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有人类就有花,花让我们忘却生活的烦恼!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香蜂草之栽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现代人由于时代急遽变迁,生活中经常面临紧张繁忙的压力,因而产生诸多的「文明病」,例如:感冒、忧郁、高血压、便秘----等等疾病。而现代医学与药物科技虽然极为进步,但是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却急遽增加致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因此,「预防医学」已成为现代医疗政策之主流,主要目标为要求大众人民于日常生活中随时养成均衡饮食与运动习惯,平时即注重「身心保养」或「养生」之道,以维持身心健康。一则避免疾病发生,消耗社会医疗成本,同时可避免服用许多的「合成药剂」所产生的副作用。

有鉴于此,为符合现代人的保健需求,本场于89年年初自加拿大引进包括目前国际保健食品市场上,颇具发展潜力的紫锥花、贯叶连翘(St. John Worts)、北美当归、月见草及沙棘等保健与药用植物和其它欧美国家民间日常或传统使用的保健药草植物包括熏衣草、迷迭香、百里香、小白菊、金盏菊、柳薄荷、莳萝、甜茴香、野茴香、春黄菊、鼠尾草、琉璃苣、独活草与香蜂草等十余种,即坊间所谓之「香草植物」(herbs),进行初步栽培适应性评估观察试验。目前经初步评估结果显示紫锥花、月见草、北美当归、莳萝与香蜂草等项植物,颇适合台湾的气候土壤环境栽培。本文谨针对香蜂草栽培试种情形及其植物特性、活性成分与利用方法等作一报告。

植物分类与起源香蜂草,英名:Balm或Lemon balm,学名:melissa officinalis。属于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温带的中东地区,随后迅速遍及亚洲及地中海国家。目前原生于北美与欧洲地区。Melissa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中亚和北美。学名中的Melissa在希腊文为「蜜蜂」之意,另Balm为Balsam之简写,即香油之意,故称为「香蜂草」。古希腊罗马人认为香蜂草为月神与猎神黛安娜之化身,为古希腊祭祀用之重要香草植物。在古老之亚洲药草典籍中,香蜂草亦被列为可延年益寿之保健药草。在欧美将干燥之香蜂草叶片煮成之茶饮为著名之Melissa Tea,被使用为感冒时解热用途。植 物 特 性香蜂草为多年生草本唇形花科植物,根据栽培调查结果显示其根系虽短,但地下茎分布极广。地上部的茎杆呈方形并具分枝,分枝性强,极易形成丛生,株高约30至60公分高。具宽卵型或心脏形之圆锯齿或锯齿叶片,叶脉明显,茎及叶密布细绒毛,叶片对生,着生于每一茎节上。本场栽培调查结果成熟叶片长宽比变异范围介于4.5X3.5公分到8.5X6.5公分之间,鲜叶单片重量变异范围介于0.2-0.5公克。叶片捣碎时发散柠檬香味,会吸引蜂群。花色为白或淡黄色,在欧美地区于7月至10月开花。因此在古老欧洲之教堂或寺庙周遭,常栽种香蜂草以吸引蜂群采蜜制作蜂蜜,作为祭祀用途。在欧美之冬季植株枯死,但根为多年生,隔年春季再展开叶片。本场于89年3月自加拿大引进3种香蜂草地方种种类进行观察试验结果,发现台湾地区无霜期之危害,故终年常绿,仅一品种之叶片在冬季呈黄化萎雕现象,3个种类目前仍未见开花。栽 培 管 理本场试验结果发现香蜂草植株强健,栽培管理极为容易,有别于其它自温带引进之西方药草(或香草植物),由于性喜湿润土壤,具有耐热和耐水特性,日照或半遮阴栽培均可,土壤适应性广。因此,颇适应台湾之气候土壤环境生长,栽培时可以田间、庭园及盆栽等方式进行。田间或庭园全日照栽培,茎叶生长繁茂呈深绿色,香味较浓烈。

繁殖方法:香蜂草极易以种子繁殖,目前市场上已有自国外进口之种子贩售。香蜂草种子极小,播种时以盆钵或育苗盘(穴盘)内置园艺用栽培土,播种深度12mm,萌芽期约2至4星期。亦可直接于田间播种,但最好于室内先行播种育苗,待成株后再移植田间,栽培株距30-45公分,行距60-90公分。此外一年生之植株,可采分株或扦插法繁殖。病虫害方面,根据国外报告有叶斑病、萎雕病与地下虫等危害。本场试作观察结果,则尚未见病害发生,仅偶见斜纹叶稻虫、毒蛾幼虫或聒蝓啮食叶片,进一步的病虫害调查仍进行中,因此大面积栽培时仍应注意虫害发生。收 获 及 利 用香蜂草的利用以新鲜叶片为主,于开花前收获叶片。可开发利用之产品包括茶饮、袋茶、沙拉、香蜂草醋、香蜂草加味水、鱼肉类料理、沽酱、腌制料、药草枕头及香蜂草冰块等。叶片捣碎可制作防虫药膏、驱虫剂及家具油。香蜂草单独或混合其它保健药草均可使用。根据参考文献报告香蜂草为多用途之保健植物,单独或混合其它保健药草均可使用,对于解热促进发汗极为有效。

