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并结合植物景观设计要求,提出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则,详细论述了生态型造景的类型及产生的效益,并提出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帮助。

人类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全球环境的变化、人口聚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

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1]。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在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是仅仅利用植物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生态园林的兴起,将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2]。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1 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从的花灌木,以求均衡。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2.2 景观性原则

既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3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3]。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建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2.4 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中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2.5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我们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当中去。

3 生态型造景的类型

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类型有:

3.1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类型,多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的园林植物,运用风景美学原理,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构成一个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整体,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观赏型植物群落中季相变化应用最多,园林工作者在设计中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达到四季有景。

春暖花开,许多乔灌木、花卉纷纷绽放花蕾。碧桃、迎春、白玉兰、樱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类、绣线菊类、黄刺梅、蜡梅、猥实、锦带花、牡丹、海棠等,姹紫妍红地点缀着缤纷的春季。到了夏季,绿荫片片,树种不同,叶片色彩有嫩绿、浅绿、黄绿、灰绿、深绿、墨绿等,既给人们带来阵阵凉爽,又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夏季开花的植物有荷花、合欢、紫薇、木槿、栾树、珍珠梅等。秋季累累硕果,不仅增添了城市的色彩美,还增添了丰收的喜悦。观果植物如苹果属、山楂、山茱萸、花楸属、栒子属、柿属、荚蒾属、南天竹、冬青、石楠等,其红色或黄色的果实装点着迷人的秋景。这时许多水果类树种如柑橘、杨梅、葡萄等更是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性。群落中如火如荼的秋叶更增添了秋色的魅力,有红色或紫红色的漆树、黄连木、盐肤木、火炬树、花楸、乌桕、元宝枫、枫香、黄栌、柿、鸡爪槭、山楂、石楠、地锦、五叶地锦、三角枫等;黄色或黄褐色的银杏、洋白蜡、无患子、鹅掌秋、栾树、麻栎、栓皮栎、乌桕、五角枫、水杉、金钱松、白桦等。冬季对植物的观赏焦点可以转移到植物的枝干。如干皮为红色或红褐色的红瑞木、血枝梾木、杉木、马尾松、山桃、青刺藤;干皮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桦、垂枝桦、白皮松、二色莓、银白杨、毛白杨、新疆扬等;干皮为绿色的竹、梧桐;干皮为斑驳色的黄金嵌碧玉竹、碧玉嵌黄金竹、斑竹、木瓜等,而且北方冬天的树挂也是极精彩的一景。当然,常绿树在冬季仍呈现出生命的绿色,让人们眼里永远充满生机,有些优良的常绿树还可以观姿,观花,观果,观叶和观干,如雪松、龙柏、桂花、红豆杉、白皮松等。众多优秀园林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经过合理的配置呈现出迷人的景色,最突出的植物季相景观配置的例子之一是杭州花港观鱼,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变化鲜明,春有牡丹、樱花、桃李;夏有荷花;秋有桂花、槭树;冬有腊梅、雪松,让游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观变化。

北京气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观的季相也很突出,体现春景的植物群落如白玉兰+雪松—樱花+西府海棠或紫荆—紫花地丁+崂峪苔草或马蔺,垂柳+鹅掌秋或臭椿—女贞+丁香或紫叶桃—榆叶梅+太平花(或迎春、野蔷薇、锦带花、海洲常山)—鸢尾+二月兰或五叶地锦;体现夏景的植物群落如圆柏+国槐+合欢—紫叶李+紫薇或石榴—平枝栒子或卫矛+蜀葵—玉簪或荷兰菊,毛白杨+栾树+云杉—小叶女贞+木槿或珍珠梅—月季或美人蕉+石蒜或半枝莲;体现秋景的植物群落柿树或银杏+火炬树—白杄+金银木或平枝栒子—大丽花+宽叶麦冬,水杉+油松+五角枫或洋白腊—白皮松+荚蒾属或山楂+小花溲疏—月季+紫叶小檗或铺地柏;体现冬季景观的如雪松+白桦—腊梅+构骨—矮紫杉+书带草,油松+金枝柳+银白杨—竹类+火棘或银芽柳—荚果蕨或三叶草。

