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人们有哪些种植花草的经验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药用植物茴香的栽培”,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茴香伞形科1--2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有香味,是常用调味品和重要药材。果实入药有驱风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功效。嫩茎叶是特色蔬菜。花蜜丰富,是重要的蜜源植物。茴香属直根系喜钾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叶细丝状,抗干旱,耐盐碱,喜高温强光,怕阴雨,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河西走廊及北方少雨干旱的富钾土壤栽培种植,甘肃省黄花农场年产茴香300--400吨,色鲜味浓,质量上乘,深受客户欢迎,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茴香根系强大,抗旱怕涝,应选择土层深厚,盐脱良好。通透性强,排水好的沙壤或轻沙壤土种植,前作以大麦、小麦、瓜类、豆类等为宜,忌重茬连作,前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平整,灌足底墒水。茴香种子小,发芽后的幼苗顶土力弱,应精细整地,一般早春三月土壤解冻后及时耕翻平整,铲高垫低,达到细碎松软,平整如镜,以备待播。

2、施足基肥。茴香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喜磷钾肥,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播前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千克、稀土磷肥5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6千克,均匀混施于土壤10厘米深处做底肥。

3、土壤处理。3月中旬结合整地,每亩用100厘米氟乐灵或地乐胺乳油兑水30千克,在无风天均匀喷施于地表,及时耙地,使土药均匀混合,耙地深度6--8厘米,耙地后及时耥平地表,保墒待播。

4、适期早播。选择籽粒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种子,进行人工精选,除去杂物,并于播种前用辛硫磷拌种待播。河西地区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宜,每亩用3千克精选处理的种子,行距30--40厘米,株距12--15厘米穴播,每穴播10粒左右种子,也可机械条播,播深2厘米左右,播后拂平地表。

5、松土除草。茴香幼苗顶土力弱,苗期生长缓慢,出苗前后要及时破除板结,助苗出土,待幼苗出土显行后及时除草放苗,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疏松干净,以利生长发育。

6、间苗定苗。待茴香长出2--3片真叶,苗高4--5厘米时即可间苗,株距12--15厘米,每穴留苗2--3株,4--5片真叶苗高6--8厘米时定苗,每穴留苗1株,亩保苗1.20--1.50万株为宜,间苗要早,定苗要狠,禁留双苗,以利形成壮苗。

7、合理施肥。结合灌水,在1--2水时视苗情亩追施尿素8--10千克,开花灌浆期坚持叶面追肥,喷施磷二钾等3--4次。

8、适时灌水。苗期应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徒长倒伏,开花期勤灌浅灌,促进花期一致,结实集中,及早成熟,后期要控制灌水,防止贪青晚熟。一般头水在抽苔后开花初期灌溉,盛花期灌二水,灌浆期灌三水,防止田间积水,全生育期灌水3--4次。

9、防治害虫。茴香生长期易发生蚜虫危害,可用抗蚜威,氧乐菊酯,敌杀死等30--40克兑水30--40千克在早晚喷雾防治。

10、适时收获。茴香属无限花序,花期较长,籽粒成熟不一致,应采取分次采收,即一级分枝花序成熟时先剪收1次,二级花序成熟后全面收获,一般在9月下旬收割。收割后及时拉运到晒场上,放置于通风处阴干,防止雨淋和曝晒造成籽粒变色,植株干透后及时脱粒扬筛干净入库待售。

xZH52.coM阅读欣赏

珠兰的药用及其栽培管护


栽培技术
1. 生境与习性

株兰别名真珠兰、金粟兰、鱼子兰、茶兰等,属金粟兰科。常绿亚灌木,花期较长,可达3个月之久。春花从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盛花期可达月余,占整个花期花量的半数,而且质量最好,香气最浓,被称为头花;夏季7月开的花称为中花,产量和质量次于头花;8月末的叶尾花,产量仅占全年的10%,且香味较淡。

珠兰自然分布于福建、广东、台湾的山区稀疏株间,这些地区人工栽培普遍。江苏苏州和四川成都等地亦有栽培。

珠兰喜温暖、荫蔽、湿润的环境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南方各地均露地栽培长江流域和北方多盆栽,冬季移入不低于10℃的室内越冬。珠兰忌日光直射,每隔10~15天需浇1次含硫酸亚铁的肥水,以保持叶色浓绿光亮,还要注意施用磷肥。