香蜂草茶制作法:采取新鲜叶片3~5片(约1~3公克)冲泡热水300CC或剪取尖端10公分含茎叶枝条3~5枝(约10~15公克),以600CC热开水冲泡或略微滚烫后静置十分钟过滤饮用。风味带有温和之柠檬香味,茶色呈淡绿色,若加糖或蜂蜜及一些柠檬片或果汁,则可作为夏季恢复疲劳之饮料。以耐热玻璃咖啡杯冲泡,更具色香味之感觉与品味。如欲干燥使用,则以32至38℃干燥保存使用。炎炎夏日,品茗一杯花语为「关怀」的香蜂草茶饮,为盛夏消暑茶饮的另一选择,并为人生一大享受。活性作用与化学组成份根据国外分析报告指出植株之化学成分含柠檬醛(Citral)、沉香醇(linalool), 香叶醇(geraniol)、香茅醛(citronellal)、帖酸(terpenic acid)、单宁、聚合多酚类,类黄素及三帖(triterpenes)等成分。其药理作用包括消除感冒发烧和咳嗽、具驱风性、抗痉挛、胃痛、发汗和镇静作用等。毒性作用报告指出适当使用无安全性之虞。唯每日鲜叶用量以不超过10公克为宜。香蜂草萃取之精油属高级之香精原料,化学成分包括柠檬醛,沉香醇,香叶醇,香茅醛,薄荷烯酮(piperitone),methone及丁子香烯氧化物(或称丁子香酚;caryophyllene oxide;eugenol)等。注:本文针对香蜂草叙述的诸多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系整理前人参考文献而来。有关台湾栽培的香蜂草活性成分分析与栽培试验正积极进行之中。因此本项信息仅供学术研究参考用途,在此亦无意将此信息作为人体疾病发生时的医疗行为之指导或建议将香蜂草做为医药用途使用。罹患相关疾病时,应先经医师诊疗,遵照医师指示用药。



xZh52.Com小编推荐

香蜂草怎么养


一、养殖环境

香蜂草对土壤要求并不高,适应能力极强,不过最好使用微酸性土壤养殖。它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很耐寒,即使是在冬季养殖也无需担心出现冻害。它可以接受全日照,半阴的环境也可以生长。

二、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用5厘米的顶芽进行扦插,剪下之后要将它插进适合的土壤中。它成活率很高,大概15-20天就能进行移植了。

2、播种繁殖:它的种子很小,播种不要过深,大约12毫米就行,播种后不需要覆盖土。它需要15-30天左右才会萌芽。最好将它在室内播种,等它成熟后再进行移植。

三、常见病虫害

香蜂草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地下虫等,大面积栽种的更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一旦发现就要及时用药剂喷洒。

香蜂草和薄荷的区别


一、叶片区别

香蜂草叶片为卵圆形,生长在茎上的一般长为5厘米,宽约3-4厘米,枝上的相对较小,长为1-3厘米,宽约0.8-2厘米,先端钝或者急尖,基部为圆形后至近心形,边缘有锯齿,近膜质或者草质,有较长柔毛。

薄荷叶片为长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或者卵状披针形,很少的呈长圆形,先端为锐尖,基部为楔形后至近圆形,边缘有粗大牙齿状锯齿,相对前者,柔毛较短,不明显。

二、花的区别

香蜂草轮伞花序,苞片为叶状,但比叶片要小很多,花萼为钟形,花冠颜色为乳白色

薄荷轮伞花序腋生,球形轮廓,花梗较细,花萼为管状钟形,花冠颜色为淡紫色,外层有柔毛。

蜂花


--代码开始-- 蜂花发表日期:2002年8月8日文章类型:花卉与养生
蜂花又称蜜蜂草,异名香水薄荷,是唇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内率先研究并推广应用成功,为我国天然香料家族增添了一个新成员,填补了国内空白。
  蜂花可用播种、分株及扦插等方法繁殖,栽培适应性强,一次种植多年收割,头刀在6月下旬,尾刀在10月下旬左右。香液和香精油均采用比重小于一的蒸气蒸馏法,加工简单。主要成分有柠檬醛、香叶醇、香茅醇等,香气香味浓郁。可广泛用于医药、酿酒和食品加香。用于果汁饮品加工,能改善饮品风味,提高嗜口性、同时起防腐作用,延长保鲜期;用于延寿灵芝酒已取得成功,经济效益显著。该酒采用我国医圣华佗新创《疗百疾延寿酒》之古方,配以灵芝草和一定量蜂花,以现代低度滋补酒的科学工艺精制而成,香味独特。(黄应森)