3.2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公园、居民区,尤其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应以园林植物的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荫性等测定指标,选择适用于医院型绿地的园林植物种类,如具有萜烯的松树、具有乔柏素的柏树,具有雪松烯的雪松,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适于北京地区的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如:油松(或圆柏、侧柏、雪松)+臭椿(或国槐、白玉兰、绦柳、白蜡、栾树)—大叶黄杨+碧桃+金银木

xZh52.CoM展读推荐

什么是生态园林该如何建设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体,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充分合理的利用群落内部的能源和资源,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并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生产各种园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最佳生态环境。生态园林在继承造园意境、植物造园造景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把园林绿化推向功能更加搞笑、经济、合理,形式更具有现代特色的新阶段。

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

1.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

2.提高单位面积的页面系数。

3.提高景观质量。

4.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循环和传递。

5.提高产投比值。

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宝鸡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同时,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宝鸡市情特点,提出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宝鸡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2001年3月,宝鸡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渭河生态治理、南山北坡绿化、工业企业治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五大工程。2004年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2005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授牌,宝鸡由此成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着眼,排除阻力、统一思想,以渭河市区段治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到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36%,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后,我们又确定了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并向联合国人居奖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居环境奖42项指标,目前宝鸡已达标,正在积极申请迎接国家验收。

一个美丽宜居的宝鸡,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西部的黄土地上。

宁波市努力营造高质量生态园林城市


记者从宁波园林绿化行业会议上获悉,2011年,宁波园林绿化将进一步加大新建公园绿地建设力度,高质量地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绿化建设工程项目。其中胜丰公园、青林湾公园、包家河公园、重庆宁波园等一批新的公园即将在今年年底前与宁波的市民见面。目前,胜丰公园已与2010年底开工建设,位于海曙区杭甬铁路东侧,胜丰路西侧,与胜丰社区相邻,预计今年6月底基本完工。青林湾公园和包家河公园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工。我市为参加第八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而专门异地打造的江南园林——重庆宁波园,也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9月前完工建设。

同时,我市今年将实施“五路四桥”临时绿化,项目总面积达793142平方米。

今年宁波将全力抓好垂直绿化推广工作。为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化可视量,2011年,在继续推进水体绿化建设的同时,我市将重点抓好垂直绿化推广工作。中心城区六大区将各选取集中区块、城区主要出入口立交高架、居住小区、公厕或垃圾中转站或公交始发站等公建设施、学校或医院或宾馆等单位分别进行6处以上的垂直绿化建设,各县市争取完成1-2个有特点的垂直绿化建设项目。同时,在“二横二纵”街景改造中,我市也将适当引入垂直绿化的运用。

与此同时,宁波将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实施绿化升级改造项目。2011年,各县(市)、区将继续开展好绿化升级改造工作,全年至少完成一条道路和一个公园、闲置地的绿化升级改造任务,通过改良土壤,丰富植物种类,尤其是增加彩叶树种,展现四季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品位。我市各中心镇也将争取完成一条道路或一个村级公园或闲置地的绿化升级改造任务,有效地提高村镇绿化的档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巩固宁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成果,2011年,我市还将继续推进城区绿地认养认管工作,预计推出认养认管绿地225公顷左右,并计划在植树节期间供市民认领,有关城管、园林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市民认养认管绿地的监管,不定期的检查认养认管协议领履行情况,力争在正确引导、不断规范的基础上,使这一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实质性成效,进一步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全民建绿护绿氛围。

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


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其生态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该地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然后选择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地被植物,根据选用的地被植物的生态习生、生长速度与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与乔、灌、草合理搭配,使各种生物各得其所,构成和谐、稳定、能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落,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在树林里、房屋背阳处及大型立交桥下,应该多选用耐荫湿的地被植物,并求得与上木的色彩和姿态搭配得当。如八角金盘、洒金珊瑚、十大功劳、蕨类、葱兰、石蒜、玉簪等,使这些一般乔、灌、草难以生长良好的地方,处处生意盎然,得自然之趣。在林缘或大草坪上多采用枝、叶、花色彩变化丰富的品种,如用大量的宿根花卉及亚灌木整形成色块组成的图案,显得构图严谨、生动活泼而又大方自然、色彩丰富。 在一些大手笔、大绿化的空旷环境中则宜选用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喜阳性植物作地被成片栽植,而在空间有限的庭院中,则宜选用一些低矮、小巧玲珑而耐半荫的植物作地被。岸边、溪水旁则宜选用耐水湿的湿地植物作地被。

