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朵小花两片天蓝色的花瓣舒展,两根细细的花蕊高高地翘起,淡黄色的蕊头微微晃动,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种植花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色天香”话牡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我们的祖先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

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总之,从唐代起,就推崇牡丹为“国色天香”,由于历代举国一致地珍视和喜爱,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热潮。实际上已经赋予牡丹以国花的地位。尽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统领群芳,国色天香的崇高地位,从未动摇!牡丹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影响之深远,声望之显赫,地位之尊容,是其他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XzH52.coM文章精选

牡丹国色天香,但是总不开花,快看看是不是浇水出了问题


都知道我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就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感情,牡丹开花后的样子更是惊艳,不过想要牡丹花开花也确实不是件容易事儿,下面花花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牡丹花的平日养护方式吧,希望你家的牡丹花也能早点开花呦!

1.土壤选择

牡丹花虽然看起来比较高贵但是它对土壤的要求确实不高,一般透气性和排水性比较好的沙质土壤就可以,如果不方便寻找,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腐叶土掺上点河沙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想要自己种植盆栽牡丹吗,要记住在种植之前最好先给根部消一下毒,以免出现后续问题。

2.光照强度

光照越充足牡丹花的长势就会越好,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牡丹花放置到阳光比较充足的阳台上进行养护,不过到了夏季阳光较强烈的时候,要注意庇荫,以免养分流失太快,不能保证牡丹的生长。牡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温暖,到了冬季记得要将它搬回室内来养护。

3.水分需求

牡丹花在不同季节浇水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春季,因为刚刚熬过了冬天,将牡丹花搬到室外的时候需要一次性将水浇透,这样比较利于之后牡丹的生长和发芽。夏季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是傍晚这种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这时候浇过水才不会很快蒸发,能够保证牡丹之后生长所需水分。冬季天气寒冷,需适当减少浇水量。

4.肥料需求

对于刚刚种植完成的牡丹花,千万不要像其他花卉一样先去补充肥料。牡丹花新株最好在前半年不要施肥,等到过了半年的时间之后再开始正常施肥。一般牡丹花一年会施肥3次,第一次是在春季生长期的时候,第二次就是在花开败后的一个星期内,最后一次是在入冬前,按照这种方式去施肥,牡丹花会长的更加旺。

牡丹是一种十分耐看的植株,养护好了,花苞真的是有大又漂亮。花花现在一直在等待着家里的牡丹盆栽开花呢,如果还有更好的养护方法,也欢迎留言告诉花花吧!

补血活血话当归


--代码开始-- 补血活血话当归发表日期:2003年3月4日文章类型:花与药
传统中药当归是妇女补血活血的要药。古人认为服之使气血各有所归,另外,它还有思夫之意,具有双重含义,故名“当归”。
中药当归为伞形科栽培植物当归的根,以甘肃产的岷县当归最为有名,量大、质优。它的主根粗长、油润、外皮黄棕色,断面黄白色,肉质饱满,气味浓香。此外,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山区也有栽培,分别叫云归、秦归等名。
当归具浓香主要是由于含丰富的挥发油,油中有酚性油、中性油、酮类、醛类、烯类等几十种成分,在非挥发性成分中,含多种醇类、酸类、内脂及丰富的氨基酸和糖类。此外含钾、钠、锌、硒等23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除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外,还可润燥滑肠,治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及肢肤麻木,妇女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虚寒腹痛、肠燥便难,痈疽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症。但当归仅是主药,血虚者,还要配熟地、白芍、阿胶等药,气血两虚者,要配黄芪,芪归合用才有阳生阴长,气血生旺的效用。如用净当归片,黄酒拌匀,闷透,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放凉,经这酒制的当归,更能增强它的活血功能。
当归极易生虫,储藏时,要放于干燥容器内密闭,存阴凉干燥处,方能防潮、防蛀。 (潘泽惠)