“王者之香”——兰花



国兰和洋兰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根簇生,肉质,圆柱形。萌果三角形,种极小。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两种,兰花源产我国,故称中国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约有100多个品种。依开花的时间分,有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

兰花极具观赏价值,其朴实无华,叶色长青,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们将兰花尊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花中君子”之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所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喜爱兰花,总结积累了不少养兰经验,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和《养兰中诀》。

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洋兰

洋兰是相对于国兰而言的,泛指除了国兰外的兰花,其实并非全部原产西洋,常见的有:卡特兰、虎头兰、蝴蝶兰、兜兰、文心兰、万代兰、石斛等,其讲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产热带和半热带,多为附生,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月季茎蜂


月季茎蜂又名钻心虫,属膜翅目、茎蜂科。分布华北、华东各地。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玫瑰、十姐妹等花卉。

为害状以幼虫蛀食花卉的茎干,常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危害很大。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6毫米(不包括产卵管),翅展22-2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3-5腹节和第六腹节基部一半均赤褐色,第一腹节的背板露出一部分,1-2腹节背板的两侧黄色,其他翅脉黑褐色。雄成虫略小,翅展12-14毫米,颜面中央有黄色。腹部赤褐色或黑色,各背板两侧缘黄色。

卵黄白色,直径1.2毫米。

幼虫乳白色,头部浅黄色,体长17毫米。

蛹棕红色,纺锤形。

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害茎内越冬。翌年4月间化蛹,5月上、中旬(柳絮盛飞期)出现成虫。卵产在当年的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当幼虫孵化蛀入茎干后就倒折、萎蔫。幼虫沿着茎干中心继续向下蛀害,直到地下部分。月季茎蜂蛀害时无排泄排出,一般均充塞在蛀空的虫道内。

10月后天气渐冷,幼虫做一薄茧在茎内越冬,其部位一般距地面10-20厘米。

防治方法

1、及时剪除并销毁受害的枝条。

2、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柳絮盛飞期)和卵孵化期,使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毒杀成虫和幼虫。

蜂室花养花技巧

“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种植花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蜂室花养花技巧”,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作为一名花农,爱花卉网小编深知每个花友对于花养护的热情和渴望。在今天的分享中,爱花卉网小编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照料您的蜂室花,在您的房间中创造一个美丽而舒适的环境。

要关注的是选择合适的花种和材质。蜂室花的栽培种类繁多,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花友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花种的喜光、温度、湿度要求等方面来选择最适合的花种。选择高质量的土壤和肥料也是至关重要的。蜂室花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且需避免使用过多的肥料,以免破坏花朵的生长和健康。

需要注意花的浇水和光照。蜂室花对于光照的要求因种类而异,然而绝大多数都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应将花盆放置在阳光充沛的位置,并确保每天都能得到足够的光照时间。关于浇水,需要谨慎地根据花的需求来决定。一般来说,无论是陆地花还是水生植物,都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请确保花土湿润,但不过多地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还要注意花的修剪和疾病防治。蜂室花的修剪对于花的形状和健康至关重要。定期修剪不仅可以帮助花良好地分枝和生长,还能调整花的外观和比例。另外,要敏锐地观察花朵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和害虫问题。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免病虫害蔓延导致花的凋落和损坏。

要提醒花友们关注花的季节特点。蜂室花的生长周期和特性多种多样,而不同季节对于花的养护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夏天温度较高,蜂室花可能需要更多的水分和阳光来保持生机。而在冬天,则需要避免低温和冻害,提供合适的室内温度和保温措施。因此,花友们需要在不同的季节中调整花的养护方法,确保花能在最理想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在这里,爱花卉网小编分享了一些蜂室花养护的技巧,希望对花友们有所帮助。作为一名花农,爱花卉网小编深知养花的乐趣和挑战,也明白每个花友渴望给自己的花朵最好的关怀。因此,爱花卉网小编建议花友们要保持耐心和细心,观察花的需求并及时调整养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花养护者,给予花朵最好的呵护。

