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了解花卉行业:贵州退耕还林助农 经济林里发财",希望您喜欢!

“我在自家地里种了3亩枇杷树,今年收了1500斤,赚了2万多,国家还按每亩210元的标准补贴。目前,我已从退耕还林工程中共获得收入2.4万元。”惠水县大龙乡长征村村民罗井成从农村信用社里取出今年的退耕还林补贴后说道,这是他第九年到农村信用社领取退耕还林补贴。

退耕还林后,罗井成在乡里的帮助下种上了果树,每年光卖水果就能赚4万多元。

罗井成是大龙乡退耕还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的具体表现,也是该乡今后一段时间内退耕还林工作的方向。今年,该乡在立足乡情的基础上,规划实施了“千亩”果林种植基地整理改种工作,将经济效益低、生长周期长、成本高的经济作物整理清除,同时换上一批经济效益好、生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的经济作物,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子,达到助民增收的目的。

目前,大龙乡已成立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在村党支部的管理下,合作社对经济林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减轻农民负担,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

据该乡工作人员介绍,该乡已规划建设了千亩茶叶基地、千亩生姜基地、千亩葡萄种植基地、千亩烤烟基地。接下来,还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与建立农业深加工产业园有机结合,通过引凤还巢活动,将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召唤回来,自己当老板,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xZH52.cOm好文推荐

花卉行业:河北唐县核桃大枣等经济林苗木成主角


河北省保定唐县县委宣传部7日透露,该县抢抓今秋降水较多、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条件,全面打响秋冬季造林攻坚战。截至目前,共完成秋冬季造林6000亩,共栽植核桃、桃、大枣等经济林苗木20多万株。

及早谋划,广泛进行宣传发动,扎实搞好今年秋冬季造林工作。唐县在10月份召开全县林业工作会议和秋冬季造林技能培训会,又于11月份在北洪城村召开秋冬季造林现场会,对秋冬季造林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和调度,对造林机制、模式、密度、树种选择以及整地栽植和越冬防寒技术进行培训。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造林、规模发展的原则。唐县各乡镇及早制定工作方案,科学编制作业设计,迅速掀起秋冬季整地造林高潮。坚持“政府要绿、群众要利”,根据资源现状,在整地造林中以栽种核桃、桃、大枣等经济林苗木为主,受到群众欢迎。引导乡村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购置苗木,严把苗木质量关,建设优质果品基地。县林业局还抽调技术骨干,由科级领导带队,分赴18个山区乡镇,检查督导造林进度,实地进行栽植和越冬管理技术指导,确保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果。

了解花卉行业:贵州锦屏林下经济推行“六大模式”


贵州省锦屏县通过产业扶持等方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现已初步形成“林药、林果、林禽、林畜、林菌、林蜂”等六大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产业效益凸显。

锦屏县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套种药用植物,自2024年以来,因地制宜发展林间套种药用勾藤3.4万亩,林下种植何首乌200亩、金银花715亩,年可产林下中药材1458吨。在发展林下果树种植的同时,锦屏县采取“以短养长”的模式,将用材林和经果树种混交,套种杉木与山核桃3.7万亩,可年产核桃1000余吨,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锦屏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放养家禽、家畜。

目前全县已建成建成林下养鸡场20余个,土鸡存栏量近6万羽,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发展林下养羊大户40户,林下养殖山羊近万头。锦屏县还积极培植林菌产业和林蜂产业。据了解,仅林下种植竹荪300余亩,就可实现年产值1200余万元。林农发展林蜂产业年户均增收近万元。

了解花卉行业:红宝石喜林芋的养殖方法


繁殖方法:红宝石喜林芋扦插繁殖。因茎节处易生气根,枝插较易成活。只要气温在20℃以上,随时可以扦插。插时剪取2节以上枝段,留1片叶,插深为插穗的1/2,插人素沙土中,保湿遮阴,很快可生根。

