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非洲菊切花组培繁苗”,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非洲菊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叶片长椭圆形,边缘有钝齿,全株被细毛。其花序为头状单生,花朵直径8至12厘米,单瓣或重瓣,花色极为丰富。花茎于根抽出,高30至60厘米,挺拔妖艳,花期长。除7月至9月上旬高温不开花外,其他时间均可开花,鲜切花插置时间也长。但非洲菊中上乘品种多为F1代,很少授粉结籽。想要保持种性不变,最好是采用组织培养繁苗。现将非洲菊组培技术介绍如下:
外置体的选取 选择品种纯、花色好、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剪取株体内部新叶(淡黄绿色)。将叶柄两侧叶片用消毒剪刀剪去,并将其叶柄剪成0.5厘米一段,放入消过毒的三角瓶中待用。(用叶片或花蕾作外置体也可以)。
培养条件 ①诱导芽培养基:MS+IBA(0.5至1);②继代培养基同①;③生根培养基Nb+BA(0.5至1)+IAA(0.5至1),琼脂0.8%至1%,蔗糖3%,pH5.8至6.0;培养温度20℃至22℃,光照强度1500至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一天10至12小时。
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
将三角瓶中备好的外置体,用70%酒精和0.1%干汞进行灭菌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在灭菌灯下,分置于盛有培养基①的三角瓶中,培养35天。当其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状芽团时,将芽团在无菌条件下切成小块,转置到盛有培养基②的三角瓶中断代增殖一次。25至30天后当增殖体1至2厘米高时,再切取增殖体0.5至1厘米,将其转置于盛有培养基③的瓶中进行生根培养。保持室温在22℃,经25至30天培养即可生根。由诱导、继代增殖到生根,共需90至95天。
炼苗移栽 当瓶内苗根长1.5至2厘米时,将苗瓶放置到栽植处3至5天,开瓶使小苗完全适应栽植地环境。然后将瓶苗移出,洗净根部培养基,按4×3厘米栽于假植床里。假植床下层为粗沙、中层为筛细的腐殖土、上层为细沙,并用0.2%高锰酸钾消毒。栽后用微喷法浇透水,前10天湿度保持80%,温度18℃至22℃。当菊苗长出3至4片叶后,按5×厘米将其移栽到土质疏松肥沃的假植床内。待苗高10厘米时,按25×20厘米定植,进行正常管理。从组培到定植,大约需7至8个月时间。

xZh52.Com小编推荐

旱金莲的组培快繁


特征与习性

植物学特征旱金莲(Tropaeolummajus)又名金莲花,旱荷花等,为金莲花科金莲花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蔓生花卉,人们习惯作一年生栽培。叶圆盾形,边缘有波状钝角,互生,具长柄,叶似荷叶,叶片较小,叶直径l0cm左右,叶色深绿或浅绿,绿中带灰色,叶脉明显。叶面上有革质蜡粉,在雨后或晨露未干时,叶面上凝聚和滚动着晶莹亮丽的露水珠就如同珍珠一般。花腋生,数量多,花期特长,几乎全年开花。花瓣5枚深裂,花呈喇叭状。花色有紫红、橘红、乳黄等。花面上有绒光。幼苗茎直立,成苗一般高25~30cm,中后期茎匍匐呈藤蔓状。

生物学习性旱金莲原产于南美秘鲁、智利潮湿地带,喜生于温暖、湿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冷,怕长期水涝,惧怕高温酷暑,适宜在10℃~25℃的环境里生长,最佳的生长及开花温度为18℃~24℃,长期低于10℃或长期高于30℃均不易开花或不开花,长期高于35℃时叶子易得病,长期低于3℃即枯萎,一般能耐0℃以下低温。对土质要求不严,南方的酸性土壤及北方的碱性土壤均可生长,以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为好。

旱金莲的常规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播种繁殖一般于8月末或9月初播种,11月至翌年4~5月开花,但种子发芽率低,难以大面积发展。扦插繁殖一般在高温季节,成活率低,扦插成活后的苗生长势较弱。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对长势良好、花色、花形漂亮的单株进行快速繁殖,并且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优质种苗。

组培快繁

材料带3~4叶的幼嫩侧芽。

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1)MS+BA0.5mg/L(单位下同)+IAA0.1;(2)MS+BA0.5+IAA0.2;(3)MS+BA