园林水景植物的配置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 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灌木配置|宅间景观配置|中心景观配置
植物的色彩、形态等都会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使景观表现得更加鲜活,赋予其生命气息。由此,植物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地说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植物本身(乔木与灌木,灌木与草花,或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就是表现和技术问题,图面表达和后期统计整理等。基本要求首先是认识植物,只有认识了才能知道在做配置时都有哪些植物可以选择,只有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高度等要素,才会知道用哪种植物最合适。
比如,我要用一种草花放在花境的最前面,首先我会想到十个品种(大花萱草、金鸡菊、美女樱、鸢尾等),然后我会根据它们的习性、高度,选择最合适的一种美女樱,因为它最矮,而且花期长。
其实植物配置没有唯一性,没有对错,一个只认识十种植物的人也能配,一个认识几百种植物的人也可能只用十种植物来配,但是,懂与不懂是景观效果定的。
以小区植配为例,试想你拿到一个小区的植配任务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场地的地形状况?怎样保证效果?景观设计的风格?有没有特殊限制?场地地域特点?建筑风格?一层平面窗户位置等。
一个负责任的设计师是各个方面都要考虑的,哪怕是一层住户从卧室向窗外望去的感受。要知道,植物设计也是在解决问题,不仅是观赏。
一般小园林的植物配置主要讲究层次,大概由高到低分五个层次,乔木层(树群的天际轮廓线)、亚乔木层(开花繁茂,美丽色叶)、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多年生草本花卉层。通常乔木营造空间,亚乔木形成视线的焦点,灌木体现植物配置的风格。
植物配置是辅助景观设计的,是设计中的软景体现,可以更好地营造空间,增强景观氛围和感觉,有思想的植物配置是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或有想象空间的。在做植物配置方案时,要找到理由(以免别人乱改你的方案),要结合功能,考虑人的体验和使用,品种其次。当你把握不好时,就把你配置的植物从平面拉出立体草图勾一勾,大概就知道改哪里了。千万不要有空隙就塞一棵树,也不要撒豆子,要寻找之间的联系。
考虑要素在一个组团内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绿植物,如果大乔木是常绿,亚乔木就可以是落叶的,开花的;如果大乔木是落叶的,那么亚乔木就要用常绿的。这样能保证冬天不会光秃秃的。
在一个组团内还要考虑植被的立体效果,简单理解就是要有型(轮廓线),要保证有骨架大树撑着,其他亚乔木、灌木就不容易散掉。
植物配置时要设计一些观赏距离,哪些适合远观,哪些可以与人亲近。植物最佳观赏面、朝向、主要视点,路的转角、休息平台上、景观亭内、不同景观的停留视点上,人们的视线将在哪里停留,将看到什么,都是需要我们空间想象的。在做小区植物配置时,要做一名小气的植物配置师,把最美的都展现在前面,观赏效果好的大乔木随便种就是浪费,把开花灌木放在后面,也是浪费。
灌木配置:
灌木也有骨架,骨架前后的配置是不同的。通常骨架后面可以放一些大叶的、粗放型的、地被型的灌木。骨架前面可以放一些观赏效果好的、色叶的、开花的、生长缓慢的灌木。画线时要保持外侧轮廓线的连续。除灌木的层次外,还要注意植物本身的形态。哪些是耐修剪的,哪些灌型是散的,可以把常用的灌木按照由高到低的高度画出来,用来参考。再掌握不好,就把配好的灌木,拉出剖面图看问题。层次不要太多,最多三种到四种。修剪的灌木不要太宽,工人修剪时没那么长的手和剪刀。不要每条灌木的形状、大小、面积都差不多,掌握节奏和韵律,最好保证观赏面看过去是流畅的,把断头、分割点尽量包在里面。
宅间景观配置:
主要是考虑和建筑的关系,大乔木不能紧贴建筑,距离5米为宜,大乔木种植最好避开建筑阳台的正对面,不要影响人家向外观看的视线,稍微偏一些。不要把一层窗户用植物遮死,适时考虑给一楼人家留些观赏点和观赏距离。建筑南侧和北侧的配置也是不同的,通常南侧光线好,地方大,可以多种些落叶的,植物长得好,冬天阳光也可以透过植物,洒向人家。建筑北侧以简单为主,不要用大树,以常绿为主,基本北侧植物长得都不会很好,所以色叶的灌木也不要用了,没有阳光它们的颜色不会很好看。开花的也少种,以常绿为主,遮下入户,不要让入户太暴露就行。
中心景观配置:
考虑哪些是视线的焦点,哪些是开阔的,哪些是需要遮挡的,哪些是预留草坪的,先把功能考虑全再组织线型的流畅性。其实设计没有准则,都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生态园艺散尾葵怎么养殖方法