栽培技术要点:1.盆栽红宝石喜林芋,一般可用腐叶土加少童河沙混合配制的培养土,别加少量骨粉作基肥,也可用塘泥做栽培基质。

2.生长旺季约2周施一次稀薄饼肥水或复合化肥,则冬、春季节红宝石喜林芋仍能继续生长。

3.湿生花卉,生长旺盛的5-9月间要充分浇水,并每天喷洒叶面水2-3次,过湿过干都会使叶片变黄;冬季浇水要间干间湿,但以稍偏十些为好。

4.冬季室温以保持在15℃以上为宜。

5.由于其耐阴性较强,可常年放室内光线明亮处培养,但长期放在过于阴暗的房间,会影响生长,因此冬季要给予充足阳光。

6.每年春天换盆一次,可于春末夏初进行适当修剪。

主要病虫害:红宝石喜林芋性强健,家养病虫害少。

了解花卉:改造核桃低产林“五字诀”


1换。即高接换优对低产幼树,采用多头插皮舌接的嫁接方法,高接优良品种。高接时期以砧木离皮至萌芽期最佳,成活率可以达到95%。

2疏,即人工疏雄在核桃雄花萌动前或刚开始萌动时,人工疏除雄花的80%,可以增产果实15%左右。方法是:用木钩拉下树枝或上树用手摘去雄花芽,仅保留树冠顶部和外围枝条上20%左右的雄花芽,以能满足授粉的需要即可。

3垦,即垦覆扩盘于每年春初或秋末,在核桃树周围进行垦覆扩盘,以达松土、除草、蓄水保肥的目的。星覆扩概后,核桃早实、多实明显,新梢生长量提高1.1倍,落叶期推迟8-13天,产量比原来提高30%。垦覆扩盘的深度为20-40厘米,结合修筑反坡梯田、挖鱼鳞坑,修筑蓄水盘等进行。

4施,即科学施肥施肥是结合垦覆扩盘进行的,为便于搬运,以轻质农家肥为主。每株每年施农家肥100下克左右。且于花前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尿素1千克、磷肥15千克。另外,还对易操作的植株进行根外追肥。方法是:花期喷0.3%的尿素加O.2%的硼酸,果实膨大期喷0.3%的磷酸二氢钾。结果表明,综合采用以上肥管措施,产量比对照提高80%,效果显著。5剪,即合理修剪核桃树的“伤流”较为严重,为避免“伤流”现象的发生,每年的修剪在春、秋季节进行。春季修剪在展叶后至幼果膨大期进行,秋季修剪在果实采收后到落叶前进行,初果期幼树的修剪,主要是调整各级骨干枝的长势,使树冠圆满:盛果期大树的修剪,主要剪除干枯、重叠、徒长、病虫害枝条,抬高结果角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达到内膛不空,外围不挤的效果。

花卉行业:生态风景林建设中构建技术


生态风景林是依照现有已经毁损的森林,通过重新选择树种配置与林木改造,是植被重新恢复着地的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并具有可持续生态效益和明显景观效果的人工干预混交林。中国的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是在21世纪初期兴起的,作为城市森林的一个分支,生态风景林具备城市森林所有的特质,尤其是生态改善和景观营造方面,对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和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生态风景林的功能和效益

1.1生态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生态效益包括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休憩保健等多个方面。这些生态效益的大小,是对生态风景林资源价值评价的决定依据。根据《森林生态状况调查统计汇总报告》、《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术规程》(GB/T26902-2024)资料显示,1hm2生态风景林每年可增加蓄水375m3,保持水土可达60t,减少土壤流失334.4t;每年可吸收135~170kg二氧化硫,每天能吸收1t二氧化碳,产生750kg氧气。根据数据得出,生态风景林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平衡,吸滞灰尘,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气候、气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1.2社会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能够给城市的面貌带来绿化及美化的作用,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倡导绿色生态文化进步,满足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1.3经济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了宜居环境的发展,进而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在此进行环境投资,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能够扩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2生态风景林建设的作业设计

