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草很有帮助,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请您阅读花卉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花卉病害辨别与治疗》,希望对您的种植花草有所帮助。

花卉病害辨别与治疗

作为一名专业的园艺师,需要掌握一些花卉病害的辨别与治疗的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下面爱花卉网小编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花卉病害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花卉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常引起植物的叶子、茎和花器的腐烂、变色和变形等问题。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等。

1.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并逐渐扩大。由于黑斑病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及时采取措施非常重要。立即将受感染的植物隔离开,以防病害蔓延。可使用药剂进行喷洒,如0.1%的多菌灵,每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2.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花卉病害,其症状为叶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治疗方法包括喷洒药剂,如0.2%的硫黄粉,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也是预防白粉病的关键。

3.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侵害花朵和叶片。它通常以灰白色的霉菌覆盖在感染部位,并且使植物组织腐烂。一旦发现灰霉病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摘除受感染的植物部分,并清理周围环境。接着,使用0.2%的将达康,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二、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植物的茎、叶和根部,造成植物枯萎、变色和断裂等问题。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细菌性软腐和细菌性斑点病。

1.细菌性软腐:

细菌性软腐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症状为受感染的植物组织变软并且腐烂。治疗方法包括剪除受感染的部分,并用0.1%的链霉素溶液喷洒到受感染的植物上。

2.细菌性斑点病:

细菌性斑点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的斑点,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脱落。应及时剪除受感染的叶片,并喷洒0.2%的红霉素溶液,每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三、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昆虫或与感染植物接触传播,导致植物的叶子畸形、花器的退化和生长不良等问题。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等。

1.叶病毒病:

叶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其特征是叶片上出现黄色和褐色的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一旦发现叶病毒病,应及时除去受感染的植物,并注意防止病毒传播。

2.花叶病毒病:

花叶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其症状为花朵和叶片出现畸形和颜色改变。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清除疫源、加强防疫措施等,使病毒不再传播。

总结:

花卉病害的辨别与治疗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及时诊断和处理各种问题。除了上述介绍的一些常见的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还有其他一些病害,如线虫、真菌菌丝虫等也需要注意和处理。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园艺师,应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照料花卉。

XzH52.coM文章精选

花卉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一、生理性病害

造成生理性病害的原因主要有:温度不适宜,光照不适宜,水分失调,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盐分过多,有害气体和物质的危害,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都会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这类病害又叫非侵染性病害。它靠喷药是不能有效防治的。它在田间发病较普遍,没有发病中心,发病时间和部位也较一致,不具有传染性。生理性病害有个共性:即往往首先表现在嫩叶、新枝上,如叶片黄化、枯萎、凋落,根部腐烂、出现茎叶柔细易折断、倒伏等等生长不良的现象。

二、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的花卉病害。如防治不及时,常会造成毁灭性灾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条斑、斑点、渍斑、萎蔫及腐烂等类型。细菌性叶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坏死斑,呈水渍状,病斑周围有一个黄色晕圈,如菊花、秋海棠的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腐烂病有一种腥臭味,且腐烂组织带有黄色的菌脓,如百合软腐病,马蹄莲的腐烂病、软腐病。细菌性萎蔫病往往造成青枯(而真菌性萎蔫常伴有黄化),如菊花、大丽花的青枯病,香石竹的细菌性枯萎病,菊花的细菌性枯萎病,报春花的细菌性萎蔫病。

三、真菌性病害

花卉的绝大部分病害均是由真菌引起的。如菊花的霜霉病、天竺葵灰霉病、橡皮树炭病、桂花炭疽病、马蹄莲黑斑病、玫瑰霜霉病、鸡冠花褐斑病、郁金香疫病及各种花卉苗木的立枯病、猝倒病。真菌的菌丝体为营养体,无性和有性孢子为养殖体,借助风、雨、昆虫或种苗、杂草传播,也可由土壤继代传播,通过花卉植物表皮的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口和各种伤口侵入植株体内。真菌病害常常造成植株腐烂、萎蔫、变色等症状,病症特别显,用肉眼即可观察到病原体或其变态形式,如白粉、灰霉、黑霉、霜毒I|,j、黑点、菌核等症状,真菌性坏死是真菌性病害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四、病毒性病害