1.0+IAA0.1;(4)MS+BA1.0+IAA0.2;(5)MS+BA2.0+IAA0.2;(6)3/2MS+BA0.5。增殖培养基:(7)MS+BA0.5+IAA0.1;(8)MS+BA1.0+IAA0.1;(9)MS+BA0.5+IAA0.2;(10)MS+BA0.5+GA0.2;(11)MS+BA0.5+NAA0.1+GA0.5;(12)MS+BA1.0+NAA0.1+GA0.2;(13)MS+BA1.0+GA0.5;生根培养基:(14)1/2MS+NAA0.2。

以上培养基琼脂含量皆为5.5g/L,蔗糖30g/L,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20℃~24℃,光照3000lux,13小时/天。

生长与分化

(1)无菌材料的获得:生长旺季,即11月至翌年4月选室内盆栽长势良好的旱金莲母株,切取萌发7~10天的侧芽,去掉叶片和叶柄,直接于超净工作台中,置无菌瓶中用无菌水冲洗10分钟,取出后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10秒,然后用0.1%升汞消毒5分钟,或2%次氯酸钠消毒7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切去伤口被杀菌剂损伤的变色部分,顶芽除去肉眼能见的较大幼叶,剪成2~5mm大小,其余切成单芽茎段,分别接种于(1)号至(6)号培养基上。5~7天顶芽萌发,2周后侧芽开始萌动。其中(1)号和(2)号培养基适宜于顶芽和侧芽的萌发伸长。培养2周顶芽伸长达4cm,展开4~5片叶(见图1)。接种于(5)号和(6)号培养基上的外植体材料,萌发的顶芽和侧芽呈黄化、粗短现象,不适于旱金莲顶芽和侧芽的诱导培养。

(2)继代培养:将上述分化出的小芽切下接种于(7)号至(13)号培养基上,过3周左右,接种于(8)号培养基上的小芽形成3~4个侧枝,植株的高度可达6~7cm以上,增殖倍数可达8~10倍(见图2)。继续切割成单芽茎段接种于(8)号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每3周为一继代周期,短期内可以得到大量的试管苗。

(3)生根培养:将3~4cm高的小芽接种于(14)号培养基上,一周后开始长根,培养10天后生根率达100%,根色白、粗壮,每株生根10条以上。根系非常发达,主要附着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其上密生大量的白色根毛(见图3)。

(4)驯化移栽:将生根苗移置于温室中炼苗3天,打开瓶口,倒入清水摇动,小心取出试管苗,洗净根上附着的琼脂,用600倍液的多菌灵浸泡,移栽到草炭∶珍珠岩∶蛭石=3∶1∶2的混合基质中,用600倍液多菌灵喷洒,覆膜保湿并遮荫,5天后逐渐揭膜通风,其成活率可达96%以上(见图4)。

栽培与管理

移栽成活后的试管苗尽快二次移栽到18~20cm口径的花盆中,每盆1棵。花坛或田间栽培时行距80cm,株距50cm,栽苗后浇透水。幼苗期间适当增加肥水,一般每15天喷施一次稀薄全元素复合肥水。成苗期间适当少施肥水,以防徒长。试管苗移植到花盆或花坛中养护约1.5~2个月即可开花(见图5、6)。

旱金莲的冬春季养护要提高温度,增加光照;夏秋高温季节要采用70%的遮荫网遮荫降温,遮荫网还要有遮雨的功能,严防暴雨冲击叶与花。干旱及高温时要喷雾或浇水降温,要做到干透浇透、速浇速排,注意根部不能积水。浇水与施肥时严禁泥浆及肥料溅污叶片及花蕾。根据它的生物学特性,始终保持在10℃~15℃以上,一般30℃以下的环境里才能正常开花,忌寒冷、高温和烈日暴晒。为了促进多开花,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摘心,促其多发侧枝,上架前除留主枝及粗壮侧枝外,还需摘心、插杆并将茎蔓均匀地绑缚在架上,扎成各种装饰形式。生长后期也可将茎蔓齐根剪去,使之另生新芽,精心养护1个月左右又可重发新茎并开花。施肥以氮、磷、钾等多元素肥料、1/2MS营养液或腐熟的禽畜粪均可,远离苗根挖穴埋施。要少量多次追施。

盆栽旱金莲在霜降以后应该移入室内,放在窗台或阳光充足处,温度保持在10℃~15℃,最低不得低于8℃。旱金莲茎蔓生,一般都必须设立支架(见图7、8),如任其自然生长,势必茎蔓太长,影响观赏。