2. 栽培与管护

株兰繁殖可采用扦插、压条和分株的方法进行。插后保持湿润,每天喷水1~2次,约40~50天后生根。压条很容易成活,不必刻伤,每天喷水,保持湿润,1月可生根,秋季与母株脱离。分株多在春季进行。

珠兰属阴性植物,喜散射光,畏烈日,生长季节需要遮荫,尤以夏季须放在荫棚下养护。因其根部细弱,浇水要适量。春季出室后宜1~2天浇水1次,夏季日浇1~2次并喷水,秋凉后3~5天浇1次水,冬季节制浇水。生长期可每隔7~10天施用由碎骨片、豆饼泡制的肥水1次,现蕾至开花改每周施肥1次,并注意摘心。摘除老叶、病虫枝,设立支柱,适时修剪。

3. 采收药用

珠兰是熏制花茶的重要原料,它和茉莉花、白兰花、代代花被称为中国四大著名茶花。家中栽珠兰,每有贵宾临门,沏上一壶自产的珠兰花茶,畅叙友情,倍感亲切。珠兰花茶还供外销,中国每年出口的熏制花茶中,珠兰茶占有重要地位,闻名全世界。

应用范围
珠兰花既可提取珠兰油和浸提珠兰浸膏等香料,又是极好的芳香原料。

珠兰花、茎、叶和根皆入药。花需在日出之前未开放时采收(日出后再采香气散失很大)。珠兰花香浓郁、清香、醇和、耐久,颇似兰花,可鲜用或阴干备用。茎、叶、根四季可采,叶多鲜用,茎、根可洗净切片晒干备用。珠兰花辛、甘、微涩、温;珠兰茎、叶辛、温;珠兰根:辛、苦、有毒。花、茎、叶均具祛风湿、接筋骨、破积、驱虫、止痛、止血之功效,根能解疔疮毒。

药用红玫瑰高产栽培技术


药用红玫瑰主要以花蕾入药,其叶、根也可药用。玫瑰花具备理气、活血、调经的功能,对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疮疖初起和跌打损害等症有独特疗效,除药用外,从玫瑰花中提炼的馥郁油畅销国内外市场,其价钱为黄金的1~2倍,不仅为世界珍贵香料,还具美容养颜、抗衰老作用。近几年来,玫瑰花的市场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向,价格节节攀升。药用玫瑰花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其中以嫁接过的药用红玫瑰品种最佳。每667m2栽500株,当年能收回成本,第2年为盛花期,产量为80~150kg,年均效益在4800元以上。现将药用红玫瑰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栽植

玫瑰花耐旱,应选阳光充分,地势高燥,土质蓬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667m2施堆肥3000kg,深翻20~30cm,整平作畦。按行距1.5~2m,株距0.6~0.8m挖穴,穴深15~25cm,穴径30~40cm,挖松底层,施入适量土杂肥,上盖5cm细土,将嫁接玫瑰苗栽入穴内,把根系向四周理平放开,使其舒展,再盖土至满穴,踏实,浇透定根水。

2田间管理

2.1中耕除草

幼苗期杂草用手拔除,中耕宜浅,勿伤及根。生长期应维持田间无杂草。

2.2施肥

春季施入腐熟人畜粪尿促苗生长,注意不要污染茎叶。孕蕾期再施人畜粪尿1次,并施用氮肥,配适宜量磷、钾肥,以供给足够养分,增长孕蕾量。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期,在植株周围开环状沟追肥,以农家肥为主,667m2施2000kg,加入适量饼肥、钙肥,拌匀施入。

2.3修剪

夏末开花后剪去纤细枝条和发白老枝,冬季落叶后再修剪1次,主要是截短和剪掉过密枝、病虫枝和苍老枝,这样可促抽生新枝,增加花蕾。玫瑰花生长5~6年后,应进行1次更新复壮修剪。于立秋前后,将每株(丛)保留少数生长茁壮的枝条,其余的连根挖起,重新栽植到另一块地上,这样可扩展栽培面积。

2.4排灌

旱季留意灌溉,干旱会减少花的产量,降低花的品质。雨季要防涝排水,以防烂根。

3病虫害防治

3.1白粉病

多在夏季高温多湿时发生,损害叶片和嫩茎及花果。表现为叶片上有白色绒状霉斑,象撒了一层面粉。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后彻底清园。②合理密植,改良通风透光条件,下降田间湿度。③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④增施磷钾肥,加强植株抗病力。