主要由病毒引起。花卉的病毒病多为全株性的慢性病,外部表现的症状常为花或叶褪缘、环斑、起泡、黄化、枯斑、丛斑、或叶l片变细、皱缩及枝叶、花和果实l畸形等。病毒病只有病状,没有l病征,这与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l不同。有些病毒病表现的症状易l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区别之I处在于,病毒病的发生具有明显I的由点到面逐渐扩展的蔓延性,病株上出现的病状常从顶端开I始,然后扩展到植株的其他部位。如菊科花卉的病毒病、金边瑞香病毒病、香石竹病毒病等。;病毒病主要通过剌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木虱、。蓟马等传播,也会通过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种苗和花粉传播;同时卉苗木的嫁接、管理过程中,病株与健株的接触,无性养殖的穗、块茎、球茎、鳞茎等都可能是病毒病传播的机会,甚至在剪枝、切花时,人的手和工具都是传播的条件。

五、线虫病害

根结线虫病可危害多种花卉,如各种观赏番茄、观赏辣椒的根结线虫病、鸡冠花及菊科花卉的根结线虫病等。该病仅侵害植株根部,以侧根受害较重,在侧根上形成许多根结,互相连结成念珠状,根结常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表面生有许多须根,形成团状须根,剖开根结,可见到许多半透明的白色针尖大小的洋梨状的线虫,根结初期色浅,表面光滑较坚实,逐渐变为淡褐色、褐色、深褐色腐烂。线虫在瘤内吸食汁液,感病植株呈现营养不良、矮化、叶片小而皱、丛生,以后逐渐枯萎、根系坏死,造成叶枯、花落等后果。

六、防治措施

防治花卉病害,主要应做好以下关键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检疫法规,属于检疫对象的病害要严加防范,不能从有这种病害发生的区域f或国外)引进种、苗;购进种、苗时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有检疫对象应坚决拒收、拒进,并作销毁处置,如烧毁、深埋等。

2.选用抗病品种。比如同样的菊科花卉品种,也要作小面积的引种试验,有的应作接种鉴定和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抗病性强的品种。

3.加强土壤和种苗的消毒处理。特别是许多名贵花卉,不论是本土栽种,还是作盆栽,都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喷洒高锰酸钾拌撒生石灰粉等处理措施。有条件的还应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灭菌,前者按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后者按每平方米圃地用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千克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有特效。种苗播种时可以用0.3%至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O.5至t小时了皓可罱电毋%至_1确告睁一硫酸铜溶液浸种l至2小时后,冲洗沥干水后播种。

4.加强栽培管理。一是大棚花卉要注意通风透光,即使严寒的冬季,每天中午也要揭

侧膜或开窗,以降低棚内湿度,否则会诱发灰霉病、叶斑病、霜l霉病、白粉病的大发生。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宜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二是合理灌溉、滴灌、沟灌或给土面给水,防止灌溉水飞溅,将病原孢子或细菌带到健株上,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不可让水分滞留在花瓣或叶面上,为病菌萌发侵入植株提供条件。土壤湿度太高则会造成各种根腐病原菌对根的危害。三是在移栽、整枝、摘心时尽量不造成伤口,为病菌提供侵入点。最好选晴天操作,以利伤口愈合,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在扦插时,应进行消毒,尽量避免通过手指及工具传播病菌。四是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过多施用肥料反而会对植株造成肥害甚至会造成植株黄化、生长不良。五是注意田间卫生。将病株、病叶、杂草摘除,并带离栽培场所销毁,可降低甚至完全清除场内病原菌密度,减轻发病,尤其是对防治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或枯萎病等系统性病害十分有效。

5.适时、适度进行药剂防治。可视病害种类、轻重等用保护剂、铲除剂、治疗剂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可以选用72.5%普力克水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防治。细菌性病害一般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25%络氨铜水剂等防冶。病毒性病害一般可用1.5%植病灵乳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83增抗剂等药剂防治。防治根结线虫病可选择克线灵乳剂,或发病后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浇灌花卉根际土壤,以杀死线虫。生理性病害不具有传染性,通过改善造成病害的环境条件,实施对症治疗,植株一般较易康复。