食药兼优话紫苏


--代码开始-- 食药兼优话紫苏 发表日期:2002年7月15日文章类型:花与药
紫苏是我国原产,属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尔雅》称“苏”,又称“桂荏”,民间亦有“山苏”、“香苏”、“紫菜”、“苏子”、“苏叶”之称谓。其植株高0.3-1米,茎四梭形,紫色或紫绿色,多分枝,在茎节处毛较密,全株芳香。叶对生,有长柄,叶边缘的小锯齿,两面有稀毛,叶背有油点,全株带紫色。夏秋之间,开淡紫色的唇形小花,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结小坚果,果实4枚包在花萼内,成熟后名“苏子”。紫苏多生于田间、地头、路旁,耐热力强,耐寒力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由于紫苏汁液是紫红色的,许多食品加工厂还将紫苏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将紫苏洗净、晒干、切碎,拌入醋蘸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则风味别具。
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 “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之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这些东西可保存4一5天。此外,干紫苏还可以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晒酱时仍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坛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有风味。
紫苏作菜,一般用嫩叶凉拌或作羹、汤,或挂糊炸食。将紫苏叶、嫩梗洗净,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调辅料,吃起来别有风味。紫苏叶、紫苏子还可用来煮粥、做汤圆,或做紫苏饮。如将紫苏子50克温火炒至微香,煎汁与米共煮为苏子粥;用粳米100克煮粥,粥成后放人紫苏叶15克再稍煮,加入糖搅匀即成苏叶粥;将紫苏叶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放入白糖即为清凉紫苏饮,
具有健胃解暑之功效。
据宋代地方志《赤诚志》卷三十六《物产·蔬之属》记载:台州常见上市的蔬菜有苏 (紫苏、花苏、板苏)等。而西汉枚乘在其名赋《七发》中即开列了“鲤鱼片缀紫苏”等佳肴。李时珍说“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日做熟汤饮之”。
近年来,人们已发现,苏子可以提取食用油,被称为紫苏油。这种油不含或很少含芥酸物质,有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且能降低胆固醇及阻止血栓的形成,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食用油。苏子脂肪含量丰富,出油率高达45%左右。紫苏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5%,还含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脑醇、磷脂等。由于营养丰富,许多高血压、胆固醇患者把紫苏油当做食疗食油享用。
紫苏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药用叶、种子、茎枝。叶初秋采摘,阴干备用。种子成熟时割下全草晒干,打落果实,簸净,生用或炒用。初秋采茎枝,切段、晒干备用。《本草纲目》载紫苏有“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除寒热,治一切冷气。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尤伤。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等功效。是治疗感冒的特效药。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近年对30余个蔬菜样品进行了防癌促活性检测,结果发现效果最好的是紫苏、薄荷、留兰香、荆芥等唇形花科芳香味浓的种类,而紫苏名列榜首。

养兰话植料


要想把兰花种养好,植料是基础。如何选择适合兰花生长的植料?笔者根据多年养兰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植料与兰盆相搭配 目前种养兰花多数选用瓦盆、紫砂盆、陶盆等。由于这些兰盆透气性能不同,因而种养兰花所选择的植料也有所不同。瓦盆,因其透气疏水性能优良、保湿性较好,所用的植料可以细小一些;选用紫砂盆或陶盆种养兰花,因其透气性差,夏、秋两季受天气影响,花盆吸热快且散热慢,因而所用的植料可以粗大一些。总之,植料要与兰盆的大小深浅相搭配,要因兰盆的种类而定。
二、植料的选择 根据笔者的经验,第一,合理选用原生地的腐殖土。山岭石缝隙中含有枯枝残叶的黑色腐殖土或山上松林地表的腐殖土最合适,既能增加兰花的养分,也有利于兰花根系的生长。第二,掺入少许砖粒。最好选取青砖粒,使用前先将砖粒放在水中浸泡3至5天,以除去砖粒中的碱性物质和火气,从而增强砖粒本身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其种养兰花,花根不会发黑、烂根,叶艺兰也不会走艺。第三,适当使用煤渣。由于煤渣是经过高温烧出来的,冷却后还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和火气,因此使用前必须将煤渣浸泡几天,以除去砖粒中的碱性物质待晾干后备用,经过退火的煤渣对兰花绝对无害。第四,巧用烧制的草皮泥土。经过低温焙烧的草皮泥土含有大量的磷、钾肥力,又有少量的锰、铁、钙等微量元素,如用于种养叶艺兰,兰株健壮、出艺较高并且比较稳定。
三、植料的配比要适宜 若是选择瓦盆作为兰盆并选用原生地的腐殖土为植料的,原生地的腐殖土应占混合植料的70%,要用少许木炭块或砖粒做盆底。若是选择紫砂盆或陶盆作为兰盆并选用砖粒或煤渣为植料的,其所占的比例以40%至60%较为适中,掺入30%至40%的塘泥,以少许泡沫碎块做盆底。选用烧制的草皮泥土为主要植料的,所占的比例可在60%至70%之间,与木炭块、砖粒混合使用。