栗瘿蜂的夏季防治


栗瘿蜂又称栗瘤蜂,在板栗产地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板栗产量。该虫虫体2.5至3毫米,全体黑

褐色,具金属光泽,卵椭圆形,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2至3毫米。该虫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芽内越

冬,次年四月初越冬虫开始取食,逐渐形成虫瘤,每瘤一般有幼虫很3-4头,最多可达10头以上。6

月初至7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6月中旬至9月下旬产卵期,以成虫产卵于芽内危害树木,被害枝干

春季抽短枝时,在枝条、叶柄和叶脉上膨大成瘤,影响生长和结果,严重者枝条枯死。对这种害虫

的夏季防治,可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 800-1000倍液,或50%

对硫磷(1605)乳剂1000倍液喷洒毒杀成虫 。

蜂斗菜的播种繁殖


蜂斗菜播种繁殖方法

土壤

栽培蜂斗菜时要选择半阴半阳、湿润、含有丰富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土壤的排水性要好。栽培地点选择好之后,可以施加基肥,对土壤进行深翻、细整。

中耕除草

在春季进行播种时,四月上旬左右会长出小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时可以同时进行补苗。这时候的小苗根系生长比较缓慢,要进行浅松土,避免伤到小苗的根系。

在六七月间小苗已经出齐,根系也得到了良好的生长,这时可以进行第二次中耕。

在九月上旬时植株地上的茎叶逐步停止生长,花芽也开始分化,这时可以进行第三次中耕,保持没有杂草。

间苗

在四月底五月初幼苗出齐后,可以根据出苗情况适当进行间苗,留下强壮的小苗,除去弱小的植株。

追肥培土

蜂斗菜在生长的前期不需要进行追肥,避免生长过旺。在生长的后期要加强追肥管理,追肥要结合松土,一面覆盖肥料,一面向植株的根部培土,可以保持土壤的肥效。

浇水

蜂斗菜怕旱也怕涝,在春季干旱时要连续浇水两到三次,在雨季到来的时候要做好排水的准备。

剪叶通风

蜂斗菜在六到八月为盛叶期,叶片太茂密,通风透光不良会影响植株花芽的分化,还会导致病虫害发生。这时要清理重叠的叶子,最好用剪刀进行修剪,用手掰扯时要避免伤害植株的基部。

结香的栽培


结香是瑞香科结香属的落叶灌木,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是少有的早春露地香花。

结香树枝常自然分枝呈三叉状,形成三叉九顶的树型,枝条柔软易弯曲,叶互生,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常簇生于枝顶。深秋落叶后,花蕾即显现出来,于春节前后大雪纷飞时节开花,黄色,30朵至50朵小花聚集成下垂的假头状花序,香味浓郁。

结香生长健壮,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无须特殊管理亦能开花,要使其花多而香须注意:

沙质壤土栽培佳结香系肉质根,无论地栽盆植都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盐碱土。盆植须在盆底放一层碎砖瓦以利透气排水。移栽或翻盆换土宜在花谢之后。新叶未展开之前,带土球,以免影响来年开花。

浇水施肥要适度生长季节宜常浇水,以保持稍湿润状态为佳,积水易烂根,过干易落叶,都会导致翌春花少。花后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肥料,促长枝叶,入秋施一次以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促其花芽分化,其余时间不施肥。

性喜半湿润防晒结香喜半阴,栽种或放置可在背靠北墙面向南之处,以盛夏可避烈日,冬季可晒太阳为最好。盆植者从秋到春宜放在日照较好的地方,夏季放半阴处,过晒叶易发黄,花少;过阴则花的香味淡。

喜爱温暖并耐寒结香系温带树种,喜温暖气候,但亦能耐-20℃以内的冷冻,在北京以南可在室外越冬,只是冬季在-10℃至-20℃的地方,花期要推迟至3月至4月,冬季低于-20℃的地方,只宜盆植,冬季入室置于南向窗台即可。

分株扦插易繁殖结香木质疏松,栽培10年左右便会衰老,要注意繁殖新株取而代之。分株扦插均易成活。分株可结合翻盆填土的同时,将其母株根须部萌生的子株带根切下另栽即可。扦插可于地温15℃以上时,选健壮的一年生枝条的中、下部,剪成15厘米左右的插穗,插入土中1/3至1/2,浇水置阴处,常喷水保温,50天左右可生根,翌春分栽定植即可。家庭繁殖以分株为好,翌春可见花,花卉场以扦插为好,繁殖系数大,但要到第三年才见花。

相信《香蜂草之栽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之蜂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