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爱花卉网”小编特向您推荐"花卉行业相关:城市绿地对园林苗木的要求",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不同类别的城市绿地,无论从生态环境条件方面,还是从绿化目的的具体要求方面,都需要丰富多样的绿化苗木。如形式多样的公园,有地形变化,也有水旱变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空间,可为多种多样的观赏植物提供生存环境。机关、学校、医院、陵园等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绿化苗木的观赏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用不同的苗木进行绿化。工厂绿地会因具体的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对绿化植物种类提出抗粉尘、抗SO2等不同要求。

由上可见,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不断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中不仅需要数量足够的园林苗木供应,而且需要丰富多样的苗木种类。园林苗圃是专门为城市园林绿化定向繁殖和培育各种各样的优质绿化材料的基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基础。园林苗圃可以通过培育苗木、引种、驯化苗木、以及推广苗木等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同时,园林苗圃本身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公园功能,可形成亮丽的风景线,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内容。因而,园林苗圃在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城市绿地多种多样,各绿地常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同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对各类绿地的绿化要求又有很大差别。这些独特性和差别,对园林绿化材料提出更高要求,也使园林苗圃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起到丰富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给人以美的感受、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的作用,还要起到净化空气、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199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将城市绿地大致分为六类。

1、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和动物园、植物园、陵园、小游园及街道广场绿地;

2、居住区绿地(除公园以外)居民居住区的绿地;

3、单位附属绿地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管界内的绿地;

4、防护绿地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火等目的的绿地;

5、风景林地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在城市整体风貌和环境中起作用,但尚未完善游览、休息和娱乐等设施的绿地;

6、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和草圃等。

XZH52.coM文章精选

花卉行业相关:城市街头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技术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街头绿地景观效果

1.1美化效果

街头绿地掩饰了裸露的地面,与亭台楼阁、山石水体等相映衬,显示出都市的田园风貌,衬托出现代都市的绚丽空间、多复色彩和烘云托月的美学效果,给人们以静谧之感,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奔放感情和陶冶情操。

1.2净化效果

1.2.1改善气候。街头绿地景观是一部很好的空调机。城市里凡有绿地的地方,温度都明显低于无绿地的地方。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对阳光直射的阻挡和蒸腾散热等作用造成的。

1.2.2净化空气。城市的绿地像人的肝脏一样,具有解毒作用。大片的树、草能使气候受阻,从而降低了风速,使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沉降下来。

1.2.3降低噪音。噪音有损于人体健康,在城市已成为社会公害。而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少噪音10~15分贝,城市公园里成片树林可使噪音降低26~43分贝。没有树木的大街上,噪音要比树木葱郁的大街大5倍。

1.2.4人们所需氧气的制造者。人们维持生命所需的氧气,就是绿色植物吸收了空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

1.3休闲效果

1.3.1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空间。柔软嫩绿的草毯,给人以愉快之感。建植于医院、住宅区、公园、广场等处的绿地,是供人们工作、学习、劳动之余休息和疗养的场所。

1.3.2调节人类生理机能。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的精神状态高度紧张,工作学习一天后需要松驰一下。而优美的绿化环境,空气新鲜,有效阻止病菌的滋生,并且绿色环境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

1.3.3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一个优美、整洁、绿意盎然的现代城镇,不但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精神文明程度。从而也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2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同样应该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和比例五大原则:

统一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有统一感。

调和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

均衡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

韵律和节奏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园林绿化构图的韵律与节奏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简单的韵律;交替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等。

3北方城市街头绿地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城市街头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绿化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树木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树种选择恰当,树木生长健壮,则绿化效益发挥的好。如果选择失误,树木生长不良,就需要多次变更树种,城市的绿化面貌就会长时间的得不到改善,而且苗圃中的育苗情况也受到影响,既浪费时间又受到经济损失。