珍药佳肴话枸杞


枸杞为茄科枸杞属植物。落叶小灌木,枝细长,常弯曲下垂,有棘刺,叶卵状披针形,互生或簇生于短枝,夏季开花,花冠漏斗状,裂片长几与花冠筒相等,紫红色,花落结实,初绿色,继而金黄,熟透猩红色,悬于枝上。宛如粒粒艳丽的红玛瑙。
枸杞《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久服坚筋骨,经身不老”,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晚年体衰且眼力不济,后常吃枸杞,身壮目明。有诗“雪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中药里的“天精华”、“枸杞子”和“地骨皮”,就分别是枸杞的叶、果实和根皮。
枸杞的嫩枝叶可做菜吃,枸杞蛋花汤,美味可口,且清热解燥,通畅肠胃。枸杞蒸蛋可作儿童、产妇及老弱病后体虚的调补食品,常服用枸杞有助于人体补铁,增强造血和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新生,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并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所产枸杞,习称甘枸杞,为枸杞子中上品,个大,味甘美。
真可谓枸杞全身都是宝!(庄体德)


食疗花卉话牛蒡


牛蒡 又名大力子、黑萝卜、万把钩、牛菜,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
根肉质,茎粗壮,高1~2米,带紫色,有微毛,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宽卵形或心形,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全缘,波状或有细锯齿,顶端圆钝,基部心形,有柄,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丛生或排成伞房状,有梗;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花全部筒状,淡紫色。瘦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灰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牛蒡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华东、华中、西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牛蒡对土壤要求不严,管理简便。园林中可作绿化材料应用于林间野外。牛蒡嫩叶、花、肉质根均可食用。食用嫩茎叶者,于4~5月间采集,在沸水中焯一下,换清水浸泡后炒食、做汤或盐渍。在0.5%的醋水中泡一下,可去掉涩味,使其风味更佳;食用肉质根者,于秋末或冬季挖取,浸泡后多用于腌制咸菜,也可炒食。
牛蒡食用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嫩叶中含蛋白质4.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纤维2.4克、胡萝卜素3.9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29毫克、烟酸1.1毫克、维生素C25毫克、钙242毫克、磷61毫克、铁7.6毫克。

炒牛蒡叶

牛蒡叶500克。精盐、味精、葱花、猪油各适量。
将牛蒡叶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挤干水切成块状。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投入牛蒡叶、精盐、炒至入味,点入味精,撒放葱花,出锅即成。食用此菜,可治疗头风痛、烦热、急性乳腺炎等病症。健康人食用能润泽皮肤,轻身延年。

牛蒡根炖鸡

牛蒡根500克,鸡l只。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葱段、姜末各适量。
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厚片。将鸡宰杀,去毛、内脏、脚爪洗净,入沸水锅焊一下,捞出洗去血污。锅内放适量水,放入鸡煮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姜炖烧至内熟烂,投入牛蒡片烧至入味,加入胡椒粉,出锅即成。
牛蒡根具有祛风热、消肿毒的功效。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髓添精的功效,二者组成此菜,食用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温中益气、祛风消肿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瘦弱、四肢乏力、消渴、水肿、咽喉肿毒,咳嗽等病症。

牛蒡炖肉

牛蒡根500克,猪肉250克。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各适量。
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片。猪肉洗净切块。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大猪肉烧沸,加入料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炖至肉熟,投入牛蒡根片炖至入味,出锅即成。此菜由牛蒡根片与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猪肉相配而成, 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化合物等多种营养

成分,真有祛风消肿、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头晕、 咽喉热肿、阴虚、咳嗽,消渴、体虚、乏力、泄泻等病症。


牛蒡炖猪大肠

牛蒡根500克,猪大肠500克,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各适量。
将牛蒡根洗净去皮切片。将猪大肠多次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切段。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猪大肠煮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姜、炖至猪肠熟烂,投入牛蒡根片炖至熟而入味即成。本道菜由牛蒡根与润肠治燥的猪大肠相配而成,具有润肠燥、消肿毒的
功效。适用于便血、血痢、痔疮、脱肛、痈肿、消渴、咽喉肿等病症。

