含有机质的营养土,最好是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配置盆土一般取熟化的田园土4份、河沙2份、草木灰1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碾细过筛。盆土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采用蒸煮消毒、烘烤消毒或药物消毒均可。

2、嫁接

嫁接的方式一般采用以下2种:一是劈接。于树液流动前1个月选冬季剪下的枝条作接穗,选嫁接未成活的或其他矮化健壮砧作砧木。于砧木平滑切口的中心位置用刀垂直劈开,深3~4cm,把接穗(枝组)下方两侧斜削成光滑平面,长2~3cm,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再用塑料带和绳自下而上包严扎紧,随即上盆或地养1年后上盆。栽时将土埋过接口以利保湿。二是根接。于清明前后选择健壮、抗逆性强的根砧,用老粗的桩段或造型好的枝组作接穗,用插皮舌接,可接2~4个根砧。

3、肥水管理

由于果树的根系只能从盆中吸收营养,仅靠盆土中的营养不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在果树生长期必须注重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配施化肥。花前追肥施1次速效氮肥,适量配合磷肥,浇肥水约1kg/株;谢花后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加0.3%的尿素,每隔15d喷1次,喷3~4次;在果实采收前30d追施磷钾肥,施磷酸二氢钾60g/盆。每次追肥后都应浇透水1次;倒盆后要浇1次透水,以利于根系生长;在花期和幼果期,防止因过湿而造成生理落花、落果;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水分不宜过多,应稍偏干;在果实膨大期,盆土既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休眠期严格控制浇水,以盆土不过干为度。

4、控冠造型

按果树种类和品种的特性,可将果树盆景塑造出多种造型,如自然圆头形、塔形、双枝鹿角形、三枝杯状形、垂柳形、龙曲形等。在树形塑造上,既要有利于盆栽果树结果,又要有可供观赏的价值。通常采用的促花致矮、整形修剪的措施有:抹芽、摘心、拿枝、曲枝、环割、回缩、拉枝等。也可以通过开张枝条角度和疏剪徒长枝、密生枝、无效枝等方法增强光照,将果树盆景整理出理想的造形。在嫁接成活正常生长后,为增强盆景的苍老性,可用嫁接刀在树干上刻几条曲线。在生长季节可用铁丝缠在果树枝条上,固定出所需树形。另外,还可以使用药物促使树体矮化,例如在果树盆景的生长期(夏季),叶面喷布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多效唑、b9、矮壮素等)2~3次,可使枝条粗壮、节间变短、植株矮化。此外,果树盆景果实量应控制适中。果树盆景的花芽量过大时,应在孕蕾期疏花,或者是在生理落果期过后进行疏果;如果花芽量少,可适当多留些花蕾,并且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挂果量。

5、日常管理

一是倒盆。由于盆土中的养分会被果树吸收或因频繁的浇水而被淋洗掉,故每隔2~3年需及时倒盆1次,更换新营养土。旧土团倒扣出盆后,削去土团表面2~3cm厚的老根。上盆时,先将有机肥与营养土拌匀填充底部,再带土团上盆,周围加入混有肥料的盆土填充。二是病虫害防治。在盆栽果树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特别是在生长季节,需每隔20~30d,喷施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病;可用2.5%扑虱蚜1800倍液、20%白螨朴2000倍液喷施,防治盆景果树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三是越冬管理。在冬季不致发生冻害的地区,一般不在室内越冬,让其在室外自然越冬休眠即可。为保证果树盆景安全越冬,也可在土壤封冻前浇1次透水,然后用草袋将整个容器包裹住防寒,也可挖沟将盆埋入土中防寒。冬季风大的地区,还应注意防风,可在苗圃越冬区的迎风面搭建风障。

果树盆景的栽培养植主要是浇水、嫁接及控冠和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尤其重要,因为要施肥和土壤管理。

花卉大全《红茶菌家庭培养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培养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