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如何防治兰花“兰虱”?",希望您喜欢!

湖北省孝感市挑水街陈石平读者来信问:我是一个初学养兰的花卉爱好者,没想到刚开始就遇到兰花叶片背面出现白乎乎的细小颗粒的情况,随信寄上兰花叶片,请问这是病害还是虫害?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从你夹寄的兰花叶片附着物来判断,应该是感染了“兰虱”,它是危害兰花的蚧壳虫群体的俗称,危害兰花的蚧壳虫种类多达20余种,主要有兰圆蚧、黄糠蚧、兰矩瘤蛎蚧、条斑粉蚧等。蚧壳虫大多寄生于兰叶中下部,以叶脉沟和叶背为多。虫体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的盾形小突起。大龄若虫和成虫体长一般不超过2毫米,幼龄若虫个体更小,既象叶片的小瘤突又似泥沙等污染物,易被人们忽视,长大后又有蜡壳包裹,药剂不易渗入,防治比较困难。初孵若虫缓缓爬行,寻到合适部位后,就把口针刺入兰叶开始危害。它们在吮吸叶汁的同时又分泌蜡质形成躯壳,被吸食汁液的叶片会失去光泽,出现不规则斑点,妨碍植株生长,使其观赏价值大为降低。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甚至还会造成植株死亡。蚧壳虫一般一年发生2~3代,雌成虫在受精状态下越冬。当气温回升时就开始吮吸叶汁,通常兰圆蚧4月份开始产第一代虫卵,黄糠蚧孵化高峰期为5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兰矩瘤蛎蚧5月下旬产卵。由于蚧壳虫类产卵时间长、卵期短,各虫态重叠发生,家庭栽培全年均可发生。建议你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①少量发生时,用软牙刷或小棕刷,顺着叶片轻轻刷除,也可用薄竹片将虫体刮除,一般有蜡壳形成的蚧壳虫,已失去爬行能力,剥离叶片后也就失去对兰花的危害性。同时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遗漏活虫体。

②养植环境及兰盆要通风透光,盆土不宜过湿,同时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可减少蚧壳虫类的发生。

③对于名贵兰花品种,也可用棉球蘸70%的酒精擦拭叶片,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④药物防治应抓住第一代卵的孵化高峰期和若虫幼龄时期,一般在5~6月,此时若虫蜡壳尚未形成或蜡壳较薄,可喷洒40%速补杀乳油2000倍液,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并注意喷洒叶背、叶腋和假鳞茎等隐蔽处,大龄若虫或成虫,用药可稍浓;死亡的介壳仍附在兰株上,必要时还要人工抹去。

xZH52.cOm好文推荐

了解花卉行业:梨园梨木虱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


梨木虱(PsyllapyrisugaForster)是梨园常见的一种害虫,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生量不大,危害很轻,一般不专门防治。即使偶尔发生量较大时,于7月盛发期施1次药,即可消除危害,且与防治其他害虫同时进行。1991年梨木虱在绥中县梨园大发生,200万株梨树受害,到7月中旬梨树落叶率达14.1%。此后,梨木虱列入梨园每年必须专门进行防治的对象之一,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了有效地控制梨木虱的危害,通过调查、探讨、试验研究,已基本掌握梨木虱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无公害防治策略。

1梨木虱的发生规律

梨木虱食性比较专一,主要为害梨树。常见的梨品种中,以秋白梨、鸭梨、蜜梨、慈梨等品种受害重,因为这些品种叶片蜡质层较薄,而蜡质层较厚的品种如京白梨、八里香等受害较轻。春季多集中于新梢、叶柄危害,夏秋多在叶背取食。成虫及若虫吸食芽、叶及嫩梢汁液。受害的叶片,发生褐色枯斑,受害严重时全叶变成褐色,引起早期落叶。若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蜜汁黏液,诱发煤烟病(果实遭污染),常将相邻2张叶片粘合在一起,若虫则栖居其间危害。当有蚜虫发生时,若虫大部分钻在蚜虫为害的卷叶内,此时喷药防治,不易接触虫体,造成防治困难[1]。新梢受害后,有萎缩现象,致使发育不良。

2梨木虱生活史及习性

在辽西地区的绥中县,梨木虱1年发生3~4代。以越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树皮裂缝、土隙、石缝等处越冬。越冬成虫出蛰早,当日均气温0℃左右(最高6℃)时(2月下旬至3月上旬)即可出蛰活动,3月中旬进入出蛰盛期,出蛰期达1个月。成虫出蛰后,即在一年生枝上取食危害,交尾产卵。3月上中旬产卵初期,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4月上旬为末期。越冬成虫出蛰盛期正值第1代产卵初期,这是药剂防治的最有利时机[2]。第1代卵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中旬为盛期。5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以后世代重叠,各虫态同时存在。大体是第2代成虫在6月上旬,第3代在7月上旬,第4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

