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养殖:四川省达州市实施千亩核桃丰产技术",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近日,由达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申报的《核桃丰产技术推广示范》获国家批准开始实施,计划用近3年时间,采取“推广单位+专合组织+农户”模式,在大竹县清水镇推广示范核桃丰产技术1000亩。

达州市是核桃适生区,栽培历史久远,核桃资源丰富。由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平均亩产不足35公斤,经济效益低,严重制约林农增收致富和生产积极性。从2024年至2024年,达州市林科所开展了“早实薄壳核桃优良品种选引及丰产栽培推广”,该项目2024年荣获达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核桃产业科学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达州市林科所与大竹县林萍核桃农民专业合作化协作,于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在大竹县清水镇实施国家《核桃丰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建设规模1000亩,重点推广施肥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种植大户及技术骨干500人次。

项目实施后,可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万亩核桃基地应用丰产技术,将较传统核桃种植经营提高产量30—40%,经济效益显著。

XzH52.COM推荐阅读

花卉相关知识:四川达州市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对森林采伐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增强林业配套改革需要,规范行政权力,促进林业长远发展,达州市摸索建立了一套科学、透明的森林采伐指标分配办法,取得不错成效。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禁止国家级公益林中的一级公益林采伐,严禁实施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达州市境内主要交通要道、河流视野范围内,城市及周边的森林严禁实施商品性采伐。商品林实行限额采伐,将消耗限额严格控制在国家和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二是科学分配指标。制定科学规范的林木采伐指标分配方法,建立监督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赋予广大利益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采伐指标分配数量、方法摆在明处,实行“阳光”操作。对符合政策鼓励扶持的对象给予优先安排林木采伐指标。特别是对已纳入编限单位的,根据编制的采伐限额安排林木采伐指标;对符合编制详细、简明森林经营方案且尚未纳入编限单位的,参考经营方案测算的年合理采伐量,实行林木采伐指标单列;对编制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的,实行统筹安排,根据森林经营类型和林分年龄安排林木采伐指标。

三是实行分级管理。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森林可采伐资源状况,将采伐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单列单位和乡镇;基层林业站根据上级分配的非计划单列采伐指标,组织各行政村统一申报安排采伐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采伐伐区进行采伐指标预安排。分解到村组的采伐指标,交由可采资源的群众讨论确定分配方案,落实到具体农户和其他个人。采伐指标分配落实结果,经村(组)、乡(镇)签署意见后,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作为审批采伐和办理采伐许可证的依据。严禁将集体采伐指标分配给木材经营者和加工企业并由其组织采伐他人所有林木。实现采伐指标早知道,充分保障广大林农利益。

花卉行业相关:四川省郫县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


近日,四川省郫县出台《进一步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助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花木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精品化发展,重点在花园、友爱、新民场、三道堰等镇发展“一区双核”花卉苗木产业。

二是强化配套服务。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的方式,结合土地综合整理和一线一品打造,加快推进IT大道高端苗木生产基地建设,抓好花卉苗木交易市场、“西部花木物流贸易港项目”、花卉苗木产业服务中心建设,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强化品牌包装升级。利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中国盆景之乡”等资源优势,引导园林绿化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活动,参与和申办各类花木展览会、展销会等宣传活动,加大花木产业宣传推介力度,扩大花卉苗木产业的影响力。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国内外先进栽培生产方式和营销体系,大力培养花卉苗木职业经理人、花木经纪人,实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科技水平。

五是强化政策扶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引导建立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互助基金,做好货款项目、评审、评估抵押物。同时支持园林绿化资质企业、合作社(花协)以产权进行抵押、平台公司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切实解决花木企业融资难问题。

力争到“十二五”末,郫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花卉总产值达到22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5家,十亿元的企业1家,一级绿化资质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陈万里)

花卉行业相关:四川省林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四川省依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全省林下经济共实现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39.8亿元,增幅85.7%,为林农人均实现增收近200元。