为了控制其茎蔓无限生长,当旱金莲进入初花期,其茎蔓生长已达30~40cm时,用100ppm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促其矮化。喷后三天就能见效,主蔓增粗,顶蔓延长迟缓,侧蔓上的花朵相继开放,颇为美丽。

病虫害防治

旱金莲一般不易受病虫危害,但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叶子易染白粉病、叶斑病、萎蔫病和病毒病,可以通过加强通风、排湿等消除或减轻病害的发生。病情严重时用500~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或500倍液的粉锈宁喷洒叶面,每7天1次连喷2~3次。秋末冬初也会受白粉虱的危害,用1000倍的灭扫利喷洒叶面即可。(石文山 于得洋 朱庆宝)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


兰花的繁殖一般可通过分株进行,但繁殖系数低,现在洋兰的商业化生产都是通过试管育苗进行生产,一般可分为种子播种生产实生苗和组织培养生产分生苗两种,各有千秋,下面就其生产流程和应 用进行一些说明:
一、兰花的种子播种: 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其中有数千到数百万粒种子,因种类不同而异,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较特殊,种子成熟后没有胚乳,需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以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烦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不需真菌共生,如果营养成分合适,兰花种子也能萌发生长,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KC,VW和京都等,其中京都配方采用花宝花肥为主要的无机成分,配制方便,较适合兰花发烧友使用。 兰花的种子培养是进行兰花杂交育种的必要手段,也是兰花种苗生产的重要技术,如国内目前的蝴蝶兰种苗生产,多数是实生苗,与分生苗相比,实生苗往往不能保证性状的完全一致,因此对亲本的要求就非常高,好的亲本其后代的分离不会很大,好花率可达80%以上。实生苗的生产相对简单,迅捷,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原球茎,经过一次分瓶后,就可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二、组织培养: 自MORAL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了兰花的组织培养,目前已有数十个属的兰花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及克隆技术进行生产的种苗具有与母本完全一致的性状。 热带兰花的组培快繁一般通过诱导产生类原球茎(PLB),通过PLB增殖进行;其起始材料以茎尖分生组织最佳,花梗上的休眠腋芽也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一些单轴生长的兰花如蝴蝶兰,如取茎尖,往往会失去母株,取花梗就没有这样的担心。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这可以做一种育种手段,但对于商业生产而言却是不利的,所以通过PLB增殖时要十分注意去除形态不正常的组织。目前台湾的蝴蝶兰分生苗生产部分采用丛生芽的方法生产, 即通过花梗诱导腋芽生成小芽,通过小芽诱导丛生芽并不断切割增殖,这样生产的种苗基本可以保证与母株性状 的一致。但生产成本高,周期特长,往往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母株来采取花梗。 其实就兰花商品生产而言,通过PLB进行增殖生产分生苗是最有效率的,通过控制,其变异率可以降到非常低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另外幼嫩的花梗也是一种很好的起始材料,可以诱导PLB或不定芽。 国兰的组织培养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春兰、墨兰和建兰等传统名兰都可以进行克隆了,这类地生兰的组培与热带兰不同,是通过诱导产生根状茎,通过根状茎进行增殖,在根状茎前端生成小苗。也有愈伤组织诱 导的报道,但都要通过根状茎的发生阶段。

大岩桐组培快繁技术


大岩桐属苦苣苔科球根花卉,株高12厘米至25厘米,全株密布绒毛叶对生,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阔钟形,花多呈白、粉、红、紫等色。花朵大,花色浓艳多彩,花期长,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温室盆栽花卉。可用来装饰窗台、几案、会议室等。

大岩桐传统繁殖方法为播种法、扦插法、分球法等。大岩桐种子极小,每克种子有2.5万粒至3万粒,寿命较短,仅两个月左右。播种繁殖对土壤条件要求高,操作精细,且易发生性状变异、品种退化现象;扦插法虽可保持原品种特性,但繁殖系数较低,不能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分球法形成的植株又多具有株形不整齐的缺点,生产上亦不常用。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从1998年开始尝试用组培法繁殖大岩桐,基本上找到了适合大岩桐诱导、分化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

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候毛大岩桐。剪取成年植株的幼叶,用流水冲洗半小时,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处理。首先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植株幼叶放入75%酒精中浸泡30秒钟,之后用0.1%的氯化汞溶液处理5分钟至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备用。以M 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蔗糖30克/千克、琼脂6克/千克及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在PH值为5.8、温度为18℃至20℃条件下进行诱导、分化、生根培养。

