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桃褐腐病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希望您喜欢!

在贮运期间继续传染发病,成为当前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据观察,一般年份桃园发病率在10%左右,多雨年份30%~40%,管理粗放的桃园发病率高达70%~80%,严重时甚至绝收。

1发生规律与特点

1.1侵染过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位越冬,悬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的僵果,即病菌的假菌核,第二年春季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虫伤、机械伤口或皮孔侵入果实,也可以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造成花腐,再蔓延到果柄和枝梢。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果、病花表面会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1.2发生时间

桃褐腐病2月中旬即开始初侵染,直至采收期(6月中下旬)均可为害,开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及时连续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染,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1.3影响发病程度的因素

桃褐腐病的发病程度与气候、品种、树势和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开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的环境条件,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虫伤常给病菌造成入侵的机会;树势衰弱、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较重;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成熟后质地柔嫩、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较感病,如‘西选一号’发病率35.8%、‘雨花露’发病率42.3%、‘礼品桃’发病率56.3%、‘白凤’发病率23.8%;表皮角质层厚、果实成熟后组织保持坚实状态的品种发病较轻,如‘白玉’油桃发病率10.9%、‘砂子早生’发病率12.3%。

2防治措施

2.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增施、早施有机肥,1月开沟株施超大生物有机肥3kg,适当补充磷、钾肥。合理修剪,控制负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2清除病源

结合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喷1次5°Be石硫合剂封园,清除树上和地面上的僵果和病枝,集中烧毁。

2.3及时防治害虫

桃食心虫、桃蛀螟、蝽象等为害造成的伤口往往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途径,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减少伤口,减轻病害的发生。

2.4药剂防治

桃褐腐病具有侵染时间早、侵染期长的特点,应注意前期及时喷药和连续喷药,保护花和果实。萌芽前喷5°Be石硫合剂,以杀灭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源。花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或品种,如油桃、‘西选一号’水蜜桃,于花蕾露红时喷50%腐霉利600倍液,花谢2/3时结合防治炭疽病喷50%腐霉利600倍液加50%咪鲜胺锰盐1500倍液。以后每10d左右喷1次药,采前10d停药,药剂可选择80%金纳海1500倍液,二氰蒽醌1500倍液等。

喷药技术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宜选择压力大、雾点细的电动喷雾器或(柴油或汽油)机动喷雾器,喷药要细致周到,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全,枝干、果面要喷湿,为了增加药液的渗透能力和抗雨水冲刷能力,在药液中可加入0.03%有机硅溶液。

xZh52.coM精选阅读

花卉相关知识:苦菊褐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苦菊是种植菊苣,又名苦苣、苦菜、狗牙生菜,为菊科菊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苦菊以嫩叶为食,味略苦,颜色碧绿,常用于炒食或凉拌,是清热去火的美食佳品,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苦菊褐腐病是苦菊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苦菊的需求量逐步增加,苦菊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苦菊褐腐病的发病区域和为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对苦菊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

1症状识别

褐腐病主要为害苦菊幼苗根和茎,主根变褐缢缩,幼苗立枯死亡。成株期染病,造成苦菊植株的根、茎和叶柄变褐腐烂,植株萎蔫。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可以产生灰白色蛛丝状霉。

2发生特点

苦菊褐腐病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病原菌通过菌丝在病部和土壤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将菌核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当菌核萌发时产生菌丝或担孢子借助气流或者灌水传播,生产上主要以叶片、根茎接触病土或病健接触传播,有时担孢子也可进行初侵染,引起植株发病,在病部产生大量菌丝向邻近植株扩展。苦菊生长期间,田间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容易发病,地势低洼、黏重,种植密度大发病重,水培法生产发病重。

3防治方法

3.1种子处理

提倡穴盘育苗,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30%苯噻氰乳油1500倍液浸种6h,也可用种子质量0.4%的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

3.2加强管理

选择地势平坦、疏松透气性好的地块种植,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护地种植及时放风排湿,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3.3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选用的药剂有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5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等,7~10天1次,连续2~3次。

花卉科普:草坪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草坪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布氏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DC.exMerat),属于子囊菌亚门,生长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长期光照不足的草坪都容易受到该病菌的侵染。草坪受害后,起初在叶片上出现1~2mm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以叶面居多,以后逐渐扩大成绒絮状霉斑,霉层表面有白色粉状物,后期霉层中出现橙色、黄色或褐色颗粒。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叶片变黄,出现早枯死亡,一般新叶较老叶发病轻,以春、秋2季发病较为严重。无性世代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草坪植株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稍带褐色的无形斑片,草坪休眠季节(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可以产生黑褐色的闭囊壳,闭囊壳上附属丝简单,丝状,1~3根,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发生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3—4月闭囊壳、菌丝体分别释放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然后通过气流传播侵染禾草的叶片及叶鞘,形成初侵染,之后分生孢子萌发引起再次侵染,可成活4~5d,病菌侵入禾草后,寄住在叶片的表皮层细胞,通过吸器从活细胞中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病菌喜一般性温暖与相对较干燥的环境,生成后的分生孢子只能成活4~5d,萌发时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一般情况下,10℃以下病菌发展缓慢,15~20℃为发病适宜温度,25℃以上病菌受到抑制,同时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空气、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子对病菌发生(发病条件)的影响:

①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气候条件如早晨露水较重时,草坪叶片上易长期存在水滴,又不利于分生孢子的生成和传播;

②若在发病关键时期连续降雨,环境因子不利于病菌的发生或流行;

③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发病菌发生的重要因素;

④上海地区属海洋性的亚热带气候,病菌一年之中可以有多次发病高峰期。

花卉科普:枣树苗木冻害的发生与防治


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枣面积近几年迅速扩大,但随着2024冬季,2024出现寒冬,最低气温均超过零下23度,本地区红枣冻害面积较大,产生了较大损失。冻害是否发生取决于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树体储存养分的多少。树体木质化程度高即树体细胞壁的木质素含量高,树体抗逆性强,即抗冻能力强。树体储藏养分的多少即树体的充实度如何,树体充实度越高,树体的抗冻能力越强。在枣树的幼苗期,是它的整个发育期离抗冻能力最差的时期,此时期应早停水,停肥(在八月初)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其抗冻能力。幼树期不应过度追求产量,以养树为主。有部分枣农过量使用赤霉素,导致应该贮存于树体的养分用于挂果,使树势变弱,树体充实度降低,抗冻能力差,尤其以挂秋枣(黄皮枣)多的枣树表现较为明显,应减少枣农使用赤霉素的量,一年应控制在两次以下。

枣树已发生冻害的部位有两个:根茎和根系。根茎是枣树所有器官中进入休眠最晚,打破休眠最早的部位。在休眠期抗冻能力较强,打破休眠后抗冻能力差。此时期易受变湿产生的冻害,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涂白,绑扎,埋土,打保暖墙。根系不进入休眠期,它的抗冻能力主要取决于木质化程度和充实体,提高它的抗冻能力的办法,主要有放冬灌水,通过放冬灌水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可以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可以减少冻土层的深度。但不能带冰过冬。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花卉科普:桃褐腐病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室内花卉易发虫害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