一、林下种植方兴未艾。近年来,四川省在林下种植方面涌现出林药、林菌、林粮、林果、林菜、林草、林茶、林葛根、林笋、林竹、林桑等模式。目前,全省林下种植面积共268.62万亩,参与农户380.47万户,上半年实现产值17.6亿元。全省从事林下种植的专业合作社有385个,参与林农50.6万人,经营面积176万亩,年生产能力达2.9亿吨,龙头企业47个,生产加工企业77个,仓储企业2个,综合交易市场17个。大邑县引进成都恩威集团、科伦集团、新天豪公司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万余林农种植中药材8.5万亩,每亩林地林农增收400多元。预计到2024年,全省将建成林下种植示范基地2100余个,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万亩,累计实现产值230余亿元。

二、林下养殖蓬勃发展。四川省在保持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蛙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相继探索出了林麝、林蛇等林下养殖模式。目前全省林下养殖参与农户426.19万户,实现产值40亿元。全省从事林下养殖的专业合作社385个,经营面积62.7万亩,参与林农5.68万人,年生产能力达1.06亿吨,龙头企业52个,生产加工企业8个,仓储企业1个,综合交易市场11个。合江县榕佑乡八仙村竹木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全社从事林下养鸡的农户达到700多户,养殖规模16万余只,是林改前养殖规模的6倍。合作社还统一注册了“云仙鸡”商标,售价达40-50元/公斤,比普通鸡高15-20元,产品供不应求,社员中年收入最高的达到十数万元。预计到2024年,全省将建成林下养殖示范基地1500余个,养殖面积将突破430万亩,累计实现产值达260余亿元。

三、林下采集异军突起。四川省川西高原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以松茸等菌类和山野菜为代表的林下产品丰富,品质独特,市场广阔。2024年,甘孜州农民林下采集松茸1969吨,实现收入1.2亿元;阿坝州农民林中采集花椒1600吨、食用菌42吨、山野菜64吨,实现收入5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全省林下采集业实现产值6.96亿元,参与农户26.95万户。

四、森林生态旅游前景广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四川省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乡村森林景点为载体,大力发展以野生动物观光、森林、湿地、草原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其中利用集体林面积达225万亩,参与农户11.83万户,今年已为农户实现收入11.7亿元。全国林改典型苍溪县8.2万农户从林下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占该县人口的2/3。该县打造乡村生态家园旅游点21个、省级生态村17个,建成九龙山和三溪口森林游客接待中心,发展“林家乐”600余户,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2024年生态旅游收入超过5000万元。

四川省林业厅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42号)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省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0亿元。

了解花卉行业:四川省青神县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四川省青神县林业局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古树名木不遭到非法破坏。

一是开展资源普查。对全县境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古树名木资源档案。经查,青神县境内50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名木共计59株、7个科,分布在12个乡镇,以桢楠和黄葛树为主,最大树龄达到了500年。

二是实行挂牌管理。对经过认定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落实专人管护,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并规定凡挂牌的古树名木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采伐或移植。

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对进出青神县境内的古树名木的排查力度,主要检查相关手续是否齐备,古树名木来源、去向是否清楚,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严肃处理。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标语、电视、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并鼓励和号召群众对古树名木进行认养,扩大古树名木的保护群体,提高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了解花卉:四川省开江县召开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会


四川省开江县林业局组织召开了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会,力争打造“中国西部银杏之乡”,培育一支市场意识强、实践能力高的银杏专业技术队伍。来自全县各乡、镇、村的银杏专业技术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上,四川银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银杏栽培技术专家刘学忠主要讲授了银杏采叶园和银杏挂果树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刘学忠结合开江县实际情况,就银杏产业发展的前景及如何抓、怎么抓做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对银杏采叶园的园地选择、苗木栽植、管理措施及采叶与干制过程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并以图片形式对银杏挂果树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人工授粉进行了系统讲解。同时,开江县林业局还免费为银杏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了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相关资料。

通过此次培训,使银杏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系统地掌握了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增强了发展银杏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参加培训的银杏专业技术人员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把今天学到的技术全部传授给群众,带领群众把银杏产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增收致富。