3.2锈病

病原为真菌,损害叶片及嫩茎,涌现铁锈状红斑,引起落叶、落蕾,在高湿多雨季节发生较多。防治方法同白粉病。

3.3天牛

其幼虫蛀食茎和根,使枝干涸败。2年发生1代,以卵或蛹越冬。防治方法:①剪除病虫枝,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清园。②保护其天敌喙蝽及蚂蚁。

4采收、加工、贮藏

4.1采收

药用花应在花蕾充分膨大但还未开放时采摘,每年可采摘3次,以头水花品质最佳。作食品、酿酒、熏茶用时,应在花朵初放,刚浮现花芯时采摘。

4.2加工

可晒干、阴干或烘干。烘时将花蕾薄摊,花冠向下,烘干后再翻转迅速烘至全干。以单调、色红明媚、香味浓厚、无散瓣或碎瓣为佳。

4.3贮藏

药用花最好不要压烂,要防潮、避光,避免发霉变质,夏季在凉爽库房内保留。

核桃林下药用菊花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 栽培地的选择

菊花为阳性植物,喜温暖、耐干旱,适生于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栽培地一般选择核桃树龄5a以下尚未郁闭的幼龄林,要求避开低洼地、背阴的山谷地和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块,忌连作。

2. 栽培方法

(1)整地

菊花喜土壤肥沃,根系分布一般在30cm以内。种前要求翻耕30cm以上表层土,有条件的施足底肥,可选择圈肥或磷肥,并平整做畦。做畦要根据核桃树冠大小保留足够大的树盘以免妨碍树体正常生长,通常保留树盘宽度在1m左右即可。

(2)育苗

菊花种苗繁育有分株繁殖和扦插两种方法。因繁殖材料多,技术简便,一般多采用分株法。有研究表明扦插种苗生长势较好,产量也较高;脱毒种苗近年也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将上年收获后的菊花茎秆割下,母株留在地内越冬。春天45月,苗高12~15cm时将母株挖出分栽,选择粗壮并带有白根的株苗移栽,也可浇水后人工直接拔出带根苗移栽。通常0.1hm2留圃苗可分栽1.5~2.0hm2生产田。

扦插育苗在5-6月,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梢作插条。取新生茎秆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用100~200mg/kg生根粉2号处理插条,然后插入苗床,行距15~20cm,株距6~7cm,压实浇水,注意经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20天左右即可生根,苗高20cm即可出圃移栽。

(3)栽培

种苗采用挖穴移栽,行距60~70cm、株距30~40cm,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干旱没有灌溉条件也可利用雨天或采用每穴人工浇水。移栽时间以4月下句至5月上旬为宜,移栽过早气温低种苗生长缓慢,过晚则生长细弱,分枝少产量低。行距和株距不易过大和过小,过大植株少产量低,过小则植株太密通风透光性差,枝叶易徒长和发生病害影响产量。每穴栽苗不应超过3株,太多植株细弱,产量并不高。

3. 田间管理

菊花喜肥水,生长期要及时追肥浇水,中耕除草。追肥一般2次。第1次打顶后追肥,可追施尿素75kg/hm2亦可追饼肥600kg/hm2穴施,追肥不要离根太近,否则易伤根烧苗。第2次追肥于现蕾时追施硫铵180kg/hm2,促其开花提高产量。无灌溉条件时施肥要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为避免菊花和核桃争水争肥,给树体生长形成负面影响,要保留充足的树盘面积,注意多施肥水。雨季要及时中耕除草,避免菊花旺长;菊花根系分布浅,中耕除草要浅,以免损伤根系。

菊花增产的关键是防止茎秆徒长,多打顶,促其分蘖,以增加花蕾量。视长势可打顶2~3次,每次间隔约15天。第1次打顶,在苗高15~20cm时进行,此时茎秆粗壮。过晚苗易倒伏。第2次打顶约15天后,苗高40cm左右进行,第3次打顶应在大暑前打完为宜,否则形不成花蕾。

4. 收获与加工

菊花于霜降至立冬开放,此时核桃已收获进入了生长后期,林下光照充足,对花蕾的生长和开放非常有利。采摘宜及时进行,当花瓣开展平直,花心完全散开,鲜花盛开时,采摘最好,过早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有效成份。菊花最好根据开花情况分批次采摘,一般3~4天采摘1次为宜,尽量避免菊花完全开放后集中采摘。采收菊花要选择晴天,采收后要及时晾晒加工,防止腐烂、变色。一般林下栽培产量可达600~1200kg/hm2,以花朵大,花洁白或鲜黄,花瓣肥厚或瓣多而紧密,气清香者为佳品。