怎么辨别芍药与牡丹


辨别方法一:看杆茎

牡丹的茎为木质,落叶之后,有一部分是不会枯萎的,芍药的茎是草质的,落叶会后地上部分就枯萎了。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一个草本一个木本,一看茎就知道。

辨别方法二:看花型

牡丹的花都是独朵顶生,花型大;而芍药的花则一朵或数多顶生,花型比较小。

辨别方法三:看叶子

牡丹叶子表面绿色中略带黄色,无毛,下面有粉末状东西;芍药叶子表面有浓绿色且叶子比较密。

辨别方法四:看花开期

牡丹在3月开花,芍药则在春末夏初开花,也可以从开花期判断哪个是牡丹哪个是芍药。

金针菇绿霉菌防治与治疗


金针菇菌 绿霉防治与治疗

姓名:高东 单位:河南省汤阴县白营 联系电话: 2009-10-19

专家解答
高东同志: 您好,绿霉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没有发菌的菌块或未经彻底消毒的培养料上,酸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孳生绿霉菌。其孢子在空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处理如不及时,将损失惨重。防治处理措施:降低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量,并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防止霉菌孢子飞扬传播。先用3%的来苏儿溶液或3%的甲醛溶液室内喷熏,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霉菌处。在霉菌处撒上高锰酸钾颗粒后,喷水于霉菌外围。取生石灰9份、多菌灵1份与适量水混合洗刷霉菌处。用5%的石灰水浸泡霉菌,待霉菌消失后排除石灰水,补上新料。用1:200克霉灵溶液注射料袋内的绿霉或洗刷床面绿霉。用1:800苯菌灵溶液喷洒料袋霉菌处。在霉菌处涂刷95%的酒精或煤油,点火烧掉,然后挖除,填补新料。用3%的来苏儿溶液喷洒霉菌处,洗擦工具后将霉菌挖掉,每挖1次将工具洗擦1次,挖除后填补培养料和菌种。此法可彻底根治晚期霉菌。生料栽培时,每100千克培养料中添加克霉灵100克,可彻底根除霉菌孳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花卉叶子黄斑病变怎样治疗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种植花卉则是更进一步与花相伴的一种生活。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下面的内容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卉叶子黄斑病变怎样治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花卉叶子黄斑病变治疗

花卉叶子黄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病害的发生往往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斑、干枯、凋落等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为了有效治疗花卉叶子黄斑病变,植物园艺师需要综合运用预防、化学控制、生物防治和修剪等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预防措施

预防是治疗花卉叶子黄斑病变的首要方法。首先要保证育苗基质和种子不含病原体,避免病害的传播。要注意定期给植物施肥和充足的灌溉,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另外,合理摆放植物,避免植物间过于拥挤,有利于空气流通和阳光照射,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 化学控制方法

化学控制是常用的治疗花卉叶子黄斑病变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杀菌剂和防治剂,可以有效地消除病害。应选择适宜的杀菌剂,并按照标签说明进行使用。一般情况下,每7到10天喷洒一次杀菌剂,保持植物叶面湿润。这可以阻止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使植物叶面保持清洁,减少病害的传播。

3.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疗花卉叶子黄斑病变的方法。通过引入对病原体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常用的生物防治菌株有青霉菌、曲霉菌和多粘性拮抗细菌等。选择合适的拮抗菌株,并按照说明进行应用。可以通过叶面喷洒、灌溉、土壤处理等方式施用,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传播。

4. 修剪方法

修剪是治疗花卉叶子黄斑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受病害影响较严重的叶片和枝干修剪掉,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减少其对植物的危害。修剪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促进营养物质的分配,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花卉叶子黄斑病变的病情。但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园艺师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当的治疗时间,一般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药,避免高温天气和直射阳光对植物的伤害。

2. 根据植物的特点和病情,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和药剂,避免对植物造成二次伤害。

3.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详细阅读标签说明,按照比例正确混合,避免药剂的过量使用或残留。

4. 定期检查植物的叶片和枝干,及时发现病变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治疗花卉叶子黄斑病变需要综合运用预防、化学控制、生物防治和修剪等方法。园艺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和药剂,注意遵循使用说明,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植物的健康。只有科学合理地治疗,才能保证花卉的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

矮生金桔不好养,经常感染各种病害,老花农教你辨别病害的特征【荐】


矮生金桔不好养,经常感染各种病害,老花农教你辨别病害的特征!