花卉科普:四川省宣汉县林业打造四条产业助经济腾飞


近年来,宣汉县林业基地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林木、林果、林药、森林旅游四大产业,林业产业迅猛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日益凸显。目前,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

一是林木加工业初具规模。宣汉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立县”的战略构想,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把林木加工产业作为该县确立的林业四大产业之一,使全县林业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目前,全县速生丰产林基地达到50余万亩,恒祥木业、昆池木业、天台胶合板等林木加工龙头企业已形成规模。有大中型板材生产企业5家,小型木材加工企业(点)90余家,在210国道胡家镇、南坝镇、新华镇等地形成了4个相对集中且具有较大规模的加工区。

二是林果产业发展迅猛。全县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果品年产量达10万吨,建成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10余万亩。全县形成了柑橘,李子、桃子、梨、核桃等果品生产基地,林果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在振兴地方经济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林果产业实现新发展,目前大力发展新型果品,预计林果产量达40万吨,年销售额将突破2亿元。

三是林药产业不断壮大。宣汉县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技术型人才,加之该县土壤肥沃,气候适合杜仲、天麻、木香等多种中药材生长,这些都为中药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交易市场扶植和培养,中药材产业快速推进,生产基地已达37.5万亩,形成以昌林药业等7个专业合作社,年产中药材10万吨,年产值达到3亿元。

四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宣汉县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发展特色经济林,培育了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利用1余万亩的枣树林和千亩特色杜鹃花林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枣乡文化节和杜鹃花节,在楠竹场开展了以竹文化为主的艺术节,在杨家河因地制宜建立了生态观光园和观光大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旅游活动,目前,全县以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已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全县相继申请建立了国家风景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建设面积共计20万多亩,年生态旅游收入3亿元。

花卉百科:四川省青川县八措施打造“中国银杏之乡”


为努力寻求一条林农长远增收致富之路,四川省青川县委、县政府在充分把握县情和市场行情基础上,决定大力发展银杏这一珍稀林木产业,实施银杏富民工程,着力打造“中国银杏之乡”。

一是坚持科学定位。政府以产业发展资金为“引子”,前期无偿为每位农村群众提供10株银杏树苗,后期通过打捆项目、整合资金、民间投入等办法,4年内人均栽植银杏树50株,总量达到1100万株。5年后实行出售一批、补植一批的办法,确保户户都有致富门路,人人都有增收保障。

二是强化苗木供应。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原则,发展初期由县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并坚持就近排栽、就近育苗、就近供应的原则,大力发动群众自主育苗,力争在2至3年内繁育合格苗木880万株。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全县成立银杏产业发展办公室,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开展县、乡(镇)、村、社四级培训,让农民边学边干,真正成为技术明白人。

四是抓好大苗栽植。各乡镇组织群众就地就近调取2至3年生大苗,充分利用四旁地、自留山、自留地、宜林荒山荒地等地势平缓、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栽植银杏。大力推广银粮、银菜、银药复合种植模式,加快银杏生长速度,提高耕地种植效益。

五是强化科学管护。牢固树立“三分栽,七分管”理念,积极开展秋后中耕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并及时对新栽植银杏实行挂牌管理,切实营造了全民爱树、护树、管树的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科技攻关。加强银杏产业研究,引进专业人才从事银杏研究工作,积极争取国内知名专家和科研院所支持,把青川建成国家银杏科研试验种植基地,建立全国银杏品种园,为打造“中国银杏之乡”奠定物质基础。

六是实行联网销售。建立银杏专业网站,或在绿化苗木及园林绿化等其他网站开设专栏,收集和发布银杏风景树木市场供求信息。建立覆盖所有乡(镇)、村的银杏信息网络体系,互通有无,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七是加大政策引导。把银杏栽植与扶贫解困相结合,苗木采购实行政府补贴10株,农户因栽植、管护不到位而造成苗木死亡的,按“死亡一株、重栽一株”的要求补植到位。农户出售银杏风景林木时,免收相关税费;流通中介组织收购、贩运银杏风景林木时,实行税费优惠。