成虫活泼善跳,越冬代成虫出蛰后,在温度很低时,活动力差,且无显著假死性。产卵部位随时期不同而异,发芽前多产在芽痕处,出叶后则产在叶柄沟内和叶面中脉沟内或叶缘锯齿间,叶背极少。若虫喜在隐蔽处危害,第1代若虫为害初萌发的芽,常钻入已裂开的芽内、嫩叶及新梢危害,展叶后转移至叶柄、叶片基部和叶片卷曲部位危害,叶面叶背均有。若虫有分泌蜡质和蜜露的特性,若虫孵出2~3d内,腹部末端分泌出白色蜡丝,继而分泌无色透明黏液;7~8d后分泌物呈粘稠液体。梨木虱的发生与湿度关系密切,在干旱季节或少雨年份发生严重,降雨多时则发生轻。梨木虱的天敌很多,已知有花蝽、瓢虫、草蛉、蓟马、肉食性螨及寄生蜂[3]。

3发生原因

导致梨木虱猖獗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梨园内农药使用不当,即持续多年过量使用1605、氧化乐果等剧毒农药致使梨木虱产生抗药性,天敌被杀灭殆尽。在梨园,为了防治梨大食心虫、梨象鼻虫、苹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以及梨小食心虫等,每年用药3~4次。不但年年使用1605、氧化乐果、敌百虫等毒性大的农药,而且使用浓度不断加大。50%乙基1605乳油对水倍数低到300~500倍。由于这些农药已经使用多年,对梨木虱无杀伤性,但天敌几乎被杀灭殆尽,所以呈现出用药量越大、梨木虱发生越严重的现象。据1991年调查结果表明:5—6月末打杀虫剂的梨园(树),梨树叶片受害率13.1%;施1次药(敌百虫500倍液)叶片被害率30.7%;施2次药(敌百虫、氧化乐果)叶片被害率50.4%;施3次药(氧化乐果、1605、速灭杀丁)叶片被害率72.5%,其落叶率也以相应比例递增。

此外,春、夏季干旱是近年来绥中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干旱为梨木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4无公害防治方法

依据梨木虱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采取人工防治,适时合理用药,交替和及时更新农药品种,同时多种害虫防治兼顾,从而达到避免或延缓梨木虱产生抗药性,保护天敌,以期逐步恢复并发挥生态系的自然调控能力作为防治对策。

4.1人工防治

在冬季开展人工刮树皮、清扫果园杂草落叶,从而减少梨木虱的越冬基数,也减少其他害虫的越冬基数。对梨大食心虫、梨象鼻虫、蝽象要以人工捕捉为主[4]。

4.2适时用药

防治梨木虱的关键在于早期防治,即要将过去发生盛期用药提前到出蛰盛期和第1代卵孵化盛期防治。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机,大部分越冬成虫出蛰后产卵前(8d左右),当成虫暴露在枝条上(此时气温较低,成虫活动力差)时,进行1~2次喷药防治效果良好。试验和生产实际充分证明,只要此期防治得当,可基本达到彻底防治目的。同时,由于此时天敌均为出蛰,可取得既防治梨木虱又不伤天敌的双重作用。第2个药剂防治适期是第1代卵孵化盛期,也即在梨树(鸭梨)落花90%以上时。此时喷药是补充出蛰期防治之不足的关键时期。此后由于若虫大量分泌黏液、世代重叠、虫态复杂,再开展药剂防治则效果不佳。如果因前期失误,后期发生严重而需要防治时,关键在于选用对若虫有杀伤效果的药剂(可与黏液相溶)。

在选用农药方面,总的原则是停止常用农药的使用,选用低毒新药。经过试验筛选表明: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对出蛰期越冬代虫有良好的杀伤力;而对若虫,特别是6—7月间已大量分泌黏液的若虫,首选药剂是水胺氰乳油(对成虫同样有效),30%水胺氰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82.1%(校正杀虫率);30%桃小灵乳油1500倍液加洗衣粉500倍液效果次之,达72.9%;菊酯类和1605等有机磷农药防治效果显著较低,甚至基本无效。

4.3合理用药

果园要避免打安全药(不管有虫无虫每隔一定时间打1次药)和经验药,对各种害虫的防治要严格依据各自的防治指标决定是否用药;尽量不用剧毒农药;用药浓度要合理,不得随意增加有效用量;强调提高用药质量。

4.4交替和更新农药品种

筛选出多种新农药交替使用,已经表现无效或低效的常用药剂要停止使用,即使是试验证明有效的新农药也不要连续使用,防治其他害虫也应如此。近些年来,桃小灵已替代了1605防治食心虫类,同时要注意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通过以上几项措施综合运用,可避免或减缓梨木虱抗药性的产生,保护天敌,以逐渐恢复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将梨木虱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程度下。

了解花卉行业:如何防治红蜘蛛?