3.1乔、灌、草相结合

即本地区森林植物植被地理区中所展示的自然规律,我们应参照郊区野生植被中的趋势,做到模仿自然,使植物如生长于自然生活环境中。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此外,为了减少某些落叶乔木产生的飞絮污染,在选择这类树种(如杨、柳、桑等)时,要注意选择雄株。

3.2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性特色,应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树种。为了扩大种源,可以积极引入一些本地缺少,而有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的外来树木品种。但必须经过驯化引种实验,才能推广应用。

3.3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及对城市“三废”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3.4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速生树种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寿命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衰老;慢生树种则早期生长慢,城市绿化效果较慢。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在街道绿化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4街头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

随着今后城市人口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污染的增加,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加强,创建一个生态园林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已经为世人所肯定。

4.1合理对各种乔灌草进行布局

街道绿化建设要根据实际,合理布局,把植物配置恰当。城市的街道的植物配置应视情况而定,宜树则树,宜草则草,草树结合。草坪可作为背景,树木花卉、乔木灌木,互相点缀,互相衬托,效果较好。

4.2结合城市特色选择树种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有它的特色和风格,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及城市特色,选择一些既能够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又对城市的市民的健康有益的植物。我们不应仿效其它城市,大多数街道特别是一些老街道几乎仍是清一色的那种冬天落叶、秋天飞毛絮、春天生毛虫的树种,否则会给每一位到此地的游客及投资者以似曾相识之感。

4.3充分地发挥各种植物的功能

在不影响来往车辆和过路行人的视线前提下,可以草坪为主,适当点缀球形植物和彩色植物,以造型和色块变化来点缀草坪,这样可给人以美感。

4.4植物的配置符合自然生态规律

城市进行园林绿化,其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美好和绿色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即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街头绿地的绿化建设中,我们遵循生物多样化原则,尽可能保持乡土物种,力图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进而来搞好植物的配置工作。这些自然生态规律的原则有:(1)生态群落的配置原则,强调多层次植被的配置,速、慢生植物的合理配置,以及结构树与配置树的搭配。(2)环保健身植物配置的原则,能产生增强体质、防止疾病或治疗的能力,运用生态学来合理配置群落。(3)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按照美学法则的原理,建立人工植物群落,采取有障、有透、有疏、有密:有多层次的也有单纯的手法创造景观。(4)文化型植物的配置原则,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通过各种植物配置使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气氛,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现,即所谓“情景交融”是人们感官接受植物群落传递的文化信息,使人们产生感情,引起共鸣和联想。

花卉行业相关: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存在问题


多年来,城市园林植保在微薄的植保专业力量下,采用传统病虫防治方法指导防治,基本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做到城市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性控制。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全国园林植保现状大同小异,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病虫防治的偏差

园林植保同规划设计、种植、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脱离,所以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同样存在:盲目的引种,重色彩轻层次的平面设计,植物配置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反季节施工,不计后果的高密度种植,展转反复、喜新厌旧园林改建,以及重种轻管的养护模式。

1.2 园林植保力量薄弱

整个园林系统园林植保专业人员屈指可数,各个区局和绿化部门基本上不配备专职植保人员,尽管在各区局设有植保网络成员,但大都是非专业人员,身兼数职,所以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变动也十分频繁,不能及时、有效发挥植保网络员的作用。

2 园林病虫发生与新变化

城市城区普遍栽种加杨、柳树,郊区山地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杨天社蛾、柳毒蛾、松毛虫等年年猖獗发生,后来因大量栽植悬铃木、枫杨、女贞、梨、海棠等,杨天社蛾降为次要害虫,而大蓑蛾、小蓑蛾、刺蛾、斑蛾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红蜘蛛、白蜡蚧、梧桐木虱发生十分严重。以前因蓑蛾、刺蛾、松毛虫、柳毒蛾、白蜡蚧、天牛危害严重,便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日本龟蜡蚧等30多种介壳虫严重危害,桂花粉虱和黄杨绢野螟迅速上升危害。其园林病害主要为月季黑斑病、樱花根癌病以及紫荆、桃、梅等细菌性病害。松毛虫、柳毒蛾、大蓑蛾、黄杨斑蛾、丝棉木尺蠖等先前常发的鳞翅目害虫降为次要害虫,而网蝽、粉虱、蚜虫、蓟马、象甲、叶甲、木虱等众多小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一些新虫局部严重发生。病害除叶部病害严重外,根部病害与生理病害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城市随着苗木调拨频繁、城市绿化树木种类和种植模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园林病虫也发生新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2.1 新苗木引入带来新病虫