导语:在近几年里,花卉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奇的品种,它们就是矮生果树。比如像小型的苹果树,石榴树,以及香蕉树等等,这些果树不仅能长出丰硕的果实,而且还长了一副小巧精美的外形,如果在家中养殖这样一株矮生果树,的确能带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韵味。

就在这些矮生果树中,有一个深受人们青睐的品种,它就是金桔树。这种植物原本生长在贵州的西部地区,属于一种野生的灌木,经过人工驯化和改良之后,才变成一种适合盆栽的观赏植物。它的株型丰满而匀称,枝叶葱翠而茂盛,并且还带有一股浓浓的果香气味。除此之外,矮生金桔还能结出丰硕的果子,在每年的秋季,枝叶间就挂满了一颗颗小桔子,它们的外皮金黄透亮,散发着一股诱人的光泽。

不过,这种矮生金桔的性格很娇气,经常遭受到病害的侵袭。如果不及时查明原因,尽早采取补救的办法,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由于很多小伙伴缺乏相关的经验,不懂得鉴别病害的特征,致使病情日愈严重,最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一位老花农,让他介绍一下各种病害的特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方法。

矮生金桔的疮痂病。

根据老花农的介绍,这是金桔树很常见的病害之一,无论是在春季和秋季,还是在南方和北方,这种病害都会随时随地的爆发,直接危害着金桔树的正常生长。疮痂病最初的表现不太明显,只是叶片上出现一些黄色的小斑点,大小与米粒差不多,如果不仔细观看的话,几乎很难察觉异常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加剧,这些斑点就会越来越大,最后长满整个叶片,这时候叶子就会变成一种枯黄色,甚至还会慢慢的脱落。

疮痂病的治疗方法。

当发现矮生金桔被感染疮痂病之后,就应该马上采取防治工作,首先将那些变黄的枝叶清理干净,避免病菌向四外蔓延扩张,而后在植株上喷洒2%的波美药液。大概坚持一周左右的时间,这种病害就能得到很好地控制。

矮生金桔的溃疡病。

这种病害通常发生在结果期,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就会导致叶片和果实大量的脱落,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整体的美观。当植株被感染这种病害之后,叶子和果实的表面会出现褐色的斑点,而且还会迅速的扩散,甚至出现霉变腐烂的现象。

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因为这种病害属于霉菌感染,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使用5%的石硫合剂,分早晚两次喷洒植株,这样就能把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的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感谢各位的支持!)

菊花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矮生向日葵为菊科向日葵属一年草本花卉。其植株矮小,枝叶茂密,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有深红、褐色、铜色、金黄、柠檬黄、乳白等颜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盆栽或地栽,是布置花坛、花境及节日摆花的极好材料。

1.品种选择选择矮生向日葵中的大微笑品种,该品种株高30至40厘米,花径10至17厘米,单花瓣明亮金黄,花心黑色,一般插种后50至55天可开花,适于盆栽和花坛种植。

2.育苗采用播种繁殖,一般于4月进行播种,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至18℃,可用浅盆或浅箱播,介质要求疏松,保水性良好,无菌等。播种以点播为宜,每穴播2粒,播后需覆盖1至2厘米厚介质,以维持发芽所需的湿度,并增加苗期的稳定性,减少带壳苗的发生。一般播后7至14天发芽,出苗后注意通风降温,控制湿度,并逐步见光。

 3.定植及养护当幼苗出齐后陆续间苗,每穴留1株,苗高7至8厘米时可定植。盆土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好。定植时盆底施足基肥,掘取苗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以使植株较快恢复。

矮生向日葵喜阳光充足和温热环境,不耐阴,不耐寒。生长期每20天施肥1次,但开花前应追施2至3次稀薄的磷钾肥。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尤其夏季高温、干旱时需及时浇水。为使主枝顶芽健壮生长发育,可摘除侧(腋)芽。对于茎杆稍高的应设立支柱,防止风吹倒伏。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