“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养好花卉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知识和技巧,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生态园艺散尾葵怎么养殖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生态园艺散尾葵(科学名称:Anthurium andraeanum)是一种广受喜爱的室内盆栽植物,其独特的花朵和长久的开花期都让它成为了室内布置的理想选择。下面将为您介绍关于如何养殖生态园艺散尾葵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生态园艺散尾葵的生态习性。生态园艺散尾葵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因此,在养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合适的光照条件。生态园艺散尾葵喜欢明亮的环境,但不能直接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容易使叶片受伤。因此,最好将其放置在有光但无直射阳光的位置,比如靠窗的位置或是光线充足的室内角落。

第二,控制适宜的温度。生态园艺散尾葵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夏季高温时,可以适度降低室内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对植株的不利影响。同时,要注意避免冷气直吹或是室外寒冷的气流对植株的影响。

保持适宜的湿度。由于生态园艺散尾葵原产地气候湿润,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水、增加盆周湿度来增加环境湿度。另外,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造成根部腐烂,可以通过观察土壤湿度或使用透明花盆来判断浇水的时机。

提供适宜的营养供给。生态园艺散尾葵生长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其生长。可以选择专用的室内盆栽土壤,或是调制含有有机质的土壤来种植。同时,可以在每个月施一次水溶肥料来补充养分。

第五,定期修剪和栽培。生态园艺散尾葵的花朵开放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凋谢,因此在花谢之后需要及时修剪,保持植株整洁。另外,可以定期翻土或拔除杂草,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通气性。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对于生态园艺散尾葵的养殖方法,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环境,同时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定期进行修剪和栽培。这些方法能够保证生态园艺散尾葵健康地生长,并持续地开放花朵,增添室内绿植的美感。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您养殖生态园艺散尾葵提供帮助。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黄森木)

 

园林树木的科学配置


园林树木除了要体现其观赏价值以外,还要彰显其生态功能和社会作用。只有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才能换来园林树木的健康。科学的种植方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树种配置要合理不同种类的树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

有些树木栽种在一起,彼此间可以互利互惠、促进生长。如油松与柞树,在自然界中它们不但可以和平共处,而且还能够营造互为有利的生态环境。另外,锦鸡儿与杨树、皂角树与白蜡、侧柏与油松等,若相邻而种,也可相互助长。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将此类相生植物栽植在一起,以达到相互促进生长的目的。
合理配置树种还能减轻或限制病虫的危害

如杨树林里种植臭椿,椿树的臭味能驱赶杨树的蛀干天牛;把山茶花和山苍子混植,山苍子可减轻山茶花煤污病的发生。
有些树木若生长在一起,会因相互之间争夺阳光营养、或分泌有害物质、或传播病虫而生长不好。俗话说苹果遇核桃,肥猪碰钢刀,说的是核桃根的皮层内,含有核桃醌等挥发性物质,能使苹果茎杆细胞分离、生理异常。梨柏是冤家,并栽必出差,是因为梨锈病的病原菌在夏、秋季寄生梨树,冬季到柏树上越冬,来年开春再回到梨树上危害。实践表明,在梨园周围只要不种柏树,梨锈病便很少发生。
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果不加论证便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树种,虽有时能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但新引入的树种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有时一些有害生物亦会随之传入,在引入地暴发流行。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等侵入性虫害,都是随着引种的树种传入的,目前已在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慎重使用边缘树种和未经驯化的外来树种