调查中新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近些年园林绿化中色块广泛应用,引入众多彩叶植物,带来一些新的病虫。北方速生杨树、柳树引苗带来杨树腐烂病的发生,这种病主要在苗期发生较重,可导致杨树苗死亡;同时还带来柳蓝萤叶甲,危害垂柳和杨树,造成杨树与柳树叶片千疮百孔,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引入红瑞木、黄栌等灌木在高温季节却严重发生红瑞木黑斑病、溃疡病以及黄栌白粉病。

城区建草坪广场热,多种草坪草在城市间推广应用,带来草坪地被的多种病虫害。

2.2 环境与种植结构变化带来病虫变化

2.2.1 环境影响:城区高温、高湿与强光引起大量荫性或半荫性植物的病害。

2.2.2 城市改造:城区道路大范畴的改建,人行道硬覆盖大面积铺装,大量拆迁的建筑土残存,使得城市园林土壤严重碱性化、贫瘠、板结以及窒息。

2.2.3 植物配置的影响:乔木与灌木高密度的套植,诱发病虫发生加重;同时乔木与灌木在夏季水分管理上存在矛盾,通常造成乔木积水烂根而死亡。

同一种植物密植的大色块应用,以及相同科、属的花灌木集中配置,为害虫的集中危害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便于病虫相互传播与感染。另外,集中密植导致多处园林绿地的多种园林植物因通风不良,土壤长期阴湿,导致白纹羽病与紫纹羽病严重发生而大面积死亡。

3 城市园林病虫害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3.1 对策

3.1.1 加强园林病虫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园林病虫可持续控制不仅仅是园林植保专业人员的专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工程。在加强园林行业内部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大向社会进行科普宣传与教育,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监督,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认识到病虫害问题不仅关系到引起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关系到保护已有城市绿化成果,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

3.1.2 加强植物检疫: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增加,引种和苗木调运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一旦危险病虫传入,会给园林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苗木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要加强检疫,严禁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3.1.3 树立病虫防治生态控制新观念:在园林植物病虫防治思想上,转变消灭病虫为与病虫协调共存的观念,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以栽培为基础,发挥和提高植物自身抗性,加强植物保健,辅以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等措施,并把病虫防治切实纳入城市绿化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效果。

3.1.4 强化对病虫害的研究:在园林植保项目研究中要重视病虫害的基础研究,开拓超前研究,切实重视应用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真正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在既有理论依据,又有足够的科技含量和真正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病虫防治体制和体系以及园林植保防治队伍的建设。

3.2 具体措施

3.2.1 开展病虫可持续控制:园林设计是城市绿化全过程的第一环节,是园林病虫害是否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关健,只有符合或接近自然的园林设计才能创造出适合植物正常生长,而对植物病虫发生、危害不利的环境条件,才能使园林植物病虫害得到可持续的控制,否则,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又会陷入被动治理的局面。

3.2.2 结合城市不同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根据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植物立地环境、污染程度、植物病虫害及天敌情况等,城市园林生态可分为三类:一类园林生态系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人工森林公园等。这类生态系一般在城市郊区,接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病虫防治强调保护天敌,以人工防治和生防为主,应以建立稳定的生态平衡为目的。二类园林生态系包括机关、院校等单位附属绿地和市内公园等公共绿地。这是人工模拟森林生态系,应加强对各类园林植物的肥水管理,增强其耐病虫能力,多采用生物药剂和园艺措施:清除早期病虫源,保护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三类园林生态系是指市内街道和主要交通干道的行道树、各种绿篱、绿带和街心花园等防护绿地,这类园林生态系是综合治理的重点。