2.1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思路

生态风景林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其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因为在建设思路上必须依照森林生态学与森林美学的两者统一,以便能够在形式上体现出实用与观赏价值的美学效果。本文以深圳地区植被为例,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先对其地区植被现有质地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建立适宜其地带的顶级植被。具体建设思路是:展开对该地区的植被现状深入调查分析,确定植被特征后,按照植被类型进行区域划分;其次,将邻近地区保存完好的植被作为参考对象,对植被现状进行功能分析,以便确定出群落演替规律与植被类型。最后对植被现状类型做出总体区域规划,制定生态风群落类型内容。

2.2树种选择和配置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离不开树木的种植,最关键的是树种的选择,树种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风景林的建设,同时也是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效果。为此,在选择树种时,必须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还应注意对寒温带针叶林等混交树种进行合理搭配,讲究乔灌草的有机组合,力争构建多层次的立体化生态环境。栽种的树木要以常青树木为主,这样既能提高树林的林分质量,还能够在短时间内郁闭成林,改变林相景观。

2.2.1树种选择是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技术关键,也是维持生态风景林健康发展的体现。选择树种时应当重点考虑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景观效果好的树种。一般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及具有抗虫害能力强的观赏树种。根据深圳地区气候特征,在生态功能上选择具有植被代表性的森林植被为骨干树种,如壳山茶科、樟科、斗科等南亚热带森林植被;在景观效果上选择以无患子科的腊肠树、豆科的凤凰木、木棉科的美丽异木棉、千屈菜科的大叶紫薇等作为基调树种;在层次上讲究群落配置的复层结构,并配以南洋楹、云香科的榕叶花椒等树种。具体的树种配置,要根据风景林的生态功能、立木生镜以及景观设计主题不同做不同决定。

2.2.2树种配置方面应遵循生态优先和景观协调性原则。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征为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丰富的物种个体、群落之间的生态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在深圳地区树种配置上均采用群落混交方式。根据小班的土壤生长环境以及植被类型与林种功能的具体要求,采用因地制宜的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耐荫、喜阳树种进行上下层树种的匹配,并与景观型树种进行嫁接的配置方法,通过这种配置方法能够根据树种各自的缺乏达到补充的效果。速生树种虽然能够在火烧迹地上短时间复绿,但其生长性不稳定,病虫害多,而与慢生树种进行配置,刚好补充了速生树种的不完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与耐阴喜阳树种结合,能够加快慢生树生长时间,最后配以嫁接彩叶植物种植,既保证短时间复绿,又能营造森林生态景观效能。

2.2.3景观树种的选择。景观物种的选择对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生态风景林的景观物种多采用园林树种进行彩化、香化,但效果并不理想。园林树种本身对土质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且在造林初期需要对树穴进行大量的施肥灌溉才能适应生长环境,耗费太多养料成本,与收获的经济效益不能成正比;除此之外,因前期土壤耗费大多养料,导致后期土壤没有充足的养料,从而造成土壤贫瘠,呈现地肥不足、生长缓慢、衰败等现象,为此,在选择园林景观树种时,应充分考虑树种自身的适应能力,保证树种的生长质量。根据《深圳市野生植物名录》、《深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深圳市林相改造工程设计》等基础资料显示,深圳地区拥有种类繁多、观赏性较高的彩叶植物。按叶色的色系可以分为红叶植物、黄叶植物和紫叶植物;根据植物叶片变色阶段可以分为嫩叶类彩叶植物,如嫩叶类彩叶植物有海南红豆、杧果等,这些植物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生长环境、条件等分别进行归类,同时也是按照当前园林的土壤生长以及观赏价值需求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了解花卉行业:林业经济持续发展


林业发展遵循“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项目促投资”工作规律,社会发展不断的变化,只有体制创新,才能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调研情况,组建工作小组修改