任何树种由于自然选择都有其固有的分布区域,乡土树种最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是规划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适地适树、适树适栽。不适当的栽植地点、栽植方式,会造成树木长势衰弱,容易招致弱寄生菌和弱寄生昆虫危害。如把油松、刺槐等阳性树种栽植在楼后背阴地,或将云杉、五角枫等阴性树种栽植在光照充足处,均会出现生长不良现象。
层间栽植要适度园林绿化不能仅注重观赏和休闲需要,热衷于栽培龄级一致、整齐划一的树木,否则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
树木层间栽植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稀疏,也不能过于拥挤。盲目将株、行距加密,会造成树木生长空间狭窄,不透风,湿度大,而且互相争光、争水、争肥料。近年来,一些城市绿篱上介壳虫、白粉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绿篱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所致。
选择树种除了注重多品类外,还要注意树木层间的混配与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结构。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乔灌藤草花并重,构建丰富多彩、层相繁杂的树木群落景观。这对于有害生物的滋生蔓延、传播扩散有机械阻隔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以及其他有益生物的生存繁衍。
总之,在园林绿化系列工作中,要合理利用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树种之间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遵循生物之间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达到自然调控为主的生态治理效果。

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突出特点


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突出特点是:一,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
二,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日本园林一般都比较淡雅苍翠,但一旦利用色彩对比则很鲜明,如杜鹃、红枫、樱花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
三,常绿植物为主构园林并不一定色彩单调,它们的绿色也有从黄绿到蓝绿甚至墨绿色的区别。此外,有些常绿植物在春季还会长出浅绿色的针叶和球果,有些则在秋季结出红色或蓝色的浆果,从而使园林色彩更为丰富。在大多数日本园林中,最流行的常绿植物是日本黑松,它也是多数日本人认为最好的树木。在传统的日本园林设计中,黑松常常是作为一座枯山水庭园或一处池泉庭园的中心焦点,它往往被置于一个半岛上,曲曲折折的枝干便悬垂于水面之上,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另一种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植物是日本红松。与黑松相比,红松显得较为纤细、柔美,也较难生长,所以它被认为是一种女性化的树种,常常被用作男性化的黑松的从属树。在日本传统园林中,这两种松树被一齐种植于池泉边缘。日本雪松也是传统日本园林中的主要树种。这种高挺的锥形树不仅可提供宝贵的带有香味的木材,它还有一些适于园林造景需求的小体量的变种。中国风景园林网专家介绍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特点供网友参考:《园冶》里对园林植物配置作过精辟的论述。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里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然是以植物属性作为论述,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最大特点还是对于诗格画理的的讲求,在造景特色方面表现得很突出。中国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根据植物种类、姿态、色彩、香味特点可分为:孤植、对植、群植、丛植。譬如孤植,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能充分展现出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适合小空间和近距离观赏,常作为庭园景物主题。有的利用树姿的盘曲扶疏,植于山崖,以衬托岩壁峻峭;或植于墙角、廊边、桥头、路口、水池转角,起配景或对景的作用。孤植也可作为树群边际的点缀,丰富观赏内容。

园林花木的配置与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需要不断改善。在园林工程中,对不同花木种类、造型及配置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花木文化也随之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花卉树木是自然环境的主体,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应用花木配置,可创造一个充满生机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园林景观中,花木是以“绿”为基色,更有万紫千红的变化。比如,江南有四季不谢之花,分别显示不同季节;花果树木春华秋实,盛夏则绿叶成荫满枝梢,表现季相更替;而落叶树的形、色,也随同季节变化,春发嫩绿、夏被浓荫、秋叶胜似春花、冬季枯木寒林。


不同花木优美的姿态及自然的线条,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如梅花“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垂柳“轻盈袅袅占年华,舞榭妆台处处遮”。这都体现了不同的景观风格。


园林景观是讲究风格的,花木受地域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在配置时要特别注意选择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如北京的槐树、广州的木棉、扬州的垂柳、杭州的桂花、武汉的荷花、成都的芙蓉……从而构成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


配置原则


花木配置,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不同地质、不同场合地点,可有多种组合和种植方式,千变万化。同时,花木经常不断地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


花木配置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以花木的生长特性与生态关系为基础,同时要有灵活性、创造性。配置时,要注意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功能,在满足主要功能的前提下,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具体而言,园林花木配置要考虑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主体与从属、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原则。


配置要求


适地种植。在花木配置时,要先满足其生存环境要求,有利花木生长。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花木,或通过引种驯化,提高花木抗逆性。种植密度也要合理,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在竖向配置时,要考虑花木的生长习性,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类型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观赏效果。