3.2.3 注意园林植物合理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各地应大量种植乡土树种,讲求适地适树,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对害虫的自我调控能力。因而城市绿地建设要避免单一化模式,追求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乔、灌、花、草、藤的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种植密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用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充分体现园林生态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在植物配置时避免混栽有利于害虫转主寄生植物或者混植有共同害虫的植物。

3.2.4 重视物理及园艺措施的应用:在“六小害虫”的防治上,则要结合人工修剪,尤其是冬季修剪,利用“六小害虫”危害相对集中期,剪除有大量虫体的枯、死枝,并集中烧毁。对于大多是1年1代的介壳虫,在冬季修剪时还可结合人工涂刷;对于蚜虫可利用黄板诱杀和粘捉。在天牛的防治上,可在成虫羽化盛期进行人工捕捉,尤其是雨后天晴的上午;此外,在天牛产卵期,抓住其嗜好的树种进行人工锤卵。对于病害的人工防治,则主要是清除传染源,及时伐掉枯死树及病枝,清除地面病叶,选育良种、高温灭菌、修剪疏枝、适度灌水、松土施肥、喷洒保护剂或高脂膜等方法,立足于保护性预防,把病菌阻隔在植物体外。

3.2.5 积极开展园林病虫生物防治:大力发展和利用天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应是城市今后的园林植保工作发展方向,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大力推广生物制剂应用。20世纪末,生物制剂和生物技术在农业和林业已经大面积推广和试用。生物农药发展到今天,其种类相当多,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全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有16种,如0.3%印楝素乳油、10%烟碱乳油、75%鱼藤酮乳油以及茶皂素、苦参碱水剂等;动物源农药则主要是动物激素和动物毒素,如昆虫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性激素以及沙蚕毒素等,其农药商品名有灭幼脲、除虫脲、抑食肼、米满等等;至于微生物农药发展则更快,在防病上有井岗霉素、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公主岭霉素、农抗120、农抗5102等;防虫则是更多,目前主要有阿维菌素类、BT乳剂、白僵菌、绿僵菌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等,其商品化药剂名则是不胜枚举。而且这些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具有久效、低毒、低残留和对人畜无害等特性,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提倡使用的。

3.2.6 选育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适应城区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适量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并能营造良好植物景观的外来树种,作为城市园林的骨干植物。加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盛、表现出抗虫、抗病、抗高温等特性的不同类型植物进行试种,加强一些乡土植物在苗圃进行培育和种植,谨慎引入外来植物。

3.2.7 加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病虫防治规范化

随着对城市绿地实行招标养护工作日益重视,越来越多街道绿化、社区绿化、单位绿地以及公园、游园都在实行工程养护招标,不少城市出台配套的园林绿化地方标准或规程。所以结合我市园林病虫发生情况与发生特点,制定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园林病虫防治规程工作,在当前我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显得迫切需要,以便规范园林病虫防治工作,有利于我市由园林城市发展为生态城市,同时促进、提高园林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园林植保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同城市园林业发展紧密相联,也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尽管城市园林植保目前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相信我市园林植保会结合园林病虫新变化,走可持续性控制的发展战略,逐步落实我市园林病虫防治的具体措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我市园林植保事业。

花卉行业相关: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1深化绿地养护观念

1.1绿地养护是绿地建设的继续

就一座城市而言,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达到饱和的程度,而养护工程却是长期的。由于绿化成果渐进性和绿化功能累进性的特点,养护工程更持久、更细致。诸如设计意图的体现,艺术景观的完善,环境功能的发挥,都需要经过长期养护才能实现。