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演变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结合的发展模式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其内涵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到1992年,是森林工业阶段,以提供林木为主的林产品生产阶段。第二阶段,1992年到2024年,追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阶段,1995年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一一琳业行动计划》、《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纲要》明确了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00年对林业进行重新定位,表明我国林业的战略性转移开始实施,2024年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具体的落实途径,2024年进行的现代林业建设,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第三阶段。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林业经济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当前,我国林业经济正处在第三阶段,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效襦。

二、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林业经济结构单一

我国的林业生产现在还普遍采用粗放密集型的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原榭料浪费严重,结构不合理等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2.森林资源急剧下降

面对全球森林资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状况也令人堪忧,面积总量少,只占世界总量的3.9%,而森林的蓄积率更是低至3%。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森林覆盖率只榴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同时,对自然树木的乱砍滥伐,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在巾幼林中,人工植树造林的比例很高,由于树木单一,易于死亡。我国的森林状况正处于低产期,低效益,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3.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妨碍了林业经济的发胰。我国的经济体制存在着政企不分,职责不明,产权和经营权不清,企业不能自主经营等问题。政府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不强,林业经济整体上是弱势经济,资金不足严重阻搿丁企业的创新改造能力。我国的林业经营模式还处在传统的体制中,缺乏自由竞争的意识。

三、对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经济活力

林业发展遵循“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项目促投资工作规律,社会发展不断的变化,只有体制创新,才能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调研情况,组建工作小组修改或补充相应的地方规定。加强林业规划项目管理,完善规划项目管理体制,积极争取项目储备和支持,完善林业项目库建设,积极向省、市林业厅申报争取项目,争取将林业项目纳入本地区项目规划;注重林业项目前期和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保障,为林业项目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深化改革国有林业单位体制,解放林业生产力。现有的林业资源主要有公益林和商品林。作为公益林主要是政府为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以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的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木材和林业产品,加大政策扶持,以市场为导向,经营自主,大力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现代化科技,提高林业产量,加速林业资源的发展。

2.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国家拨款方式,鼓励国家及地方院、校、所及企业投入人才物力于林业及自然生态均衡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作为社会中间力量的院、校、所及民间有实力的科研团队,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场人和自然和谐沟通的伟大事业中去,促进人类对自然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自然界自身破坏极限和修复极限的研究。可以寻求人类对大自然索求的极限。对这种自然规律和发生条件的研究。可以给林业经济开发规模和开发程度规定必要的限制条件,实现人类发展的自我约束,顺应自然环境的进化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道路,实现人和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

3.加强政府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

一直以来,政府在我国林业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林业经济要想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在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基础上,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监督作为保障。加强地方领导,除了引进外资项目外,在地方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每年给予高效经济林开发项目以奖代补。要花大力气,通过组织培训、引进能手等方式,促进提高林业实用技术在农村推广普及的水平和效果。同时,利用政策优势,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材料,通过建办林业高科技示范园和高效产业示范途径,不断提高地方林业水平。

4.加快林业信息化,稳步推进立业发展

2024年3月25日,《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二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三是需求主导,面向应用;四是整合资源,促进共享;五是注重实用,适度超前;六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林业信息化是促进林业决策科学化、办公规范化、监督透明化、服务便捷化的重点工作,需要各部门落实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不能盲目开发,不顾大局,各地区要有自己的林业信息系统,以便于全国范围内林业信息部署。

了解花卉行业: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之路


由于林业资源可利用周期长,可利用资源面临枯竭等因素导致林业整体经济快速下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注重林下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振兴国有林业经济、加快林业职工致富的好途径。

一、林下经济及其意义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军,因为国有林场是林业企業的主体,并且有很大的企業属性优势。

不论是国有的、集体的还是民营的企業,同样是人在管理,国有企業出现的问题绝不是权属问题导致的,国有企業发展的障碍在于管理层及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发展国有企業经济必须建立针对管理层的,可监控的、有问责约束、民主的制度来给予保障,这是国有企業发展的前提。国有林业企業更是这样,否则国有林业企業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都将会被损失殆尽。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