4.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和黑斑病。白粉病发病时叶片开始生白色圆形粉状斑,扩大后连成一片,以后白粉层上又生褐色小点,植株生长停止。黑斑病发病时,叶片生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或浅黄色病斑,后发展成褐色斑,病斑相连成大斑块,使叶片变黑枯死。发病时可以清除残株同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盲蝽和红蜘蛛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菊花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用和食用价值。为提高菊花病害防治效果,便于识别,现将菊花主要病害介绍如下:

一、病状

1.菊花斑枯病:菊花斑枯病又称黑斑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至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中央稍褪色,湿度大时出现不大明显的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整个叶片变黄干枯或变黑脱落。

2.菊花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叶上病斑多的,叶缘上卷。

3.菊花枯萎病: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部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该病扩展速度较慢,有的植株一侧枝叶变黄萎蔫或烂根。

4.菊花霜霉病: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初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稀疏,先为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

5.菊花花叶病毒病:菊花染病后表现为轻型花叶或不显症,在感病品种上,可形成明显的花叶症或坏死斑,严重的产生褐色枯斑。

二、防治

(一)选用抗病品种。

染病菊花是带毒体,引种要严格检疫,防止人为传播。

(二)栽培防病。

1.施用酵素菌制的堆肥避免偏施氮肥。

2.浇水适量,选晴天上午浇水,阴天不浇或少浇。

3.与其他作物轮作。

4.栽植密度适宜。

(三)生态防病。保护地栽培菊花要注意通风透光,升温降湿,延迟叶片结露时间。

(四)药剂防治。防斑枯病:30%碱式硫酸铜悬浮液400倍、1:1:100波尔多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苯菌灵1500倍液。

防枯萎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田安水剂500至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灌0.4至0.5升。

防霜霉病:72%克露或克霜氰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防病毒病: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至600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剂500倍液。

果树花叶病与黄叶病咋辨别


近几年,随着果树面积的扩大,表现果树花叶病的植株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成龄树。在生产上,许多果农误以为是缺铁造成的黄叶病,猛喷硫酸亚铁,不仅无效,而且造成一些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其实,果树花叶病与黄叶病是有根本区别的,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害。
(一)表现症状不同:果树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树叶呈现各种类型的斑驳状。典型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褪绿变黄,其余部分仍为绿色。发病轻时,叶片局部散生淡黄色或黄白色大小不等的零星花斑,不形成坏死斑;发病较重时,沿叶脉变色,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的坏死斑块,其中以沿叶脉变色为明显,叶片呈黄色网纹状;发病严重时,全叶成为黄绿相间的花斑,沿叶脉变色,斑块坏死,其中以大型斑块占多数,夏季发生,早期落叶。
果树黄叶病,是由于植物组织内铁的缺乏造成的一种生理病害。其特征是:黄叶从新梢的顶端嫩叶开始,越往枝节条的下端,老叶表现越轻。叶片受害后,叶肉变黄,叶脉两侧仍为绿色,故呈绿色网纹状。严重时,叶片失绿加重,变成白色,并在失绿部分出现锈褐色枯斑或叶缘焦枯,引起落叶。
(二)发病机制不同:(1)果树花叶病:病毒存在于果树根、枝、花、叶、果实当中,破坏果树内部组织正常的新陈代谢,致使其营养物质和能量,分别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及核酸,从而影响植物组织内部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形成,而使植物组织出现病态。(2)果树黄叶病:是由于土壤中可溶性二价铁转化成不溶性三价铁沉淀,使植物组织内缺铁,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使叶片失绿。这时只要及时补充可溶性二价铁,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三)防治方法不同:(1)花叶病毒: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药剂对其进行治疗,常规的杀菌剂对它更是无效。生产上,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选用无病砧木和接穗繁殖苗木,及时挖除圃内病株,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强壮树势等。(2)由于缺铁而引起植物叶片变黄:只要注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压碱抗旱,及时排涝,发芽前每株土施硫酸亚铁100—150克,嫩叶期喷0.3—0.5%的硫酸亚铁或300倍氨基酸铁各1次,防治效果很好。