牛蒡粥

粳米50克,牛蒡根30克。
先取牛蒡根研滤取100克,再煮米做粥,临熟兑入牛蒡根汁即可。牛蒡根具有祛风热、消肿毒的功效。粳米具有健脾胃的功效,二者煮成粥具有宣肺清热、利咽散结的功效。适用于肺胃虚热而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食欲不佳、便秘等病症。

牛蒡腌咸菜

将鲜茎叶用清水洗净,开水烫1~3分钟捞出沥水,晾至半干,加入15%盐揉搓,再加入佐料封存。根洗净后,切片或整个装进缸内,加入15%~20%食盐,封存。食用前清水洗一下,凉拌。
牛蒡的根、茎、果实均可入药,始见于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无毒,入手太阴经。能清热解毒,去风湿,宣肺气,尤善清上、中二焦及头面部的热毒,对风毒面肿、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症最为适宜。《名医别录》曰:"根、 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 消渴,热中,逐水"。牛蒡还可作外用药,捣敷或熬膏或煎水, 洗治多种疾患均可。取牛蒡根500克、捣汁入少许盐花,置银锅中熬膏,涂齿龈上,治热毒牙疼,齿龈肿痛。 鲜牛蒡根捣烂取汁,每日滴耳数次,治急性中耳炎,牛蒡叶捣汁搽涂,治各种痈疽疮疖。牛蒡子炒熟,煎水含漱,治风龋牙痛。

清凉祛邪话薄荷


薄荷,别名仁丹草等,系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各地均有分布。其株高30-60厘米,茎下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披针形或椭圆形,两面皆有毛及油点,额用手揉碎后,有强烈的脯香气和清凉感,是主要的药用部分。
《本草纲目》上说:薄荷辛、凉、无毒,具有发汗、退热、祛风、止氧等功能。长期作菜生吃或熟食,能却肾气、祛邪毒、除劳气、解劳乏,使人口气香洁。煎汤洗可治膝疮。还可治痰多及各种伤风头脑风。此外,榨汁服可去心脏热及口齿诸病;捣成汁含漱去舌胎语涩;用叶塞鼻,止衄血;还可涂治蜂螫蛇伤。《食医心镜》也写道薄荷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吃皆可,比菜更有益处。
薄荷生于河沟边或山野潮湿地,现多为药农在面积种植。家庭盆栽薄荷也极简便。可3-4月间挖取粗壮、白色的根状茎,剪成长8厘米左右的根段,是埋入盆土中经20天左右就能长出新株。也可在5-6月剪取嫩茎头遮荫扦插。薄荷属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每年春季翻盆换土时,可分离出大量的植株。平时保持盆土偏湿。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为辅,薄肥勤施。医药用草常在生长期采收两次。第一次(头刀)是在小暑节前5-6天,叶正茂盛,花还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第二次是在秋分至寒露间,花朵盛开,叶未凋落时。药用以第二次采收的为最好。两次采收的茎叶可洗净、切断、晒干,放甏中防失香气或被霉蛀,供全年药用。

附小验方:
1.治蜂叮肿胀 薄荷鲜叶贴患处,立即见效。
2.治水入耳作痛 薄荷汁滴入,即愈。

名贵药材话“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主根、支根及茎基。我国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多有栽培,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干燥。
三七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三七主含三七皂,其含量高低随着植株龄的增加而提高,2~3年之间的有效成分积累速度较慢,一般含量为9%左右,3~5年之间积累速度较快,含量可达15%,因此,三七根的采挖时间以不低于4~5年为宜。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补益气血等功能。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云:“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朴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消散,产后服亦良。”《本草新编》云:“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之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之而有安神之体也。”《本草求真》论,“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止血,三七气味若温,能于血分化其血淤。”《本草纲目拾遗》谓:“三七补血第一”,“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近来研究表明,三七在防治老年病,延缓衰老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为充分利用三七资源,有学者从三七茎叶中提取总皂甙有抑制血液和脑细胞组织LPO(过氧化脂质)生成和提高SOD(过氧化歧化酶)活性作用。三七总皂甙可延长果蝇寿命,提高果蝇飞翔能力,降低头部脂褐素的含量,并可提高小鼠血液和脑组织的SOD活性。
SOD是自由基强有力的清除剂,是专一清除过氧化物的酶,在保护脑组织,延缓衰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为在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方面,三七茎叶可代替“三七”入药。
含有三七的中成药制剂较多,如活血止痛胶囊、玄七通痹胶囊、三七蜂王浆、速效降脂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三七花注射液等。


李鸿英

相信《“国色天香”话牡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天香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