诱导和分化将消毒后的幼叶切成0.4平方厘米至0.5平方厘米的方形小块,接种到附加2毫克/千克的6-BA、0.2毫克/千克的N AA的M S培养基上(苄氨基嘌呤BA为一种利于长的细胞分裂素,荼乙酸N AA为一种促进生根的生长素)在25℃愈伤组织,40天后少数愈伤组织上可分化出幼芽。

继代培养将愈伤组织块上分化出的幼芽切下,转入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基附加1毫克/千克的6-BA、0.1毫克/千克的N AA,培养温度为25℃,每天在1000LX至2000LX光强下连续光照12小时。一周后幼芽发育,并在基部形成大量芽体,一般一个月可长满培养基面,一个月应转移一次。

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中苗高达2厘米,有3片至4片完整叶片的小植株,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为1/2M S,附加1毫克/千克的I-BA(IBA为一种生长素)。培养条件与继代培养一致,2周后有根长出,可炼苗移栽。

炼苗与移栽影响大岩桐的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大岩桐要求生长在高温、潮湿及半阴环境,通风不宜过分,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移栽前先闭瓶炼苗1周,洗净根上附着的培养基,栽入装有蛭石的营养钵中,蛭石用0.5%的K M nO4消毒。搭塑料小拱棚保湿,棚上架遮荫网,保持棚内温度20℃至25℃,两周后逐渐揭开塑料薄膜,一个月后可定植上盆,常规培养5月至6月即可开花。

大岩桐组培快繁技术,比传统的播种法、扦插法、分球法繁殖系数高,植株整齐一致,由于是无性繁殖,其性状没有明显的分离。能保持原品种特色和降低繁殖成本。但继代培养过程中发现,同样是在1毫克/千克的6-BA条件下,有部分试管苗发生玻璃化,失去分化能力,而低于1毫克/千克的6-BA,分化数量明显减少,6-BA的适宜浓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非洲菊的快繁技术


非洲菊(Gerberajamesonii),为菊科,扶郎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称“扶郎花”,为世界著名切花。原产于南非,性喜温暖,适于温室栽培。环境条件适宜可终年开花[1]。传统以种子、分株和扦插繁殖,繁殖速度慢,无法为商业化生产提供大批量优质种苗。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可获得大量品质一致的植株,且其生产不受季节影响,可周年供应。

1 材料与方法

从非洲菊黑心品种中,选健壮开花植株,取未展开的、直径约1cm大小的花蕾,带花梗切下。用纱布蘸洗涤剂水溶液擦洗后,在流水下冲洗干净。在超净台上用75%酒精浸泡15s,取出,放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8~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7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份,剥去苞片和舌状花瓣,留下花托,切成4块,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如下不同激素(浓度单位为mg/L):诱导培养基为MS+BA5~8+IAA0.1~0.5。增殖培养基1BA1+NAA0.5; 2BA1+NAA0.3; 3BA1+NAA0.1; 4BA0.8+NAA0.1; 5BA0.5+NAA0.1。生根培养基11/2MS+IBA0.1+NAA0.05; 21/2MS+IBA0.3+NAA0.05; 31/2MS+IBA0.5+NAA0.05; 41/2MS+IBA1.0+NAA0.05。琼脂含量为0.7%,糖浓度3%,生根培养基糖浓度减半。培养温度25±2℃,每天光照12~14h,光照度1500~2000lux。

2 结果与分析

2.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在诱导培养基上,接种一周后花托开始膨大,未拔干净的小花体积增大、伸长,继续培养,有愈伤组织产生。一个月后,愈伤组织生长并分化出小芽,进而形成丛芽。将未分化的愈伤组织切成小块,分别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每30d转瓶1次。部分愈伤组织能继续生长并获得小芽,其余的则只见愈伤组织增殖或变褐死亡,继代几次后,愈伤组织有玻璃化现象产生。

2.2 芽的增殖

及时将带有芽的愈伤组织转瓶。切去愈伤组织,以单芽繁殖,增殖周期为25~30d。在5种增殖培养基中均能形成丛生芽,同时,芽基部形成少量愈伤组织。增殖结果:按处理号顺序,5种培养基平均每个芽的增殖芽数分别为9.5、9.9、13.5、10.9、10.1个。增殖培养基以MS+BA1.0+NAA0.1组合最好。说明当细胞分裂素(BA)/生长素(NAA)的比值大时,促进芽的增殖[2],连续继代,结果相同。