花卉常见的病害类型


花卉常见的病害类型

植物的病害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在病害比例最大,真菌的营养体主要是菌丝,生长在植物的体内外。生长到一定阶段会产生孢子继续繁殖。真菌性病害产生的环境大多是潮湿的,会在寄主的组织部位长出霉状物和粉状物。真菌性病害从外部看来表现在腐烂变色、组织坏死、萎蔫畸形、溃烂猝倒等病状。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植物感染细菌类病害的比例不多,多为急性坏死。细菌类病害的外部表现在,发病的部位会有斑点、溃疡,病灶上会出现水渍状、油渍状,菌脓。

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主要是病毒入侵感染引起的,危害的花卉植物种类繁多,病毒性病菌从外部看来表现在植株变色、斑点、环纹、明脉。丛生、矮化、畸形坏死等症状。病毒的主要是通过各种昆虫口器吸入植物传播。

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多由不良的环境导致,比如高温、低温,或者缺乏营养,等外部原因,表现在花卉外部的具体表现为:落叶。落果,枝叶枯黄等。

花卉幼苗期主要病害


春季是一串红、四季海棠、锦葵等多种花卉育苗的有利时机。但是,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寒流经常出现,常给花卉苗期多种病害的发生带来有利的条件,现将春季花卉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猝倒病 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苗均可发病幼苗未出土时发病,胚芽和子叶腐烂。出土的幼苗发病时,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以后病部变黄褐色,干缩变细,幼苗一拔就断。该病在苗床上发生时,开始仅个别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向邻近植株迅速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湿度大时,寄主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病菌以卵孢子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病菌借雨水或土壤中水分的流动传播。种子和床土带菌多,幼苗感病机会也多。地温偏低,苗床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易发病。采取播种育苗的凤仙花、鸡冠花等草本花卉发病多,受害重。

防治方法1.选好苗床地。育苗地要选择地势稍高、排水好、土壤疏松肥沃、通气性好、未栽培过易感病花卉的土壤作床土。2.床土消毒。每平方米用65%代森锌和50%多菌灵各7至8克,或70%敌克松5克,拌干细土15公斤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药土的1/3用作垫土,播种后再将药土的2/3用作盖土。3.种子消毒。播种前将种子晒1至2天,而后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上所带病菌。4.药剂防治。幼苗初发病时,可用80%退菌特1000倍液浇灌病株,或用2 5%瑞毒霉素600倍液喷洒,每隔7天1次,连续喷2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

根腐病 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环境下,不仅采取播种、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害,采取扦插、分株、压条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1.种子、插穗消毒。播种前,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 %的退菌特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或用80%的402 抗菌剂乳油2000倍液浸种5小时;插穗基部也可用同样浓度药液浸1小时后扦插。2.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克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或用75%五氯硝基苯3克均有良效,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3 .药剂防治。发病时,可用40%根腐宁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或8 0%的402乳油1500倍液灌根。4.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

白绢病 以幼苗茎基部受害为主,初发生时,靠近根部的茎出现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皮层软腐,后扩展环绕整个茎基部,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可蔓延到周围土面形成一层白色绢丝状的网膜。以后菌丝体逐渐集结成许多白色的小团粒,后逐渐变为淡黄色、黄色、浅褐色,最终变为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发病后期茎基及整个根系腐烂死亡。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株残体内越冬。翌年春季产生菌丝进行侵染。混有病残组织未腐熟的土肥亦能传病。苗圃(床)间重复侵染,靠菌丝体扩大、病健株接触及流水、管理操作传播;若田间出现病株后,病株周围土壤中的菌丝可沿土壤裂缝或地面蔓延到邻近植株。菌丝一般从寄主的茎基部直接侵入,更易从茎部伤口侵入。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和pH值关系密切。高温高湿,土壤过酸,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发病。调查发现,凤仙花、兰花、牡丹、君子兰、菊花、芍药、万年青、鸢尾、瑞香、茉莉等花卉易受害。

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不论是盆栽或地栽,土壤都应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1.5克地农乳剂拌细土25公斤撒施,翻入土中。2.发病初期,用75%五氯硝基苯0.5公斤,加细土20公斤配成药土,撒于茎基部周围地面,或在植株基部及其周围土壤上喷洒45%代森铵800倍液;或25%粉锈宁2000倍液浇灌病株,均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喜欢《花卉病害辨别与治疗》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病害辨别治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