病虫害防治
菊花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和霜霉病,虫害主要有菊天牛(钻心虫)、蚜虫、红蜘株等,另外菟丝子的危害也较大。

叶枯病于5-6月发生,8~9月最严重,于发病前用1∶1∶120倍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喷3~5次即可防治,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锦虫于5-7月发生,发生后可摘除虫害茎秆烧掉或深埋。红蜘蛛可采用20%哒螨灵2000倍液防治。菟丝子发生后应及时摘除或拔掉全株。

菊花病虫害防治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切忌使用剧毒农药,尤其在花蕾期和花期要避免使用农药。

应用范围
1. 食用菊

主要品种有蜡黄、细黄、细迟白、广州红等,广东为主要产地。这些食用菊主要作为酒宴汤类、火锅的名贵配料,流行、畅销于港澳地区。菊花脑,则为江苏南京地区老百姓喜爱的菜蔬,通常用于作汤或炒食,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效。

2. 茶用菊

主要有浙江杭菊、河南怀菊、安徽滁菊和亳菊。茶用菊经窨制后,可与茶叶混用,亦可单独饮用。饮用茶用菊泡出的茶水,不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养肝明目。

3. 药用菊

主要有黄菊和白菊,还有安徽歙县的贡菊、河北的泸菊、四川的川菊等。茶菊亦可列入药用区为之中。药用菊具有抗菌、消炎、降压、防冠心病等作用。还有野菊花也有药用价值,野菊花别名野黄菊花、苦薏、山菊花、甘菊花。

4. 观赏菊

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等。被山西省太原市作为市花。菊花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是一种实用植物。实用菊包括食用菊、茶用菊和药用菊等。

药用鼠尾草


品种名称药用鼠尾草

学名S.officinalis L.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唇形科鼠尾草属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耐寒亚灌木,株高15-30cm,茎半木质化,密被茸毛。叶长椭圆形,长2.5-4cm,密被柔毛。总状花序蓝色、紫色、白色。花期6月。

备注变种:黄叶药用鼠尾草(var.aurea Hort.),株丛紧密,株高30cm,叶片金黄色;红花药用鼠尾草(var.rubriflora Alef.),花红色;彩叶药用鼠尾草(var.tricolor Vilm.),叶片3色,叶灰绿色,叶脉淡黄色带肉粉色,叶片老化后变色

密蒙花:全株药用的佳品


密蒙花(学名:BuddlejaofficinalisMaxim.)马钱科醉鱼草属灌木植物,高1-4米,小枝略呈四棱形,灰褐色,叶对生,叶片纸质,叶柄长2-20毫米,花多而密集,花萼钟状,花冠紫堇色,后变白色或淡黄白色,喉部桔黄色,花期3-4月,果期5-8月。

密蒙花分布于中国、不丹、缅甸、越南等,生海拔200-2800米向阳山坡、河边、村旁的灌木丛中或林缘,适应性较强,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长。

生长习性

密蒙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温度25℃时适宜其生长。稍耐寒,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繁殖方式

秋季播种,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35厘米开沟,沟深3厘米,播入种子,盖土0.5厘米,最后盖草,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出芽后可揭去草,育苗1-2年,当苗高1米左右定植,幼苗挖取后对根系进行修剪,再按行株距2厘米×2厘米开穴定植,每穴栽一苗,盖土压紧,浇定根水。

药用价值

全株供药用,尤以密生的花序和色泽灰黄、有短绒毛及质地柔软的花蕾为最佳品。

中草药种植技术:药用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


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能治疗感冒、气管炎、肺炎、咽喉肿痛等疾病,从穿心莲得出的提取物用途广泛。穿心莲喜欢高温高湿、阳光充足、肥力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穿心莲的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地

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栽培为最佳,在碱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想要穿心莲高产应根据穿心莲的生长习性应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块上种植。

二、培育壮苗

穿心莲种子在4月上旬播种育苗,每500g种子需用育苗地0.3亩(即一个拱棚),可育供5亩大田种植成品苗10万株。在播种前应进行松土,然后每亩施钙镁磷肥50kg、腐熟土杂肥或有机肥1000kg,施肥后将土地整成宽80~100cm、高20cm的畦面,并稍加压实以利播种。将种子拌细砂土或草木灰撒播,播后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喷水保温、保湿促种子萌芽,一般播后10~15天出苗(保护地6~10天出苗)。待幼苗长高至10cm左右长出3~5对真叶时即可移栽。