2.3 芽的生根

把高2~3cm的芽单芽切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结果4种培养基的生根率都为100%(表1),同时芽继续生长、叶面积增大,平均苗高可达5cm以上。10~15d可搬出炼苗、移栽。

将炼苗后的瓶苗进行清洗。把生根好的小苗从瓶中取出,轻轻洗净根部的培养基,注意不要伤根。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浸泡10min后捞出,以1∶1的泥炭土和珍珠岩为介质(介质要先洒水,保持一定水份)进行假植,第一次浇好透水,加盖薄膜保湿,遮阳网遮荫,注意通风,1周后开始喷杀菌剂,每隔3d喷1次。10d后,新根发出可去盖膜,适当增加光照,进行喷雾保湿,以基质不积水为准。15d后,可结合喷药每周施叶面肥1次。苗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

3 讨论

在试验中,用白砂糖替代蔗糖,苗的生长势仍很强,苗质不受影响,这在大批量生产中可大大降低成本。试验过程中,固定NAA0.1mg/L,用BA2mg/L(含BA2mg/L)以上的浓度进行增殖试验,发现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呈下降趋势,且出现玻璃化现象,BA浓度愈高,增殖系数愈小,玻璃化愈严重。可见,超过一定量浓度的BA对苗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从生根试验中可看出,在试验激素浓度范围内,都能达到较好的生根结果。可见,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较容易,对激素浓度适宜范围较宽。通过本试验,筛选出非洲菊花托组织培养各阶段最适培养基,可

工厂化生产非洲菊种苗提供参考依据。

无土扦插快繁菊苗


菊花除实生繁殖和嫁接繁殖外,大多采用扦插育苗法。但由于常规扦插法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管理工作量大,故不同程度地影响扦插苗的成活率。近年来采用全光照喷雾无土扦插法,减少了管理工作量和病虫侵害机会,保证了其适宜的温湿度,使插穗提前5~7天生根,成活率在98%以上。具体措施如下。
1.插床准备 在避风向阳、地势较高处,用砖砌一个高30厘米,长、宽视生产规模而定的水泥池作插床用池。池底留几个排水孔,以利及时排出积水,池内填入25厘米厚的砻糠灰作插床基质,然后在插床上方50厘米左右高处,按适当的距离安装上若干农用喷雾器喷头,使之能喷及所有的插穗。插床做好后喷水一次,使基质塌实待用。
2.插穗的选取及扦插 自4月下旬至7月间,根据品种的不同特性和植株造型的需要,分期分批剪取顶枝扦插育苗。扦插前一两天,当插枝还在母株上时,先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液喷布1次,次晨选剪10厘米左右茁壮的嫩枝作扦枝,忌用二节枝(无顶梢枝)。因二节枝多为白色絮状空心,易腐烂坏死,不易成活。然后在基节上1毫米处用刀片切平,剪去下部扦插部位的两片叶片,保留上部全部叶片,并将插穗插入基质约3厘米左右,随即开启喷阀,调整好喷雾角度,确保每一插穗都能喷到水。
3.插后管理 最初10天,除阴雨天外,白天不断喷雾,晚上停喷,10天后逐渐减少喷雾次数,喷雾半月后只需在中午前后几小时喷雾。大风天气应注意观察,并随时调整喷雾角度,以防插穗失水死亡。
4.移植与栽后护理 插后20天插穗大量生根成活,应抓紧移植上盆,因砻糠灰基质缺少养分,移植过迟根系易老化。盆土必须排水良好,不得加入任何肥料,用蜂窝煤灰和园土各半混合均匀即可。准备上盆的幼苗应剪去基部一片叶,上部叶片也应剪去三分之一,以减少蒸发面积,有利于成活。栽后置荫棚下,最初每天多次喷雾,10日后可酌情增加日照,以后逐渐过渡到正常管理。