(一)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業,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業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業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三)有利于信息的利用

信息已经成为了各个行業前进方向的航灯,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有足够的分析和预测,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视觉、听觉和嗅觉,企業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由于国营林场有本行業多层、多种信息的渠道,比如政策的、上级单位的、科技的、市场的。所以在国营林场基层上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这是国营林场的又一个优势。

(四)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業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五)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三、多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一)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比如有荻、芦竹、象草、柳枝稷、草芦等。能源草一般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的丛生草本植物。从化学组分上来说,能源草富含碳氢化合物,炭活性高,灰分含量低,热值高,适用于作燃料原料。因此,能源草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伴随石油燃料被新能源取代的趋势,短周期柳树矮林的栽培被引入瑞典。瑞典曾进行大量研究,寻找可通过集约经营生产能源的速生树种,结果表明以矮林形式经营的柳树是最适合用于生产能源的。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矮林获得生物能源,其造林地主要是农地,所生产的生物量在地区供热厂中用于联合热电生产。可见,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二)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業随之兴起,园林苗木業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三)发展畜牧業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

(四)发展林药型林下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五)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草莓、西瓜、甜瓜、菌类、蕨类、刺五加、刺老芽、大叶芹、山菠菜、薤白(小根蒜)、蒲公英等都是可以在林下种植的品种,应该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和规模发展经营。

最后,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村、农民的支持,所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形式上,我们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仅要为农村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还要让它们在农村扎下根、结出果。

有人说,当代中国农民是最大的弱势。党中央、国务院对作前所未月的重视,对农村的文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轨道。建国以来,我国宜佳文化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组织机构,曾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解放初的文化室,到大跃进时的俱乐部,从文革时的宣传队,到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站,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十分艰辛。可以说直到文化站的出现,才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文化站也曾经风光一时,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征农业税之后,农村文化站日渐衰落。所以我们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在农村建立一去有素质、有文化的基层文化干部联合化工。他们要热爱文化事业、不怕吃苦,具有开拓创新、关于动脑、创造条件开展文化工作。

了解花卉行业:九里香盆景制作


九里香树桩从野外挖取,选择树干粗壮,干形优美,有造型价值的树桩,或多年受大自然“磨难”、人工砍伐后的古老树桩。树桩挖掘后采用因树势造型的手法,根据树桩的特点,经过截干、精心养坯,精心设计树型,反复加工造型,可制作出盘根错节、清新飘逸、苍劲古朴的九里香树桩盆景。九里香生长速度快,干枝特别适宜用蓄枝截干的方法造型。其枝条柔软,弯曲造型不容易折断。可以采用攀扎、修剪相辅的方法造型,达到快速成型的目的。成型的九里香盆景多用修剪、摘心方法保持原来的树型。选用粗干的九里香树桩,通过截干,截除多余树干,改变树干枝条的比例,使树干粗壮、枝条渐小。干枝每一段的大小、长短要符合整体要求的形状,不符合要求的枝干就必须截剪。截干后,树干萌芽长出枝条的部位,一般根据树干的弯曲而定,在弯曲外的部位上留枝,能使树势更有美感。新长出而被留用的枝条,长到符合大小比例后,再进行截干。从主干上长出的侧枝可以重新转化为主干,这样反复进行直到成型。枝条的排列是树干的下方比上方粗,枝条本身的比例是一节比一节小,一节比一节长。每节的弯曲角度可随人意,但要自然、流畅,有节奏感。枝条的侧枝通过修剪,可以加工成鹿角枝、鸡爪枝、回旋枝等。枝条根据需要还可以加工成跌枝、飘枝、垂枝,同时还要有前后枝和必要的补枝。

喜欢《了解花卉行业:贵州退耕还林助农 经济林里发财》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植物配置花卉疏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