红蜘蛛是一种螨类,主要分两种,一种叫朱砂叶螨,成虫体色变化很大,为橘红色或锈红色,身体两侧有深色斑块。另一种叫山楂叶螨,体色红或深红,背两侧有深色纹。一年可发生十几代。尤其是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危害更甚。在30℃以上,天左右就可繁殖一代。用口器刺入叶内吮吸汁液,被害叶叶绿素受到破坏。危害严重时,叶片逐渐枯黄脱落,甚至全株叶片落光,对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可危害海棠、木芙蓉、梅、蜀葵、碧桃、樱花、榆叶梅、佛手、金橘、月季、桂花、杜鹃、茶花、迎春、葡萄等。

红蜘蛛防治方法:要及时除去花园的杂草,消灭越冬虫源。开始发现叶片有少量灰黄斑点时,要及早摘除,集中烧毁,以防蔓延。喷药要适时进行,可喷洒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这对消灭成虫、若虫的、幼虫、卵皆有效。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1200-1500倍液,杀虫效果也很好,但对虫卵无效。用0.3-0.5度石硫合剂喷洒,可以杀死虫卵。在花木休眠期用3-5度石硫合剂可杀死越冬雌成虫,效果很好。由于红蜘蛛多在叶背面危害,因此,喷药时要对准叶背面,并注意喷洒内膛枝叶。如果仙人掌发生红蜘蛛,可把它放入一个大的容器内,然后在容器内挂上滴滴畏棉球,并把容器盖严,经一夜后可将红蜘蛛全部杀死。

花卉行业相关:如何防治蓑蛾?


蓑蛾又名避债虫、口袋虫、皮虫、吊死鬼。其幼虫吐丝作囊,身居其中,因有护囊保护,生存抗逆力强,发生危害与外界气候条件一般无密切关系,但遇高温干旱天气则危害尤为猖獗,其幼虫能借风力传播扩大危害范围。一般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上的虫囊中越冬,夏季开始活动。食性杂,吐丝随风飘散,取食叶肉。随虫龄增大,可将叶片吃光。危害腊梅、贴梗海棠、榆叶梅、紫荆、杜鹃、蛇根菊、黄杨、月季、蔷薇、海桐、冬青、五针松、木兰、石榴、玫瑰、丁香。

成虫雌雄异态。幼虫时从母囊中出来时,即选取植物枝叶上的茸毛碎片作囊护身,以后即寄居在作成的护囊里。护囊长约25-30毫米,悬挂在由丝相连的枝、叶上。取食时,从囊内露出头和胸足,负囊而行,吞食花木叶片,食后仍蜷缩囊内,并可在囊内越冬和繁殖后代。具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在冬春季节人工摘除越冬虫囊,以消灭虫源。也可悬挂黑灯诱杀雄蛾。药剂防治应在5-6月份孵卵期,和幼龄幼虫,喷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倍液。喷药时间以傍晚为好。一般一年繁殖一代,偶为两代。

蓑蛾防治方法为:

①数量少的,可摘除受害叶片及捕杀虫囊。

②用倍液喷杀。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花卉行业相关:如何栽培白兰花?


白兰花属木兰科,常绿乔木,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盆栽白兰土质应使用酸性腐殖质培养土。如泥炭土或松针土内可掺入1/4或1/3的粗沙。如无泥炭土或松针土,也可用细沙代替。土壤应以疏松、透气、排水为首要。盆也不宜太大,盆底要凿大孔,上垫碎瓦片,目的是使盆内排水通畅,积水可排出。

基肥可用马蹄片或羊蹄壳,夏季宜每周施稀薄腐熟的有机液肥一次,液肥以麻酱渣水最好。北方多碱性地区,液肥内应适当掺些黑矾(硫酸亚铁),使盆内呈酸性反应,可促使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滋润苍翠。9月中下旬移入温室越冬,越冬期间室温保持10℃左右,不得低于3℃。翌年4月中下旬出室,出室之前可适当将枝条下部的老叶摘掉一些,保留枝梢上的嫩叶,这样有利于促生新枝条,多开花。

浇水最好用雨水、河塘水。如用自来水,需放二小时后再作浇灌。切勿使用存放过久的死水,或含杂质较多及偏碱性的水。夏季水温比土温宜略低,冬季宜略高。浇水时应“见干见湿”,即盆土表面干后再浇,浇则浇透。

白兰花喜肥,要适当搭配些磷、钾肥。以豆饼、鱼肠等腐熟后的上层汁液稀释十五倍施用为好。在晴天傍晚土壤干燥时施用最宜。次日应浇一次透水,以防肥害。出房后,每隔一星期施追肥一次,盛花时要适当地勤施、多施。白兰花需充足的阳光,但夏日中午要注意墙壁、水泥地等反射热会使温度升得很高,使盆土干燥,应设法避免。可在周围喷水降温,增加湿度,同时要注意通风。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花卉行业:如何防治兰花“兰虱”?》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虱虫如何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