养兰法-组培苗的养护


组培苗-培养(硬化)方法
一般而言,组培苗的培养方法与养兰方法基本相同,但还是要先了解组培苗的特殊环境条件已后相信养兰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组培苗在无菌状态下培养。
培养瓶中的属于异养性生物。
湿度需要在90%以上。
了解以上环境条件,相信对培养组培苗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对组培苗的培养方法进行简单描述:
1、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彻底防止被污染。 如果是被污染的兰花,请不要带入培养室。从根本上阻止污染源入侵。
2、对培养植料进行彻底地杀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使用烘干炉或者蒸汽灭菌机对植料和花盆进行消毒。 尽量不要使用用过的花盆和植料。
3、对小钳子、刀具、剪子等移植工具做火烤消毒或者药物消毒后再使用。
4、保证通风,使空气清新。 如同浇水过量无法吸收腐烂一样,空气不好也会腐烂。
5、培养室温度应在25~28℃(夏季为准),最好不超过30℃。
6、相对湿度要在90%以上。
7、培养兰的细胞比野生兰弱小,其生长频率也小。 叶与茎的维管束组织的连接状态很虚弱。大部分组织都很虚弱,容易受损。要像照看小孩一样需要细心培养。
8、属于异养性生物,根茎很虚弱,数量很少。建议不要使用有机肥,尽量施无机肥,按规定比率稀释后施薄肥。
9、不要用手触摸兰花。兰花对盐分浓度很敏感,不要用手触摸兰花,手上的盐分容易转移到兰花上面。
10、使用发根促进剂促进新根茎成长,容易适应环境。建议使用一直使用的产品。
11、在叶子上施肥时,使用喷头以雾气状施肥。喷雾粒子越小越好。
12、兰室空间大时盖层塑料或者兰花少时,把可乐塑料瓶剪开放在花盆上面,可提高湿度。注意湿度过高,容易引起病虫害。此时,应该降低温度和受光量。
本人养兰的培养环境(每个人的养兰方法和环境不同,下面的方法仅供参考):
1、要保证通风状态良好(交替使用2台风扇保证24小时操作)- 外界的强风对兰花不利,建议浇水后把风扇的风力设置为最大。
2、一般温度要保持在25~28℃左右(夏季标准)、秋季为20~25℃(20℃以下或30℃以上对兰花成长不利)、冬季尽量保持在15℃以上。
3、肥料(本人使用花宝-HYPONex,魔肥-Magamp-K和自制的活力剂)以夏季为准,每三天在叶子背面上施一次肥。另外每周浇水时,在整个花盆上施肥。残留肥料可能引起软腐病。因此,施肥1小时后,用清水洗掉叶子上的肥料。使用粒状肥料时,用水稀释肥料直到完全融解。未完全融解的肥料粒附着在兰叶表面上,可能引起叶子变软(如同被热水烫伤)。
4、植料: 我们用的植料是日本产的植金石。
5、根据环境,具体的浇水方法不同。本人管理兰花的标准是每三天浇一次水(春夏秋为准)。
6、湿度始终要保持在60%左右。如果湿度不够,在兰室地面洒水。绝对气温高或受光时,不宜浇水。本人一般在不受光的下午至深夜,用喷壶喷三次水,而通风对养兰很重要。
7、杀菌:一般每周喷洒一次杀菌剂,杀虫剂一般每个月打一次即可。
参考:本人居住在北京某公寓8楼,大厅(东侧有窗)阳台(一般在清晨至中午12点之间受光)和小屋内用相同的方法培养下山兰和组培苗。
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兰花的自然环境和培养方法,选用恰当的养兰法。
如果有自动温室,要格外做好通风。
即使是自动温室(带有风扇和多叶风扇),只有在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启动风扇或多叶风扇进行通风。自动温室的缺点是当无法达到设定温度时,风扇或多叶风扇不操作,容易导致兰室通风不良。
一般实生兰的成活率不到100%,更何况组培苗,它是在人工环境下培养的品种,更需要注重培养环境。
组培苗的成活率也不到100%。一般而言,组培苗专家养活95%以上不成问题,但普通的爱兰者却很难做到,因为他们对组培苗不了解,容易把兰花弄死。
建议先了解组培苗的特点后再购买。
一般而言,硬化时间达到一个月的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新手最好购买硬化6个月以上的组培苗。
组培苗的硬化期越短越难养,所以硬化期越长价格就越高。