强化功能。在花木配置时,应考虑强化作用或衬托功能的要求,如纪念性公园、陵园要突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可选用松柏类等常绿、外形整齐的树种,比喻流芳百世、万古长青;对遮阳、吸尘、隔音、美化功能的行道树,应配置树冠高大、叶密荫浓、生长健壮、抗性强的花木;对儿童乐园、小游园等,可配置姿态优美、花繁叶茂、无毒无刺的花灌木。


景观美感。不同园林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在花木配置时要符合美的韵律,合理地进行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花木“美”的魅力。


经济要求。花木配置既要达到美化要求,又要降低成本,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以突出地方特色;适量配置一些名贵花木,提高观赏价值,或种植观果、观叶的花木,如柿树、银杏、枇杷、胡柚、薄壳核桃等,可同时提高观赏价值与经济效益。


应用效果


园林花木形态各异、叶色多样,可配置成绚丽多彩、富有生命活力的园林景象,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时空变化:园林空间是随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在花木自然生长过程中,可形成“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阴、秋季红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四季景象,产生出“春风又绿江南岸”、“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特定时间景象。随着花木不断生长,植株也发生相应变化,由稀疏的枝叶发展成茂密的树冠,从而提升景观效果。花木配置还可形成不同的空间,如形成向心和围合空间,形成地和顶两层界面的通透空间,按行列构成狭长的带状过渡空间。


景象观赏:花木的独特形态、色彩、风韵,具有较高的景观欣赏价值,如孤植的银杏等,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成为园林景观的主景。几株花木按一定方式配置成树丛,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表现出花木的整体美,形成较好的园林景观。选配有观赏价值的花木群植,如竹林、梅林、松林等,形成特色景观。此外,可配置色叶花木树种,如枫香、乌桕、银杏、槭树及重阳木等,形成霜花红海的秋色林。在地形较平坦、起伏变化不大的景区,可在略为突起的地面栽植雪松,摆放山石,修筑小径,构成浓荫蔽目,极具山林情趣,在视觉上增加了地形的起伏变化。


衬托作用:用花木的质感与自然曲线,来衬托规则式的建筑形体,突出两类材料的质感。园林景观常以花木作雕塑的背景,通过色彩对比体现特定的景观空间。浅色建筑物掩映在浓绿的树丛中,显得格外醒目、突出,起到极好的衬托作用。在花木配置时,要注意在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应配置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花木;而在结构细致、玲珑精美的建筑物周围,配置叶小枝纤、树冠致密的花木。


创造意境:花木不仅有形体美、色彩美等,还能创造出一种比较抽象而富有思想感情的意境。比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紫荆象征兄弟和睦,含笑表示深情,红豆表示相思,而杨树却有“白杨萧萧”表示惆怅、伤感,柳树有“垂柳依依”表示情绵绵不舍等等。

古今园林植物配置之比较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同时植物配置更是一门科学、艺术,是绿地建设的灵魂。

植物配置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多样的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比较古今植物配置的不同特色,对于探索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之转变:贵族性与大众性
古代的造园家分为两种,一为文人雅士,二为具有精湛技艺的工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使用的私有性,这些造园家营建的古典园林或为己用或为封建贵族所有,其审美主体与如今现代园林的服务群体截然不同。如今,私人为主占有园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开始进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植物材料选择之转变:单一性与多样性
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园都有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更是如此。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多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其种类不超过200种。当然,这些封闭式的园林大多是为了满足富贵阶层少数人的需要而建,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拓展了对植物功能的要求,增加了生态、防护、生产等功能,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园林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植物配置形式之转变:规律性和多元化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那种“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缩影,使其配置形式局限性强。虽能让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在这方面是很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需求的。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形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几种形式,还有一些规律性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阴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植物配置手法,也能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见到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点缀得恰到好处。而如今盆景、盆栽进入了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的形式已经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
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的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以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
遵循原则之转变:艺术性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时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对于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挖掘其艺术和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很大益处。
时代的更替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是一大趋势,如芳香保健植物园。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当今,现代人如若走进雅致小巧的古典园林,或许在感叹园内“别有洞天”的同时,会为古典园林的一点“小”和“远”感到遗憾。正如陈从周先生说的:“我国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精神、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今天,全部园林收归国有,对外开放,就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各阶层人民的需要了。”这是由于现代人审美情趣和生活要求发生转变的原因。

养花技巧《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生态园种植花卉情况说明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