三、定植

每亩结合整地施入钙镁磷肥50kg、腐熟有机肥l000~2000kg,然后整成畦面宽80~100cm、高20~30cm的畦,并铺好滴灌带盖银色防草地膜,起苗前1~2天将育苗地浇足水并喷洒叶面肥,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定植株行为15cmx20cm,也可根据土壤肥力而定,每亩地约植16000株。植后浇足定根水,每天观察并根据土壤湿度情况,3天左右浇1次水保证植株成活。

四、田间管理

穿心莲喜温喜湿,因此必须保持土壤供水均匀以利高产,如遇雨天要及时排水。穿心莲喜肥因此腰适当增施氮肥,以确保穿心莲高产,注意严禁使用硝态氮肥。一般定植后10天追施稀肥,每亩可施用20%有机液肥或3-5‰三元复合肥液500kg。定植后1个月可施重肥,每亩撒施尿素10kg(或碳酸氢铵15kg)、复合肥5kg,以后每月施用1次,每亩施用复合肥15kg。在穿心莲生长期间,施肥进行的同时要中耕除草2~3次,中耕要浅以免伤根。中耕除草可适当培土以促基部不定根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在南方穿心莲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治立枯病可用50%青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恶霉灵8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猝倒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络铜络锌(枯菌克)水剂1000倍液灌根。

穿心莲虫害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可于幼苗期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或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5%硫丹(赛丹)乳油1000倍液灌根。以上则是穿心莲栽培技术,这项技术是根据华中地区的种植实践得出的结果,因此主要用于华中地区种植穿心莲。

蕨类植物怎么栽培?浅谈蕨类植物的栽培要点


蕨类植物种类有很多种,而且形态各异,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观赏价值都非常高,感兴趣的亲们可以试着种植哟,下面就是蕨类植物的栽培方法。

蕨类植物虽然没有鲜艳夺目的花与果实,但千姿百态的叶形、奇特的叶姿和青翠碧绿的色彩,同样使人赏心悦目。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蕨类植物在观赏植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蕨类植物分布广,有陆生、石生、附生之分,也有少数水生和沼生,叶的形态也多变,有全缘单叶、细裂、深裂叶、羽状复叶等,颜色质地花纹也都千差万别。

蕨类植物的栽培要点

波士顿蕨

光照:与其他观叶植物相比,蕨类具有独特的耐阴习性,多数在较为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长健壮,但也要看蕨的种类以及年龄,成株需要较多光照,有利于诱导产生大量的孢子;而幼苗对光强要求不高,尤其孢子萌发和新移植的的小苗。

翠云草蕨类

作为室内观叶植物栽培时,房间的选择以不能直接晒到太阳为好。朝东房间早上能照到阳光,比较适合蕨类生长;北向房间也比较合适;南向房间阳光直射较强,应放置在光线较好,无阳光直射的位置,或者稍加遮阴;西向房间接收下午的阳光,夏季光线太强,不利于蕨类生长,应遮阴,冬季比较适合。

狼尾蕨

温度:除了光照外温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蕨类植物大多喜欢温暖的环境,在18~24℃条件下生长良好。湿度:多数蕨类都喜欢高空气湿度的环境,空气过于干燥会使许多蕨的叶片变黄、皱缩,甚至干枯死亡。当然也有一些相对耐旱的蕨类,比如卷柏、银粉背蕨等,在干旱时叶片会蜷缩枯萎,遇到水源再重新展开生长。家庭栽培蕨类一定要注意增加空气湿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喷雾,旁边放置储水池、每日喷雾等。但持续的高湿度也易使蕨类生长细弱,并容易滋生病害,所以一定要注意通风问题。一句话来说,就是可以湿,但不能闷,闷湿环境换哪个植物都受不了。

鸟巢蕨

土壤:对于栽培介质,蕨类要求疏松透气,保水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废话,哪个花不是这个需求),自行配土可用菜园土掺砂砾、泥炭土,还可加碎树皮、木炭、锯木屑、珍珠岩、蛭石、煤渣、蕨根等。

铁线蕨

家庭栽培蕨类植物用吊篮、普通花盆、枯木、吸水石等均有不同的观赏效果,甚至可以做成蕨类植物墙,搭配其他喜阴的观叶植物,也能让家里充满生机和野趣。

蕨类植物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好养活,很适合做家庭盆栽。各位赶紧看看它的种植方法吧。

喜欢《药用植物茴香的栽培》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大全相关资讯的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种植药用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