八是加强宣传发动。以“一人十株银杏树,十年就成富裕户”为主题,切实把“银杏富民工程”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与实绩考核、评先选优挂钩,形成了全民推进银杏产业发展的高潮。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银杏155万余株,其中野生银杏树20万余株,人工栽银杏大苗135万株;培育银杏苗木600余亩1400万株,银杏富民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花卉科普:四川省多措并举扶持农民林业专合组织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实现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目标,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工作,全方位发展和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一、完善政策支持。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省林业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省财政厅印发了《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完善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从建立、运行、管理和财务制度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财政扶持。由于林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为鼓励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基地、拓展市场,带动林农增收。从2024年起,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两年来,省级财政安排近3000万元扶持了46个运行规范、带动性强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带动社会资本和林农投入资金6785.8万元,实现林业产值4.5亿元。

三、突出科技帮扶。启动了“万人帮扶”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重点培训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着力提升林业主管部门的服务能力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

四、开展示范创建。近年来,四川始终将抓点示范、典型带动作为加快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大邑等11个县(区)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引导示范创建县研究和探索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强专合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为全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树立样板。

五、全面摸底调查。近年来,四川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增长较快,为全面掌握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加强指导和扶持。今年上半年,四川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摸底调查。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389个(工商、民政注册数),其中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240个,今年新增103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协会149个。2024年,专业合作组织的林业产值占到全省林业产值25%以上,辐射带动当地农户30%以上,专合组织成员人均林业收入是普通林农林业收入一倍以上。

为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山区林农增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四川将进一步完善林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规范管理、市场对接,为林区农民实现全面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花卉百科:四川省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成效显著


从2024年国家启动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以来,按照“强林惠农、突出重点、政策公开”等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原则,通过实施国家林木良种基地补贴,四川省第一批6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改善了基地的生产条件。通过实施国家林木良种基地补贴,长期以来困扰林木良种基地投入不足和生产资金短缺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善,良种基地生产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树体管理、疏伐整枝、辅助授粉等工作全面开展,种子园、母树林、收集区等良种基地得到了全面抚育,补贴前后对照,基地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维修道路、晾种房,购置采种、数据处理等必要的简易设备,完善了各项设施设备,基地基础建设得到了一定的改观。

二是保护了基地的种质资源。四川省第一批6处国家林木良种基地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杉木、柏木、马尾松等种质资源500份、家系607个、无性系1391个、优树12292株,这些资源是不可复制的珍贵材料,堪称无价之宝。通过实施国家林木良种基地补贴,对林地进行清理,对种源进行挂牌,对优树进行登记,有效保护了基地的林木种质资源。

三是提高了基地的良种供应能力。通过实施林地清理、松土除草、肥水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基地生产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良种供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据统计,6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024年度共采种9100公斤,2024年度共采种7061公斤(部分杉木种子园在2024年度采取了截顶措施,对基地种子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较2024年有了大幅提高。

四是增强了基地的科技含量。按照国家林木良种基地补贴试点有关要求,坚持“科技兴种,人才强种”的战略方针,各基地均落实了科技支撑单位和指导专家,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制定了合作计划,加强了专家长年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开展了测土配方、无性系花期观测、母树结实、母树截顶等生产科研试验。如洪雅林场、高县月江森林经营所、筠连林木种子园依托科技支撑单位,通过对杉木种子园开展截顶试验,改善了母树的生长环境,促进了母树侧枝的大量萌发,形成了新的优良结果母枝,预计2至3年后种子产量可提高30%。

五是完善了基地的档案管理。通过购置档案柜、数据处理等必要的简易设备,各基地建立健全了基地档案制度,落实了专人管理,完善了档案资料。尤其是各基地对以前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梳理、完善,并分类、分年度进行整理成册、微机录入及电子化管理。如高县月江森林经营所对种子园无性系配置图、子代测定林配置图等进行了全部电子化扫描,对基地生产管理的各类照片进行了整理归档,对近几年的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各类文件等进行了整理、登记、装订成册,共计207册87728页。(吴开志)

花卉行业《花卉养殖:四川省达州市实施千亩核桃丰产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千层红养殖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