非洲菊切花盆栽效果


非洲菊切花盆栽效果
据荷兰Florist花卉公司的一份资料介绍,在荷兰,非洲菊的栽培已从土壤栽培(地栽)改为用不同的基质栽培。这些栽培基质粗略地分为岩棉栽培和盆栽,而盆栽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种植者的兴趣,盆栽便于操作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疫霉菌传播的机会,避免地栽时的土壤问题,提高产量,减轻灰霉病的发生,水分更易控制,化学防治更有效。 为研究本地环境下盆栽非洲菊切花的效果,特进行对比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 供试非洲菊品种:黑心红(21#)、黄沙(3#)、阿尼神(7#)。 (2) 供试花盆:直径250mm,高220mm的塑料花盆。 (3) 供试土壤基质:2/4腐殖土+1/4红土+1/4珍珠岩。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盆栽和离地苗床栽两种栽培方式; 7#、3#、21#三个品种,共6个水平组合,即6个处理。选择长势大小较一致非洲菊苗同期种植,盆栽每个品种栽545盆占一条苗床;离地苗床每品种568株占一条苗床。土层厚20cm左右。采用滴灌浇水,在相同管理条件下进行。每处理随机调查20株。调查整条苗床产量,算出平均单株产量、死苗率。试验在云南省农科院花卉中心温室内进行。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用t测验法比较盆栽和苗床栽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见下表)产量为11月和12月总和的平均单产。 由上表知:经t测验,21#非洲菊盆栽的平均开展度和花梗长极显著高于苗床栽培的。7#非洲菊盆栽的平均株高极显著高于苗床栽培的,平均开展度显著高于苗床的平均开展度,平均花梗粗显著低于苗床的平均花梗粗。3#非洲菊的平均花梗长极显著高于苗床的平均花梗长。其余各性状,两者平均数间的差异均不显著。21#和3#非洲菊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切花产量无明显差异,7#盆栽的平均单株产量比苗床栽的低0.53支。21#、3#盆栽的死亡率比亩床栽的低2.1%和1.9%,7#的死亡率与栽在苗床上的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非洲菊切花盆栽,方便操作,便于管理。植株栽在各个盆中,不受地下水位起伏变化的影响,盆栽不受土壤结构,如排水性、土壤成分、干扰层的限制。 盆栽与苗床栽比较,还有省工、省时的优点,不需拉土进苗床、出苗床,早投产,早收益。据资料介绍,盆栽的非洲菊,其切花产量比地栽的高20%~35%。根据盆栽特点,发挥滴灌的作用,薄肥勤施,精心管理,切花的产量和质量有望超过地栽的。不售切花时,可作为盆花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非洲菊切花冬季管理要点


非洲菊原产于非洲,为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因品种繁多,花色绚丽深受消费者喜爱。非洲菊生性喜温喜光耐干不耐水湿,最佳生长适温是15-25℃,耐最低温度0℃左右,在1-2℃时可不受冻害,但长期低温影响其产量。冬季总的鲜花产量较低,但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是春夏秋的5倍以上,做好冬季管理工作,提高鲜切花产量是全年获得较高的收益关键。冬季管理工作具体做到以下四点。

一、培育壮苗,积累营养

1、夏季过后应及早撤除遮阳网,增加光照强度,在9-10月生长适期内加强肥水管理,土壤保持潮润,不要太过干燥。注重控制氮肥,增施磷、钾、钙、镁及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提高苗身营养积累,苗势壮新叶萌发快叶色浓绿者为宜。

2、摘除病老叶,防止病老残叶争营养与生长空间,改善植株光照与通风条件。

3、做好病虫害防治,防止蚜虫、潜叶蝇、飞虱为害,控制白粉病、煤污病和灰霉病,在冬季来临前做好普治预防工作。

二、做好保温工作

1、在11月中上旬霜降来临前盖好外层大棚膜。

2、当夜间最低气温降到10℃以下时,做好二层膜的覆盖工作,设计时既要有利于密封保温,又要方便白天的通风换气。薄膜最好要用保温效果好的3-4丝流滴膜,有利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在温度变化大时不起雾,提高光线通过率。

3、当气温进一步降至0℃以下时,加盖无纺布搭畦面小环棚,加强保温效果,这样在极端低温-5~-6℃时,棚内温度仍可达1~2℃,免遭冻害发生。有条件的可适当加温,但应注意废气的排放,不要污染棚内空气。

三、大棚日常管理

1、注意通风棚内因呈密闭状态,再加上土壤蒸发植株蒸腾作用,湿度很高,当相对湿度超过90%时,易引发畸形花的产生,同时白天日照下温度并相对较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引发病害发生;另一方面,棚内土壤散发出氨气等有害气体积累过多易引发烧叶现象,严重时影响产量和花朵品质,加强棚内外空气交换显行非常必要。一般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很快会上升,当温度升至15℃时应开始通风,通风辐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强,外界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可在背风面通风。下午3点左右开始闭棚以保持温度。