1.2绿地养护的支出是对环境资本的再投入

正常养护管理过程中,苗木规格的增大,在充实绿地景观,完善初始设计意图的同时,也增加了绿地的附加值,促进了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1.3绿地养护是最积极、最根本的保护措施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是最大的节约。如果把历年来城市绿化所种植的树木累积起来,城市绿化应该达到很高的绿化程度了。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是因规划变更废除了;二是失养、失管夭折了。多年繁殖培育的劳动化为乌有。

1.4绿地养护是有生命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

城市绿化系统,是由各种类型的绿地、树木构成的。不论所有者属于谁,每一块绿地,每一株树木,都发挥着优化环境质量的功能,社会参与,人人都是管理者。

2绿地养护几点思考

2.1要为绿地养护立法

绿地养护和绿地建设同样重要。要摈弃“重建轻养”的观念。要确立养护工作的法制地位,把“依法治绿”延伸到“依法养绿”的领域中去。我国现行法规、条例,对绿地建设和配套建设,有了具体规定,对侵占绿地、破坏绿地、砍伐树木的行为,也有了处置规定。

2.2要制订质量标准和经费定额

养护质量标准和经费定额,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指标,两者成正比上下浮动。绿地养护质量标准,应该根据功能要求、植被结构、地理位置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养护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对养护工程的目标要求,也是衡量养护水平的一把标尺,是实行依法推进绿地养护的根据。

绿地养护经费定额,是实现绿地养护质量标准的资金保障条件,是核定养护成本、核拨绿化养护经费的依据。养护经费定额,要与养护质量标准相对应,也要按照不同的绿地类型和养护等级分别制订。

2.3要培育绿地养护企业

随着绿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绿地面积增加,要建立绿化养护服务企业。无论是常规抚育,病虫害防治,花卉、树木配置,都应该实行社会集约化经营。便于机械操作、有利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2.4要提高绿地养护的科技含量

目前绿地养护手段落后,操作技艺大都采用传统的方式,沉重的体力劳动在养护操作占很大比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还很少进入绿地养护领域里。养护质量标准的科技含量不高,往往停留在绿地保洁的水平上。养护质量的评定,缺少科学的检测。从绿化的发展前途着想,要鼓励对绿地养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要舍得投资更新养护技术装备;要重视对养护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要提高一线养护工人的技术水平,改善待遇,稳定队伍。

2.5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爱护绿地、树木的社会风尚

绿化养护的主力是专业队伍,同时要争取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提高人民群众爱绿护绿的意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绿地休憩环境。

3绿地养护“建管分开”,服务先行

(1)服务也是生产力,2024年温家宝总理在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中,做出了明确指示“搞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这一指示具有重要的普遍性的作用,这一理念同样适合于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城市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经济属性,决定它必须为全社会服务;“以人为本”的民生属性,决定它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服务,良好的服务需要硬性的服务标准来支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做好政府服务;“建管分开”的前提是要有强制性的服务标准。

(2)一切服务都是标准的,一切标准都是刚柔并济,可写可操作的,“刚”是指标准的不可动摇,“柔”是指品味与细节,细节决定品味,决定其人性化,也能更好体现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规范服务的同时,也对服务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那就是注重细节和品位,例如在城市绿地中设置无障碍设施与安全警示牌等人性化措施就是从细节和品位中体现出来的。

贯串园林养护行业全过程的主线就是服务,“以植物为主”的环境特质决定它必须为生态和景观服务。科学务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标准化管理才是服务的基础。对绿地管理服务质量的考评主要体现在绿地质量水平、植物生长势水平、绿地景观水平、绿地生态水平(即绿地内生物多样性)、绿地环卫水平以及绿地整改质量水平。以标准为指导实行管理,以规范为前提进行服务,一切技术标准都是服务性的,而服务是有技术性的,园林绿化养护的性质就是对植物进行抚育性的技术措施。

相信《花卉行业相关:城市绿地对园林苗木的要求》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出口的相关要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