2、注意光照特别是覆盖无纺布等保温材料的,白天一定要揭开,增加光线通过。非洲菊的长日照植物,对光的需求量较大,冬季常因光照不足而影响产量,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人工补光,用100~200瓦白炽灯或40瓦日光灯每隔5~6米每天补光3~6小时(视自然光照时间而定。

四、肥水管理与病虫防治

1、冬季土壤宜保持一定的湿度,但切忌过湿,沟里不可积(挂)水。施肥最好配合滴灌以每隔二个星期灌溉一次,灌水量以植株根系保持温润即可,肥料的用量掌握在每标准棚用1公斤硝酸钾+0.5公斤硝酸钙+0.5公斤磷酸二氢钾,禁止使用含氨肥料(如尿素等)以防氨气挥发积累过多引发氨中毒。

2、CO2气肥在日出前的半小时,非洲菊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棚内的CO2达到顶峰约2000ppm以上,但在日出后的半小时内因植株光合作用消耗迅速下降达到空气浓度的30%,CO2的量不足使得作物处于饥饿状态,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因此加强通风或人工增施CO2很有必要。

3、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疫霉病等。大部分是由土壤所带的病原菌引起的,一旦发生没有切实可行的根治方法,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加强通风降低小环境湿度,及时摘去病叶与病株集中烧毁,防止病原体飞散造成二次污染。定期喷施杀菌剂。杀菌剂可采用科博、世高、福美双、百菌清、速克灵、速霉威、敌力脱、特富灵等。一般1周用药1次,如处发病感染期则2天1次连用3次,喷药时机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保证在闭棚后叶片不湿。喷施农药时可配合叶面施肥,一般用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或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性。

最新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技术



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属兰科石斛属,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石斛多糖、石斛碱、氨基酸等,其中石斛多糖含量高达21.7%,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养胃出津、补肾益力、滋阴清热、耐缺氧、抗疲劳、抗肿瘤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石斛还具有抗衰老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铁皮石斛喜荫凉、湿润的环境,常附在高海拔悬崖峭壁或林内树干和岩石缝隙中。由于其药用价值高、生长条件特殊和分布受局限,且经长期人为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而国内市场供应紧缺,国际市场每公斤干品价已达1000美元以上。
铁皮石斛自然繁殖率极低,通过组织培养快速大量繁殖铁皮石斛组培苗成为解决种苗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方面的相关报告很多,笔者也才曾按照这些报告去操作,但移栽成活率最多只有60%,且操作麻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活率低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不易满足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尤其是水分和透气两方面因素不易控制,稍一操作不当,就易死苗。笔者的研究表明,通过搭建高架种植畦来移栽铁皮石斛组培苗,非常简单地解决了以上难题。因在高架畦上种植铁皮石斛组培苗,可以随时喷雾浇水,随时排走多余水分,不会因为水分太多而造成烂根死苗,而且能保证根系通风透气,因而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能达到95%以上。这一技术为大面积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1移栽前的准备
1.1炼苗
移栽前先将瓶苗至炼苗房进行2~3周的炼苗,让瓶苗从封闭稳定的环境向开放变化的环境过渡,慢慢适应自然环境,等瓶苗生长健壮、叶色正常,根长3cm以上,肉质茎有3~4个节间、长有4~5片叶,叶色正常,根长3cm以上,有4~5条根,根皮色白中带绿,无黑色根,无畸形,无变异。
1.2出瓶
组培苗出瓶时,打开瓶塞将培养基与小苗一起轻轻取出,整齐放置于盆中待清洗,污染苗、裸根苗或少根苗分别放置。正常组培苗先在自来水中洗净培养基,特别要洗掉琼脂,以免琼脂发霉引起烂根,再换自来水清洗一次。裸根或少根组培苗经过上述清洗后,还需将小苗根部置于100mg/L的ABT生根粉中浸泡15分钟,以进行生根诱导。污染苗经过清洗后,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整株小苗10分钟。后期管理得当可有效控制污染的发生。
1.3基质的准备
移栽铁皮石斛组培苗要选择适宜的基质。铁皮石斛的根是气生根,有明显的好气性和浅根性,因此,要求基质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不易发霉、无病菌和害虫潜藏者为宜。可以选择水苔、石灰石、碎砖、树皮、刨花、蕨根、板边、菌糠、木糠等为移栽基质。

相信《非洲菊切花组培繁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组培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